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探讨表现为非交替性文氏周期的房室交接区双层阻滞的心电图特点和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表现为非交替性文氏周期的房室交接区双层阻滞的10例器质性心脏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0例心电图改变为伴长P-R间期文氏现象(A型)及伴长P—R间期高度房室传导阻滞(B型)各5例。其中9例出现于窦性心律,1例由药物所致者出现于房性心动过速。加用异丙肾上腺素治疗4例(2例消除,1例减轻,1例无效而安装心脏起搏器);未加用异丙肾上腺素治疗5例(2例消除、3例减轻)。所有病人均获临床治愈或好转出院。结论 非交替性文氏周期亦为房室交接区双层阻滞的常见类型。B型与A型同样多见。绝大多数出现于窦性心律,且均为病理性房室传导阻滞。治疗原则与单一类型房室传导阻滞无异,对有症状的二度或更严重的房室传导阻滞可应急加用异丙肾上腺素治疗,但对预后并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2.
例1患者男性,5岁。因心悸胸闷4天就诊。临床诊断:病毒性心肌炎。体检:心界不大、心率120次/分,律齐,未闻及病理性杂音。常规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速。动态心电图夜间睡眠显示:P-R间期有短(0.12s)和长(0.24s)两种,互差〉0.06s(图1)。P-R间期呈不典型文氏周期:每个文氏周期的第1个P-R间期固定为0.12s,第2个P-R间期呈跳跃式延长,增量为0.12s。延长的P—R间期连续发生,至QRS脱落。长P-R间期较固定,不符合典型文氏周期P-R间期逐渐延长,R-R间距逐渐变短的规律。提示存在房室结双径路传导。不典型文氏周期与房室结双径路隐匿性折返及蝉联现象有关。动态心电图诊断:①窦性心律;②房室结双径路伴不典型文氏现象。  相似文献   

3.
例1,患者男性,89岁。一度房室阻滞12年。近3年心电图诊断为窦性心律、长PR间期文氏型房室阻滞伴间歇性右束支阻滞。P1R1间期0.36s、R1P2间期0.46s、P2R2间期0.50s、P3被阻滞,呈反复出现的3:2传导。每次文氏周期R1P2间期基本为0.46s,而R4、R8呈右束支阻滞型。可能房室交界区存在空隙现象。患者死于呼吸衰竭。  相似文献   

4.
傅海燕 《心电学杂志》2007,26(4):220-221
例l患者男性,27岁,因心悸l周人院。临床诊断:病毒性心肌炎?体检及各项相关检查未见明显异常。心电图(图1)示窦性心律,频率88次/min,房室传导呈不典型文氏现象,文氏周期的第1个P-R间期固定为0.24~0.25s,第2个P-R间期突然跳跃延长至0.42~0.52s,并持续延长,直至文氏周期结束,房室传导比例呈4:3~6:5,文氏周期第2个P-R间期跳跃式延长考虑是房室结快径路转为慢径路传导的结果,并以快、慢径路同时受阻而结束文氏周期。心电图诊断:窦性心律,房室结双径路传导致不典型文氏现象。  相似文献   

5.
例1 患儿男性,11岁。因咽痛、乏力、颜面水肿一周就诊。体查:BP105/68mmHg,心界不大,律不齐,心率68次/分,心音低钝,未闻及病理性杂音。临床诊断:急性肾小球肾炎。心电图为人院时描记(图1):心律为窦性,心率约70次/分,p-p间距相等。QRS波成对出现且形态不同,基础P-R间期0.32s,仔细分析发现P-R间期逐渐延长并与QRS波有关,第1个P-R间期0.32s,第2个P-R间期0.40s,第3个P波下传受阻,QRS波脱落,为二度Ⅰ型房室阻滞(3:2文氏周期)。每个文氏周期的第1个QRS波形态宽大时限延长,呈完全性左束支阻滞(CLBBB)图型,其P-R间期均固定,以上现象均在长R-R间隔(1000ms或以上)后发生。  相似文献   

6.
患者男性,17岁。即往健康,因肛瘘住院。术前查常规心电图示:一度房室传导阻滞。动态心电图(图1)示图A:P-R间期0.20s,心率53次/min。图B:P-R间期0.26s,心率53次/min。在心率相同的情况下,P-R间期增减量超过0.06s,考虑为房室结双径路传导。图C:第2个P-R间期0.22s,随后2个P-R间期突然跳跃或延长为0.50s和0.58s,再后P-R间期脱漏,为典型文氏型房室阻滞。  相似文献   

7.
书讯     
患者男性,46岁。因股骨下端开放性骨折1h急诊入院。平素体健。体检:BP100/60mmHg。心界不大,心率80次/min,心律齐,未闻及杂音。双肺无殊。心电图正常。入院后即行清创及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术后患者感胸闷、心悸。动态心电图(图1)示首、尾两个心搏为窦性,规律出现的逆行P^--P^-间期为0.36~0.40s,心房率156次/min,提示房室交接区性心动过速1:1逆传心房,顺传心室过程中发生了文氏现象,传导比例为4:3-5:4。动态心电图诊断:窦性心律,房室交接区心动过速伴顺向性文氏型传导阻滞。  相似文献   

8.
患者女性,75岁。因反复头晕、心悸5年,加重1d入院。体检:T36.4℃,BP120/70mmHg,R60次/min。临床诊断:冠心病。入院时同步记录心电图(图1)示窦性P波不明显,QRS波群呈左束支传导阻滞型,其中V1窦性P—P间期0.6ds,心房率93次/min,P—R间期不固定,P波与QRS波群无关,QRS时间由正常逐渐增宽至宽大畸形并连续3个出现,如R2~R6,R—R间期固定为1.0s,心室率60次/min,属房室交接区逸搏心律顺传伴左束支不典型文氏型直接显示型传导阻滞,ST段下斜型压低0.1~0.5mV,T波倒置,ST—T也随着QRS波群逐渐明显改变。心电图诊断:窦性心律,二三度房室传导阻滞,房室交接区逸搏心律顺传伴左束支不典型文氏型直接显示型传导阻滞,ST—T改变。  相似文献   

9.
龚仁泰  齐治平  赵世豪 《心电学杂志》2011,30(6):495-497,499
一、概念 房室交接区存在双层传导阻滞区.在房室交接区近端有一双向完全传导阻滞区,心房所有的激动皆不能顺传,这个阻滞区下方的任何主动或被动性的激动亦不能逆行通过近端阻滞区产生心房夺获.在房室交接区远端有一文氏传导阻滞区,近端阻滞区平面以下的任何激动通过远端阻滞区到达心室时,R-R周期变化规律皆符合文氏传导的基本特点.本文的房室交接区双层传导阻滞是房室交接区传导功能水平分离现象,亦谓之"房室交接区分层阻滞".  相似文献   

10.
齐长如 《心电学杂志》2005,24(3):159-160
患者男性,38岁。因胸闷、心悸5天来院就诊。体检:BP130/80mmHg。心界不大,心率91次/min,心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临床诊断:心悸待查。心电图同步记录(图1)示:窦性心律,P-P间期0.66s,频率91次/min,P-R间期呈进行性延长(0.18-0.26s),然后脱漏一次心室搏动,呈典型的二度Ⅰ型房室传导阻滞,房室传导比例为2:1-6:5。  相似文献   

11.
例1 患者女性,55岁。临床诊断:病态窦房结综合征。Ⅱ导联心电图(图1A)示窦性心律,仅有4个窦性P波,P—P短间期为0.94s,是窦性固有周期,P—P长间期(P2—P3间期)为5.64s,恰为窦性固有周期的6倍,说明有5次窦性激动在窦房交接区连续受阻,构成高度窦房传导阻滞,并诱发房室交接区近端(U)逸搏(NE)心律,逸搏间期和逸搏周期皆为1.48s,第3个逸搏周期突然延长到1.76s,  相似文献   

12.
患者女性,73岁。因反复咳、痰、喘10余年,再发1月,加剧伴胸痛3d入院。临床诊断:慢性支气管炎,肺源性心脏病。心电图示:窦性心律,P-P间期0.64s,P-R间期逐渐延长。分别由0.16s、0.20s、延至0.21s,继QRS波后紧跟一P~-波,其后随之以长R-R间隔,长间隔短于2个窦性周期,为不典型文氏型房室传导阻滞呈4:3下传。当P-R间期为  相似文献   

13.
谢玮  陈斓 《心电学杂志》2003,22(3):151-151
患者女性,61岁。体检发现“心脏杂音”而作动态心电图检查。动态心电图示:窦性心律,平均心率79次/min,偶见房性及室性期前收缩,睡眠中P-R间期延长达0.26s以上,一过性P-R间期呈逐渐延长又逐渐缩短现象。06∶03∶23(图1)可见P-P间期讨论本例具有如下特点:①P-P间期基本规则。②P-R间期递增至递减变化中的“最短”P-R间期大于正常最高值0.20s。③P-R间期递增至递减变化中每一次增量或减量均<0.06s。④P-R间期逐渐延长或缩短后均未见心室漏搏。目前有学者将一度房室传导阻滞的特殊类型分为I型(文氏型,传导延缓递增型),Ⅱ型(传导延缓固定…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房室交接区双层阻滞的心电图分型及临床意义。方法分析3年来所见8例房室交接区双层阻滞者的住院资料。结果8例均为器质性心脏病者,2例为心房扑动(AF)伴交替性文氏周期(B型),6例为非交替性文氏周期均出现于窦性心律(A型与B型各3例)。此6例中2例非交替性文氏周期加用异丙肾上腺素治疗(减轻及消除各1例),余4例未加用者亦获2例减轻2例消除。8例均以临床治疗或好转出院。结论非交替性文氏周期的房室交接区双层阻滞均出现于窦性心律,交替性文氏周期仅见于AF,均提示为病理性房室传导阻滞。异丙肾上腺素治疗对预后并无显著影响,可用作对症及过渡治疗。  相似文献   

15.
患者 ,男 ,17岁。因心悸、胸闷 2周就诊 ,2周前有“感冒”史。临床诊断 :病毒性心肌炎。心电图 (图 1)为Ⅱ导联连续记录示基本心律为窦性 ,PP大致匀齐为 0 98~ 1 0 4s ,约合频率 94~ 10 3bpm。下传的PR间期表现为文氏型房室传导阻滞 ,文氏周期开始时PR间期固定为 0 16s(P2 5-R除外 ) ,自第 2或第 3个心搏后PR间期突然成倍延长至 0 4 0s,产生较长的RR间歇 ,长间歇相互之间不相等 ( 0 76~0 95s) ,可以除外加速型房室交接区逸搏 ,长PR间期再持续数次心搏后 (有时增量为零或负增长 )发生心室脱漏或直接脱漏 (P15、41、43 ) ,显示…  相似文献   

16.
患者女 ,2 8岁。临床诊断 :足月妊娠。产前查体 ,心电图示 :窦性心律 ,P -P间期相等 ,频率 12 0次 /min ,R -R间期相等 ,频率 60次 /min ,P -R间期 0 0 6~ 0 11s ,QRS波时间正常。心电图诊断 :窦性心动过速 (ST) ,二度房室传导阻滞伴完全性干扰性房室脱节 ,房室交接区逸搏心律讨论 本例图示P波均未下传 ,心房率高于心室率 ,极易误诊为三度房室阻滞。三度房室阻滞心电图产生基础是交接区绝对不应期极度延长并占据整个心动周期 ,使在心动周期任何部位出现的室上性冲动均发生传导中断。而二度房室阻滞时交接区绝对不应…  相似文献   

17.
《心电学杂志》2010,(1):47-47
MV1导联示短P—P间期0.84~0.90s,长P—P间期1.60~1.71s,基本上为短P—P间期的2倍,考虑存在二度窦房传导阻滞,呈2:1传导。P—R间期0.22s,存在房室传导延缓或一度房室传导阻滞。QRS形态多变:①呈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型(QRS时间0.14s),如下行R6、R7,其前有相关的窦性P波,P-R间期0.22s;②呈正常形态6型,如上行R1,下行R4、R5,其前有相关的窦性P波,P—R间期0.19~0.22s;  相似文献   

18.
张医师(主治医师) 本次教学查房患者男性,47岁。因反复意识丧失(阿-斯综合征)2天急诊人院。临床诊断病毒性心肌炎。人院时心电图为三度房室传导阻滞伴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和心室停搏(图略),紧急进行心脏起搏。插入起搏导管前的心电图(图1)示窦性心律伴房室交接区逸搏心律,房室传导呈阻滞性分离(三度A-VB),间有房室交接区性期前收缩;其偶联间期固定为0.54s,回归周期等于逸搏周期,由期前收缩构成四联律,即两个相邻显性期前收缩之间夹有3个房室交接区性逸搏。  相似文献   

19.
房室结双径路不典型文氏现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患者男性,12岁。因发热后胸闷2周就诊。体检:BP90/60m m H g。心界不大,心率90次/m in,心律齐,未闻及病理性杂音。心电图示一度房室传导阻滞。临床诊断:病毒性心肌炎?动态心电图示P-R间期有短(0.16s)和长(0.28s)两种,互差>0.06s(图1A、B)。P-R间期表现为不典型文氏周期(图1C),特征如下:(1)每个文氏周期的第1个P-R间期固定为0.16s,第2个P-R间期呈跳跃式延长,其增量为0.12s,延长的P-R间期持续发生,直至出现心室脱漏或者延长后即脱漏。(2)长P-R间期相对较固定,不符合典型文氏周期P-R间期逐搏延长、R-R间期逐搏变短的规律。提示存在房…  相似文献   

20.
好图回放之8     
《心电学杂志》2011,(1):37-37
临床资料 男性,56岁,临床诊断:冠心病。 心电图诊断 窦性心动过速,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左束支内交替性文氏周期(近端文氏,远端2:1),不能完全排除房室交接区交替性文氏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