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脑血管病具有高发病率、高病残率的特点,目前对缺血性脑血管病可以选择的有效治疗方法尚较少,已经获得临床证据的方法只有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rt-PA)溶栓、卒中单元和抗血小板治疗。而脑保护治疗,虽然基础研究证实有效但临床应用并未获得理想的效果,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外源性脑保护药物常常只能作用于单一靶点,而脑缺血损害的病理生理过程涉及多个环节。  相似文献   

2.
缺血半影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缺血半影区苏志强,刘亢丁,饶明俐近10年来,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实验研究取得一些令人鼓舞的成就,但临床上对于脑梗塞的治疗仍缺乏行之有效的方法[1]。目前认为,局灶性脑缺血是由严重缺血的中心区和处于低灌流状态的周围区组成,随着缺血时间的延长,中心区内所有脑...  相似文献   

3.
糖尿病并急性血管病血糖血脂血液流变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糖尿病并急性脑血管病患血糖,血脂,血液流变学变化。方法:对病例组30例糖尿病并急性脑血管病与对照组25例进行血糖,血脂,血液流变学检测。结果:糖尿病并急性脑血管病患血糖,血脂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血液流变学检查明显异常于对照组(P<0.01),结论:控制高血糖,高血脂症,高粘血症,是预防糖尿病并急性脑血管病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后循环又称椎基底动脉系统,由椎动脉、基底动脉和大脑后动脉组成,主要供血给脑干、小脑、丘脑、海马、枕叶和部分颞叶。后循环缺血(posterior circulation ischemia,PCI)是常见的缺血性脑血管病,包括后循环的TIA和梗死,约占缺血性卒中的20%。  相似文献   

5.
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及复发率高的特点,因此积极探索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是临床科研工作者面临的重要课题。近年来,应用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t—PA)治疗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现将有关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6.
脑血管病在临床上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在脑血管病发作之前就进行脑血管病的一级预防,即针对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进行预防性治疗,对保证病人的健康、降低脑率中的发病率、提高生活质量。减轻家庭和社会负担,均具有重要的意义。降低中风发病率,最理想的措施是预防和控制中风危险因素。精制蝮蛇抗栓酶是第三代蛇毒制剂,目前已广泛应用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治疗。应用于脑血管病的一级预防,国内还未见报道。我科自从1993年7月开始在脑血管病一级预防中应用沈阳第一制药厂生产的星工牌精制峡蛇抗检酶,取得了明显效果。1临床资料1…  相似文献   

7.
正缺血性脑血管病(ischemic cerebrovascular diseases,ICVD)是老年患者常发的疾病之一,其高致死率、致残率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后循环即椎基底动脉系统,供应大脑半球后2/5(枕叶及颞叶内侧)、丘脑、内囊后肢后1/3、全部脑干和小脑的血液。后循环缺血包括后循环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和脑梗死,其发病率约占缺血性脑血管病的20%~([1])。目前关于前循环缺血的  相似文献   

8.
石家庄市脑血管病流行病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40岁以上脑血管病不同发病率的石家庄,沈阳,广州三地的危险因素进行了对照研究。结果,石家庄脑血管病发病率近于沈阳远低于广州的最主要原因是人群血压均值高于广州;血脂中总胆固醇广州均值明显高于石家庄及沈阳。研究结果提示:血压及血糖的改变是脑血管病发病率高的主要原因,而高胆固醇血症不一定是脑血管病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颅内外动脉吻合治疗缺血型脑血管病的疗效。方法选取2009-06—2011-06我院收治的颅内血管闭塞经内科治疗无效的缺血型脑血管病患者25例,进行颅内外动脉搭桥治疗。其中颈外动脉-桡动脉-大脑中动脉搭桥手术2例,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搭桥手术23例,术后随访24个月。结果患者术后症状较术前明显改善,短暂性缺血发作频数及持续时间明显减少。术后复查3D-CTA显示搭桥血管通畅,吻合口无狭窄,搭桥血管区血运充足,脑皮层染色良好。结论颅内外动脉搭桥术是治疗缺血型脑血管病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溶栓治疗是一个多因素、多环节作用的复杂临床干预过程。在溶栓治疗的实践过程中,“时间窗”是一个普遍沿用的概念,但单纯的依赖“时间窗”,往往不足以提供足够的信息以保证溶栓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发病时间与缺血半暗带之间的相关关系,以指导临床溶栓干预的决策。方法:本研究采用例证的方法,通过代表不同发病时间及相应缺血半暗带存在情况的4例典型病例,探讨关于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发病时间与缺血半暗带之间相关关系的模式。结果:根据基础血管病变、血流储备、侧支循环、缺血耐受等因素的不同,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发病时间与缺血半暗带存在情况分为三种模式,即骤变型、渐变型和缓冲型。结论: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发生时间与缺血半暗带之间对应关系存在个体差异。临床进行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溶栓干预时,要树立个体化的“时间窗”评价理念。  相似文献   

11.
后循环又称椎基底动脉系统,由椎动脉、基底动脉和大脑后动脉(posterior cerebral artery,PCA)组成,主要向脑干、小脑、丘脑、枕叶、部分颞叶等结构供血。后循环缺血(posterior circulation ischemia,PCI)是常见的缺血性脑血管病。与前循环缺血一样,PCI也可按缺血程度和持续时间的不同分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和脑梗死。其同义词包括椎基底动脉系统缺血、后循环TIA和脑梗死、椎基底动脉疾病、椎基底动脉血栓栓塞性疾病。  相似文献   

12.
细胞凋亡与缺血性脑损伤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细胞凋亡与缺血性脑损伤许金明郑惠民作者单位:200433上海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神经内科脑血管病以其高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而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已成为20世纪90年代三大死亡原因之一,据全军脑血管病流行病研究协作组1986年调查的结果,我国脑血管...  相似文献   

13.
后循环缺血(posterior circulation ischemia)是指供应脑部的椎基底动脉缺血引起的病变,是临床常见的缺血性脑血管病.约占缺血性卒中的20%.  相似文献   

14.
MTHFR、CBS基因多态性与脑血管病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MTHFR、CBS基因多态性与脑血管病的遗传相关性。方法采用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对54例脑梗死、27例脑出血及96例健康人MTHFR基因C677T、CBS基因T27796C多态性位点进行检测。结果MTHFR C677T位点与脑梗死及脑出血均有显著相关,两组与对照组之间T/C等位基因频率存在差异。TT型携带者较CC型患脑血管病的风险高。CBS T27796C位点与脑血管病无明显相关。结论 MTHFR基因可能是脑血管病的一个易感基因。CBS基因T27796C多态性位点与脑血管病无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15.
急性脑血管病血浆D-二聚体测定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急性脑血管病血浆D-二聚体测定的临床意义高幼奇谢旭芳王细福屈新辉张昆南赖文全王文丁宋小平本文对79例急性脑血管病患者的血浆D-二聚体(D—D)进行了检测,并对其中部分病例进行动态观察,以探讨二者间关系。资料与方法病例组79例,均为我院住院病人,符合第...  相似文献   

16.
脑卒中是一种高发病率、高致残率的疾病,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命与健康.在世界范围内我国属于脑卒中高发地区,而近年来临床上青年人卒中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1].在我国,青年卒中发病率占全年龄组卒中的2.5%~5.9%[2].青年人后循环缺血是指发生在15~45岁的后循环缺血性脑血管病,包括TIA和脑梗死,其中后循环又称为椎-基底动脉系统,由椎动脉、基底动脉、大脑后动脉及其各级分支组成,主要分支供应脑干、小脑、枕叶、颞叶后部和丘脑等.  相似文献   

17.
缺血性脑血管病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脑血管堵塞,致使脑血管功能障碍,引起相关症状。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和高病死率的特点,严重危害人类的健康和生活。目前在国内外对缺血性脑血管的治疗尚无理想的方法,因此,深入探讨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并积极干预对降低其发病率、复发率,最终全面降低致残率和病死率具有重要意义。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分为已经明确的  相似文献   

18.
缺血性脑血管病是目前主要的致死、致残性疾病之一,其高复发率是导致预后差,病死率高的主要原因,因此,加强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二级预防是降低其致死、致残率的关键。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中防治中的作用已得到公认。我们应用小剂量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23例,现报告如下。1对象与方法1.1对象2008-01~2010-06在科住院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45例,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经头颅CT或MRI证实,排除标准:无严重肝、肾功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颈内动脉起始部血管成形术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15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术前行全脑血管造影与超声检查,狭窄部位支架置入、球囊扩张,比较术前、术后狭窄程度的改善,术后随访1~34个月。结果 术后狭窄程度明显改善,围手术期无并发症。随访期内无缺血性脑血管病事件发生.但有脑出血的发生。结论 支架置入血管成形术是值得选择的缺血性脑血管病病因治疗方法之一;多个部位支架置入是安全的;支架的选择、手术的技巧以及严格的适应证掌握是影响手术的重要因素,特别要警惕预防高灌注综合征的发生,注意患者的心理评价与治疗。  相似文献   

20.
颈内动脉系统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是神经科常见病、多发病。且致残率高。近年来,由于CT的应用,在诊断方面已获得突破性进展,然而,寻求新的有效的治疗方法仍是临床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两年来,笔者采用自体动脉加压灌注于病灶侧颈内动脉的方法(因为是用动脉血流灌注于动脉故简称为A.A疗法)对10例颈内动脉系统缺血性脑血管病进行治疗。现初步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