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介入治疗心脏病致血管迷走神经反射的预防和护理措施。方法对92例介入治疗心脏病的病人采取预防血管迷走神经反射,预防血容量不足,做好心理护理,加强监护,密切观察病情等措施。结果经及时快速给予静脉输液,维持了有效循环血容量,提高了心率等,无其他并发症发生。结论有效的护理措施可预防血管迷走神经反射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王会霞 《中国乡村医生》2010,12(19):196-196
目的:探讨心脏介入术(PCI)发生血管迷走神经反射的原因及对策;方法:对发生9例血管迷走神经反射的患者进行观察护理分析;结果:术前术后的教育指导及娴熟的技术等是减少和预防血管迷走神经反射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心血管疾病介入治疗2例血管迷走神经反射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血管疾病介入治疗以其效益 /费用比值高的特点成为治疗某些心血管疾病的首选方案 ,但也存在一些负性效应。如措施采用不当或未能及时有效地处理 ,可导致治疗失败或更为严重的后果。我科在开展心血管疾病介入治疗过程中 ,发生血管迷走神经反射 (VVR) 2例 ,1例为血管抑制型 ,表现为血压迅速下降 (收缩压 <90 mm Hg) ,心率减慢不明显[1] 。1例为混合型 ,出现恶心、呕吐、心慌、乏力、大汗、烦躁、心率减慢、血压下降、晕厥甚至休克等症状。现将病例、护理报告如下。1 病例介绍  例 1 ,患者男 ,5 6岁 ,因反复胸闷、心悸 1年 ,活动后气喘…  相似文献   

4.
魏社英 《中原医刊》2006,33(21):69-69
迷走神经反射是介入治疗中才存在的不良反应,如处理不当或未及时处理,可导致不良后果甚至危及生命。我科2005年1月~2006年2月共收治恶性肿瘤587例,均行动脉灌注术和化疗栓塞术,出现迷走神经反射18例,经及时有效的处理,未发生不良后果。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587例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冠心病的介入治疗已经越来越多地被患者接受与认可,在临床上已较为普遍展开,成为冠心病的重要诊断方法和主要治疗手段之一。冠心病介入治疗后的过度迷走神经反射是一种较少见的但却是极危险的并发症,及时发现和处理非常重要,本文对我科开展冠心病介入治疗发生的4例反射性心率减慢和低血压状态的观察与护理体会进行了分析和总结。  相似文献   

6.
目前介入治疗已成为治疗心血管疾病的重要诊断方法和主要治疗手段。心血管病介入性治疗中及治疗后的过度迷走神经反射所致低血压、心动过缓、心脏停搏并非少见,及时发现和处理非常重要。本文对我科开展心血管病介入治疗以来发生的10例迷走神经反射性晕厥的观察、处理及护理体会  相似文献   

7.
11例冠心病介入治疗并发迷走神经反射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雪娟 《当代医学》2010,16(9):126-126
1临床治疗患者,男性,46岁,患者主诉心前区疼痛6a,加重3d,于2009年4月26日入院。既往有高血压病史、心绞痛病史6a,于2009年4月29日经股动脉行冠脉造影示LAD近中断粥样硬化改变,远端80%狭窄,LCX远端90%狭窄,RCA细小,术中LAD远端直接植入Cypher3.0mm×18mm支架1枚,手术顺利,安返病房,观察术部情况好,  相似文献   

8.
随着心血管疾病的介入治疗在临床上的普遍开展,高迷走神经反射是一种较少见的但却是极其危险的并发症,它主要发生于术前及拔鞘管时,及时发现和及时处理非常重要。本文对我科开展的心血管病介入术后发生的高迷走神经反射的护理体会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9.
胡冬玲 《柳州医学》2007,20(2):117-118
近几年来,随着心脏介入治疗技术的不断开展,我们对心脏介入术后的疼痛、发热、尿潴留等并发症已有一定的认识,并总结出了一系列相应的对症处理方法。但是对心脏介入治疗临床上发生的血管迷  相似文献   

10.
心脏介入治疗可能导致心脏相关的并发症,而迷走神经反射是少见却极危险的并发症,因此,行PTCA介入治疗掌握迷走神经反射的临床特征,有效地预防和抢救尤为重要。1临床资料我科于2001-2005年共进行心脏介入治疗568例,发生迷走神经反射3例,均为男性。诱发因素为拔出动脉鞘管时由于疼痛、低血容量。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胸闷,心率下降至30次/分,血压降低≤90/60mmHg,出现恶心、呕吐、出汗、胃部不适、面色苍白。治疗与转归:本文3例患者经过静脉推注阿托品0·5~1mg、静滴多巴胺,同时大量快速补液0·9%生理盐水1000~1500ml,同时嘱病人多饮水,勿过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总结心脏介入治疗后并发血管迷走神经反射的护理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480例心脏介入手术后并发血管迷走神经反射的发生原因及处理方法 .结果 480例患者18例发生血管迷走神经反射,发生率为3.2%,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血压下降、心率减慢等,经采取急救措施后均恢复正常.结论 积极预防诱发因素,加强术前、术中、术后特别是拔除鞘管的护理,是预防血管迷走神经反射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2.
介入治疗心脏病在临床上应用日益广泛,然而由其可能导致的血管迷走神经反射是既少见而又较危险的并发症。因此,系统掌握血管迷走神经反射的临床特征及行之有效的预防、抢救措施则显得尤为重要。本文着重阐述了介入治疗心脏病所致的血管迷走神经反射的发生原因、预防及护理方法。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冠状动脉造影、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STENT)等心脏介入诊疗技术已广泛应用于临床。然而对于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值得关注,其中较为常见的血管迷走神经反射(vasovagal reflexes,VVRs)多发生于术后拔除动脉鞘及压迫止血时,VVRs虽然发生率不高,但其发现、处理不及时,可产生严重后果,甚至危及患者生命。  相似文献   

14.
心脏介入治疗并发迷走神经反射的相关因素及护理对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心脏介入治疗并发迷走神经反射的相关因素与护理。方法: 选择162例心脏介入治疗的患者,对其中并发迷走神经反射的8例进行了相关因素分析。结果: 精神紧张2例,血容量不足2例,疼痛刺激1例,空腔脏器(膀胱、胃肠道)压力改变1例,拔管后绷带包扎过紧或血肿形成并压迫2例。8例经治疗和精心护理,均痊癒出院。结论: 精神紧张、血容量不足、疼痛刺激、空腔脏器压力改变、拔管后绷带包扎过紧或血肿形成并压迫等均可引起迷走神经张力增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并发血管迷走神经反射的原因及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我院2004年1月~2009年1月发生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出现血管迷走神经反射患者56例临床资料及护理措施.结果:所有病例均给予常规吸氧、语言安慰、阿托品,多巴胺等积极处理症状消失,未造成严重后果.结论:加强心理护理,维持循环血量,避免空腔脏器的扩张刺激,正确处理拔除动脉鞘管措施可以有效的减少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并发血管迷走神经反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心脏介入治疗血管迷走神经反射的临床表现、处理方法及预防措施。方法收集我院心脏介入治疗的病人资料600例,对其中发生的11例血管迷走神经反射患者资料进行详细分析。结果11例患者发生了血管迷走神经反射,发生在术中3例,术后8例,血管迷走神经反射发生率1.8%。结论心脏介入治疗时应积极预防血管迷走神经反射,一旦发生血管迷走神经反射,应及时发现、及时处理。  相似文献   

17.
介入治疗中迷走神经反射的观察及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晓东  程提龙  于临源  杨勇 《吉林医学》2008,29(19):1657-1658
目的:了解介入治疗过程中迷走神经反射的原因、表现及处理措施。方法:针对介入治疗过程中发生迷走神经反射的原因,给予心理护理、扩容、升压等综合处理。结果:发生迷走神经反射的患者,经及时、积极处理,症状均迅速缓解,恢复正常。结论:系统掌握迷走神经反射的原因、临床表现及处理方法,能有效控制介入治疗中迷走神经反射的发生及不良后果。  相似文献   

18.
心脏介入治疗并发迷走神经反射的原因分析及预防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付成华  彭先芬  付俊 《西部医学》2012,24(1):190-191
目的探讨心脏介入治疗并发迷走神经反射的原因及预防对策。方法回顾分析1350例心脏介入手术并发血管迷走神经反射9例的原因及护理。结果本组9例均抢救成功,顺利完成心脏介入术。结论在心脏介入手术中,严密观察,护理有效及时,可降低手术的并发症,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19.
邢军 《吉林医学》2011,32(28):5886-5887
目的:探讨血管疾病介入治疗发生血管迷走神经反射(VVR)的情况。方法:回顾我院血管疾病介入治疗患者资料310例,对16例发生VVR患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2例VVR患者为混合型,心脏抑制型和血管抑制型各2例;发生在术中2例,术后14例。治疗后症状缓解,未发生不良后果。结论:介入治疗中应重视VVR,一旦发生及时处理,一般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20.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目前已经成为治疗冠状动脉疾病的主要方法.随着这一技术的逐步普及,术后鞘管拔除时所引起的血管迷走神经反射相应增多,但程度往往较轻.我们遇到较强的血管迷走神经反射3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