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中医辨证一直处于多元化,有纲领性的八纲辨证,有伤寒六经辨证、温病的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证、内伤病的脏腑辨证,还有后来兴起的奇经辨证等。疾病千变万化,现代一些医家发现单纯的一种思路很难适应复杂疑难病的辨治,转而在统一性上下功夫,希望做到整体辨证,但是到现在为止还缺乏一个完整的思路,而笔者有意在肾病方面做一尝试,以六经为纲,结合温病、八纲理论辨治肾病。1肾相关生理肾病的发生与肺、脾、肾、三焦关系密切,三焦尤其重要,  相似文献   

2.
病分阴证阳证是八纲辨证方法的纲领。笔者在临床及教学中发现,八纲辨证中存在着“一分为三”的辨证方法,亦即辨阴证、辨阳证、辨阴阳错杂证。“一分为三”应该成为辨证方法的总纲。  相似文献   

3.
从辨病与辨证相结合,脉证合参,整体性原则,脏腑经络辨证,八纲辨证阐述《金匮要略》的辨证原则和方法。  相似文献   

4.
六经辨证思维方法初探李国鼎(南京中医学院210029)主题词《伤寒论》,六经辨证六经,这个喻为《伤寒论》“第一重要”、“第一难解”的问题,时至今日究竟应该怎样解释?能不能借助现代科学思想方法重新加以认识?这是伤寒学科发展必须要研究的课题.六经辩证,原...  相似文献   

5.
中医辨证推理思维方式的探讨王天芳,杨维益(北京中医药大学诊断教研室北京100029)关键词:中医辨证;推理思维;思维方式中医诊断包括“辨病”与“辨证”两个方面。中医的病名多是以某个主症命名的,临床上比较容易辨识。证则反映了疾病发展到某一阶段的具体病因...  相似文献   

6.
朱文锋教授创立辨证统一体系中的系统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朱文锋教授创立辨证统一体系的方法。认为其在注重整体原则基础上,将辨证要素概括为辨病位,辨病性,辨病势3个方面,揭示了辨证的核心;确立辨证统一体系的结构为以辨病位为纲,以辨病性为具体内容,体现了系统的层次性原则;辨证统一体系的创立过程具有系统的有序性;运用系统的动态原则,重视审查病势,使辨证统一体系既纲领性强,又灵活实用。  相似文献   

7.
张仲景著《伤寒论》以阐述辨证施治之法,具体地创立了六经辨证、八纲辨证、脏腑辨证、气血津液辨证、病因辨证等,并孕育了三焦辨证和卫气营血辨证之雏形,为中医临床诊疗确立了千古规范。形成和完善了中医药理论体系,故历代尊其为医中之圣。  相似文献   

8.
六版《中医诊断学》教材介绍了八纲、气血津液、脏腑、病因、卫气营血、太经、三焦和经络8种辨证方法。其中第七章重点详细的介绍了人纳辨证。八纲辨证是辨证的基础,是各种辨证方法的总纲,适用于临床各科疾病的辨证,其他辨证方法则是八细辨证的具体深化。八纳是从各种具体征候的个性中抽象出来的概念,用八纲辨别归纳证候,是分析疾病共性的方法,在诊断疾病的过程中有执简驭繁、提纲军领的作用。即任何一种疾病,从大体病位来说,总离不开表瓦里;从基本性质来说,离不开寒与热;从邻正斗争关系来说,离不开座和实;从病证类别来说,离…  相似文献   

9.
哈孝贤 《开卷有益》2010,(10):40-41
前面介绍的八纲辨证,是针对所有证候的共性,抽象出的四对纲领性证候,虽然包括了疾病现阶段的病位、病性、邪正盛衰和证候的类别(阴阳两大类),但并不具体,属于纲领证;而病因辨证、气血津液辨证,通过对疾病的病因、病机的推求,虽然可以判断证候的具体性质,  相似文献   

10.
中医辨证要实现质的飞跃,必须在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的基础上,用系统思维的方法,对宏观辨证,微观辨证,辨证五环节(病因,病位,病灶,病机,病势)和“证”的动态演变规律进行研究。作者认为进中医辨 证研究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1.
中医临床辨证特征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中医临床辨证是一个从感性具体,经过抽象规定,归纳出思维具体的过程。具有“模糊性、灵活性、简便性、集约性”等四大特征。  相似文献   

12.
中医学和西医学是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运用不同的思维形式和观察研究方法发展起来的两种理论体系,掌握好辨证与辨病是中西医结合的关键和途径。1辨证 “证”是中医所特有,也是中医理论的精华之一,“证”是从整体观念出发,把通过望、闻、问、切四诊得来的各种材料、进行综合分析,运用八纲辨证、六经辨证、脏腑辨证、经络辨证、病因辨证、卫气营血辨证等各种理论和方法,结合病人的具体情况,并联系客观条件等各种有关因素,对疾病进行分析、归纳、推理、判断工作,进而作出对目前疾病一定阶段综合反应的认识──“证”。而“证”它不…  相似文献   

13.
六经病提纲证反映了六经各自证候的共同特点,因此,掌握了六经病提纲证,不仅能够掌握其在伤寒病中的辨证规律,而且还可以将其扩大至杂病的辨证范围。临床若能将辨证与辨病有机地结合起来,可以深化对疾病本质的揭示,使诊断更为全面、准确,治疗更有针对性、全面性,可以取得更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4.
论六经辨证与寒温统一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主要纠正六经辨证是外感病辨证纲领的传统误区;并就寒温统一的问题谈了个人的意见,即以卫气营血辨证统领外感病辨证论治,以创立新的中医外感病学;最后讨论了六经辨证的本质、特色及其定位问题,认为《伤寒论》的六经辨证思维最接近中医学的本质,最能体现中医学的特色。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辨证,辨症,辨病概念的深入分析,与中西医结合学科的相关观念比较,以及对中医诊断思维的剖析,指出中医学在具有自身完善的辨证理论体系的基础上对辨症、辨病的认识有别于中西医结合学科对辨症、辨病的认识。中医辨症与辨证、辨病核心是统一的,指导“辨”这一思维活动的基础理论都是中医理论。  相似文献   

16.
本文提出“阴阳量差”扣“病理层次”是形成六经辨证的两大依据,并结合原文进行了较为具体、深入的论证。在此基础之上,进而对六经辨证的思维规律进行阐述,总结出六经辨证的五大思维规律,即由阳及阴,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由实及虚,由量及质。  相似文献   

17.
藏泻是一切运动着的或有生命结构的最基本特征,在人体内一切运动的结果最终都以对物质能量信息的藏泻表现出来,藏以成形,泻以化气,藏以致泻,泻以致藏,藏泻双方相互矛盾制约,相互依存,相互为用,此消彼长,互为消长,在人体内完成一系列生命运动。藏泻辨证与阴阳辨证为中医辨证的两对纲目,为总纲,藏泻与阴阳、表里、寒热、虚实总称藏泻阴阳十纲辨证。藏泻十纲辨证是一种新的辨证方法,比以往阴阳八纲辨证更具体而实用,可更好地辨明疾病的本质。文章用《伤寒论》之太阳病条文举例分析以阐明藏泻十纲辨证之义,以更好地指导临床辨证论治。  相似文献   

18.
对辨证与辨病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医学在构建之初,就存在两种诊治疾病的方法──辨证论治与辨病论治。千百年来中医临床的总趋势是:在辨病和辩证结合的基础上,逐渐从辨病论治走向辨证论治,从群体医学走向个体医学。由于现今中医学对“证”实质研究的困惑和裹足不前,使得人们重新对中医辨病加以审视。就实质而言,辨病强调致病因素的作用和疾病本身特异性的变化规律,治疗重在消除各种病源因素;辨证旨在揭示人体自身运动的规律及机体的功能状态对环境反应的差异性,治疗重调整机体的反应状态和自身的某些属性。辨证与辨病的结合是当今临床中的必然,其前提是:一要加强对中医学病种和证型规范化的研究;二是确立中医具有优势的临床领域;三是找到具有中医特点的诊治模式和科研方法。  相似文献   

19.
辨证知机、审机论治是中医临床诊疗的基本原则。《伤寒论》创立六经辨证论治体系,系统总结外感热病的病证演变规律,借外感以论杂病,载有112首经典方剂,倡导“病皆与方相应者乃服之”,辨病与辨证相结合,既有辨证论治的学问,也有辨证知机的奥妙。本文基于“机”之本义,从“微义”“关义”“宜义”3个角度出发,例举《伤寒论》六经辨证思维,“以方带证”分析经方的方证衍化关系及内涵,探讨《伤寒论》中所蕴含的辨证知机思维。本文强调在临床实践中,辨证知机,见微知著,洞烛先机,识机于病象之先,防患于未然;辨识机关,执简驭繁,洞悉病证之机要,牵一发而动全身;辨识机宜,把握时机,见机而作,乘机用势,顺势而为,因势利导。从辨证知机的角度解读《伤寒论》,为应用《伤寒论》相关理论指导临床实践提供思路与启发。  相似文献   

20.
对辨证规律与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对中医学原有辨证方法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揭示辨证思维的规律,确定辨证的实质内容,规范症状,提出辨病位与辨病性的60项基本要素,由要素组合成证,从而创立统一的辨证新体系。认为这一状证体系,更符合临床实际,可以涵盖以往诸种辨证方法,易于掌握,使辨证更为准确、规范,能提高诊断水平,是中医学术的重大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