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序列对脑海绵状血管瘤诊断的敏感性,定量评价SWI序列较常规MRI序列及弥散加权成像(DWI)序列对脑海绵状血管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经临床及病理证实的27例脑海绵状血管瘤患者磁共振影像,对T1WI、T2WI、DWI及SWI序列在病灶检出数目、病灶面积方面进行测量。结果 T1WI检出病灶共31个,T2WI检出病灶35个,DWI检出病灶46个,SWI检出病灶106个。单个病灶最大面积:T1WI平均(0.80±0.38)cm^2,T2WI平均(0.96±0.43)cm^2,DWI平均(1.14±0.56)cm^2,SWI平均(1.43±0.61)cm^2。结果显示:SWI较T1WI、T2WI、DWI序列病灶检出数目多。在病灶面积显示方面,SWI序列明显优于T1WI、T2WI、DWI序列,且存在显著差异,P均〈0.05。结论SWI序列在检出脑海绵状血管瘤的病灶范围和数目方面明显优于T1WI、T2WI、DWI序列,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报道1例肝硬化合并自发性脊髓出血病例。患者为57岁男性, 主要临床症状为急性起病, 突发下肢肌力进行性下降, 伴大小便失禁。胸段脊髓磁共振成像+磁共振血管造影+磁敏感加权成像表现:T1WI序列脊髓内见细条状等及稍高信号, T2WI序列相应部位见少许低信号灶, 增强扫描无明显变化, 磁敏感加权成像脊髓内见明显长条状低信号灶, 范围较T2WI序列明显增大。术前诊断为脊髓出血, 药物治疗无明显好转, 手术切开后诊断为自发性脊髓出血。  相似文献   

3.
磁敏感加权成像(SWI)是美国韦恩州立大学Haacke教授研制的新型MRI对比技术,最初称为高分辨力血氧水平依赖效应静脉成像(HRBV),并于2002年以后正式命名为磁敏感加权成像。它不同于常规的质子密度加权像(PDWI)、T1WI、T2WI及扩散加权成像(DWI)等技术,在中枢种经系统疾病的应用价值和发展前景越来越受到关注。近年来,颅脑创伤(TBI)发生率、病残率和病死率呈逐年上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高血压脑卒中患者脑微出血的不同临床诊断方法,为准确诊断提供可靠依据.方法 应用磁敏感加权成像检查32例脑梗死,32例脑出血和32例健康人的脑微出血病灶.对不同组别间脑微出血的程度、磁敏感加权成像和T2* GRE序列、常规MRI序列(T1 WI、T2 WI、FLAIR)对微出血灶检出敏感性进行统计学分析;联合运用抗高血压药物可有效防止高血压脑卒中的脑微出血.定期进行细菌学培养检查,适当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的发生率.结果 脑出血组脑微出血发生率更为严重,主要以中重度为主,脑梗死组以轻中度为主,正常人群脑微出血的情况最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磁敏感加权成像与T2* GRE序列相比,前者对病灶的检出率明显;抗高血压药物对治疗脑微出血的患者联合应用更为有效,能够有效降低脑微出血的发生率.结论 脑卒中患者的脑微出血发生率较高,磁敏感加权成像对于脑微出血的诊断与其他常规序列相比具有更为明显的优势;抗高血压药物治疗脑微出血患者更为有效,联合应用效果更好;临床开展感染预防对急性脑微出血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价磁敏感加权成像(susceptibility-weighted imaging,SWI)对帕金森病病人苍白球内侧核(globus pallidus interna,Gpi)的定位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37例行脑深部电刺激术(deep brain stimulation,DBS)帕金森病病人的临床资料,均行3.0T MRI SWI、T2WI和T1WI序列检查。分别测量不同序列中Gpi与周围脑白质的对比度(contrast ratio,CR)及对比噪声比(contrast-to-noise ratio,CNR),并由有经验的影像医师对图像质量进行评分,统计比较3组序列的CR、CNR和图像质量评分。结果 3组序列间Gpi图像质量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708,P=0.000);经两两比较,SWI序列成像效果最佳,T2WI序列次之,T1WI序列最差。3组序列间CR (F=149.451,P=0.000)、CNR (F=91.836,P=0.000)差异均有统计学差异。结论相较于常规T2WI和T1WI,SWI序列可提高MRI对Gpi的显示能力,在DBS手术Gpi精确定位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3.0T MRI诊断高血压性脑微出血的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比较MRI不同扫描序列检出高血压性脑微出血(CMBs)的能力。方法对215例高血压患者行颅脑常规MRI和梯度回波T2^*加权(GRE T2^*-WI)扫描,并对其中的21例行磁敏感加权成像(SWI)扫描,比较不同扫描序列检出CMBs的差异,以及分析CMBs在GRE T2^*-WI上的分布。结果215例患者中,GRE T2^*-WI检出的CMBs最多(112例,961个CMBs),其次为T2WI、DWI、T2 Flair和T1WI。在GRE T2^*-WI上,脑不同部位CMBs的分布不同,以皮质-皮质下区最多,小脑最少。21例行SWI的患者中,SWI检出267个CMBs。结论在MRI检出高血压患者CMBs方面,GRE T2^*-WI序列应作为首选,SWI是检出CMBs的辅助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急性卒中发生后影像学诊断的最佳流程。方法:67例发病1~72h的急性卒中患者在CT检查后行T1加权成像(T1 WI)、T2加权成像(T2 WI)、梯度回波T2^*加权成像(GRE-T2^*WI)和弥散加权成像(DWI)检查,39例缺血性卒中患者均行灌注加权成像(PWI)检查。结果:28例急性脑出血的出血病灶在GRE-T2^*WI上全部清楚显影。16例TIA患者T1 WI、T2 WI和GRE-T2^*WI以及DWI均正常,9例PWI检查灌注降低,7例正常。23例脑梗死患者中,7例发病6h内者GRE-T2^*WI均正常,6例PWI〉DWI,1例PWI=DWI;16例发病6~72h内的患者GRE-T2^*WI呈高信号,DWI均可见与体征相对应的高信号病灶,14例PWI=DWI,2例PWI正常。本组14例患者GRE-T2^*WI像上在基底节区、丘脑、脑干和皮质下发现有1~18个微出血。结论:急性卒中后通过T1 WI、T2 WI、GRE-T2^*WI、DWI和PWI检查流程可在较短时间内一站式鉴别脑出血、梗死和TIA患者,确定缺血半暗带,帮助溶栓治疗的选择。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磁共振磁敏感加权血管成像(SWAN)技术对弥漫性轴索损伤(DAI)的诊断分级及预后评价。 方法选取自2013年1月至2015年3月收治于济南军区总医院神经外科符合纳入标准的50例DAI患者常规行核磁T1WI、T2WI、FLAIR、SWAN扫描,比较各系列之间病灶数目差异;将SWAN序列扫描结果结合患者GCS评分对DAI进行分级,进一步分析SWAN影像结果影响DAI患者分级及预后GOS评分的因素。 结果(1)SWAN对颅内微小出血灶数目检出率明显高于MRI常规序列T1加权成像、T2加权成像和流动衰减反转恢复序列(分别为985个对比53个,101个,204个,P<0.01)。(2)SWAN检出病灶累及部位、弥漫性脑水肿及脑干损伤程度等因素与DAI患者GCS评分分级呈正相关,与GOS评分分级呈负相关。(3)DAI预后呈两极分化状态,GCS评分分级越高,GOS评分越低、死亡风险值越大。 结论SWAN技术对DAI诊断分级及其预后评价具有很高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可作为仅次于病理诊断的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磁敏感加权成像在脑微出血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20例疑似脑微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对120例疑似脑微出血患者分别行MRI常规序列扫描以及SWI序列扫描,对检出CMBs阳性例数、脑微出血灶位置分布情况、脑微出血灶数量的显示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90例患者通过SWI检测均显示出磁敏感效应,SWI主要表现为条状、点状以及类圆形等,检出率为100%;86例常规序列检出CMBs阳性,检出率为76.5%,二者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90例患者中通过T1WI序列扫描表示病灶显示不明显,通过T2WI序列扫描共检出232个低信号灶。SWI序列共检出1 392个低信号灶。结论磁敏感加权成像技术具有高度的敏感性,在现阶段的临床应用中可检出脑微出血的最佳序列,从而更好的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脑梗塞的磁共振弥散成像表现,非比较弥散成像技术与传统磁共振成像(MRI)技术(如MRT1WI、T2WI及FLAIR序列)在急性期脑梗塞诊断方面的差别,阐明弥散成像诊断急性期脑梗塞的优越性。方法应用基于平面回波成像(EPI)的弥散成像技术,并结合传统MR成像技术(如MRT1WI、T2WI及FLAIR序列)分析17例脑缺血发作2小时至2天病人图像特点。结果弥散成像最早在梗塞发生2小时发现病灶,表现为缺血区的局限性高信号影,边界清楚。发病时间在6小时以内者共7例(41.18%),弥散成像均能清楚显示病灶,而传统MR成像技术本能显示;发作时间在6小时至2天者共10例(58.82%),弥散成像和传统MR成像技术均能显示病灶,其中7例(70.00%)弥散成像显示的范围要大于同层面T2WI像。结论弥散成像在检测和定位急性期脑梗塞方面较为敏感,这对于指导临床治疗和促进预后均有很大的价值。  相似文献   

11.
影像学名词 部分各向异性 fractional anisotropy( FA ) 磁敏感加权成像 susceptibility weighted imaging(SWI)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对颅内多发海绵状血管瘤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SWI序列并与常规MRI扫描序列进行对照,对5例颅内多发海绵状血管瘤患者进行扫描,分析MR不同扫描序列对颅内多发海绵状血管瘤图像的区别。结果:5例患者中T1WI发现海绵状血管瘤病灶15个,T2WI发现病灶37个,T2 FLAIR发现病灶53个,SWI发现病灶179个。结论:MR SWI序列在颅内多发海绵状血管瘤显示方面具有较高敏感性,尤其对于小病灶的检出,应将其列入颅内多发海绵状血管病常规检查。  相似文献   

13.
<正>脑微出血(cerebral microbleeds,CMBs)是脑内微小血管病变所致的一种脑实质亚临床损害,以微量血液外漏为特征。CMBs多无明确相关症状和神经系统体征,且常规头颅CT和MRI检测对其不敏感,故较少引起临床医师重视。近年来,随着医学影像学的快速发展,如磁共振梯度回波T2加权(gradient-echo T2WI)和三维快速场回波磁敏感加权成像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磁敏感加权成像(SWI)诊断出血性脑梗死的临床价值.方法 20例亚急性期出血性脑梗死患者分别行常规MRI、扩散加权成像(DWI)和SWI检查,根据图像分析结果比较不同扫描序列所显示的梗死灶内出血灶数目及其阳性检出率;测量SWI序列出血最大层面出血灶面积和T2WI序列梗死灶最大层面的梗死灶面积,并行相关分析;观...  相似文献   

15.
磁敏感加权成像技术原理及临床应用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磁敏感加权成像(susceptibility weighted imaging,SWI)是一组利用组织磁敏感性不同而成像的技术,实际上也是一种T2技术。它是一种长回波时间(TE)三个方向上均有流动补偿的梯度回波序列,与传统T2加权序列比较,具有三维、高分辨力、高信噪比(signal noise ratio,SNR)的特点。在脑血管病、脑肿瘤、脑外伤、神经变性病等中枢神经系统病变中有较高的临床应用前景和价值。本文就SWI基本原理及其在中枢神经系统的临床应用进行综述。一、磁敏感加权成像基本原理SWI包括相位图像和幅度图像,二者可以分别加以分析,也可以经后处理进行图像融合。顺磁性物质在脑组织中沉积会导致组织的磁性产生变化,由于磁敏感度的差异,会产生亚体素的磁场不均匀,使处于不同位置的质子的自旋频率不一致,在回波时间足够长的情况下,自旋频率不同的质子间将形成相位差。这样,有不同磁敏感度的组织在SWI相位图上可以被区别出来。SWI再通过以下图像处理方法把原始相位图与磁矩图融合产生一个新的磁矩图,以增加磁矩图的对比和增加组织间的磁敏感度差异,使对磁敏感效应的敏感性最大化。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磁敏感加权成像(SWI)诊断出血性脑梗死的临床价值。方法20例亚急性期出血性脑梗死患者分别行常规MRI、扩散加权成像(DWI)和SWI检查,根据图像分析结果比较不同扫描序列所显示的梗死灶内出血灶数目及其阳性检出率;测量SWI序列出血最大层面出血灶面积和T2WI序列梗死灶最大层面的梗死灶面积,并行相关分析;观察SWI序列对梗死灶内静脉血管的显示程度,以及梗死灶以外区域微出血灶的诊断敏感性。结果20例患者SWI序列均显示梗死灶内出血,两名医师共诊断43个出血灶,其中SWI序列显示42个、T1WI序列25个、DWI序列15个、T2WI序列12个;SWI序列阳性检出率与T1WI、T2WI、DWI序列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51.516,P=0.000)。T2WI序列梗死灶最大层面的梗死灶面积为(18.08±12.47)cm^2,SWI为(5.02±6.27)cm^2,梗死灶面积与出血灶范围之间呈明显正相关(r=0.562,P=0.010)。其中,13例患者SWI序列检出梗死灶以外区域的微出血灶;12例显示梗死灶内小静脉血管分支减少和(或)变细,6例血管增多、增粗和(或)扭曲。结论SWI序列对出血性脑梗死病灶内出血的显示优于常规MRI和DWI序列,并能显示梗死灶内静脉血管的变化及梗死灶以外区域的微出血灶,可作为诊断出血性脑梗死的MRI常规扫描序列。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增强后磁敏感加权成像对脑肿瘤病变的诊断作用,以期为临床脑肿瘤病变的诊疗提供借鉴。方法以2012-06以来入我院治疗的确诊为脑肿瘤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先后对患者行常规MRI扫描、磁敏感加权成像扫描、常规MRI增强扫描及增强后磁敏感加权成像扫描,分别测量扫描图像中脑组织的信号强度值磁敏感信号半定量分级,计算并对比增强前后磁敏感加权成像图像的病变实质部分的对比噪声比和正常脑组织的信噪比,比较对肿瘤的显示率、瘤周水肿、瘤内钙化、出血及供血血管的检出率。结果共纳入患者63例,增强前后磁敏感加权成像图像病变实质部分的对比噪声比及正常脑组织的信噪比以及磁敏感信号半定量分级对比,P0.05。但较常规MRI结合增强,磁敏感加权成像对瘤内钙化、瘤内出血及瘤周血管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前者(P0.05)。结论增强后磁敏感加权成像不仅可以显示部分病变的强化征象,且可显示病灶内磁敏感信号。增强扫描后行磁敏感加权成像扫描是可行的,增强后磁敏感加权成像对脑肿瘤病变的分级和鉴别诊断存在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8.
PWI和DWI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弥散加权成像(DWI)、灌注加权成像(PWI)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诊断价值。方法 34例TIA患者分别行常规头MRI(T1WI、T2WI)、DWI、PWI检查并进行分析。结果全部病例发现9例(26.5%)DWI异常,且T2WI与DWI均显示在同一部位;PWI显示23例(67.6%)异常;PWI异常率明显高于DWI异常(P=0.003);综合磁共振血管成像(MRA)、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DSA)及颈动脉超声联合经颅多普勒超声(TCD)(简称超声)检测判定责任血管病变:正常-轻度狭窄21例(61.8%),中重度狭窄13例(38.2%)。责任血管病变程度与PWI异常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大部分TIA间期的脑血流灌注异常,部分TIA已经发生脑梗死。应重视TIA的处理以防止TIA复发及脑缺血进展。  相似文献   

19.
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被认为是中国人群中导致缺血性卒中的主要因素之一,随着影像 学的技术进展,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为无创性评价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成分构成和特点、与 动脉狭窄的关系等方面提供了更精准的成像技术,其研究逐渐成为热点。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在磁 共振成像中3维时间飞跃序列(3D time of flight,3D-TOF)及T1序列(T1-wei ghted i magi ng,T1WI )、T2序 列(T2-weighted imaging,T2WI)、质子序列(proton density weighted imaging,PDWI)、磁化准备快速梯 度回波序列(magnetization prepared rapid gradient echo,MP-RAGE)、强化序列(T1 contrast enhanced weighted imaging,T1+C)上有不同的信号特点,这些序列也是研究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影像学特点 及其与临床预后关系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MRI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在脑出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12例经CT确诊的脑出血患者于发病2 d内及2周后分别进行MRI常规序列及SWI扫描,并进行血肿分期及对各序列的病灶显示率、微出血灶的分布和出血量评估.结果 在12例脑出血患者中,共发现33处出血灶.SWI、T,WI、T<,2>WI、Flair序列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