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二十几年来,中医界对艾滋病进行了不少有益的探索和研究,利用传统中医中药对艾滋病进行临床治疗和科研,并取得一定成绩.本文结合临床实践及研究成果对艾滋病的病因病机进行探讨及分析,以期为中医临床治疗艾滋病提供一些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3.
《中医药通报》2007,6(4):38-38
凡医者之于病人,必事事体贴,如若身受之,而后用药无误医之为道,全在身考。  相似文献   

4.
艾军  戴铭 《新中医》2009,(1):3-4
提出艾滋病属伏疫的观点,并以“疠、郁、瘀、虚”概括艾滋病的病因病机,以此丰富艾滋病中医病因病机的认识,对艾滋病的中医药防治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5.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简称艾滋病.自1981年美国首次报告本病以来,继而在上百个国家和地区相继发生,发病率成倍增长,病死率极高,目前尚无特效疗法.本文以中医学术观点,对艾滋病的病因病机及防治等问题进行学术探讨,以待在艾滋病防治工作中有所贡献.  相似文献   

6.
艾滋病中医“脾为枢机”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艾滋病是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人体后所引起的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该病作为一种新出现的病种,有其特有的病因病机、传变规律及预后转归。5年来,笔者结合中医学理论,通过对某地区部分艾滋病患者的临床治疗,认为脾在艾滋病发生、发展、病机演变、辨证论治过程中起到枢机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艾滋病带状疱疹中西医结合临床研究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艾滋病带状疱疹发病率较高,皮肤损害面积大,治疗困难,愈合时间长,治愈后易复发,是HIV感染者即将进入艾滋病期的一种重要的机会性感染.通过古今文献及临床实践,总结其病机关键是外受毒邪,湿热内蕴,发于肌肤,病位主要在肝胆,与心、脾密切相关.证型主要分为肝经郁热、脾虚湿蕴、气滞血瘀.本文从发病特点、病因病机、诊断与辨证、治疗等方面探讨艾滋病带状疱疹的概况.  相似文献   

8.
艾滋病带状疱疹发病率较高,皮肤损害面积大,治疗困难,愈合时间长,治愈后易复发,是HIV感染者即将进入艾滋病期的一种重要的机会性感染。通过古今文献及临床实践,总结其病机关键是外受毒邪,湿热内蕴,发于肌肤,病位主要在肝胆,与心、脾密切相关。证型主要分为肝经郁热、脾虚湿蕴、气滞血瘀。本文从发病特点、病因病机、诊断与辨证、治疗等方面探讨艾滋病带状疱疹的概况。  相似文献   

9.
艾滋病中医病因病机研究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艾滋病(AIDS)是由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而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病。鸡尾酒疗法虽然有肯定的疗效,但仍然有许多缺陷。目前,国际上尚无根治艾滋病的方法。由于抗病毒疗法有诸多缺陷,疫苗的研制也困难重重。因此,早在第11届世界艾滋病大会上,联合国艾滋病项目规划署就号召全世界,尤其是发展中国家要把注意力放在发展传统医学,发掘草药和其他一些廉价有效的治疗方法上来。现就近几年来,对艾滋病中医病因病机的研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0.
100例艾滋病患者中医辨证分型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观察艾滋病(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患者证候学特点,探讨AIDS的病因病机、病性及辨证分型。方法观察100例AIDS患者的症状、体征、脉象,采用数码相机拍摄患者舌象,进行统计学分析,总结AIDS患者的证候学特点。结果最常见症状体征为乏力、皮肤痒、纳呆、皮疹、胸闷等;舌象特征以舌色暗(紫)、苔薄白或白腻最多见;最常见的脉象为弦脉、沉脉、细脉等;最常见证型为气血两虚、气阴两虚、气虚血瘀、肝郁气滞。结论AIDS病因不外“正虚”、“邪侵”两端,虚劳和外感疫毒是病机的关键,主要分为虚证、实证、虚实夹杂证三大类型。  相似文献   

11.
艾滋病作为现代一种新出现的病种,其复杂多变的病情及演变仍未被中医传统理论全面系统的阐释.本文从阐述气是构成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气虚的病理表现、艾滋病中医证候学研究、气虚病机在艾滋病治疗中的应用多方面进行分析,认为气虚为HIV/AIDS的基础病机,在脏为脾,涉及五脏.  相似文献   

12.
艾滋病中医临床文献病因病机信息初步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艾滋病的中医病因病机,为进一步开展艾滋病理论和临床研究提供依据.方法 检索1985年至2006年我国中医药治疗艾滋病临床类文献,根据文献设计出病因病机信息提取表,由中医专家提取文献信息,最后建立艾滋病中医病因病机数据库,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筛选出120篇中医治疗艾滋病的临床文献.统计结果显示,艾滋病的外因为疠气,内因以虚为主,表现为气、血、阴、阳、精亏虚;病机为毒邪入侵机体,日久则正气虚损,以致气虚血瘀,痰、湿、热阻滞,变证丛生.结论 艾滋病的病因、发病与疠气有重要关系;病机为湿浊、热毒之邪入侵机体,日久累及正气虚损(以气血阴阳俱伤、精气损耗、脏腑渐虚为主).  相似文献   

13.
艾滋病的中医病因病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回顾、总结了二十几年来艾滋病中医病因病机研究的各家观点,为艾滋病的中医治疗提供参考。关于HIV的中医属性方面有温邪、湿邪、湿热等观点,但从实际情况来看,温邪、湿热等应属证候范畴,HIV病毒属性并无定论。邪伏部位的探讨有邪伏营血、三焦、膜原等观点,为病邪定位和选方提供了参考,尤其对早期、无症状期的用药治疗思路更有参考价值。学者们对于艾滋病发病的关键病机和病机变化的论述,或基于中医基础理论,或来自临床观察,均有待于临床验证。  相似文献   

14.
基于长期的艾滋病临床实践经验与国家973计划中医基础理论重大专项——艾滋病中医病因及发病机制的研究项目的实施,项目组提出并验证了"艾毒伤元"的艾滋病发病学说,"艾毒"是致病因素,"伤元"是基本病机,在元气损伤的过程中,湿邪始终贯穿其中,且因于"同气相求"的中医理论演绎出艾滋病更易发于湿邪体质的人体。  相似文献   

15.
在回顾隋以前外科病症概况的基础上,对《诸病源候论》外科病症的特点进行讨论。认为该书外科病证名称数量大幅增加,形成了病症的分类统属,对病症的病因病机及病症特征记载较前代更为详细准确。不少病症系其最早记载,对病症的病因病机从虫、毒、不同体质等方面有新的认识和发展,是有关外科病症的重要医学文献资料。  相似文献   

16.
贾祥罗  何琦 《光明中医》2010,25(4):602-603
艾滋病症状期的病因是艾毒和伏毒,艾毒是导致元气损伤、伏毒入侵的主要原因,伏毒是艾滋病症状期出现一系列症状的直接原因,艾毒损伤元气,引动伏毒入侵是艾滋病症状期的基本病机。  相似文献   

17.
艾滋病发病过程的邪正盛衰及中医治疗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艾滋病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的中文简称,是一种严重的细胞免疫功能缺陷性疾病。从中医学角度讲,该病病因应当是疫毒病邪,毒邪自精窍、皮肤而入,伏于三焦膜原或营分血络,内合于营。艾滋病早期邪毒尚轻缓,可无任何临床症状,但当“毒邪”的量过多、毒势过强过猛或解毒、排毒系统功能发生紊乱时,排毒途径不畅,气、血、津液运行迟缓,气血不能运行则停留为瘀滞,津液不能输布而留结成痰湿,导致邪毒积聚,耗伤正气,正气日衰,  相似文献   

18.
咳嗽作为艾滋病患者肺部感染的主要症状,严重影响了艾滋病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对艾滋病咳嗽的病因病机并未形成统一的认识,根据艾滋病的发病特征和临床特点,中医各家以整体观为指导,对艾滋病咳嗽的病因病机多数从内伤角度加以论述,认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复制致肺脾肾受损,正气亏虚是艾滋病咳嗽的主要病因病机特点,痰湿瘀浊乃属其重要病理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艾滋病的中医病因和命名。方法:分析艾滋病病因、致病特点。结果:艾滋病符合湿邪治病的特点。结论:艾滋病病因为外邪,宜命名为异湿。  相似文献   

20.
探讨中医对干燥综合征的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巍  莫成荣 《辽宁中医杂志》2008,35(9):1341-1342
干燥综合征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中医证属"燥痹"范畴,其发病率高,目前西医还无特效的治疗方法,因此探讨中医对本病病因病机的认识及其治疗方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