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喉显微手术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喉显微手术主要用于喉部微小良性病变的治疗,例如:声带息肉、喉乳头状瘤、会厌囊肿、喉狭窄、喉癌术后肉芽形成、舌扁桃体肥大、声带粘连等疾病.通过手术可及时明确诊断和治疗,特别是可以准确切除微小病变,而不影响声带功能,并能同时切除双侧声带良性病变,治疗声带粘连、术后喉狭窄和进行检查以早期诊断喉癌或恶变等.自1985年3月~1996年12月我院在高频喷射通气、静脉复合麻醉下对声带及咽、喉病变进行了2958例3060例次喉显微手术,无一例因麻醉或手术后护理不当发生意外及严重并发症,获得了满意的疗效.手术的成功与术前至术后系统全面细致的护理工作密不可分,本文具体介绍护理工作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喉显微手术治疗声带病变120例分析附属第二医院耳鼻喉科陈波蓓〔关键词〕喉显微术,声带病变声带疾患的手术治疗以往多在直接或间接喉镜下进行。由于照明欠佳,视野差,操作有一定的困难,故手术易造成声带损伤或切除不彻底。近年来,国内普遍开展了支撑喉镜下喉显微手...  相似文献   

3.
作者对300例喉病患者作了电视动态喉镜检查诊断及评价。探讨了声带振幅、粘膜波和病变范围与喉疾病的关系,特别是喉癌病例的病变范围,同时对声带小结、声带息肉及慢性喉炎作了客观评价。  相似文献   

4.
曲玉国  高德义 《中外医疗》2010,29(30):93-93
目的对于喉部病变,在得到有效治疗的同时,最大限度地保留正常和高质量发音功能。方法在支撑喉内窥镜及监视摄像系统下分别采用显微切除技术、外侧微瓣技术、内侧微瓣技术、微瓣切除、黏膜下注射技术,治疗126例喉部疾病(声带小结、声带息肉、声带囊肿和声带癌前病变等疾病)。结果 110例声带小结、声带息肉、声带囊肿和14例巨大息肉在通过喉微瓣切除技术、外侧微瓣技术、内侧微瓣技术等治疗后均匀能在2周后获得正常发音,其中4例巨大声带息肉患者半年内声嘶改善不满意;4例癌前病变经黏膜下注射技术后行微瓣切除技术,治疗后的发音效果均比经颈部切除手术好。结论通过喉内镜和监视影像系统的放大,喉部图像特别清晰,彻底治疗喉部良性肿物及癌前病变,同时可以最大限度保留声带发音功能的重要手术方法,且可提高早期喉癌诊断。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CO2激光喉显微手术和常规支撑喉镜下治疗喉良性和喉癌前期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收治喉良性和喉癌前期病变42例,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随机分为激光组和普通组,比较2组不同.结果:术后随访3个月,2组病人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激光组1例喉鳞状上皮不典型增生术后复发并有声带粘连行二次激光手术外,普通组2例喉鳞状上皮不典型增生术后复发,1例声带息肉病人术后有声带闭合不全,余术后病变清除彻底,喉功能保存良好,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显微镜支撑喉镜下CO2激光治疗声带息肉及喉癌前期病变疗效可靠,能较好地保留喉结构和功能,是治疗喉部疾病的重要手段,需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6.
保留声带黏膜的喉微创手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全麻下喉微创手术治疗声带良性病变的疗效及优点。方法:使用支撑喉镜、显微镜及喉显微手术器械切除病变尽量保护声带黏膜,以使术后发声复原。结果:36例中30例术后1周声嘶基本消失,随诊6个月至1年未出现复发。结论:气管插管全麻下行保留声带黏膜的喉微创手术,能够更好地保护未发生病变或仅有轻度病变的声、室带黏膜。术后能较早地恢复正常的声、室带生理功能,减少复发,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7.
目的:最大程度地保留和恢复声门型喉癌术后患者的生理功能,提高其术后生活质量。方法:自1998年—2003年对23例声门型喉癌或室带、勺区受侵犯的喉癌患者,采用声带切除或声带切除加部分室带、勺区肿瘤切除,利用室带、勺区黏膜修复创面成型喉腔,术后加放疗的方法治疗声门型喉癌。结果:术后3年生存率100%,术后5年随访,除1例未满5年仍在随访外,其余22例均未见肿瘤复发。术后发音功能良好。结论:声门型喉癌采用声带切除术加术后放疗是一种较好的微创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本文回顾我院1997~2004年间共行喉癌手术31例,其中喉部分切除术22例,占全部喉癌手术的71﹪,全部病例1~5年均存活,拔管率100﹪。同时介绍垂直喉部分切除术20例,术中用颈前皮瓣修复术后缺损同时行声带重建,获得满意的发音效果。提出术时应注意重建喉正常形态,并促进新声带的形成,并对扩大垂直喉部分切除和修复材料的选择等方面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纤维喉镜下切除声带小结和声带息肉的疗效。方法对176例纤维喉镜下手术切除声带小结和声带息肉患者,术后组织标本常规病理检查以确诊,给予抗生素、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5d。治疗后休声7~15d.定期复查。结果全部患者术中无声带损伤,术后无声带粘连。术后3个月复查,治疗总有效率为98.86%。结论纤维喉镜下手术切除声带小结和声带息肉具有视野清晰、手术准确率高、损伤小、反应轻、患者痛苦小等优点,且简单易行。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支撑喉镜联合内镜下耳鼻咽喉动力系统治疗暴露困难的声带良性病变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3月至2017年6月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医院因术中声带暴露困难的改行内镜下耳鼻咽喉动力系统联合支撑喉镜治疗的18例声带良性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8例患者术后发音恢复良好,与正常时相似,间接喉镜或纤维喉镜下检查声带无充血,声带缘锐利整齐,无局限性隆起及凹陷,声带闭合良好,声带前联合处无粘连。结论对于声带良性病变,喉显微镜声带肿物切除是常规术式,当患者在支撑喉镜下声带前段或前联合病变暴露不良,喉显微镜下不能操作时,支撑喉镜联合内镜下耳鼻咽喉动力系统切除声带病变是一种很好的手术替代方案。  相似文献   

11.
严俊丽 《中国民康医学》2005,17(12):781-781
声带小结、声带息肉及喉内良性肿瘤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需要手术治疗。常规支撑喉镜手术治疗喉部疾病,手术视野小,且只能用喉刀、喉钳清除病变,创面参差不齐。有时清除病变不彻底。利用电视支撑喉镜技术,在麻醉医师的协助下,能最大限度地暴露患声门。在电视监视器下,手术视野放大,手术部位清晰可见,利用特有的喉刨削可以彻底清除病变,损伤小,创面光滑,且术后不易复发,具有操作简便、病人恢复快的诸多优点。  相似文献   

12.
杨正光 《医学文选》2002,21(5):679-680
早期声门型喉癌的常见治疗方法有 :经颈部切除 (一侧声带切除或垂直半喉切除术 )、放射治疗、内窥镜下激光治疗 ,治愈平均达到 85 %~ 90 %。我们采用单侧声带切除喉功能重建术治疗早期声门型喉癌 ( T1期 )取得满意的发音效果 ,现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 我科于 1 998~ 2 0 0 1年共收治声门型喉癌 ( T1期 )患者 1 8例 ,男 1 5例 ,女 3例 ,年龄 48~ 68岁 ,未接受过治疗 ,术前常规纤维喉镜检查 ,前未达前联合 ,后未及声带突 ,声带活动正常 ,肿瘤不大于 5 mm。病理诊断均为鳞状上皮细胞癌。其中 T1病变 1 4例 ,原位癌 4例…  相似文献   

13.
声带息肉和小结是耳鼻喉科的常见病、多发病,最有效的治疗方法就是手术切除。但临床上声带息肉术后复发率较高,支撑喉镜术后复发率达4%~3%,并出现声带粘连的并发症。自2006年7月~2011年7月,在全麻支撑喉镜下声带息肉、小结手  相似文献   

14.
车玉培 《吉林医学》2023,(2):327-330
目的:对比分析喉裂开声带切除术与喉扩大部分切除术治疗喉癌的结果。方法:选取天津市东丽医院2019年3月~2021年1月喉癌患者86例,随机分为开声带组(n=43)和喉扩大组(n=43),开声带组采取喉裂开声带切除术治疗,喉扩大组采取喉扩大部分切除术治疗。对比两组围术期情况[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黏膜恢复评分、术后数字疼痛评分量表(NRS)]、发音情况(基频微扰、振幅微扰、标准化噪声能力)、吞咽功能、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2(IL-2)、C-反应蛋白(CRP)]、并发症及复发率。结果:开声带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喉扩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喉扩大组,黏膜恢复评分高于喉扩大组,术后NRS评分低于喉扩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开声带组基频微扰、标准化噪音能量及振幅微扰较喉扩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开声带组吞咽功能优于喉扩大组(P<0.05);术后72 h,开声带组IL-2水平较喉扩大组高,IL-6、CRP水平均较喉扩大组低(P<0.05);开声带组并发症发生率4.65%(2/43)较喉扩大组...  相似文献   

15.
温蓓  古庆家 《四川医学》2012,33(7):1175-1176
目的探讨CO2激光喉显微手术(CO2laser endolaryngeal microsurgery,CO2-LELM)治疗声带息肉的手术方式及其疗效。方法全麻插管支撑喉镜下,对200例声带息肉在喉显微镜辅助下,用CO2激光分别对病变组织切割、气化予以摘除。结果所有患者均一次切除病变,术后无1例出现呼吸困难、出血等并发症。结论喉显微镜下CO2激光手术是治疗声带息肉的有效方法,具有痛苦小、反应轻、恢复快、复发率低的优点。  相似文献   

16.
张健  王琦  李贇黄  应亮  范国康 《浙江医学》2024,46(4):440-443
声带粘连因声带间被覆上皮的瘢痕组织桥接导致,多见于喉部外伤、放疗以及累及前联合的手术后,患者可有不同程度的声音嘶哑症状,严重者甚至会出现呼吸困难而危及生命。喉内黏膜瓣技术是一种预防和治疗声带粘连比较有效的方法,利用喉内正常黏膜组织覆盖创面,减少声带创面的裸露面积,可降低术后声带再发粘连的风险。该技术根据黏膜瓣取材部位的不同分为声门区黏膜瓣、声门上黏膜瓣、声门下黏膜瓣和游离黏膜移植等4类,临床根据声带病变的范围选取不同部位的黏膜瓣进行修复,多数可在显微镜或内镜下一阶段完成手术。本文结合国内外文献就喉内黏膜瓣技术防治声带粘连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以期为临床预防和治疗声带粘连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目的阐述应用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和喉膜植入治疗继发性声带粘连的手术方法及其远期疗效。方法 6例病例均确诊为继发性声带粘连,全部病例应用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消除粘连后植入喉膜,术后定期随访,观察远期效果。结果术后随访观察6~12个月,无粘连病例发生。结论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联合喉膜植入是治疗继发性声带粘连并发症的有效方法。术后随访观察6~12个月,无再粘连病例发生,远期随访12~18个月,所有患者术后无声嘶、呼吸困难。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电离子手术治疗声带良性病变的可行性。方法:将声带息肉和小结患者120 例分为实验组(55 例为电离子手术者)和对照组(65 例为传统刀钳切除组)对手术情况进行比较及喉发音功能进行检测。结果:实验组55 例中仅2 例因术野暴露差及不能忍受局麻痛苦而改为全麻插管下完成手术外,其余均一次治愈。对照组65 例有5 例切除不彻底复发而二次手术治愈,2 例因手术伤及正常声带组织形成局部皮下疤痕使嗓音嘶哑无改善,其余均一次治愈。喉发音功能主客观检测指标显示术后两组对比虽传统手术组略差,但统计学上无显性差异(P> 0.01)。实验组手术前后参数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 0.05 或P< 0.01)。结论:电离子手术治疗声带良性病变效果良好,尤其适合对嗓音有较高要求的患者。  相似文献   

19.
报告声带疾患219例。采用全麻下行支撑喉键检查及应用喉显微手术技术治疗声带小结和声带息肉。疗效好,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对声带疾患的手术方法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0.
喉部分切除术胸骨舌骨肌重建声带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垂直半喉切除及声带切除术均能成功地治疗T1和T2声门癌。但手术所遗留的组织缺损仍影响术后发音。作者自1990年以来,先后为12例声门癌行垂直中喉切除或声带切除后以胸骨舌骨肌瓣作声带重建。分别经9~33个月的陋访,均获得较满意的发音效果。本义介绍了手术方法。声带重建术建立了形似正常声带,具有提高术后的发盲效果,手术处于同一术野,取材方便、操作简便等优点。并对本手术的解剖基础、手术适应症和反指征、操作中的注意点以及术后是否放疗等问题论述了体会和见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