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众所周知,李东垣《脾胃论》中补中益气汤以其补中益气,升阳举陷之功,而被常用于治疗脾胃气虚,气虚下陷之证,诸如胃下垂、脱肛、子宫脱垂、久泻、久痢、妇女崩漏等,疗效可观。近年来,笔者引申其运方机制,以补中益气汤加减治疗慢性肝炎数例,以及其他一些常见难治性病症,收效较好,现将一些心得体会以案例形式逐一分析介绍如下,与同道共勉。  相似文献   

2.
补中益气汤出自《脾胃论》,主治脾胃气虚所致的身热有汗,渴喜热饮,头痛恶寒,少气懒言,或饮食无味,四肢无力,舌嫩色淡,脉虚大及气虚下陷引起的脱肛、子宫脱垂、久痢或久疟等证。笔者于临床用之疗效颇佳,现举验案数则以飨同道。  相似文献   

3.
补中益气汤乃临床常用方,出自李东垣所著《脾胃论》一书,方由黄芪、人参、甘草、当归、升麻、柴胡、白术、橘皮组成,具有补中益气,升阳举陷之功。主治脾胃气虚而致的身热、自汗出,渴喜热饮,短气懒言,体倦肢软,舌质淡,脉洪而虚;或气虚下陷而致的脱肛、子宫下垂、久痢等病(症)。近年来,笔者根椐辨证在临床上运用此方治疗多种疾病,收效颇佳,兹将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唐宋教授为河南省名中医,从事中医教学、科研及临床工作40余载,治学严谨,医术精湛,尤其擅用经方、成方治疗内科疑难杂症,疗效显著。笔者有幸随师临诊,获益良多。现就唐师运用补中益气汤治疗多种疾病之经验加以整理,以证祖国医学“异病同治”之真谛。补中益气汤出自李东垣所著的《脾胃论》,用以治疗脾胃气虚,元气不足,阴火上冲所致的“气高而喘,身热而烦,其脉洪大而头痛,或渴不止,其皮肤不任风寒而生寒热”等证。现也用以治疗内脏下垂(胃、肾、子宫下垂等)、久泻、久痢、重症肌无力、乳糜尿、慢性肝炎等;妇科之妊娠及产后癃闭、胎动不安、月经过多;眼科之眼睑下垂等属中气下陷者。  相似文献   

5.
补阳还五汤原为半身不遂而设,辨证运用须注意此方适宜缺血性中风病在经络,病机属气虚血瘀,及时恰当使用同时配合针灸、推拿则治愈率高,病久大多只能改善症状。至于预防复发和治疗周围血管疾病实为扩展运用,也须谨守病在经络,气虚血瘀之要点。使用汤剂时,生黄芪、桃仁与红花、当归与川芎的配伍结构及用量比例,极宜遵守,若改制丸剂,又当斟酌调整。  相似文献   

6.
中药久喘康加吸入激素治疗儿童哮喘缓解期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中药久喘康加吸入激素治疗儿童哮喘缓解期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00例哮喘缓解期患儿随机分为3组,久喘康加吸入激素治疗组40例,久喘康治疗组30例,吸入激素治疗组30例,将哮喘缓解期肺肾气虚的主症进行量化评分,以(治疗前主症积分-治疗后主症积分)/治疗前主症积分作为观察疗效的依据.结果 3组临床疗效经统计学处理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久喘康加吸入激素治疗组优于久喘康治疗组和吸入激素治疗组(P<0.05).结论 中药久喘康加吸入激素是中西医结合防治儿童哮喘缓解期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黄芪临床应用近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芪临床应用近况附院药剂科刘春荣黄芪(以下简称Ⅰ)为补气药。传统中医广泛用于肺气虚、脾气虚、虚人感冒、中气下陷、气虚水肿、疮疡久不愈等。西医常用于治疗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等方面的疾病,均收到良好效果。尽管西医用药与传统中医的辩证用药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8.
止嗽散合五苓散治疗痰咸咳嗽治验(067002)承德钢铁公司职工医院邢玉敏笔者临床十余年,曾为次用止嗽散合五苓散治愈多例咳嗽以久,痰唾发咸的患者。这种咳嗽多是由风寒咳嗽日久不愈,演变而成。加减:若气虚,咳而气短,汗出者此方加人参、黄芪、五味子、熟地益气...  相似文献   

9.
黄芪临床新用及药理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芪是多年生草本植物蒙古黄芪或膜荚黄芪的根。黄芪味甘而性微温,归脾肺经,具有补气升阳、益卫固表、利水消肿、托疮生肌等作用,尤以补中益气、升举清阳为主要功效,是补气之要药,故为临床常用药物,广泛应用于脾胃气虚、中气下陷、表虚自汗、肺虚咳喘、气虚水停之浮肿、气血不足之脓成不溃或溃久不敛等病证。根据现代药理学研究,黄芪主要含有甙类、多糖、氨基酸及微量元素等。近年来黄芪临床应用又有一些新的进展,现综述如下。1心血管系统疾病药理研究证明犤1犦黄芪皂苷和黄芪多糖具有正性肌力作用,能保护缺血缺氧心肌。李氏犤2…  相似文献   

10.
补中益气汤是补气升阳的代表方,临床常用治疗内脏下垂,久泻久痢,脱肛,重症肌无力、产后癃闭、麻痹性斜视等属脾胃气虚或中气下陷者。笔者临证发挥治验4则,供同道商榷。  相似文献   

11.
李磊 《中国乡村医生》2006,22(15):47-48
人到老年多有气虚、肾虚、脾阳不足或因久病多病伤阳等体虚之象,而正气不足极易感受邪气,并且常常由于正不胜邪,病情复杂多变,病程缠绵不易治愈,故此现代医学应用抗生素治疗难以收到较好疗效,一则由于病人久病或多病对许多抗生素已不敏感,二则久用更易于伤阳或伤正。因此,许多老年人求治于中医药。笔者经十余年临床观察,施用中药治疗老年感染性疾病50例,均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笔者根据海洛因依赖的证候和临床表现,按中医证候诊断学进行证型分类。其分为:心瘾气虚证、肝瘾血虚证、脾瘾气虚证、肾瘾阳虚证、肺瘾气虚证5大证型,其间又分列出同系证候。用此可指导临床治疗,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3.
气虚是一种临床上常见的中医证型。该证患者经常会出现倦怠乏力、头晕、胸闷、心慌气促、易出汗、易感冒等症状。气虚患者在去医院进行各项临床检查时,往往不会发现任何实质性的病变。因此,西医对气虚证往往难以做出明确的诊断,治疗起来也很困难。笔者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发现,有一种非常简便易行的方法可治疗此证。这种疗法是:取生黄芪15克,  相似文献   

14.
补中益气汤来源于《脾胃论》补脾升陷之名方 ,主治于脾胃气虚。常用于治疗脱肛、子宫下垂、胃下垂、久泻久痢 ,近年来临床用于治疗口疮、子淋、滑精、耳鸣等症 ,现报道如下。1 口疮患者 ,女 ,4 8岁。 4 6岁断经 ,此后心情抑郁 ,不久开始患口疮 ,病势缠绵 ,日久不愈 ,前来求治。初诊用清热泻火 ,滋阴降火之品全无效果。不久又来复诊 ,见其舌体两侧数颗口疮依然不愈 ,病人自购冰硼散、喉风散局部外敷 ,仍灼热异常 ,唇舌淡 ,苔腻 ,脉象沉弱。投以补中益气汤加甘露清热汤 ,每日服 3次 ,药尽而愈。体会 :补中益气汤具有升清阳 ,降阴火的功能 ,对…  相似文献   

15.
李东垣“阴火”学说临床运用体会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临床上有些表现为“热”的病症,是由于脾胃气虚,谷气下流于肾,相火离位上越形成“阴火”所致,对此运用李东垣的“阴火”学说,从脾虚论治往往取效。本文举例阐述运用“阴火”学说在辨证论治上要注意的几个问题:(1)该类疾病多延医日久;(2)临床上须有脾虚见证;(3)即使舌苔黄甚或黄腻,如见舌质淡,或边有齿印,脉缓或弱仍可考虑运用;(4)治疗时在补中升阳的药物中须加黄柏或知母等降火药引“火”归原,但用量不宜大  相似文献   

16.
黄芪主含甙类、多糖等,是临床上应用极其广泛的一味中药,具有扶正益气、固表利水、托毒排脓的功效.用于气虚乏力、食少便溏、中气下陷、久泻脱肛、便血崩漏、表虚目汗、气虚水肿、久溃不敛等[1,2].  相似文献   

17.
黄芪注射液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黄芪为豆科植物蒙古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fisch.)Bge.var.mongholicus(Bge.)。Hsia或膜荚黄芪A.membranaceus(Fisch.)Bge.的干燥根。黄芪首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是传统中药。味甘性温,归肺、脾经。具有补气固表,利尿托毒,排脓,敛疮生肌之功效。用于气虚乏力,食少便溏,中气下陷,久泻脱肛,便血崩漏,表虚自汗,气虚水肿,痈疽难溃,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自拟健脾通络汤治疗气虚痰瘀型眩晕症的疗效。方法:将本院2015年6月到2016年6月收治的62例气虚痰瘀型眩晕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的入院顺序划分为甲组与乙组(n=31),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治疗后的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等指标变化情况。结果:乙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83.87%低于甲组治疗总有效率96.77%,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等指标均明显下降,但是两组之间的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拟健脾通络汤治疗气虚痰瘀型眩晕症的疗效突出,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建议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9.
糖尿病属于中医的“消渴”病范畴,是一种较为常见的慢性疾病,本案报道一例2型糖尿病病危患者的诊治,该患者临床出现小便不利、大便失禁,昏迷,伤口久不愈合等。张晓琳教授认为该病日久阴损及阳、阴阳皆亏,刻下兼少阳三焦枢机不利,故给予小柴胡汤和解少阳、通利三焦,以生脉饮和西洋参益气固脱,养阴生津,合用金匮肾气丸阴阳双补,结合运用治疗糖尿病的相关西药,临床疗效显著,其为临床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提供了新思路。笔者有幸跟师,兹以总结,以飨同道。  相似文献   

20.
香砂六君子汤应用体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香砂六君子汤应用体会杨华甘肃省中医医院香砂六君子汤引自明朝《景岳全书》,由木香、砂仁、陈皮、半夏、党参、白术、茯苓、炙甘草七味药物组成,为治疗气虚痰饮,呕吐痞闷,脾胃不和,变生诸证之良方。余在临床上用本方加减,治疗脾胃虚弱诸疾,每获良效。现举例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