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通过对2006-2010年重庆市北碚区急性出血性结膜炎(AHC)流行病学特点进行分析,为AHC的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来自国家疾病报告管理信息系统的疫情资料,对重庆市北碚区2006-2010年AHC监测数据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重庆市北碚区2006-2010年报告AHC病例1152例,年平均发病率38.39/10万,各年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92.88,P〈0.05),童家溪镇(225例)、天生街道(161例)和歇马镇(85例)报告病例数较多,8-10月为发病高峰,此间报告病例977例,占报告病例总数的84.81%;报告病例数最多的年龄段为10~19岁(521例),男女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7.18,P〈0.05),男性高于女性;职业以学生(58.68%)和农民(10.42%)为主。结论北碚区AHC防控关键时期在5-7月,防控重点对象是男性、学生和农民,中学校为重点地区,加强健康教育宣传,发生疫情后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是防控AHC暴发流行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重庆市北碚区2008-2010年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防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全区近3年的流行性腮腺炎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北碚区3年累计报告流行性腮腺炎病例1028例,无死亡病例,年平均报告发病率56.81/10万;11-12月和5-7月为发病高峰;全区发病数居前三位的是天生街道(192例)、歇马镇(189例)和童家溪镇(120例),城区发病率高于农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主要集中在≤14岁(79.57%),各年龄组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以学生(71.11%)和幼托儿童(16.15%)为主。结论加强人群健康教育和疫情监测,提高重点人群疫苗接种覆盖率,是预防与控制流行性腮腺炎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东莞市2008-2009年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有效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描述性分析东莞市2008-2009年网络直报的手足口病资料。结果东莞市2008-2009年共报告手足口病病例12687例,年均发病率为87.21/10万,其中2008年发病率为46.26/10万,2009年发病率为128.16/10万,不同年份间发病率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发病主要集中在4-7月,占总病例数的56.59%;我市各镇(街)均有病例报告,发病率最高为大朗镇(364.64/10万),最低为长安镇(34.05/10万),不同地区间发病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发病主要集中在5岁以下儿童,占总病例数的91.09%;以散居儿童为主,占总病例数的76.81%;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两年间共报告暴发疫情22起,罹患率为0.48%~14.58%,时间集中在4-6月份。结论手足口病是东莞市重点防控的传染病之一,应加强疫情监测和控制,防止其暴发流行。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泉州市2004-2009年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乙肝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结论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乙肝报告发病率显著呈逐年增高趋势,从2004年的80.89/10万增至2009年的127.26/10万,年均报告发病率为92.65/10万;2004-2008年未见明显的季节性高峰,2009年1月份报告病例数突然增多,并呈逐月下降趋势;年均发病率沿海区县高于山区县;发病以20~岁组至45~岁组的青壮年为主,10岁以下儿童发病率最低;男女比例为2.77∶1;发病以农民、工人、学生等为主;2006年血清流行病学调查显示,1~59岁HBsAg阳性率为12.78%,5~岁组以下儿童阳性率最低(1.30%),25~岁组阳性率最高(19.62%),经χ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0.532,P=0.000)。结论乙肝疫苗接种取得显著成效,但发病仍未得到有效控制,应采取以阻断母婴传播为主,并加强对20~岁组至45~岁组农民、工人、学生等重点人群、高危人群的乙肝疫苗接种等综合性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深圳市福田区2008-2009年风疹发病情况及流行特征,为今后制定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全区2008-2009年的风疹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福田区2008-2009年累计报告风疹病例45例,无死亡病例,年平均报告发病率为1.88/10万,2008年发病率稍高,不同年份间报告的发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年全区各街道均有发病,2008年风疹高峰期出现在3月份,2009年风疹高发月为5月份;病例高发年龄段在15~35岁;发病群体主要为学生(24.44%),散居儿童(20.00%),商务工作者(11.11%);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P〉0.05),男女性别比为0.72: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加强监测及提高重点人群疫苗的接种覆盖率是预防与控制风疹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北海市2005-2010年肺结核发病水平及流行特点,为控制结核病传播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05-2010年北海市网络直报的肺结核病例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 2005-2010年北海市共报告肺结核病例12630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134.20/10万,各年度报告发病率分别为164.50/10万、154.42/10万、154.92/10万、146.27/10万、100.38/10万、90.45/10万,发病率呈逐年下降趋势;每年各月均有病例报告,总体分布无明显的季节性和周期性;各年龄组人群肺结核发病以青壮年组(15~54岁)例数最多,儿童组(0~14岁)最少;不同性别发病比较,男性多于女性;农民是发病的主体,为7137例,占报告发病总数的56.51%;发病地区分布不均衡,年平均报告率以海城区最高,为175.49/10万,铁山港区最低,为79.96/10万。结论北海市推行现代结核病控制策略,加强了DOTS管理措施,肺结核疫情得到了有效遏制。今后应重点加强海城区人口和青壮年人群尤其是男性青壮年农民的肺结核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平远县近10年来狂犬病流行病学特征及流行因素,为制订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01-2010年平远县传染病疫情资料、狂犬病个案资料和狂犬病疫点调查处理资料,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2001-2010年平远县共报告狂犬病16例,年平均发病率为0.64/10万;死亡16例,病死率为100%;常年散发,秋季发病较多(占50%);发病以农村为主,农民和农村学生为主要发病人群;男性多于女性(性别比为5:3),40~70岁年龄组发病较多(占62.5%);头面部咬伤的潜伏期短,下肢咬伤的潜伏期较长;87.5%的病例未进行规范伤口处理,87.5%的病例未进行免疫接种。结论预防狂犬病须采取综合措施,加强犬类管理,加大健康教育力度,将农民和学生作为预防狂犬病的重点人群,规范暴露后伤口处理和提高狂犬疫苗接种率,才能有效降低发病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安溪县2010年手足口病的疫情流行特征,为制定有效防控策略和应对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利用《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监测报告卡信息,用SPSS18.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0年全县报告手足口病283例,报告发病率为25.87/10万,无重症病例和死亡病例,聚集性病例1起。病例报告最多的是市级医疗机构,占48.1%。从发病到诊断间隔时间中位数为2.46d。疫情呈散发趋势,构成比以龙涓(13.78%)和官桥(7.77%)较高,发病率以福田(110.10/10万)和桃舟(58.08/10万)较高,兰田构成比(0.4%)和发病率(3.83/10万)均最低。发病率男女性别比例为2.41∶1,0~3岁高发(84.45%),以散居儿童(89.00%)为主。每个月均有病例报告,11和12月发病最少,9月最多,全年以4-5月和8-9月为发病高峰,呈双峰分布。结论应提高基层医疗单位对手足口病的诊治能力和群众防病及就医意识,加强重点地区和重点人群的防控。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广州市2005-2008年甲肝流行情况,提出防控对策。方法对广州市2005-2008年法定传染病综合年报表进行分析,1~14岁人群甲肝疫苗接种率来自广州市2008年病毒性肝炎血清流行病学调查,甲肝疫苗预防接种副反应(AEFI)发生情况来自广东省免疫预防信息系统。结果广州市2005-2008年甲肝年均发病率2.96/10万,无暴发疫情。0~14岁低年龄组报告发病数占同期甲肝总报告病例数的5.5%。农民发病所占比例最高为17.0%,其次为离退人员12.8%、家务待业12.7%、民工11.5%、工人10.9%。1~14岁人群甲肝疫苗接种率为61.0%(95%CI54.9%~67.1%)。2005、2006年广州市无因接种甲肝疫苗引起的副反应(AEFI)报告,2007、2008年甲肝疫苗AEFI发生率分别为3.14/10万、4.88/10万。结论广州市甲肝发病低且平稳,甲肝疫苗安全,对甲肝的控制有明显的流行病学效果。建议加强健康教育、改善流动人口聚居地的基础卫生设施、加强外来儿童甲肝疫苗预防接种,有效地预防、控制甲肝。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广州市近年来登革热疫情特点及流行规律,为制定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广州市2001-2010年登革热疫情资料,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其流行特征和流行因素。结果 2001-2010年广州市共报告登革热病例2458例,每年均有本地感染病例和输入病例的报告,其中本地感染病例2366例,输入性病例92例。年发病率在0/10万~20.14/10万之间。疫情涉及12个区县,主要集中在荔湾区(26.24%)、越秀区(25.65%)、天河区(14.41)、白云区(12.00%)和番禺区(8.77%)。4-12月均有病例报告,其中5月份前为输入性为主的散发病例,6-12月为流行期,8-10月病例数占总病例数的88.12%,为发病高峰期。男女性别比为1.06∶1。各年龄组均有发病,但发病率以中壮年和老年人群居高。职业分布以家务及待业、工人和学生为主。病例输入地主要以印尼、越南、泰国等东南亚地区为主。暴发的疫情主要由登革病毒Ⅰ型引起。结论广州市登革热仍为输入或输入引起本地传播的传染病,至今仍无证据表明已成为地方性疾病。  相似文献   

11.
广州市儿童医院传染病住院情况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1999—2008年广州地区儿童传染病的变化规律和主要传染病的发病情况,为医院儿科临床及传染病管理提供参考。方法对1999—2008年广州市儿童医院传染科住院所有法定传染病进行分类、统计,应用Excel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传染病发病居前10位的依次为麻疹、水痘、流行性腮腺炎、病毒性肝炎、流行性感冒、感染性腹泻、细菌性痢疾、猩红热、恙虫病、伤寒副伤寒。呼吸道传染病居发病首位,占79.82%,其次为肠道传染病,占16.97%,再次为自然疫源性传染病,占1.74%。传染病发病以麻疹居首位,占49.67%,其次为水痘,占14.50%。年龄最大分布在1~6岁,占72.16%。人均住院8.13d。10年来儿童传染病发病趋势有所下降,肠道传染病发病降低,呼吸道传染病发病上升,以麻疹、水痘、流行性腮腺炎居发病前三位,出现梅毒、艾滋病新发传染病。结论广州市儿童传染病的防控应采取以呼吸道传染病、肠道传染病为防控工作的重点.同时。新发传染病应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清远市法定传染病报告信息质量情况,为进一步完善传染病管理措施提供科学信息。方法参照《全国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工作规范(2001版)》和《全国法定传染病漏报调查方案》,每年通过自查和抽查相结合的方法对清远市法定传染病漏报及及时报告情况进行调查和分析。结果2006—2007年共查出医疗机构报告法定传染病种5622例,漏报1 114例,平均漏报率为19.82%。其中,不同年份、不同地区之间漏报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乙、丙类传染病的漏报率分别为15.51%、31.93%,丙类传染病漏报率明显高于乙类(P〈0.001);医疗机构级别越高漏报率越低;2007年报告和审核及时率均高于2006年。结论清远市传染病漏报率仍然较高,建立健全传染病疫情报告相关管理制度并贯彻落实,加强传染病防治知识培训,提高医务人员传染病报告意识,加大监督力度,是提高清远市传染病疫情报告质量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深圳市公明街道2005—2010年其他感染性腹泻流行特征,为有效控制其他感染性腹泻提供流行病学依据。方法对深圳市公明街道2005—2010年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中报告的其他感染性腹泻病例进行流行病学描述性分析。结果2005—2010年深圳市公明街道共报告其他感染性腹泻病例9258例,年均发病率为214.64/10万(9258/4313263),其中2008年发病率最高为301.00/10万(2273/755161)。5岁以下年龄组占全部发病数的90.38%,散居儿童占总病例数的91.00%;10—12月为发病高峰。报告发病率居前5位的村镇为将石、公明、上村、合水口、长圳。轮状病毒感染所致的其他感染性腹泻病例4966例,占报告病例总数的53.64%。结论深圳市公明街道2005—2010年感染性腹泻报告病例主要集中在0~5岁散居儿童,秋冬季是好发季节,轮状病毒感染为主要病因。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综合医院传染病患者的构成情况,为制定合理的消毒隔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2009年1月1日至12月31日期间就诊的传染病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 4 153例传染病患者中,乙类传染病2 540例,占报告总数的61.16%,丙类传染病1 579例,占38.02%;主要的传染病病种依次为病毒性肝炎(31.30%)、手足口病(30.58%)、肺结核(21.65%)、流行性感冒(4.19%)、梅毒(2.94%)等;从传播途径看,肠道传染病居第一位(1 452例,占34.96%),血源及性传播疾病居第二位(1 335例,占32.15%),呼吸道传染病居第三位(1 236例,占29.76%)。结论 病毒性肝炎、手足口病、肺结核病是本院的三大主要传染病,应将这几种疾病作为传染病防治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广东省血吸虫病传播阻断后的疫情动态,探讨新形势下的防治措施。方法建立血吸虫病监测系统,在原疫区对钉螺和传染源进行同步监测。结果1996—2006年共查螺7120.29万平方米.未发现活的钉螺。复查历史病人14893人,复治2747人,复治率为18.44%(2747/14893);外来人口调查:皮试检查2353人,阳性率为2.42%(57/2353),血清学检查7749人,阳性率为0.70%(54/7749);低年龄组人群调查:皮试检查9073人,阳性率为3.84%(348/9073),血清学检查11498人,阳性率为5.00%(575/11498),阳性者经粪检复查未发现血吸虫感染者。解剖野鼠1753只,检查耕牛18266头,均未发现血吸虫虫卵阳性。通过被动监测,2004年,2005和2006年分别报告输入性病例46例、8例和36例,以珠江三角洲地区报告病例数最多,占94.44%(82/90);年龄以15~55岁人群为主,占78.89%(71/90);职业以工人为主,占30.00%(27/90);其中急性感染病例2004年和2005年分别有1例和3例。结论目前广东省血吸虫病防治成果巩固,但必须加强监测,重点是输入性传染源及钉螺的监测。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深圳口岸出入境人员传染病的感染现状,为进一步有针对性的开展疾病监测工作,制订有效的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2002—2006年经深圳口岸出入境的289339名出入境人员的疾病监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2—2006年在所监测的出入境人员中,各年度传染病总检出率呈下降趋势。5年的梅毒和HBsAg阳性率分别是0.26%和8.89%,各年度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38.216,P〈0.05;X^2=239.37,P〈0.05),总体均呈下降趋势;5年的HIV阳性率为0.14‰,各年度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6.208,P〉0.05)。HIV感染者以男性中青年的技术人员和交通员工为主。交通员工在出入境人员中所占5年的合计比例为55.17%,其中交通员工的梅毒和HBsAg感染率从2004年开始呈下降趋势;艾滋病感染率总体呈上升趋势。结论应重点加强男性中青年交通员工的传染病监测工作,有针对性地开展多途径、多种形式宣传教育和行为干预措施,防止传染病传播,保护人们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和分析2002-2009年上海市居民肠道寄生虫的感染状况和变化趋势,为今后的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全市范围内设立监测点,以本市居民为监测对象,应用改良加藤法、直接碘涂片法和试管滤纸培养法进行寄生虫学检查。结果 8年共粪检35186人,查到8种肠道寄生虫,平均感染率为0.52%,年均下降幅度为8.32%。郊区人群的感染率(0.79%)高于中心城区(0.11%),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3.89,P〈0.001);郊区和中心城区2005-2009年监测的感染率较2002-2004年分别下降了30.39%和8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郊区=4.68,P〈0.05;χ2中心城区=13.93,P〈0.001);女性感染率(0.61%)显著高于男性(0.41%),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43,P〈0.05);60岁以上年龄组(0.66%~0.93%)和农民(0.92%)的感染率较高,人群感染率有随文化程度的增高呈下降趋势(χ2=53.36,P〈0.001)。结论上海市肠道寄生虫病监测点人群感染率已连续7年低于1%,表明肠道寄生虫感染已不是威胁上海市居民健康的主要危险因素,但在经济相对落后的郊区县仍应重视预防控制工作,老年人及农民为防治的重点人群。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腹部术后肺部感染的原因,以降低肺部感染率。方法对572例腹部手术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47例腹部术后肺部感染的相关因素。结果572例腹部术后肺部感染47例.感染率8.22%。年龄〉60岁患者的感染率为17.58%,远高于其他低龄两组(P〈0.05);上腹部术后感染率19.87%较下腹部术后肺部感染率4.04%高,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原有呼吸系疾病患者肺部感染发生率17.02%与无原发呼吸系疾病患者肺部感染率6.49%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留置胃管患者的肺部感染率26.38%远高于未留置管者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以上因素导致腹部术后肺部感染患者住院时间延长。结论腹部术后肺部感染与年龄、手术部位、原有呼吸系疾病、留置胃管等因素相关,因此应积极预防,控制感染.减轻患者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