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医院急诊救治的最佳模式,以提高急危重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2009年1月急诊死亡完整病历86份,其中男54例,女32例。结果(1)急诊死亡者男性多于女性。(2)青少年死亡病因以急性中毒、创伤为主,猝死次之。(3)中老年人死亡病因以心脑血管病多见。(4)死亡原因中创伤占较大比例,尤其以车祸伤居多。结论加强对青少年健康和安全意识教育,加强对全体公民一般性急救知识和技能的普及,建立公民急救卡系统和急救网络体系,是提高急诊患者的抢救成功率、降低死亡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急症抢救死亡病例的病因及死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急诊科2009年1月~2010年3月资料完整的76例急诊死亡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急诊76例患者主要死亡原因有心脑血管病30例,占39.47%;严重创伤22例,占28.95%;急性中毒20例,占26.32%;多器官衰竭2例,占2.63%;其他2例,占2.63%。老年组比中青年组死亡率明显增高(P〈0.05)。结论:心脑血管病死亡居首位,占第3位的急性中毒的病例正逐年增多,应普及复苏急救技术,加强心肺复苏的正规培训,以增加急症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3.
罗俊  蒋波  张云  廖桥英  蒲敏  朱德伦 《西部医学》2008,20(5):982-983
目的分析急诊死亡的原因、构成,为降低死亡率制定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急诊抢救死亡的103例患者的最后死因等进行分析。结果103例急诊死亡的病例平均年龄52.2岁,40岁以下死亡34例(33.0%),56例(54.4%)于院前死亡。死亡原因排序依次为:创伤26例(25.2%),脑血管病16例(15.5%),猝死和心血管疾病各12例(11.7%),呼吸系统疾病11例(10.7%)。结论急诊死亡事件半数以上是发生在院前;创伤是主要死亡原因;40岁以下人群所占比例最高。加强院前急救工作,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预防伤害发生,注重对急诊危重症的判断和综合抢救,对提高抢救成功率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院前昏迷患者的常见病因及相关急救措施,以提高昏迷患者抢救的诊疗水平。方法:对我院急诊科院前急救的186例昏迷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院前昏迷的病因复杂,常见的前三位原因为急性脑血管意外(45.70%),急性中毒(29.03%)和严重创伤(6.99%)。结论:对于院前昏迷的患者,急诊医师抢救前能准确做出病因诊断,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进行抢救,是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死亡率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近三年我院急诊院前昏迷患者的病因构成和治疗情况,指导临床诊断和院前急救,提高急诊院前昏迷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减少死亡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11年6月至2014年6月诊治的急诊院前昏迷患者129例的临床资料。结果129例昏迷患者中,脑卒中41例(31.8%),严重创伤例33(25.6%),急性中毒21例(16.3%),糖尿病急症14例(10.9%),其他如肺性脑病、肝昏迷、尿毒症性脑等20例(15.5%)。现场需心肺复苏15例(11.6%),有效10例,无效死亡5例(3.9%)。安全转运回医院124例,转运成功率(96.1%)。结论急诊院前昏迷患者,结合病史和体征,可先考虑脑卒中、急性中毒、糖尿病急症等常见病,并进行相应检查,明确诊断,缩短病因诊断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6.
吴小琳 《大家健康》2016,(2):261-261
目的:探讨对严重创伤急诊患者的给予抢救及护理措施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该院急诊科收治的70例严重创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5例,两组患者均给予急救护理,观察组在急救护理的基础上采取全程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抢救时间分别为(45.35±15.27)min 和(82.24±19.07)min,两组比较差异明显(P <0.05);观察组的抢救成功率为94.3%,对照组为77.1%,两组比较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对严重创伤急诊患者实施综合抢救与护理措施,患者的抢救时间明显降低,抢救成功率得到明显提高,减少并发症及死亡,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30例腹部创伤患者的急诊救治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腹部创伤患者的急诊救治。方法对本院2009年6月~2010年6月收治的30例腹部创伤患者的急诊救治过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30例病例中,死亡4例,死亡率为13.3%;抢救成功26例,急救成功率达到86.7%。结论在腹部创伤患者的急诊救治中,积极进行诊断与治疗可以有效降低患者的死亡率,提高急救成功率,对于改善患者预后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急诊死亡病例,了解急危重病人死亡原因,提高院前及急诊科危重病人抢救成功率,降低死亡率。方法院前死亡和怠诊科24h内抢救无效死亡病例纳入调查内容。收集包括姓名、性别、年龄、既往史、初诊及最后诊断、院前及急诊科抢救情况、最后死因等资料,并对所有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院前与急诊科抢救室死亡原因及所占比例存在差异。院前死亡占同期死亡的56.62%,尤以猝死所占比例最大,而占调查急危重病人死亡前五位的主要病因是严重创伤、猝死、心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和中毒。结论加快普及提高公民的急救知识,建立健全基层与城市的急救网络,稳定急诊专职医师,加强急救知识培训,建立并完善适合本地特点的紧急创伤救治平台,是提高急诊抢救救治水平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严重创伤患者急诊急救的临床护理措施。方法:总结严重创伤患者104例的护理经验。结果:经过积极有效的急救及护理,抢救脱险49(94.23%),死亡6例(5.77%),有效抢救时间为25—55分钟,平均35.5±4.4分钟。结论:在严重创伤患者的急救过程中,时间性、准确性、针对性的护理以及科学运用急救程序,有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创伤发生的规律和院外救治的特点,探讨降低急救死亡、伤残率,提高院前急救成功率。方法回顾分析总结我院2002年7月至2005年7月院外创伤急救病人2814例救治资料。结果年龄:年龄与创伤原因有关,19-45岁占75.23%;伤因:生产事故伤占41.4%,交通事故伤占34.5%.伤害致伤占11.0%;部位:四肢伤占44.10%,头部伤占23.53%,胸部伤占17.09,多发伤占35.15%;院外救治成功率97.97%,现场心肺复苏成功率11.9%。结论加强创伤预防是遏制创伤发生的重要措施;加强和提高院外急救人员应急能力.使伤病员能在最短时间内得到及时、有效、合理的救治是提高创伤救治成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15000例院前急救病例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院前急救的病种分布及其特点,为进一步提高院前急救成功率奠定基础。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12月在我院急诊科院前出车急救的15000例病例的临床资料.总结分析急救的性别分布特点、年龄分布特点、不同年龄组急诊病种的构成特点及死亡病因。结果:15000例中,男性9840例,占65.6%,女性5160例,占34.4%,P〈O.05,性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年龄≤20岁者1600例,占10.7%;21~40岁者7130例,占47.5%;41~60岁者3226例,占21.5%;年龄〉60岁者3044例,占20.3%。院前急救前5位病种依次是创伤、心血管急症、脑血管急症、中毒及呼吸系统疾病。死亡原因前5位是心血管急症、脑血管急症、外伤、猝死及中毒。结论:院前急救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且以21~40岁者居多;创伤,心脑血管疾病均为疾病的重要病种及死亡原因。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急诊颅脑损伤患者的特点,为颅脑损伤急救提供客观依据。方法分析2004年1月至2006年5月由本院院前急救及急诊科急救的2096例颅脑损伤患者的流行病学资料。结果男性62.6%,青少年(21~50岁)80.8%。交通伤42.7%,打击伤33.6%。有947例(占45.2%)发生于18:000~24:00时段。2096例患者中共死亡46例,病死率2.2%,现场死亡31例,途中及急诊科死亡10例。结论随着社会的发展,颅脑损伤的发生率在逐年增高,青年和中年是颅脑损伤的高危人群,且有年轻化趋势。急诊各类颅脑损伤患者中交通伤及坠落伤最重,院前死亡率高,病情复杂。急诊应充分利用“伤后黄金1小时”,及时有效的早期救治。一些针对性的专职化急救措施和模式可能提高颅脑损伤的急救水平。而加强安全教育则是预防创伤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3.
院外猝死814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4,自引:0,他引:34  
分析猝死及心肺复苏抢救成败的原因,以提高心肺复苏抢救的成功率,降低院外猝死的死亡率。方法随机抽取1990~1994年5月经本中心院外急救的猝死病历814例,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猝死前有冠心病、高血压病等心血管病史者616例,占75.68%;猝死高发年龄为50~69岁,占53.93%;发病地点以家庭为主,占87.80%;复苏有效23例(2.83%),复苏成功21例(2.58%)。结论提高院外猝死的抢救成功率关键在于:(1)健全完善的城市急救服务系统及其网络的建设,缩短急救半径,争取急救时间;(2)向社会大力普及以心肺复苏(CPR)为主的现场急救知识;(3)继续推广实施标准化的心肺复苏技术;(4)对高危人群加强预防指导和医学监护,积极治疗冠心病等猝死的好发因素,避免诱因;(5)有关心肺复苏的技术要点需做更深探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严重多发伤患者的急救配合和护理体会,以提高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方法对2007年1月~2009年lO月急诊抢救的96例严重多发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认为急救护理重点是对病情作出快速正确的评估,针对致命的伤情作出迅速的判断,积极采取急救护理措施,加强生命体征的观察记录,提高多发伤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将96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干预组各48例。对照组根据病情对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综合护理干预。结果干预组抢救成功48例,抢救成功率为100%,急诊抢救时间(58±12)min,平均住院(24±3)d,缩短了急诊抢救时间和住院天数,焦虑和恐惧感患者5例;对照组抢救成功44例,抢救成功率为91.67%,急诊抢救时间(95±8)rain,平均住院(35±6)d,焦虑和恐惧感患者22例,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结论严重多发伤患者死亡有三个高峰,其中第2个高峰在伤后数分钟至3h内,为提高抢救成功率,关键的一点是要加强伤后“黄金1h”内的紧急救治,落实正确有效的急救治疗护理措施,为后续治疗赢得时间,提高患者存活率。  相似文献   

15.
院前死亡原因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分析院前死亡的病因构成,提出对策,以提高院前抢救盛功率,降低院前死亡率。方法:回顾性分析院前死亡的病因及特点。结果:我院院前死亡以创伤、中毒和脑血管病为主,院前死亡率高与全民安全意识淡薄、急救知识贫乏和院前急救体系不健全密切相关。结论:加强安全教育,普及急救知识,加强对特殊人群院前急救培训;规范院前急救,完善急救网络,早期心肺复苏,可提高院前抢救成功率,减少院前死亡。  相似文献   

16.
182例创伤并失血性休克的早期急救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创伤与失血性休克的早期救治经验。方法回顾分析182例创伤并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急诊科急救资料。结果本组死亡14例,病死率7.69%;好转147例,占80.77%;无变化21例,占11.54%。结论建立有效的抢救预案、合理的液体复苏和尽早确定性治疗是急诊急救创伤并失血性休克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危急患者死亡的构成梯次与死亡谱规律。方法:回顾整理我院2004—2007年153例急诊就诊病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急诊死亡患者构成梯次:年龄段主要集中于16~45岁。急诊死亡病谱规律:前五位是循环系统(占23.53%)、创伤(占22.22%)、猝死(占20.92%)、神经系统(占7.19%)、呼吸系统(占6.54%)。急诊死亡高峰时段:6:00—8:00,18:00~22:00,以车祸、施工事故及心脑血管疾病为主。结论:急诊死亡病谱前五位疾病和急诊死亡高峰时间段提示在疾病死亡高峰到来前做好抢救准备工作。  相似文献   

18.
危急症病例回顾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急诊重症病人的发病及死亡规律,提高医务人员救治技能和急救工作质量,总结急诊救治的经验教训。方法:对我院急诊抢救室和ICU病房1994.1-2002.12月4632例病历记录完整的各科危重抢救病例从性别、年龄、病因、就诊时间、抵院方式及死亡原因等方面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4632例中,男性2715例(58.61%),女性1917例(41.39%)。病人多数由家人护送,外院转入或120送来。创伤病例1808例(39.03%),居首位。急性中毒病例988例(21.33%)。脑血管病例450例(9.72%),心血管病324例(6.99%)。就诊病人以3月至5月、9月至12月为最多,2月、7月就诊人数最少。就诊时间集中于每天8时至24时。死亡病例中,心血管疾病208例(35.86%)、创伤疾病142例(24.56%)。脑血管疾病118例(20.34%),呼吸系统疾病62例(10.69%)。不同年龄组死因有差异,40岁以下年轻人以严重创伤为其首位致死原因,40岁以上中老年人以心脑血管病及心血管病为其首位致死原因。结论:急诊抢救病例排在前四位的是:创伤、中毒、脑血管病及心血管病。死亡率排在前四位的是心血管疾病、创伤、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加强健康卫生宣传和人身安全防护知识教育,建立训练有素并掌握现代化急诊医学理论操作技能的医学队伍,普及现场心肺复苏及院前急救意识是提高这类病人复苏和救治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218例急诊患者死亡病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分析急诊患者死亡的病因,探讨降低急诊死亡率的途径。方法收集某院急诊死亡病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该院1997年-2011年10月急诊死亡218例,其中院前死亡89例(40.8%)急诊科死亡129例(59。2%)。急诊死亡的主要死因为心血管疾病(24.3%)、脑血管疾病(17.4%)、猝死(15.6%)、创伤(13.3%)及肿瘤(12.8%)。结论应重视院前急救,加强防治心脑血管病和肿瘤,降低急诊死亡率。  相似文献   

20.
林杭 《现代实用医学》2014,26(12):1571-1572
目的 探讨急救程序化管理在创伤急诊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145例急诊科创伤急诊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79例)使用程序化急救进行救治,对照组(66例)使用传统方式进行抢救.结果 实验组患者平均接诊时间(7.57±3.670)min,抢救时间(15.34±3.29)min,抢救成功率为97.47%,患者满意率97.47%;对照组患者平均接诊时间(12.65±3.25)min,抢救时间(17.23±4.25) min,抢救成功率为89.39%,患者满意率78.7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 将急救程序化管理应用于创伤患者急诊护理可减少抢救时间,提升抢救成功率及患者满意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