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据Medscape.com8月17日报道,关于艾滋病的大规模研究结果不支持抗逆转录病毒治疗(ART)过程中结构性中断治疗(STIs)的应用,但在欧洲进行的两个小规模研究显示结构性中断治疗是安全有效的,可作为持续性抗逆转录病毒治疗的一种替代疗法。抗逆转录病毒治疗处理策略(SMART)研究对5000病人进行了评估。  相似文献   

2.
据Medscape.com5月19日报道(原载J Infect Dis 2006;193:1195-1201,1191-1194).最新研究表明:怀孕期间使用蛋白酶抑制剂(PI)联合其他抗逆转录病毒药(ART)的方案可能会增加孕妇早产的几率。佛罗里达州迈阿密大学Amanda M.Cotter博士称:目前尚无证据表明抗逆转录病毒治疗与低出生体重儿、死产以及早于32周的早产有关。但是。就我们目前的研究结果来说.如果有更简单。耐受性更好的方案的话。没有必要对每个孕妇都常规实行以PI类为基础的联合抗病毒治疗。而只有在孕妇健康状况确实需要时才值得使用蛋白酶抑制剂。  相似文献   

3.
Medscape:我是Medscape网站艾滋病研究组的Mary Anderson博士,我正在洛杉矶的逆转录病毒与机会性感染会议(CROI)上采访蒙特利尔McGill大学艾滋病中心主任Mark Wainberg博士。Wainberg博士,在昨晚的会议上我们听到了有关抗逆转录病毒药物(ARVs)研究的重要资料,其中包括实验药物的研究结果,如果通过审批,正在开发的制剂将是该类药物中的第一个抗逆转录病毒药物,非常感谢您跟我们谈论这个重要的话题。会议介绍了针对CCR5拮抗剂maraviroc进行的两项研究,这些研究设计的主要特点是什么?研究数据是否支持此药物可以被纳入抗逆转录病毒的治疗药物?[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在南非艾滋病研究中心(CAPRISA)进行的一项开放、随机、对照的SAPIT(starting antiretrovirals at three points intuberculosis therapy)临床试验,中期研究结果表明,同时进行抗逆转录病毒治疗(ART)和抗结核治疗,艾滋病病毒/结核菌(HIV/TB)双重感染者的病死率可降低50%。首席研究员Kariem表示,如果HIV/TB双重感染者及早开始ART,每年可挽救10 000多人。研究结果建议在全球实施联合治疗方案,但须对患者进行严密监测。这是全球首个抗艾滋病/结核病联合治疗的试验研究结果。有关SAPIT最新研究进展可参考http://www.caprisa.org/joomla/。目前有关HIV/TB双重感染者的最佳治疗时机尚存在争论。世界卫生组织推荐优先考虑抗结核治疗,目的是为了简化治疗方案,避免药物间的相互作用、药物不良反应和可能导致的免疫重建炎性综合征(IRIS)、耐药和依从性问题。  相似文献   

5.
据Medscape.com 2月14日报道(原载于J Med Virol 2006:78:141—147),4名用过抗逆转录病毒治疗(ART)后正用西夫韦地(T20)进行挽救治疗的AIDS患身上出现目前尚未描述过的对T20的新耐受。马德里卡洛斯Ⅲ研究所的高级研究员Dr.Rafael Najera认为,在先前与药物耐药无关的区域出现的新突变对于已经治疗过的患的疾病进程有重要的意义。对T20的耐受是由HRI区gp41上的突变引起的,但是也可能牵涉到其它位点。  相似文献   

6.
据医业网6月7日报道(原载Clin Infect Dis 2006:42:1488-1495),由于HIV感染患生存期的延长,所以与感染相关的肾疾病或其治疗正在不断增加。 德国慕尼黑大学的Joerg Roeling博士及其同事综述了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队ART)用于HIV感染以来出现的相关肾病。急性肾功能衰竭经常使HIV感染复杂化,并且它通常与HIV感染晚期阶段、丙型肝炎病毒共感染和抗逆转录病毒治疗史相关。慢性肾病在HIV感染患中也常见,但是其病因仍然不清楚,诊断可能需要肾活检。  相似文献   

7.
抗逆转录病毒治疗(ART)所取得的功效是毋庸质疑的。但是随着药物的增加及一些新资料的出现,对于HIV感染的病人来说使治疗变得更加复杂。近年来关于何时开始抗逆转录病毒治疗(ART)存有很大的争论,总的趋势是更加保守。首先是因为,即使病毒被长期抑制到在血浆中不可检测的水平,目前的治疗也不能根除体内的HIV,HIV仍在低水平地复制,目前的治疗方法将可能是终生的。其次,如果终生服药,病人服药的依从性很难保证。最后是抗病毒药物带来的副反应(特别是药物的长期毒性)和耐药性的产生。因此对何时开始ART,我们将不得不重新认识并加以研究。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的 Finzi等人的研究表明,感染HIV的静止记忆T淋巴细胞的半衰期约为44个月,甚至形成了一个适当规模的储存池,它的完全衰变期约为60年。他还观察到,感染HIV后可以复制HIV的记忆T淋巴细胞的数目在治疗前后没有改变[1]。此外 Persaud D等人在成年  相似文献   

8.
直接督导疗法在抗逆转录病毒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直接督导治疗(DOT)是指在治疗全程中,患者每次用药均在医务人员直接面视下进行。DOT在结核病治疗上的应用改善了患者的服药依从性,使其治疗成功率大大提高,同时有效地减少了抗药性的发生和传播。在DOT基础上发展起来的DOTS(直接面试下短程化疗)策略是当今国际公认的治疗结核病最有效的方法。艾滋病(AIDS)和结核都应用联合药物治疗,由于不充分或间断性治疗都会产生抗药性。AIDS患者服药依从性是公认的抗病毒治疗(ART)疗效的重要决定因素,因此,在ART治疗中可借鉴DOT在结核治疗上的成功经验,来帮助难以坚持服药的AIDS患者提高其服药依从性,并培养长期依从行为的技能。这种在ART中使用DOT的用药模式可为患者提供必要的医疗服务信息,转诊服务,如心理和戒毒治疗等,帮助早期确定和治疗药物副反应,鼓励患者利用医疗和关怀服务等。  相似文献   

9.
未得到控制的艾滋病病毒(HIV)感染是心血管疾病(cVD)的独立危险因素。抗反转录病毒治疗(ART)明显改善了HIV感染者的预后,降低了HIV感染所致的CVD风险。但是,ART药物可引起血脂代谢紊乱,从而影响CVD患病风险。艾滋病患者生存期的延长以及ART所引起的血脂异常,增加了艾滋病患者患cVD的风险。但是ART对于降低发病率和病死率的益处远超过了ART引起的CVD风险的增加。与ART药物相比,传统的CVD危险因素可能对CVD有更为负面的影响。临床医生应对每位HIV感染者进行CVD危险性评估,并将对其处理和干预作为整个医疗关怀的一部分。在临床实践中,尽可能选择对血脂代谢影响小的抗病毒药物,在更换抗病毒治疗方案时应权衡药物疗效和不良反应之间的关系,在选择降血脂药物时应注意药物间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0.
10年前高活性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引入临床,而且自那以后不断取得了基础治疗的进步,新的药物和治疗策略不断出现,改善了HIV病人的预后和生活质量。在美国科罗拉多州丹佛召开的第13届逆转录病毒和机会性感染(CROI)大会上,Medscape网记者就新的抗逆转录病毒药物和药物联合治疗以及新的化合物治疗HIV感染与专家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据医业网3月24日报道(原载AIDS.20(2):207—215,January9,2006112),为了调查比较早期和延期的组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ART)在围产期HIV-1感染婴儿的无症状期和轻度症状期的治疗情况,科学家们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了多中心的对照研究。  相似文献   

12.
据 Medscape.com12月1日报道(原载JAcquir Immune Defic Syndr2005:40:364—370),HIV感染孕妇在怀孕期间使用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对出生儿童的生长发育无明显影响。欧洲协作研究发言人Dr.Deven Patel称:就目前他们的研究来讲,尚无证据表明孕妇在怀孕头三个月或孕期其他阶段使用HAART方案或其他ART方案,会增加新生儿发生出生缺陷的风险。  相似文献   

13.
据医学空间网3月15日报道(原载Stroke 2006:37:812—817),联合使用抗逆转录病毒治疗是HIV患发生亚临床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强独立风险因素。西班牙巴塞罗那某医院的Juan Pedro-Botet医生及其同事指出,抗HIV方案的长期功效可能受到不良反应的限制,包括心血管疾病。为此,研究对约半数有1种心血管风险因素,其他患有2种或更多心血管风险因素的132例HIV患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4.
据Medscape.com6月19日报道(原载AIDS 2007;21:957-964),据赞比亚和美国的研究者报告,因预防母婴HIV传播而以前曾接受过单次剂量奈韦拉平似乎在短期内不会对含有非逆转录酶抑制剂(NNRTI)的抗逆转录病毒治疗(ART)有很大影响。当研究人员对以前有或无接受单次剂量奈韦拉平的女性比较后,在早期临床结果中未观测到明显不同。[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新的研究表明在HIV感染发病率较高的社区中,抗逆转录病毒治疗(ART)的可获得性与结核的传播减少是相关联的。 南非开普敦大学的Keren Mid—delkoop在第5届有关HIV发病机理、治疗和预防的国际艾滋病学会最新会议上报道了这些研究发现。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接受一线抗病毒治疗(ART)时间较长的艾滋病(AIDS)病人,更换二线药物后的治疗效果及相关耐药位点的变化。方法在河南和安徽采用随访观察的方法,比较更换二线药物前和换药10个月左右,AIDS病人病毒及免疫学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共调查68名AIDS病人,更换抗病毒药物前治疗时间中位数为77个月。病毒载量(VL)≥1000拷贝/mL组,在换药后病毒抑制率为79.1%(34/43),换药前后的耐药率分别为76.7%和9.3%(Pdo.05);CD+T淋巴细胞中位数分别为186个/μL和320个/μL(P〈0.05)。耐药组换药后的耐药率为11.4%(4/35),换药后病毒抑制率由换药前的5.7%上升到82.9%(P〈0.05);换药前后CD+T淋巴细胞中位数分别为187个/μL和325个/μL(P〈0.05)。换药前常见的耐药位点包括K103N、Y181C、TAMs、M184V和69位插入复合体,而换药后的蛋白酶抑制剂(PIs)突变位点为M46I。结论对于长期接受一线ART且病毒载量≥l000拷贝/mL或耐药的病人,更换二线药物后可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而对于病毒载量〈1000拷贝/mL或非耐药的病人,如何换药仍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7.
抗反转录病毒治疗(ART)开始的时机越来越早,但总有免疫重建失败或者Ⅰ型艾滋病病毒(HIV-1)潜伏感染灶无法清除的情况,因此白介素-2(IL-2)目前被广泛研究用于辅助ART治疗、加强免疫重建或者活化潜伏感染的HIV-1。目前比较确定的是:(1)IL-2能延长CD4+T细胞的半衰期,增加CD4+T细胞的数量;(2)IL-2合并ART与单独使用ART相比,不能减少HIV-1相关的机会性感染或死亡,临床应用着重于活化HIV-1储存库细胞;(3)IL-2合并ART能有效增加HIV-1储存库细胞的消减速率,外周循环中HIV-1感染的处于静止状态的记忆T细胞数量下降,甚至检测不出来;(4)IL-2的临床应用趋向周期性使用和长期使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艾滋病(AIDS)病人接受抗反转录病毒治疗后(ART)入院的常见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09年2月,接受ART治疗后住院的艾滋病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接受ART治疗的艾滋病住院病人共300人次,其中41.00%(123/300)、21.67%(65/300)、18.00%(54/300)和19.33%(58/300)的病人,分别在接受抗病毒治疗后半年内、半年到1年之间、1-2年间和治疗2年后入院。CD4细胞计数〈200的病人占入院人数的80.14%(109/136),〉200的占19.86%(27/136)。ART治疗半年内住院的原因,主要是ART的不良反应,占59.55%(53/89);治疗2年后住院的原因,机会性感染占20.68%(12/58)。单次入院的主要原因为:细菌、真菌感染占20.22%(18/89),药物性肝损13.48%(12/89),结核病8.99%(8/89)。多次入院的主要原因为:隐球菌脑膜炎复查28.91%(61/211),肿瘤化疗19.43%(41/211),结核病9.95%(21/211)。结论抗病毒药物的不良反应和机会性感染或肿瘤,是接受抗病毒治疗后病人入院的主要原因。降低药物不良反应,提高病人依从性,尽快重建机体的免疫功能,是减少病人入院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9.
吸入性糖皮质激素治疗支气管哮喘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吸入性糖皮质激素(ICS)在临床上应用始自上世纪70年代,由于呼吸道局部治疗的高效性和全身不良反应较轻,避免或减轻糖皮质激素全身用药引起的各种不良反应,适合于对支气管哮喘长期用药治疗.自上世纪80年代中期已来,已成为哮喘长期控制性治疗的首选药物,对于病情较重,或单用ICS不能控制的患者,则推荐ICS联合其他药物治疗.在90年代后期以来则认为ICS联合长效β2激动剂(LABA),即ICS/LABA联合治疗为最佳选择,有更好的疗效,并可避免单用ICS时,因增加剂量而出现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20.
吸入性激素(ICS)是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长期治疗的一线药物。糖皮质激素(简称激素)是目前最有效的哮喘抗炎药物,但因为全身性不良反应使其长期应用受限。但ICS治疗哮喘的疗效仍不甚理想,全球哮喘防治创议(GINA)中推荐ICS单独使用仅适用于轻度持续哮喘。研究ICS的药代学和药效学规律对认识ICS治疗哮喘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指导临床用药和开发新型ICS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