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探讨新乡市新生儿体重的关联因素与趋势。方法:分析新乡市某妇幼医院2001~2011年出生的5 025例足月新生儿资料,考察不同性别新生儿的体重与出生年度、父母生活地区、产次、产妇年龄、分娩方式等因素的关联情况。结果:所调查个别年份男女婴体重均值有差异,但多数年份无差异,有上升趋势。男婴平均体重为(3 451±433)g,女婴(3 328±434)g。巨大儿男婴发生率(11.5%)高于女婴(7.6%)。城市男婴平均体重为(3 500±436)g,女婴平均体重为(3 361±429)g;农村男婴平均体重(3 413±427)g,女婴平均体重为(3 299±437)g,城乡差异显著。产次2次的男婴体重(3496±437)g,女婴(3 369±441)g,高于产次1次男婴和女婴(P<0.05)。产妇年龄20~岁组男婴平均体重(3 385±399)g,女婴(3 261±427)g;25~岁组男婴平均体重(3 451±433)g,女婴(3 336±419)g;30~岁组男婴平均体重为(3 500±442)g,女婴(3 393±467)g,各年龄组婴儿出生体重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2001年~2011年间新乡地区新生儿体重保持稳定,略有上升;男婴体重均值高于女婴;男婴巨大儿发生率高于女婴;城市新生儿体重高于农村;随着孕妇年龄、产次的增加,新生儿体重增加。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影响新生儿出生体重的相关因素,为孕期保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郑州市金水区产科医院分娩的胎龄在24~43周活产新生儿出生体重及其母亲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分析结果显示出生体重与胎次、孕母年龄、性别、学历、季节有相关性。结论新生儿出生体重受多因素影响,应加强孕期管理,使新生儿体重合理增长。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深圳市龙岗区不同孕周、胎数和性别新生儿出生体重的情况,为妇幼健康工作提供数据支持。方法 采取整群抽样方法调查深圳市龙岗区2014 - 2017年26家助产医院所分娩的169 627例活产儿,对其出生体重进行分析,使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 新生儿出生体重均值为(3 220.71±450.85) g,并随孕周的增加呈升高趋势(P<0.001);早产儿发生率为5.08%,低体重儿发生率为4.37%,小于胎龄儿和大于胎龄儿发生率分别为9.96%、5.98%。多因素分析发现母亲初中及以下学历、高中或中专学历、母亲年龄<20岁、年龄≥35岁、流动人口、剖宫产、早产、多胎和畸形是低出生体重发生的危险因素,aOR (95%CI) 分别为1.86(1.35~2.56)、1.66(1.21~2.27)、1.39(1.19~1.62)、1.18(1.08~1.29)、1.54(1.36~1.73)、1.13(1.06~1.2)、41.45(39.06~43.99)、10.30(9.24~11.48)和2.73(2.42~3.08)。母亲年龄≥35岁、产次 = 2、产次 = 3、产次≥4、剖宫产、过期产、男婴和畸形是巨大儿发生的危险因素,aOR(95%CI)分别为1.20(1.11~1.29)、1.29(1.21~1.37)、1.81(1.64~2)、2.64(2.22~3.13)、2.88(2.73~3.05)、2.80(2.23~3.52)、1.86(1.76~1.97)和1.34(1.14~1.57)。结论 该区新生儿平均出生体重接近全国平均水平,早产、低出生体重和巨大儿发生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低体重儿受母亲低学历及年龄、剖宫产、早产、多胎和畸形的影响;巨大儿受高龄产妇、产次≥2次、过期产、畸形等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龙潭区10年新生儿出生体重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我区1995~2004年出生婴儿体重的变化情况及对妇幼保健工作和产科工作的指导意义。方法:回顾性观察我院10年间平均出生体重、早产儿、巨大儿、胎儿生长受限(FGR)等情况,并与国内相关报道相比。结果:10年间新生儿平均出生体重有一定升高,与国内情况相近;早产儿、FGR无明显变化,低于国内平均水平;巨大儿发生率有极显著增加,与国内平均水平相近;剖宫产率有明显增加,农村新生儿平均出生体重低于城区新生儿平均出生体重。讨论:应加强围产期、分娩期保健工作,采用有效措施,进一步降低早产儿、FGR发生率;控制巨大儿的发生率,降低剖宫产率,缩小城区与农村新生儿平均出生体重的差距。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山东省某县新生儿出生体重分布及影响因素,为制定相关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利用2005年《医学出生证明》资料,运用SPSS软件计算出生体重的均数和标准差、低出生体重与巨大儿发生率描述出生体重分布;采用单因素分析和无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统计推断,估计因素对低出生体重和巨大儿发生的调整优势比。结果:3 034名单胎活产儿的平均出生体重为(3 516±470)g,低出生体重发生率为(1.38±0.21)%,巨大儿发生率为(17.90±0.70)%。男婴较女婴重117 g,足月儿较早产儿重700 g,母亲分娩年龄≥30岁组较<30岁组活产儿重136 g。早产是低出生体重的主要原因,调整OR为56.25(27.76,113.99);与巨大儿发生有关的因素为过期产、男婴和母亲年龄≥30岁,调整OR依次为1.72(1.16,2.54)、1.64(1.35,1.98)和1.78(1.47,2.15)。结论:研究地区出生体重分布表现为平均出生体重和巨大儿发生率高、低出生体重发生率低的两高一低的特点,为全国出生体重水平和巨大儿发生率最高的地区之一。出生体重超重是研究地区活产儿出生体重的一个主要问题,值得关注和进一步的研究,年龄≥30岁的产妇和经产妇为重点关注人群。对孕妇进行孕期合理营养指导是减少巨大儿发生的一个可行途径,避免早产是降低研究地区低出生体重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6.
昆山市新生儿低出生体重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新生儿低出生体重的危险因素 ,对昆山市 1993~ 1996年的围产保健监测资料进行了分析。运用单因素分析方法对近 60个变量进行筛选 ,选出对新生儿低出生体重有意义的危险因素 2 1项。结果显示孕母身高低于 15 0cm ,体重低于 4 0kg,早产、妊高征、羊水过多或过少、孕妇有心脏病史、孕母年龄高于 3 5岁、文化程度低等为低出生体重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多年来 ,教科书一直沿用着新生儿平均出生体重 30 0 0克 ,但近些年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保健意识增强和诸多影响因素的变化 ,是否会对新生儿出生体重有影响 ?为此 ,我们对 1996~ 1998年在武汉市东西湖区出生的新生儿出生体重进行了相关因素分析。1 资料和方法1.1 资料来源 基本数据资料从 1996~ 1998年武汉市东西湖区 15所医院的出生医学记录中获取。1.2 方法 对所得记录资料采用 Foxplus建立相应的数据库 ,并从数据库中选出孕周在 2 8~ 45周出生的 40 88例新生儿出生体重进行描述性分析和多因素 L ogistic回归分析 ,拟筛选对新…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湖北鄂州市近年来出生体重的变化趋势,尤其是巨大儿及低体重儿的变化.方法 回顾性分析鄂州市妇幼保健院2006-2011年6年间出生的新生儿的体重变化,分析巨大儿和低体重儿的变化趋势.结果 鄂州市近6年来新生儿出生体重总体上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男婴的平均出生体重由2006年的3 345.3±458.8 g上升到2011年的3 462.4±441.4 g,女婴的平均出生体重由2006年的3 198.1±425.6 g上升到2011年的3 268.5±475.2 g;巨大儿的发生率呈现出增加的趋势,而低体重儿的发生率呈现下降的趋势.结论 鄂州市巨大儿的发生率呈现出增加的趋势,而低体重儿的发生率呈现下降的趋势.加强孕期营养指导是减少巨大儿发生率的一个可靠途径. 相似文献
9.
足月活产婴儿出生体重35年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金浪 《海峡预防医学杂志》2008,14(4):58-59
[目的]了解本地区婴儿出生体重的发展变化,为指导围产保健工作、做好区域妇幼卫生规划和决策提供参考。[方法]利用某三级甲等妇幼保健院接生登记本的新生儿出生体重等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足月活产婴儿平均出生体重随年份增长有增加趋势(F=238.12,P〉0.05),平均体重与年份呈正相关(r=0.939,P〈0.05),低体重儿发生率与年份呈负相关(r=-0.914,P〈0.05),随年份增长呈下降趋势;巨大儿发生率与年份呈正相关(r=0.931,P〈0.05),随年份增长呈上升趋势。[结论]出生体重是反映胎儿营养及生长发育状况的一项重要指标,同时也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平均出生体重逐年缓步增加的趋势,这是本地区人民生活水平和围产保健水平不断提高的结果。[结论]应加强围产保健、孕前和孕期营养指导,降低体重儿和巨大儿的发病率,提高出生人口素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吉林省2018年新生儿低出生体重发生率,分析其影响因素,为政府制定妇幼健康工作政策和规划提供可靠依据。 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利用以医院为基础的监测系统,选取全省13家监测医院2018年妊娠满28周分娩的所有活产儿作为研究对象,进行不同特征新生儿低出生体重发生率及其危险因素的估计,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新生儿低出生体重的影响因素。 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活产儿37 845例,低出生体重发生率为4.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母亲年龄<25岁( OR =1.601)、孕次为2次( OR =1.244)、分娩医院为三级( OR =2.095)、早产( OR =51.610)、双胎及以上( OR =6.090)、有合并症或并发症( OR =1.599)、妊娠期高血压疾病( OR =3.493)、羊水异常( OR =1.884)、胎盘早剥( OR =2.172)是新生儿发生低出生体重的危险因素;母亲受教育程度为初中( OR =0.168)、高中/中专( OR =0.124)、大学或以上( OR =0.156)、糖尿病( OR =0.637)和贫血( OR =0.576)是新生儿发生低出生体重的保护因素。 结论 应识别重点地区、高危人群,有针对性地开展防治工作,切实降低新生儿低出生体重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调查人群活产儿出生体重情况及影响因素,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在西城区7个街道调查2 977名已分娩妇女的新生儿出生体重及父母双方危险因素的接触情况,通过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统计处理,探讨影响出生体重的危险因素。 【结果】 活产儿平均出生体重为3 383.6 g,低出生体重儿发生率为1.9%,巨大儿发生率为7.4%。经单因素χ2检验,母亲有早产史、此新生儿为早产、孕期有先兆流产是低出生体重的危险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母亲孕前贫血、孕期有糖尿病、孕期精神不愉快者巨大儿的发生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早产儿(OR=37.457)低出生体重发生率较高;孕期心情愉快(OR=0.737)者巨大儿发生率低,而孕期有糖尿病(OR=2.940)及父亲孕前吸烟(OR=1.407)巨大儿发生率高。 【结论】 调查人群低出生体重儿发生率较低,巨大儿发生率与全国水平相似,低出生体重儿及巨大儿的发生受多因素影响,应采取综合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高频振荡通气(HFOV)对比常频机械通气(CMV)对极低出生体重儿(VLBWI)和超低出生体重儿(ELBWI)的影响。方法检索PubMed、Cochrane图书馆、EMBASE、万方数据库(CNKI)、维普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检索文献起止时间均从建库起至2019年12月。纳入试验组采用HFOV、对照组采用CMV的对VLBWI和ELBWI影响的随机及半随机对照试验。采用Rev Man 5.2.7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12篇文献的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CMV组比较,HFOV组通气时间更短(MD=-32.27,P=0.001),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发生率下降(RR=0.74,P<0.05),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2期)的发生率下降(RR=0.80,P<0.05);且气漏综合征(RR=1,P=0.97)、脑室内出血(3级或4级)(RR=1,P=0.98)、脑室周围白质软化(RR=0.79,P=0.16)的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HFOV可降低VLBWI和ELBWI的BPD、ROP的发生率,不影响脑室内出血(3级或4级)、脑室周围白质软化的发生,但对长期的肺功能及神经系统发育的影响仍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新生儿出生体重和身长的影响因素,为孕期保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昆明社区上报全国儿童营养与健康监测数据直报系统的数据,选取901例分娩母亲的年龄、文化程度、职业、产前保健次数、孕期体重以及901例新生儿出生体重和身长等指标,通过描述性分析、单因素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进行统计处理.结果 新生儿平均出生体重为3 241.80±394.30g,平均身长为50.09±1.18cm.单因素分析,不同体重新生儿的母亲职业、父亲职业、分娩孕周、母亲孕期增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值分别为104.482、322.546、36.771;F=47.98,均P<0.05).不同身长新生儿的母亲文化程度、父亲文化程度、母亲职业、父亲职业、分娩孕周、母亲孕期增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3.021,2.895;x2值分别为140.597、526.251、19.076;F=14.69,均P<0.05).多因素分析,父亲文化程度、分娩孕周、孕期增重均影响新生儿出生体重(偏回归系数分别为0.038、0.037、0.063,均P<0.05),产检次数、分娩孕周、孕期增重均影响新生儿出生身长(偏回归系数分别为0.044、0.061、0.114,均P<0.05).结论 昆明市6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新生儿体重受父亲文化程度、产检次数、分娩孕周、孕期增重的影响;新生儿身长受产检次数、分娩孕周、孕期增重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低出生体重影响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探讨不同原因低出生体重儿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 对 190名低出生体重儿 (早产低出生体重儿 79人 ,足月低出生体重儿 111人 )和 750名正常对照组婴儿进行相关因素调查 ,采用多项式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低出生体重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 母亲有人工流产史、孕龄大于 3 5岁、孕前体质指数 >2 8、孕期精神刺激、低血红蛋白 ,父亲饮酒和母亲吸烟等因素是早产低出生体重儿发生的危险因素 (OR =1 0 67~ 10 0 2 6,P <0 0 5,0 0 1) ;与足月低出生体重儿发生率呈正相关的因素是 :母亲孕前体重轻、母亲职业为教师、父母亲职业为农民 (OR =1 114~18 3 3 5,P <0 0 5,0 0 0 1)。与 2者均有关的因素是 :多胎、产前检查次数少、母亲身高矮、患有妊高症及家庭收入低等。结论 低出生体重发生是多种因素联合作用造成的 ,应采取综合措施降低低出生体重儿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描述2013年北京市活产儿出生体重的分布规律,并对部分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和探讨。方法对"北京市新生儿疾病筛查信息管理系统"采集的206 498新生儿的出生体重进行描述性分析,并就性别、孕周、胎数、户籍、出生地点等因素进步比较分析。结果 2013年北京市新生儿的出生体重基本呈正态分布,平均出生体重为3 350.12g,男性平均出生体重3 400.28g,女性3 295.64g,男性巨大儿的发生率超过10%;随分娩孕周增加,新生儿出生体重亦增加,在孕42~43周达到峰值;分娩胎数越多,平均体重越低;远郊区县出生的新生儿平均出生体重高于城区出生的新生儿。结论 2013年北京市活产新生儿的平均出生体重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新生儿的性别、孕周、胎数、地域会对出生体重产生较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新生儿出生体重与出生月份的相关性,探讨季节对出生体重的影响,为做好围产期保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西宁市三家医院2013年1至12月出生的足月单胎活产儿的出生记录资料,统计分析新生儿出生体重与出生月份的关系。结果全年新生儿平均出生体重为3286.6±412.7g,平均体重最高出现在10月份(3388.9±381.1g),最低在7月份(3189.3±395.8g)。男婴在4、5、9、10月份的平均出生体重均高于世界卫生组织的标准(t值分别为2.345、2.861、2.013、3.185, P<0.05),也高于其它月份的平均出生体重;女婴各月份的平均出生体重无明显差异。在4月份(7.9%)和9月份(10.5%)出生的巨大儿发生率高于全年(3.0%)水平(χ2值分别为9.130、6.542,均P<0.05)。结论不同月份出生的新生儿平均体重存在一定差异,巨大儿在春、秋季节发生率较高,要加强对预产期为春、秋两季的中晚期孕妇胎儿宫内发育监测,规范产检,提高新生儿出生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广东省云浮市2015-2019年出生的新生儿在不同孕周、胎数和性别出生体重的情况,了解低出生体重儿(LBW1)的发生率及其变化趋势,探讨其相关危险因素,为政府部门制定相关政策以减少LBWI的发生提供理论依据及数据支持.方法 采取整群抽样方法调查云浮市2015-2019年66家助产机构住院分娩的180 378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描述2013年北京市活产儿中巨大儿的发生情况,并对部分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和探讨。方法在2013年出生的206498名新生儿中找出出生体重≥4000 g的活产儿信息,并就性别、孕周、户籍、出生地点等因素进步比较分析。结果2013年北京市活产新生儿中巨大儿发生率为8.19%;其中,男性发生率为10.11%,女性发生率为6.10%,男、女新生儿的巨大儿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04.228,P<0.001)。新生儿性别(OR=0.538)、分娩孕周(OR=1.637)、出生地点(OR=1.111)及出生季节(OR=0.971)可能是巨大儿发生的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2013年北京市巨大儿发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有必要采用行之有效的措施控制巨大儿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住院低出生体重儿(LBW I)、极低出生体重儿(VLBW I)的患病病种,以便更好地预防、诊治及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274例住院LBW I、VLBW I病种。结果:LBW I、VLBW I患儿患病病种分别为肺炎(98.1%)、缺氧缺血性脑病(H IE,69.7%)、酸碱失衡(47.1%)、病理性黄疸(43.8%)、新生儿硬肿症(43.1%)、血糖异常(26.6%)、电解质紊乱(22.3%)、颅内出血(21.5%)、呼吸暂停(14.2%)、败血症(12.8%)、缺氧缺血性心肌损害(11.3%)、应激性溃疡(8.0%)、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3.6%)、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3.3%)。VLBW I组颅内出血、低体温、应激性溃疡、低钾血症、低钠血症、低镁血症、呼吸暂停、肺透明膜病、肺出血、肾功能衰竭的发病率分别为41.5%、48.8%、19.5%、17.1%、9.8%、7.3%、34.1%、12.2%、7.3%、4.9%,均高于LBW I组(P<0.05)。结论:LBW I、VLBW I患病病种繁多、病情危重,以肺炎、H IE为主,VLBW更易发生颅内出血、低体温、应激性溃疡、电解质紊乱、呼吸系统疾病,是住院期间应密切诊治及护理的重点。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低出生体重儿液体配方奶对极低/超低出生体重早产儿生后早期生长发育的影响,进而评估其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胎龄≤32周住院的极低/超低出生体重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低出生体重儿液体配方奶和普通早产儿配方奶粉喂养,观察喂养后体格发育指标、喂养相关指标、合并疾病等方面的差异,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应用低出生体重儿液体配方奶喂养的极低和超低出生体重早产儿体重增长速率高于对照组;体重增长所需热量、恢复至出生体重所需时间、喂养耐受时间、静脉营养应用时间均低于对照组;感染、贫血和高间接胆红素血症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出生体重儿液体配方奶由于可提供高热量,有效利用度高,肠道负荷小,且应用方便、能保证极低和超低出生体重儿生后早期良好的生长发育,同时可减少其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