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16层螺旋CTA在肾动脉狭窄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16层螺旋CTA在诊断肾动脉狭窄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5例可疑肾动脉狭窄的患者行CTA检查,采用容积再现(VR)、最大密度投影(MIP)、曲面重建(CPR)及多平面重建(MPR)等多种重建技术来显示肾动脉,其中20例行DSA检查。结果:16层螺旋CTA诊断肾动脉狭窄的敏感度为95.0%,特异性为97.5%,阳性预测值为97.5%,阴性预测值为95.7%。结论:16层螺旋CTA可以清晰显示肾动脉并对肾动脉狭窄做出可靠诊断,做出肾动脉狭窄的除外诊断,避免不必要的DSA检查,可作为诊断肾动脉病变的首选影像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三维对比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3D CE-MRA)对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的诊断价值。方法:35例临床拟诊为下肢动脉硬化的患者均行下肢动脉3D CE-MRA和DSA检查,分析3D CE-MRA对血管狭窄的显示情况。结果:以DSA为标准,对于动脉完全闭塞,MRA诊断的敏感度、特异性均为100%。对于管腔达中度狭窄以上的动脉,MRA诊断的敏感度、特异性分别为97.9%,96.4%。MRA显示下肢狭窄程度较DSA重(χ2=8.33,P<0.005)。结论:3D CE-MRA对下肢动脉狭窄具有较高的检出率及诊断符合率,其简便、无创,可作为筛选下肢动脉狭窄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三维对比增强MRA(3D CE-MRA)容积再现(VR)重建对颈部动脉狭窄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经DSA证实的颈部动脉狭窄28例,采用三维容积超快速多期动态增强扫描序列(Propeller LAVA)行颈部3D CE MRA检查,将原始图像在Adw4.3工作站上行最大强度投影(MIP)及VR血管重建,以DSA作为标准进行对照。结果28例共44支。动脉闭塞7例11支,其中单侧颈内动脉1支,双侧椎动脉4例8支,单侧椎动脉2支。动脉狭窄21例33支血管(轻度18支、中度10支、重度5支),其中单侧颈内动脉1支,双侧椎动脉12例24支,单侧椎动脉5支,单侧锁骨下动脉3支。44支病变血管VR所见与DSA表现基本一致,所有轻中度狭窄、闭塞血管MIP与DSA表现一致,重度狭窄1例相符,总符合率90.9%。4例重度狭窄血管中,MIP将左椎动脉重度狭窄显示管腔闭塞1支,管腔闭塞后侧支血管显示不清1支,狭窄段形态显示不清2支。结论颈部动脉VR重建可避开静脉干扰,血管显示更直观,反映的是血管真实信息。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3.0T 3D TOF MRA对颅内血管狭窄术前评估的可靠性。方法: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二院30例颅内动脉狭窄患者,均行3.0T 3D TOF MRA和旋转数字减影血管成像(DSA)检查。分析30例患者的450个血管片段。以DSA为诊断标准,以有无狭窄、轻度狭窄(10%~<50%)、狭窄50%、70%、100%为判定点计算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PPV)及阴性预测值(NPV)。结果:共发现115段病变血管,MRA发现狭窄的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87.0%和99.7%;以50%为界点分别是86.7%和99.5%,PPV 92.9%和NPV 99.1%;以70%为界点分别是95.5%、99.5%、PPV 91.3%和NPV 99.5%。8处闭塞MRA诊断出7处,假阳性、假阴性各1处(分别是基底动脉和椎动脉颅内段)。28段(24.6%)高估,7段低估。结论:对于判定50%、70%颅内动脉狭窄,3.0T 3D TOF MRA与旋转DSA相比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及特异性,可作为支架置入术前一种有效的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磁共振对比增强血管三维成像(3D CE—MRA)在主动脉病变中的临床价值。材料和方法:使用1.5T高场强磁共振检查仪,对50例疑主动脉病变患者进行主动脉3D CE—MRA检查。将获得的3D CE—MRA原始数据进行减影、最大信号强度投影(MIP)、多平面重建(MPR)及表面覆盖法(SSD)等后处理技术。结果:50例中正常11例,异常39例,分别为胸、腹主动脉瘤各4例,夹层动脉瘤15例,主动脉粥样硬化13例,大动脉炎1例,主动脉变异2例。其中34经手术和/或DSA检查证实。结论:3D CE—MRA是一种无创性检查主动脉病变的可靠方法,在临床诊断和治疗主动脉病变中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在肾动脉狭窄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以DSA(肾动脉血管造影)为诊断肾动脉狭窄的金标准,回顾分析31例经DSA诊断肾动脉狭窄的患者的64层螺旋CT肾动脉血管成像资料。使用GELightspeed64层螺旋cT,动脉期利用Smart技术触发阈值行腹部扫描,在独立的工作站对肾动脉进行血管重建。结果31例三维肾动脉血管成像能充分显示肾动脉主干及分支。轻度肾动脉狭窄,诊断准确率50%(1/2);中度肾动脉狭窄,MSCTA诊断准确率100%(9/9);重度肾动脉狭窄,MSCTA诊断准确率100%(20/20)。中度以上狭窄,MSCTA诊断准确率达100%。结论MSCTA对肾动脉狭窄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可以作为。肾动脉狭窄筛查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比三维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3D CE MRA)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在对模型动物血管狭窄评估中准确性与一致性。方法选用健康杂种犬20条,建立股动脉狭窄模型,制成不规则狭窄血管40段及闭塞血管20段,采用3D DCE MRA和DSA分别对狭窄模型血管进行检查,在两种方法获得的图像上分别测量并计算靶血管狭窄或闭塞长度及狭窄程度,对两组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3D CE MRA测得动脉狭窄模型的狭窄程度较DSA略高,且重度狭窄(狭窄程度≥70%)更为明显;3D CE MRA对狭窄血管的狭窄程度与DSA相比有一定的差异(配对t检验,t=2.856;0.05P0.01,但按临床分级方法进行统计,3D CE MRA与DSA对重度血管狭窄的评估具有较好一致性;3DDCE MRA测得的狭窄长度及闭塞位置与DSA测得的值相比二者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3D CE MRA对重度血管狭窄的判定能够满足临床要求,对血管狭窄长度和血管闭塞位置的判定准确可靠,其结果与DSA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磁共振血管成像(MRA)与全脑血管造影术(DSA)在诊断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ICAD)中的价值。方法对80例ICAD患者行MRA检查,1周内再行DSA检查。以DSA为标准,评价MRA对颅内动脉粥样硬化狭窄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及对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斑块性质的判断。结果1)80例856支颅内动脉MRA与DSA结果一致的有732支,占85.5%;有98支颅内动脉狭窄程度MRA判断高于DSA,占11.1%,MRA对病变血管有夸大判断。2)以DSA为金标准,MRA检查颅内动脉粥样硬化狭窄的敏感性为88.2%,特异性为96.9%,假阳性率为27.2%,假阴性率为3.0%,诊断一致率为91.1%,对DSA和MRA两种检查结果进行一致性检验,P<0.01,具有高度一致性。3)80例患者MRA检出血管不平整26处,不能区分斑块性质;80例患者DSA检出动脉粥样硬化斑块32处,能区分斑块性质。结论 MRA诊断ICAD敏感性、特异性较高,可以作为一种筛查手段,但若要准确评估颅内动脉狭窄程度,指导介入治疗,需进一步做DSA检查。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使用时间-空间标记反转脉冲(time-spatial labeling inversion pulse,Time-SLIP)非对比增强血管成像技术评价肾动脉的价值。材料与方法 使用1.5 T MR扫描仪对36例临床怀疑肾动脉狭窄的患者行Time-SLIP磁共振血管造影术(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MRA)检查。以320排CT血管造影(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为参考标准,评价Time-SLIP肾动脉MRA的图像质量和诊断肾动脉狭窄的能力。结果 共71支肾动脉纳入研究,图像质量优秀的有51支(72%),良好的有17支(24%),差的有3支(4%)。Time-SLIP MRA诊断肾动脉狭窄的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100%、98.2%,诊断明显狭窄(狭窄程度50%)的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90%、98.4%。Time-SLIP MRA定量评估肾动脉狭窄程度与CTA和DSA呈高度相关(r=0.959,P0.01),但Time-SLIP MRA轻度高估肾动脉的狭窄程度[平均偏倚为(3.31±10.04)%]。结论 Time-SLIP非对比增强血管成像技术能够准确评价肾动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代谢综合征(MS)患者中肾动脉狭窄的发生率及无创性筛检的必要性与可靠性。方法45例代谢综合征患者预行肾动脉SCTA,对所检出的14例肾动脉狭窄者行肾动脉DSA对照,并对SCTA及DSA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45例MS患者中SCTA显示肾动脉正常31例,其余14例患者存在单侧或双侧肾动脉狭窄,DSA对照显示肾动脉正常6条,肾动脉狭窄22条,与SCTA显示的情况基本符合,并发现其中3例患者同时存在肾段动脉狭窄。结论MS患者中肾动脉狭窄的发生率约31.1%,对可疑患者应常规予以肾动脉SCTA检查。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三维对比增强MRA在下肢动脉病变血管成像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95例临床疑是下肢动脉疾病的患者行三维对比增强MRA检查,其中20例行DSA检查,以DSA为标准,评估CE-MRA检出下肢动脉狭窄的准确性。结果双下肢主干动脉有1762节显示满意,满意显示率为97.62%(1762/1805)。在所显示的动脉血管节段中,CE—MRA与DSA分别检出轻度狭窄30/28节、严重狭窄24/22节、闭塞12/11节。二者在轻度狭窄、重度狭窄、闭塞的一致率分别为93.33%、91.67%、91.67%。结论下肢动脉三维对比增强MRA具有定位准确、无医源性损伤、安全迅速及可重复性等优点,是外科治疗下肢动脉疾病的重要依据,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脑血管疾病诊断中MRA与DSA对照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探讨磁共振血管成像(MRA)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对脑血管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总结46例脑血管性病变,分析对照MRA(包括MRI)和DSA影像结果。结果病变包括动脉瘤22例,血管畸形15例及动脉血管狭窄闭塞性疾病9例。MRA对42例做出正确诊断,总检出率为91.3%。其中动脉瘤检出率86.4%,动静脉畸形85.7%,动脉狭窄闭塞性疾病100%。3DTOF法MRA可较满意显示脑动脉血管主干或分支病变,PC法显示血管畸形具优势,增强扫描提高了动脉瘤的检出率。结论MRA用于脑血管病变的检查,具有安全、可靠和准确等优点,是很有价值的筛选工具。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估三维飞行时间磁共振血管成像(3D time—of -flight 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3D TOF MRA)是否可以作为一种可靠的筛检工具用于术前评估颅内血管狭窄和闭塞性疾病。方法:2007—03,2008-04首都医科大学附属朝阳医院共有33例患者怀疑存在颅内动脉狭窄,均同时接受了3DTOFMRA和数字减影血管成像(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by,DSA)检查。两位对患者血管狭窄程度、病史及其他临床资料不知情的影像科医生分析了33例患者的363个血管片段(双侧的颈内动脉、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大脑后动脉、椎动脉和基底动脉)。狭窄程度分为30%~49%,50%~69%,70%~99%及100%。对于各类的狭窄,3DTOFMRA与DSA相比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价值、阴性预测价值、w值及P值分别给予计算。结果:总共发现42处病变血管片段,对于50%-69%的狭窄来说,3DTOFMRA的敏感度是100%,特异度是96.8%,阳性预测价值是62.1%,阴性预测价值是100%,k值是0.751,P值0.1300;对于70%~99%的狭窄来说,分别是100%,98.6%,70.6%,100%,0.821和0.000;对于100%的狭窄(闭塞)来说,分别是100%,100%,100%,100%,1.000和0.000;对于30%-49%的狭窄来说,分别是25.0%,99.7%,66.7%,98.3%,0.356和0.000。结论:鉴于对狭窄程度为100%、70%~99%或者50%-69%颅内动脉狭窄来说,3DTOFMRA与DSA相比有着高度的敏感度及特异度,可以认为3DTOFMRA是颅内动脉狭窄支架置入前一种有效的筛查手段。  相似文献   

14.
三维动态增强MR血管造影诊断肾动脉狭窄:与DSA对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评价三维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CEMRA)诊断肾动脉狭窄的价值.方法对28例可疑肾动脉狭窄的病人行CEMRA和DSA检查,由两位医师独立对图像进行分析均并最终达成一致,分5级记录肾动脉的情况,统计CEMRA诊断肾动脉狭窄(>50%)的敏感度、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并用ROC法分析其诊断价值.用CohenKappa法评价CEMRA与DSA在诊断肾动脉狭窄和对狭窄分级方面的一致性.观察副肾动脉显示情况.结果CEMRA诊断肾动脉狭窄(>50%)的敏感度为95.0%、特异性为94.4%、阳性预测值为90.4%、阴性预测值为97.1%,其ROC曲线下面积为0.955,两种方法诊断肾动脉狭窄和对狭窄分级的κ值分别为0.924和0.899.CEMRA副肾动脉显示率为87.5%(7/8).结论CEMRA可以准确诊断有意义的肾动脉狭窄(>50%),做出肾动脉狭窄的除外诊断,避免不必要的DSA检查,可作为诊断肾动脉病变的首选影像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dynamic contrast enhanced MR angiography,DCEMRA)在胸腹部大血管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对24例患有胸腹主动脉病变的病人进行了常规MRSE序列、2D-BOLUSTRAK及3DCEMRA检查,并对3DCEMRA扫描方法对胸腹主动脉病变的显示进行分析。造影剂注射速度和扫描时间依据靶血管的性质、部位、范围而定。结果:24例中14例主动脉瘤,6例动脉粥样硬化,2例髂血管闭塞症,2例肾动脉狭窄,全部病例3DCEMRA对血管病变的显示尤其对分支血管显示效果佳。结论:3DCEMRA在诊断胸腹主动脉病变方面是一项快速、准确、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能量多普勒诊断烟雾病颅内狭窄和闭塞血管的临床价值。方法:利用CDE技术对17例烟雾病患者的102条颅内主要动脉(大脑前动脉ACA、大脑中动脉MCA、大脑后动脉PCA)进行观测,并与DSA结果进行对比。结果:CDE在诊断烟雾病颅内血管狭窄和闭塞方面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其灵敏度(Se)分别为86.27%、66.67%,特异度(Sp)90.20%、92.22%,准确度(Ac)88.24%、89.22%,假阳性率(α)9.80%、7.78%,假阴性率(β)13.73%、33.33%,阳性预告值(+PV)89.80%、53.33%,阴性预告值(-PV)86.79%、95.40%,阳性似然比(+LR)8.80、8.57,阴性似然比(-LR)0.15、0.36,约登指数(YI)0.76、0.59。结论:能量多普勒在诊断烟雾病的血管闭塞和狭窄方面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7.
TCD对缺血性脑血管病颅内动脉狭窄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对颅内血管狭窄诊断的可靠性。方法:对确诊的128例缺血性脑血管病进行TCD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观察颅内血管的变化情况。结果:128例中共检查血管1112条,TCD发现狭窄血管183条,其中135条与DSA诊断一致,但在TCD检查正常的血管中DSA发现血管狭窄29条,显示TCD诊断血管狭窄的敏感性82.3%,特异性94.9%,阳性预测值73.7%,阴性预测值96.8%,其中对大脑中动脉的价值最大,其后依次为椎动脉、大脑前后动脉。结论:TCD对诊断脑内动脉狭窄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尤其对大脑中动脉和椎动脉,对大脑前动脉和大脑后动脉诊断须慎重。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头颅CT血管造影(CTA)联合磁共振血管成像(MRA)在诊断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资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57例疑似AIS患者,最终确诊42例,收集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及头颅CTA、三维时间飞跃法磁共振血管成像(3D-TOF MRA)检查,分析头颅CTA联合3D-TOF MRA对评估动脉狭窄度和诊断AIS的价值。结果CTA对颅内动脉轻度、中度、重度狭窄、闭塞诊断符合率分别为96.5%、72.3%、73.7%、93.0%,MRA对颅内动脉轻度、中度、重度狭窄、闭塞诊断符合率分别为96.5%、87.7%、86.9%、94.7%;MRA共检出动脉狭窄度≥50%者43例,CTA检出43例,两者联合检出46例,且狭窄度≥50%者中AIS患者比例明显高于狭窄度<50%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MRA、CTA及联合检出狭窄度≥50%作为检验变量,将是否有AIS作为状态变量,行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分析,结果显示,头颅CTA、MRA诊断AIS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52、0.860,联合诊断的AUC为0.904,诊断价值均较为理想,且以联合诊断价值最高。结论头颅CTA与MRA均可有效评价颅脑血管疾病患者动脉狭窄程度,而两者联合诊断AIS的临床价值更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运用三维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3D DCE-MRA)技术在儿童大血管畸形检查中的技术参数优化和特殊技术选用.方法对7例大血管畸形患儿进行三维动态增强扫描并行三维重建.结果7例中发现主动脉缩窄2例,主动脉离断1例,肺静脉异位引流3例,肾动脉狭窄1例,均经手术或血管造影证实.结论通过优化技术参数及特殊技术的选用,3D DCE-MRA所得图像能够为儿科临床诊断及手术治疗提供重要的影像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