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背景:陈旧的踩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常常采用Chrisman-Snook术式,但该术式需要牺牲部分自体腓骨短肌腱,使腓骨短肌腱外翻足的功能受到影响.目的:在前人研究基础上,观察应用同种异体肌腱与锚钉修复重建陈旧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的效果.方法:选择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患者17例,病程长3~6个月.所有患者均应用同种异体肌腱+锚钉修复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术中应用4.5 mm直径的钻头在外踝处打孔,在距腓韧带的距骨止点处拧入锚钉一枚,在跟骨跟腓韧带止点处拧入锚钉一枚,然后将异体肌腱在外踝骨孔处穿过,维持踝关节于伸曲中立位和中度外翻位,将肌腱的两端分别用锚钉的尾线缝合固定,术后石膏托固定踝关节于伸曲中立位和轻度外翻位.术后观察伤口愈合情况、AOFAS评分及应力X射线平片结果.结果与结论:17例患者均未出现排斥反应,创面均一期愈合.术后6,12,24个月复查,患者AOFAS评分显示踝关节功能明显改善,无踝关节不稳,应力位置的距骨倾斜角度平均值及距骨的移动距离平均值明显减小,踝关节功能较好,外形满意.可见,应用同种异体肌腱与锚钉重建踝关节外侧副韧带陈旧损伤,手术剥离软组织范围小,不损伤正常自身结构,可维持踝关节正常形态,恢复踝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2.
王新刚  黄鹏  吕荼 《医学临床研究》2021,38(3):389-391,395
【目的】探讨踝关节镜下距腓前韧带重建联合内固定治疗旋后内收Ⅱ度踝关节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8年6月在本院诊治的102例旋后内收Ⅱ度踝关节损伤患者,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踝关节镜下距腓前韧带重建联合支撑钢板内固定)和对照组(切开复位联合支撑钢板内固定),每组51例。比较两组围手术期指标、临床疗效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显著高于对照组,但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完全负重时间小于对照组,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末次随访,观察组Maryland评分中疼痛、功能、对线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AOFAS评分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踝关节镜下距腓前韧带重建联合内固定治疗旋后内收Ⅱ度踝关节损伤恢复时间短,术后踝关节功能恢复佳,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持续被动训练(CPM)对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CLAI)患者经第三腓骨肌重建距腓前韧带手术治疗后其踝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 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54例CLAI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27例。2组患者均给予第三腓骨肌重建距腓前韧带手术治疗,术后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处理,包括采用石膏托进行踝关节中立位及后足外翻10°固定,在石膏内进行足趾、踝关节主动屈伸训练,指导患者进行股四头肌及小腿后肌群等长舒缩训练等,术后次日开始直腿抬高练习或非负重下地行走、口服活血祛瘀药物等,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于术后早期辅以CPM训练,如术后1周内开始踝关节被动背伸、跖屈训练;术后3周开始踝关节被动内、外翻训练;术后6周开始负重行走等。于术后3 w、6 w、12 w、1年时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医师协会(AOFAS)踝-后足量表对患肢功能进行评定,同时测量上述时间点患肢小腿周径差值,并对患者术后1年时治疗满意度进行调查。 结果 术后3 w、1年时2组患者AOFAS踝-后足评分及患肢小腿周径差值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 w、12 w时观察组患肢AOFAS踝-后足评分[分别为(81.0±6.8)分和(86.1±5.6)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水平(P<0.05),小腿周径差值[分别为(1.47±0.72)分和(2.12±0.62)分]均显著小于对照组水平(P<0.05);术后1年时观察组治疗满意率(92.6%)明显高于对照组(81.5%)水平(P<0.05)。 结论 早期CPM训练能促进CLAI患者术后踝关节功能恢复,减轻肌肉萎缩程度,提高患者治疗满意度,该疗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与常规的石膏托固定比较,探讨、分析弹力外固定夹固定在治疗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愈合时间,肘内翻并发症的发生率方面的意义,为临床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寻找简便、安全、有效的新外固定方法。方法按纳入标准选择60例肱骨髁上骨折的患儿,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试验组采用弹力外固定夹固定,对照组采用石膏托外固定方法。结果试验组的平均临床愈合时间为21.6±8.35d,对照组为23.3±9.51d,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试验组的肘内翻发生率为3.33%,对照组为23.33%,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弹力外固定夹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在减少肘内翻的发生率方面,较传统的石膏托固定具有明显优势,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赵海洋 《系统医学》2023,(11):102-105
目的 分析手术内固定治疗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韧带损伤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5月—2022年4月北京北亚骨科医院治疗的86例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韧带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43例,其中对照组患者行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联合下胫腓螺钉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铆钉修复下胫腓韧带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康复情况、患者关节功能、生存质量和疼痛程度评分、临床疗效、二次手术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和下胫腓韧带损伤修复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关节功能评分、生存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疼痛程度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97.67%)高于对照组(81.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68,P<0.05);观察组患者二次手术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手术内固定治疗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韧带能取得较为显著的疗效,患者的临床症状得到显著改善,促进恢复骨折稳定性和功能关节,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研究下胫腓联合螺钉对下胫腓韧带联合损伤的临床治疗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下胫腓联合韧带损伤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两组,每组均为45例。对照组采用闭合复位外固定法治疗,观察组采用下胫腓联合螺钉固定治疗,分别对两组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治疗后踝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为91.1%,对照组为77.8%,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下胫腓联合螺钉治疗下胫腓韧带联合损伤后,患者的踝关节功能恢复效果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石芝喜  王俊  蔡朋  黄凯荣 《中国康复》2019,34(6):319-321
目的:对41例颈6A~B级脊髓损伤患者通过两种不同的腕手固定重建手部抓握功能后观察其对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采用数字随机表法将41例颈6A~B级脊髓损伤患者分为观察组(20例)及对照组(21例);2组患者均重点训练双侧腕背伸肌群及双上肢其它各残存肌群肌力,同时,观察组通过配戴腕手夹板将腕手部固定至功能位;对照组则采用弹力绷带固定腕手部。分别于配戴腕手夹板、弹力绷带固定前和出院前应用改良Barthel指数(MBI)和功能独立性测评(FIM)作为指标进行评定。结果:41例患者通过两种不同方式的腕手部固定重建手部抓握功能后ADL能力均有明显提高,特别是进食、洗澡及修饰项,前后比较差异有显著(P0.01),观察组及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也有显著(P0.01)。结论:通过配戴腕手夹板或弹力绷带固定重建手部抓握功能对颈6A~B级脊髓损伤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提高均有一定疗效,同时,腕手支具固定效果优于弹力绷带固定。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针刺结合运动疗法治疗急性软组织损伤后疼痛的临床疗效。方法20例运动员,发生急性闭合性软组织损伤56例次,包括肌肉损伤46例次,韧带和其他损伤10例次。采用针刺阿是穴、针刺对侧郄穴并主动活动、弹力绷带固定及适当休息的方法。治疗前和治疗一两次后观察疼痛数字等级评分(NRS)。结果治疗前NRS为7.696±1.536,治疗后NRS为2.304±1.572,治疗后NRS(P<0.001)显著下降。结论采用针刺结合运动疗法,可改善急性软组织损伤后的疼痛。  相似文献   

9.
背景通过动物实验发现损伤的神经可以通过端侧吻合再生并获得部分生理功能.FK506作为免疫抑制剂具有的促进神经生长及功能恢复的作用已引起了广泛关注.目的观察FK506对神经端侧吻合功能恢复的影响.设计随机对照动物实验.单位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手外科.材料实验于2005-03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手外科实验室进行.取Wistar雌性大白鼠26只,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3只.方法所有动物右侧腓总神经切断后,近端反转结扎,远端与胫神经外膜开窗处行端侧吻合,左侧作正常对照.于术后当天开始,实验组右小腿外侧肌肉注射生理盐水稀释的FK506[2 mg/(kg·d)],连续2周,对照组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主要观察指标术后3个月,行双侧腓总神经、胫前肌电生理及组织学检查,测定腓总神经纤维数目、胫前肌肌纤维横切面积,同时测定胫前肌肌湿重.结果用右侧测得值与左侧的比值(即恢复率)来表示.结果26只大鼠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组织学检查结果实验组神经纤维数目比和肌纤维截面积比均高于对照组(0.734±0.143,0.412±0.119;0.628±0.125,0.432±0.135;P<0.01,0.05).②电生理检测结果实验组动作电位恢复率、肌肉单次收缩力恢复率、强直收缩力恢复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③实验组肌湿重比也高于对照组(0.765±0.101,0.513±0.116,P<0.05).结论靶肌肉注射FK506能促进周围神经端侧吻合侧支生长及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和弹力绷带联合应用对关节镜下行自体腘绳肌腱鞘内重建术的膝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康复护理效果.[方法]本院67例收治的膝前交叉韧带损伤行自体腘绳肌腱鞘内重建术的患者按住院时间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患者44例,对照组患者23例,观察组行术前心理护理、肌力锻炼,加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术后对患肢使用支具固定,弹力绷带包扎,冰袋外敷以减轻局部充血肿胀,减轻疼痛,嘱早期进行患肢功能锻炼,防止发生废用综合征,促进膝关节的主动与被动运动,并做好出院访视,有效跟踪患者的康复情况.对照组仅行常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康复护理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患膝术后肿胀均在4周内消退,均未出现关节内感染及滑膜炎等并发症;两组患肢股四头肌无萎缩现象.观察组术后12 h、24 h和48 h的疼痛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两组镇痛药使用率相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术前Lysholm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观察组术后6个月膝关节Ly-sholm评分较对照组明显提高,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对膝前交叉韧带损伤行关节镜下自体腘绳肌腱鞘内重建术的患者,联合应用健康教育和弹力绷带护理能够促使患者的恢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全关节镜下锚钉修复对慢性踝关节不稳(lateral instability of the ankle,LIA)距腓前韧带损伤术后患者踝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 按照随机数字表将某院2017年2月至2019年4月94例训练伤致LIA距腓前韧带损伤患者分组,对照组47例给予改良开放式Brostr m锚钉修复,观察组4...  相似文献   

12.
跟腱损伤修补后的运动疗法:组织学及生物力学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开放性跟腱断裂修复后康复时间长、并发症多、功能恢复不尽人意.目前尚缺乏系统、科学、简便、易行的运动疗法促进康复.目的:观察运用运动疗法对跟腱损伤修补后的组织形态学和力学特性的影响.方法:日本大耳白兔48只,随机分成制动组和运动组,在距跟腱止点2.0 cm处切断跟腱,建立跟腱损伤模型,缝合线缝合腱周组织后,制动组使用石膏绷带进行传统的重力垂足位长腿石膏固定;运动组不予固定处理.术后7,14,21d分别取跟腱标本,观察肌腱粘连情况及最大断裂应力.结果与结论:制动组肌腱粘连较运动组明显(P<0.05).正常运动组跟腱的最大断裂应力明显高于制动组(P<0.05).说明在肌腱愈合的过程中,早期给予动态应力刺激,对促进组织的愈合,减少后遗症等十分有利.  相似文献   

13.
<正> 有关外踝扭伤的机制尚未充分阐明,为此作者应用39个截肢标本进行实验研究。将标本的肌肉、皮肤和所有软组织结构切除,完整地保留踝关节、胫腓联合韧带、所有侧付韧带及关节囊。并制造了一个简单的实验装置,此装置有一金属板,可将足放在板内,以一长螺丝杆垂直穿过跟骨(避开距下关节)并用二条弹力绷带将标本固定,通过该装置的连接部分可将踝关节跖屈。实验时,将足置于最大的旋后位即旋后35°~45°。研究分三组进行。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经距骨颈长轴位的MR扫描技术对距腓前韧带的评价。方法:对59例踝关节均行常规横轴位、斜矢状位及斜冠状位扫描,并在常规扫描基础上行与胫距关节平面成25°的斜轴位以及经距骨颈层面的平行于距骨颈长轴的斜轴位TSE T2扫描(改良位)。将改良位、常规横轴位及25°斜轴位影像图形进行对照分析,评价距腓前韧带的显示情况。结果:26例正常组患者距腓前韧带均未见异常,33例有扭伤病史患者其中61%(20/33)表现为损伤,磁共振3种检查方案在正常组及扭伤组中显示距腓前韧带无统计学差异,图像质量3分者改良位占93%(55/59)、25°斜轴位占90%(53/59)、常规位29%(17/59),改良位与常规横轴位图像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改良位图像质量明显高于常规轴位,改良位与25°斜轴位图像比较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但改良位图像质量较25°斜轴位好。结论:3种检查方案中改良位显示距腓前韧带图像质量最好,不受体位限制,且可以广泛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通心络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神经症状及体征改善的效果和对神经传导速度的影响。方法:将2002-01/2004-07潍坊医学院附属医院内分泌科门诊60例2型糖尿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周围神经病变的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加用通心络胶囊(由人参、水蛭、全蝎、土鳖虫、蝉蜕、蜈蚣、赤芍、冰片组成),6粒/d,分3次口服,连用12周。治疗前后观察患者的神经症状和体征(肢体麻木、疼痛、感觉异常、腱反射减退或消失),并测定正中神经、尺神经、腓总神经、胫神经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及感觉神经传导速度,自身前后比较。结果:按实际处理分析,60例患者均进入结果分析。①肢体麻木、疼痛、感觉异常、腱反射减退或消失的改善率:治疗后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88%,65%,62%,83%;对照组:33%,32%,29%,27%,P<0.01)。②正中神经、尺神经、腓总神经、胫神经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观察组治疗后比其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明显增加犤观察组治疗后:(46.4±6.1),(47.2±5.8),(46.9±4.2),(46.4±4.3)m/s,观察组治疗前:(38.9±5.6),(38.2±5.3),(35.2±4.1),(35.7±4.5)m/s,对照组治疗后:(41.2±5.1),(41.1±5.1),(37.8±4.4),(39.1±4.0),P<0.01犦。正中神经、尺神经、腓总神经、胫神经的感觉神经传导速度:观察组治疗后比其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明显增加犤观察组治疗后:(47.8±5.6),(48.5±5.1),(48.9±5.8),(45.3.±5.2)m/s,观察组治疗前:(37.3±5.4),(37.6±5.8),(38.1±5.4),(36.1±5.1)m/s,对照组治疗后:(40.1±5.4),(39.4±4.8),(37.1±5.1),(38.7±5.6),P<0.01犦。结论:通心络可明显改善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神经症状和体征,并能明显提高周围神经传导速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大鼠腓神经轴突数目、神经纤维直径、髓鞘厚度、神经电生理和胫前肌湿重恢复率,探讨大鼠周围神经损伤行嗅鞘细胞移植对端侧吻合后轴突再生的作用。方法:实验于2004-03/11在广东医学院实验动物中心完成。Wistar大鼠72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24只。端端吻合组:行左腓总神经端端吻合;端侧吻合组:行左胫腓神经端侧吻合;嗅鞘细胞组:行左胫腓神经端侧吻合后再生室内注嗅鞘细胞悬液。术后30和60d进行各项指标检测。①再生腓神经的神经电生理检测:应用VikingⅡ型肌电图仪检测大鼠胫前肌的肌电图和运动神经传导速度。②胫前肌湿重:胫前肌肌湿重恢复率=实验侧肌湿重/正常侧肌湿重×100%。③组织学检查:腓总神经轴突数目。④超微结构:透射电镜下观察。结果:纳入72只大鼠均进入结果分析。①各组大鼠再生腓神经电生理检查结果:术侧胫前肌M波,术后30d,端端吻合组出现M波,波幅>5mV,端侧吻合组和嗅鞘细胞组75%出现M波,术后60d,端侧吻合组和嗅鞘细胞组100%出现M波,其中嗅鞘细胞组的波幅大部分>5mV。随时间的延长各组手术侧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增加,潜伏期缩短,30d,端端吻合组与正常侧差异无显著性(P>0.05),60d时嗅鞘细胞组与端端吻合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与端侧吻合组比较差异仍有显著性(P<0.05)。②大鼠胫前肌湿重恢复率:30d,嗅鞘细胞组明显优于端侧吻合组犤(56.57±1.89)%,(50.21±3.68)%,P<0.05犦,在60d时已与端端吻合组无显著性差异犤(91.34±1.76)%,(97.11±3.41)%,P>0.05犦。③大鼠腓总神经组织学检查:60d,嗅鞘细胞组神经轴突数目优于端侧吻合组犤(997.00±123.34),(710.00±102.01)个/mm2,P<0.05犦。④大鼠再生神经组织透射电镜观察结果:60d嗅鞘细胞组再生纤维增厚,髓鞘内板层变致密,轴浆内富含神经微丝,微管排列规则,分布均匀,电镜下观察同端端吻合组类似。结论:嗅鞘细胞移植可以促进周围神经端侧吻合后侧支轴突再生,改善端侧吻合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高频超声对踝关节侧副韧带损伤治疗效果观察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7~13MHz线阵探头对33例踝关节侧副韧带损伤在保守或手术治疗后1个月、3~6个月和其中14例治疗6~18个月的患者进行高频超声检查,观察胫舟、胫距前、胫跟、距腓前、跟腓韧带。结果高频超声能直接观察韧带损伤治疗前、后的恢复情况。高频超声对踝关节侧副韧带损伤治疗评价的标准分为:0、Ⅰ、Ⅱ、Ⅲ级。距腓前韧带是踝关节各侧副韧带中最常损伤、最难恢复的韧带,胫舟、胫距前韧带通过治疗较快恢复。结论高频超声对踝关节侧副韧带损伤治疗效果观察是一种直接、无创、较廉价的客观影像手段,值得临床广泛开展使用。  相似文献   

18.
1 病例报告男 ,4 6岁。因撞伤右膝肿痛 ,活动不利 4 0 d以右膝前交叉韧带损伤收入院。 4 0 d前因车祸伤及右膝 ,当即疼痛 ,活动受限 ,我院诊为右胫骨平台骨折 ,行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复查石膏去除后 ,发现膝关节肿胀压痛 ,前抽屉试验 (± ) ,疑为前交叉韧带损伤。查体 :右膝肿胀 ,股四头肌萎缩 ,皮温不高 ,髌上囊压痛 ,浮髌实验 (+) ,前抽屉实验 (± )。血常规 WBC8.0× 10 9/ L,RBC3.35× 10 1 2 / L ,Hb12 8g/ L ,ESR18mm / h,肝功生化未见异常 ,否认有结核病史 ,关节腔穿刺抽出暗黄色积液 4 0 ml。于入院第 5天行右膝关交叉韧带…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以人参果实总皂甙类中药地精子为主要成分的振源胶囊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神经传导速度和肢体疼痛麻木症状的影响。方法:纳入2001-04/2003-08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中医科门诊就诊的Ⅱ型糖尿病患者90例,均符合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诊断标准。按随机表法分为两组:观察组45例,对照组45例。观察组给予口服振源胶囊(主要成分为人参果实总皂甙),2粒/次,3次/d,连用4周;对照组用维生素B1100mg,维生素B120.25mg,肌肉注射,1次/d,连用4周。①采用神经症状的评分和神经体征检查评分评价患者的周围神经症状。患者有针刺样痛,刀割样痛,异常冷热和烧灼感症状之一为1分,或夜间加重为2分,总分大于或等于3分为异常;双下肢的触觉,痛觉用尼龙单线检查,震颤觉用120Hz的音叉检查,无异常者至损害局限在膝关节分为0~5分,膝反射、踝反射正常为0分,增强引出为1分,消失为2分,总分大于或等于5分为异常。②采用丹麦KEYPOINT肌电仪测定正中神经、腓总神经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观察治疗前后症状及体征改善情况及正中神经、腓总神经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感觉神经传导速度。结果:参与实验的90例糖尿病患者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用药后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疗效比较:观察组在症状及体征方面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2.6±0.4,4.0±0.3,t=18.7830,P<0.01;5.9±0.4,7.0±0.2,t=16.500,P<0.05)。②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神经传导速度变化比较:组内比较,观察组用药后运动神经(正中神经,腓总神经)、感觉神经(正中神经,腓总神经)传导速度较用药前均明显增快([46±6,36±4;46±6,32±4;50±6,42±6;49±5,41±5)m/s,t=9.3026,13.0236,6.3246,7.5895,P<0.05];对照组用药后运动神经(正中神经)、感觉神经(正中神经)传导速度较用药前均明显增快([39±3,34±5;45±5,40±4)m/s,t=5.7522,P<0.05;t=47.1440,P<0.01]。组间比较,用药后观察组运动神经(正中神经,腓总神经)、感觉神经(正中神经,腓总神经)传导速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46±6,39±3;46±6,38±4;50±6,45±5;49±5,42±3)m/s,t=7.0000,7.4421,4.2945,8.0531,P<0.05~0.01]。结论:振源胶囊能明显改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症状、体征,对提高周围神经传导速度具有良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弹力网状绷带预防化疗药物外渗,以减少化疗药物输液外渗所致的不良反应.方法 选择妇科住院需要输注化疗药物的患者96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输注化疗药物时对照组采用普通固定方式,观察组采用弹力网状绷带固定,比较两组患者在输注过程中发生输液外渗的情况.结果 观察组发生输液Ⅰ期外渗为4例(8.3%),Ⅱ期外渗0例;对照组发生输液发生Ⅰ期外渗为10例(20.8%),Ⅱ期外渗6例(12.5%).观察组患者输液外渗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静脉留置针的总留置时间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弹力网状绷带预防化疗药物外渗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