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张敬璋 《中医临床研究》2012,4(15):115+117-115,117
在新时期,由于国家大力发展合作医疗,临床中药学的研究也受到了很大的重视,因此,要从加强自身的人才队伍建设开始做起,完善自身体系建设,努力扩展学科研究范围,为临床中药学的可持续发展打好基础。  相似文献   

2.
吴滨江先生早年在黑龙江中医药大学,中国中医科学院学习,后游学日本、匈牙利、奥地利等国,1998年移民加拿大,之后长期战斗在中医药临床与教学第一线,并经常在世界各地讲学中医,对世界中医药的发展情况了然于胸,对国际中医药的发展不平衡和多元性有切肤体会。本文高屋建瓴,把握历史发展的脉搏,深入思考中医针灸的国际化发展战略,从十个方面阐述了针灸未来的发展方向,对中国政府制定"一带一路"中医药走出去的战略有很强的参考价值,对国际国内针灸从业者的研究方向有很好的指导作用,同时也让业界对中医药的光明前景拥有更加坚定的信心!  相似文献   

3.
新世纪临床中药学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冰  张浩军 《中医教育》2002,21(1):52-53
临床中药学是研究中药临床应用规律的一门学科.它以探讨中药用药的安全性、有效性和合理性为核心,以提高临床疗效、减少不良反应为目的,具有医药交叉学科的特征,是中药学的一个新的分支.目前临床中药学科发展刚刚起步,是一门正在发展中的学科.因此,剖析其学科发展形势、发展思路及目标,对本学科的成熟有着建设性意义.  相似文献   

4.
中药学是对中药理论与临床应用进行研究的一门学科,其作为一门基础学科,是中医药各个专业研究的基础。但目前许多综合性医院存在中药应用率低、临方相关工艺缺失、中药剂型受限、不合理联合使用中西药、临床中药学实施缓慢等问题,对中药学的发展产生了极大影响。文章就中药学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对策,探索中药学全新的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临床中药学与中医理论和临床学科发展的关系;并从传统中医用药模式与现代中医用药模式的对比、传统的临床中药学的研究和现代研究的对比,反思现代中医药教育模式,中医药研究、中药的使用和经营模式,对临床中药学发展及临床疗效的影响,提出未来临床中药学建设与发展的战略思考.  相似文献   

6.
试论中医学术发展的大趋势成都中医学院(610075)郭子光〔作者简介〕郭子光教授(1932~),四川荣昌人。早年秉承家学,悬壶乡里.1960年毕业于成都中医学院医学系本科,留校参与教学、科研和临床工作迄今。曾任该校学报常务编辑以及《中医杂志》、《中国...  相似文献   

7.
本文探讨了21世纪中医针灸国际发展十大趋势与战略思考:(1)立法是中医针灸国际化发展的必然趋势;(2)中医理论、临床、剂型改革将成为重要研究课题;(3)中医药针灸国际标准化将"求同存异";(4)海外中医针灸队伍将不断壮大和优化;(5)海外中医医疗机构将逐步整合与扩大;(6)中医药针灸知识产权的保护将受到重视;(7)海外中医针灸教育与学习方式将多元化发展;(8)中医针灸手法的传承将"不可替代";(9)互联网等高科技及风投更加促进中医针灸国际化;(10)崛起的中国将助力中医药针灸国际化。  相似文献   

8.
目前,对临床中药学的学科属性、存在形态、研究领域及内容等问题,认识不一、歧义颇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该学科的建设与发展。建设和发展临床中药学,重要的基点之一就是坚持医药结合,全面开展中医学与中药学结合、传统研究与现代研究结合、临床研究与实验研究结合的工作,达到并实现“老药新用,常药特用,优化量效,提高用药安全”。为此,从4个方面作了探讨分析,涉及临床中药学的属性、任务与特点,基础、主要研究领域、内容与存在形态,发展方向与途径,人才的知识与能力,学科体系及其与中药学其他学科的关系;并强调指出:在建好用好专类实验室、文献理论研究室的同时,建设和用好临床研究基地(室),是当前临床中药学学科建设与发展中尤其应加强的工作。  相似文献   

9.
阐明中药学术语是中药教学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对学生理解掌握具体知识有重要作用。教学过程中,应恰当处理中药临床应用术语中抽象概括与具体描述之间的关系,注重运用药性理论,从不同角度阐明中药功效及其作用特点,以诠释相关术语科学内涵。  相似文献   

10.
到2000年中药学如何继承、提高和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问题。我们认为应该积极贯彻“医药并重,全面规划,系统研究,重点突破”的方针,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正确处理好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搞好中药学的继承工作,就是要把几千年来中  相似文献   

11.
中药学题解     
47.附子、肉桂、干姜的功效及应用特点是什么? 附子为辛热有毒,纯阳燥烈之品,其性走窜,通达内外,能上温心阳,中温脾阳,下温肾阳,凡上下内外,诸脏诸腑,果有真寒皆可主治。其功用有三:①回阳救逆:附子能上助心阳以通脉,下补肾阳以益火,挽救散失之亢阳,为回阳救逆之要药,常与干姜同用,用于亡阳欲脱,肢冷脉微;与人参同用,可用治阳衰气脱。②补火助阳:凡肾、脾、心诸脏阳气衰弱者均适用,且能温一身之阳,阳虚者均可应用。③散寒止痛:用于寒凝诸痛,如寒湿痹痛等。肉桂辛、甘、热,其功用有三:①补火助阳:  相似文献   

12.
中药学题解     
1.什么是中药?什么是中药学? 凡是以中国医药学理论指导药物加工炮制,说明药物作用,指导临床应用的药物统称为中药。中药学就是专门研究中药基本理论和各种中药的来源、采制、性能功效及应用方法等知识的一门学科。 2.我国历代有哪些主要本草著作?并简述其学术价值。我国现存最早的药学专著:《神农本草经》,  相似文献   

13.
在中药学中,术语是阐释中药功效、基本理论及临床应用相关知识的专业词语,在《中药学》课程的学习中,中药学术语是一个重要环节,对该环节掌握情况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习者对中药学知识的掌握与应用。因此,在《中药学》教学过程中,要重视中药学术语具体描述、抽象概括间关系的处理,合理利用药性理论,站在不同角度进行中药作用及功能特点阐释,从而让学习者能够更好地掌握中药学术语的科学内涵。  相似文献   

14.
论述了随着中药研究不断深入发展的新形势下中药学教师应具备的知识结构。认为中药教师应在中医药基本理论、中药药理、有效成分研究、中西医各科常见病症、中药方剂的运用、中药饮片外观识别、中药前沿研究的动态等方面有较全面的了解和掌握,这样才能适应改革发展的新形势,才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5.
用科学发展观去透视和分析中药学研究生教育面临的实际问题,从研究生规模、生源结构、课程设置、教育主体、培养模式等几方面探讨了符合中药学学科特色与发展规律的,开放、兼容的研究生培养模式,以保持中药学学科优势和竞争力,促进学科发展.  相似文献   

16.
许保海  翟胜利 《北京中医》2008,(11):879-881
目前,传统中药学有慢慢被西药学理论为基础的生药学所取代的趋势。实际上生药学和传统中药学是两个不同的学科。传统中药学与生药学的理论基础、研究内容、治疗疾病的原理和对中药质量优劣的理解均不相同。现代中药研究应按照中药本身的自然规律去研究,避免按西药开发的模式研究开发中药,不应该违背中医药的基础理论。  相似文献   

17.
许保海  翟胜利 《北京中医药》2008,27(11):879-881
目前,传统中药学有慢慢被西药学理论为基础的生药学所取代的趋势.实际上生药学和传统中药学是两个不同的学科.传统中药学与生药学的理论基础、研究内容、治疗疾病的原理和对中药质量优劣的理解均不相同.现代中药研究应按照中药本身的自然规律去研究,避免按西药开发的模式研究开发中药,不应该违背中医药的基础理论.  相似文献   

18.
临床中药学的的根本任务是科学地阐述中药的基本理论,探索中药防治疾病、康复保健的作用机理,为临床安全、有效、经济、合理地使用中药提供科学依据。随着国家各项规划建设对中医药发展的日益重视,临床中药学的学科发展应以“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为指导方针,以确保临床安全、有效地使用中药为主要任务,以继承与创新为主要目标。为此,临床中药学学科的未来发展应重点开展以下工作:中药文献整理的研究,中药药性理论的研究,中药药效、作用机理、体内代谢的研究,中药防治重大疑难疾病用药规律的研究,中药不良反应的研究,民间医药的发掘与研究,中药标准体系的研究,多学科、多部门的联合研究,使临床中药学的学科建设得以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高校办学的生命在于质量,质量的高低主要取决于教师。青年教师是未来学术领域的接班人,是新世纪教学的主力军,青年教师的培养对教学水平的提高是至关重要的。中药学在祖国医学理论体系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它既是中医辨证施治、理法方药的重要环节,是中医的基础课程之一,也是从基础过渡到临床的桥梁课程。中药学课程教学质量直接影响其他学科如方剂学等临床课程的顺利进行。随着科技发展,新知识、新技术的应用,中药学还需要紧跟时代。  相似文献   

20.
中药学教学改革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药学属于中医药教学的基础课程之一。传统的中药学授课存在重教轻学、重知识轻能力、重课内轻课外、重一般轻个别的现象,影响了中医药学后续教学工作。为此,中药学教师纷纷阐述在中药学教学实践中的成功经验。笔者将近十年相关论述予以整理和归纳,以方便同仁参考。1课程设置的探讨中药学作为中医药教育的骨干课程之一,在课程设置上应属于必修课。蔡氏[1]认为按专业设置中药学课程有利有弊,如果单纯考虑专业方向的不同,而对中药学课程设置的不完善,对本课程的学习以至后续中医课程的学习将产生不良影响。李氏[2]针对不同学制、不同专业共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