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目的:评价纵切式回肠襻式造瘘在低位直肠癌前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接受开腹低位直肠癌前切除术,并符合纳入标准的80例低位直肠癌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均按全直肠系膜切除原则行直肠癌前切除术,观察组在切除吻合后加行纵切式回肠襻式造瘘术,对照组不用。观察两组吻合口瘘的发生情况以及术后首次排气时间、进食时间、骶前引流管拔除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治疗费用等指标。结果观察组吻合口瘘发生率2.5%(1例),发生吻合口瘘的患者症状较轻,行骶前引流管低压冲洗引流后愈合;术后肛门首次排气时间(1.4±0.5)d,进食时间(1.5±0.5)d,骶前引流管拔除时间(5.8±0.9)d,术后住院时间(9.4±1.8) d,治疗费用(3.9±0.3)万元。对照组患者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率20.0%(8例),发生吻合口瘘患者的症状较重,其中1例行骶前引流管冲洗引流治愈;3例按高位肛瘘行吻合口瘘切开挂线引流术,术后经药物坐浴、冲洗换药治愈;4例症状较重,因弥漫性腹膜炎行二次回肠造瘘手术;术后肛门首次排气时间(3.4±0.9) d,进食时间(4.2±0.6)d,骶前引流管拔除时间(7.4±1.4)d,术后住院时间(14.6±3.2)d;治疗费用(4.2±0.7)万元。两组术后观察指标吻合口瘘发生率、首次排气时间、进食时间、骶前引流管拔除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治疗费用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纵切式回肠襻式造瘘可显著降低低位直肠癌前切除术后吻合口瘘的发生率,且术后首次排气时间、进食时间、骶前引流管拔除时间明显提前,可显著缩短住院时间,降低治疗费用。  相似文献   

2.
全直肠系膜切除(TME)术后吻合口漏的预防和治疗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中低位直肠癌全直肠系膜切除术后吻合口漏的预防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993年10月至2005年6月本院收治289例中低位直肠癌全直肠系膜切除术的临床资料。结果289例中低位直肠癌术后发生吻合口漏13例(4.5%),其中12例经治疗痊愈。1例死亡。结论中低位直肠癌全直肠系膜切除术后吻合口漏的发生率较高,预防上要采取多方面措施,预防性结肠造瘘并无必要。低位吻合口漏的治疗应尽早采取近端结肠造瘘术。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经腹直肠癌根治术(Dixon)后发生吻合口漏的原因和防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我院2004年9月~2012年6月行经腹直肠癌根治术(Dixon)的107例临床资料,所有病例根据肿瘤距肛缘的距离即上段≥8cm和下段〈8cm而分为高位前切除术组47例和低位前切除术组60例,观察患者手术临床情况。结果107例中共有11例发生临床吻合口漏,总的吻合口漏发生率为10.28%。其中高位前切除术组2例.占高位前切除术组的4.25%;低位前切除术组9例,占低位前切除术组的15%。无死亡病例。结论经腹直肠癌前切除术后吻合口漏发生的原因并不单一;术前、术中和术后多方面预防能降低术后吻合口漏的发生率:吻合口漏发生后以保守治疗为主.多数吻合口漏可痊愈。  相似文献   

4.
吻合器技术在低位直肠癌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吻合器技术在低位直肠癌直肠前切除应用以及对并发症的防治。方法 随机选取本院低位直肠癌患39例;应用美国CDH圆型吻合器行直肠前切除端端吻合(Dixon术)。结果 39例中无手术死亡,术后发生吻合口瘘2例(5.1%);吻合口狭窄3例(7.7%);术后局部复发3例,其中吻合口复发1例,2 例为盆腔复发,总的局部复发率为7.6%。结论 只要病例选择适当,吻合器技术可提高低位直肠癌肛手术成功率,其无论生存率或生活质量均优于腹会阴切除术。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直肠癌前切除术后吻合口漏的预防和诊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2007年10月在我院行直肠癌前切除术16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61例直肠癌前切除术后吻合口漏11例(6.8%),9例保守治疗治愈,2例横结肠造瘘治愈。结论直肠癌前切除术后吻合口漏的发生率较高,应以预防为主,术后体温、血常规、腹部体征及引流物异常有助于吻合口漏的早期诊断;引流管通畅引流、冲洗、抗感染辅以TPN和横结肠造瘘是治疗吻合口漏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预防和减少左半结肠直肠创伤及癌性梗阻Ⅰ期手术、直肠癌前切除术后吻合口瘘的发生,加速直肠癌术后低位吻合口瘘的愈合.方法:对142例梗阻性左半结肠直肠癌、86例左半结肠直肠创伤接受Ⅰ期手术治疗的病人、157例直肠癌前切除术和28例直肠癌术后低位吻合口瘘的患者使用肠腔内吻合口上下双管引流技术,观察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率和直肠癌术后低位吻合口瘘漏口愈合时间.结果:使用吻合口上下双管引流技术的梗阻性左半结肠直肠癌和直肠癌前切除术病人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率为4.2%(6/142)和1.9%(3/157),直肠癌术后低位吻合口瘘病人漏口愈合天数为10.3±1.6,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左半结肠直肠创伤病人术后吻合(或缝合)口瘘发生率为3.5%(3/86).结论:吻合口上下双管引流法能有效地预防和减少左半结肠直肠创伤及癌性梗阻Ⅰ期手术、直肠癌前切除术后吻合口瘘的发生,加速直肠癌术后低位吻合口瘘的愈合.  相似文献   

7.
王爱光  蒋株哲 《当代医学》2009,15(25):63-64
目的探讨双吻合器在低位直肠癌超低位前切除术中的应用。方法38例低位直肠癌患者在全直肠系膜切除基础上,应用弧形切割吻合器对直肠(肛管)残端进行切割、闭合,用33mm管型吻合器进行结肠-直肠(肛管)超低位吻合术。结果38例低位直肠癌患者术中没有发生切割和闭合不全病例,吻合口无渗漏。术后1例(2.63%)发生吻合口瘘,经加强局部冲洗引流后自行愈合,无吻合口出血及吻合口狭窄。结论双吻合器在低位直肠癌超低位前切除术中具有切割完整、闭合确实、吻合口瘘发生率低的优点。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吻合口漏的原因、预防及处理方法。方法:复习用双吻合技术施行39例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分析。结果:39例中吻合口漏3例。原因分别为吻合对合不确切、感染因素及吻合口潜在性缺血。均经非手术治疗愈合。其中1例术后吻合口轻度狭窄。结论:掌握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要点并注重操作细节是预防吻合口漏的关键。引流管放置部位、时间对吻合口漏的及时发现与转归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预防性横结肠造口在预防腹腔镜辅助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后吻合口漏发生的临床价值。方法分析107例腹腔镜辅助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患者术后吻合口漏发生情况,其中行预防性横结肠造口患者47例,未行预防性横结肠造口患者60例。结果行预防性横结肠造口术组患者吻合口漏发生率为2.1%,平均住院时间为(16.1±0.2)d;未行预防性横结肠造口组吻合口漏发生率为13.3%,平均住院时间为(24.2±0.1)d,两组吻合口漏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腹腔镜辅助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中行防性横结肠造口能降低吻合口漏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中低位直肠癌前切除术后吻合口瘘的原因及治疗对策。方法对16例中低位直肠癌前切除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的原因及预防措施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吻合口瘘发生于术后3~4 d者2例,术后6~8 d者12例,术后9~11 d者2例。有14例全身症状不明显,局部感染不重,经保守治疗后愈合。有2例全身中毒症状和急性腹膜炎体征者,行回肠造口术。结论低位直肠癌前切除术后发生吻合口瘘的原因与术前肠道准备,术前个人营养状况,术中的手术方式和术后吻合口张力有关;术前良好的肠道准备,术后营养支持和保持骶前引流通畅至关重要。发生了吻合口瘘的患者以保守治疗为主,大多能自愈。注意术中低位直肠癌前切除术中的一些技术细节,能降低吻合口瘘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超低位直肠癌术后吻合口漏和直肠阴道瘘的防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本院28例双吻合技术超低位直肠癌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8例超低位直肠癌术后发生吻合口漏3例,直肠阴道瘘1例,经治疗后均痊愈.结论 超低位直肠癌术后吻合口漏发生率较高,应采取多方面的预防措施,吻合口漏和直肠阴道瘘若局部或全身感染较重宜尽早行近端结肠造瘘术.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双吻合器技术在低位直肠癌直肠前切除术中的应用及并发症发生的原因与防治。方法回顾分析90例低位直肠癌应用双吻合器行直肠前切除术的临床资料。结果90例均一次手术成功,无手术死亡病例,术后发生吻合口瘘5例(5.6%),吻合口狭窄2例(2.2%),经保守治疗后均治愈。结论双吻合器技术提高了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的成功率并有效地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低位直肠癌切除术后吻合口漏早期肠内营养的可行性。方法对2009年1月至2013年5月本院11例低位直肠癌切除术后吻合口漏早期肠内营养治疗(早期营养组)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同期12例常规治疗组对比,观察住院时间,漏口愈合时间等的差异。结果早期营养组漏口愈合时间(9.6±2.2)d,平均住院时间(27.1±16.37)d,常规治疗组术后住院时间(30.5±14.3)d,漏口愈合时间(16.1±1.4)d,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82,P<0.05)。相关并发症弥漫性腹膜炎、漏口迁延不愈及瘘管形成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肛周刺激症状发生率早期营养组较高(55%比33%)。结论低位直肠癌切除术后吻合口漏早期肠内营养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治疗性措施。  相似文献   

14.
直肠癌全直肠系膜切除术后吻合口瘘的原因与处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直肠癌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ME)后吻合口瘘发生的原因、预防及处理方法。方法对我院2004年6月~2008年6月150例中低位直肠癌行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ME)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50例直肠癌中19例发生吻合口瘘,发生率为12.7%,15例经保守治疗治愈,4例手术治疗治愈。结论吻合口瘘是中低位直肠癌前切除术后常见的并发症,通过术前调整个人的营养状况、良好的肠道准备、术中严格的操作、术后保持骶前引流通畅等能降低吻合口瘘的发生。对吻合口瘘的患者以保守治疗为主大多能治愈,若保守治疗无效,则选择合适时机行结肠造口以转流粪便,待瘘口封闭后再次手术还纳造口。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双荷包吻合术治疗低位直肠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4例低位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2例,治疗组32例采用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ME)加双荷包吻合术,对照组32例采用TME加双吻合器吻合术,观察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率。结果治疗组吻合口瘘发生率为3.1%,明显低于对照组的9.4%(P〈0.05)。发生吻合口瘘的患者经积极的保守治疗后均痊愈。结论双荷包吻合术治疗低位直肠癌,并发症少,能够降低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杨德法 《中华全科医学》2012,10(10):1575-1576
目的探讨低位直肠癌前切除术后吻合口瘘的病因及防治措施。方法分析安徽省滁州市第二人民医院2002年5月-2012年5月41例直肠癌前切除术吻合口瘘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002年5月-2012年5月共行直肠癌前切除术539例,41例于术后2~13 d发生吻合口瘘,发生比例7.6%。其中15例发生在术后2~7 d,26例发生在术后8~13 d。41例吻合口瘘中男性28例,女性13例。瘘口愈合时间9~48 d,平均愈合时间27 d。其中35例行营养支持、加强引流等非手术治疗治愈,6例行横结肠或回肠双腔造瘘治愈。3例发生吻合口狭窄,经术后吻合口扩张治疗,效果较满意,无死亡病例。结论吻合口瘘是低位直肠癌前切除术的常见并发症,应重视预防措施,绝大部分可经非手术治疗治愈。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低位直肠癌新辅助放疗低位前切除术大网膜成形袖套覆盖吻合口预防术后吻合口漏的作用。方法将低位直肠癌121例,行新辅助放疗低位前切除术,其中60例(治疗组)术中常规吻合后用大网膜成形袖套覆盖吻合口,61例(对照组)术中仅常规吻合,观察两组患者术后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60例均无吻合口漏发生,对照组61例中有6例(9.8%)出现吻合口漏,治疗组吻合口漏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网膜成形袖套覆盖吻合口是预防低位直肠癌新辅助放疗低位前切除术后吻合口漏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女性低位直肠癌前切除术后迟发性吻合口-阴道瘘的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女性低位直肠癌经腹前切除吻合术治疗后并迟发性吻合口-阴道瘘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后11~14d发生吻合口-阴道瘘9例,术后0.5~4个月发生吻合口-阴道瘘4例。结论低位直肠前壁大而晚的癌肿累及直肠-阴道膈、高频电刀对阴道后壁组织的延迟性热力损伤、术中拉钩挫伤阴道后壁组织以及吻合口可能嵌入部分阴道后壁组织等可能为女性低位直肠癌患者术后迟发性吻合口-阴道瘘发生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直肠癌根治术是外科治疗的重要手段,术后吻合口瘘是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若处理不当可危及生命.我院2004年1月至2008年4月收治低位直肠癌患者接受直肠癌前切除术359例,术后发生吻合口瘘5例,经积极治疗.瘘口愈合出院.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并探讨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后吻合口漏发生的危险因素及临床防治方法.方法 选取98例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患者术后发生吻合口漏的例数,根据术后是否发生吻合口漏分为吻合口漏组、对照组,对两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进一步分析导致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后发生吻合口漏的危险因素.结果 术后吻合口漏发生率为23.47%,经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后发现,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后发生吻合口漏的危险因素主要为术前体重指数、糖尿病、术前血清白蛋白、肠道准备、肿瘤TNM分期.结论 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后发生吻合口漏主要和患者术前自身因素、术前肠道准备及肿瘤进展有关,临床上应严格掌握吻合口漏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在围手术期实施针对性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