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去带盲结肠可控膀胱术后的临床护理措施。方法:对4例因膀胱癌行去带盲结肠可控膀胱术的病人进行观察和护理。结果:手术均获成功,术后恢复顺利,无重大并发症发生。结论:术前做好心理护理、肠道准备和术后严密观察生命体征、保持各种引流管通畅及预防肠道并发症等,对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手术成功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 提高膀胱肿瘤全膀胱切除的临床疗效,改善病人生活质量。方法 对9例膀胱肿瘤患行膀胱全切除术后采用可控性尿流改道术式。结果 9例随访1-27个月后储尿囊容量300-550ml,平均400ml,术后并发症少,排尿控制良好,插管容易。结论 可控性盲结肠膀胱术操作简单,储尿囊容量大、内压低、自控排尿良好,并发症少,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4.
5.
6.
可控性回盲结肠膀胱术具有抗输尿管返流、抗尿失禁、插管导尿顺利的优点(1),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但手术时间长,术后易发生漏尿,术后护理是手术成功的关键之一。我院于1997年11月至1998年12月对4例膀胱癌患者施行可控性回盲结肠膀胱术,术后膀胱功能恢复良好,4例均未发生术后漏尿现象。现将术后预防漏尿的护理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病人男3例,女1例,年龄43~67岁,平均57.75岁,4例均有无痛性全程肉眼血尿,术前经膀胱镜检及病理确诊为膀胱癌,其中3例为膀胱移行上皮细胞癌~级,1例为膀胱乳头状移行细胞癌级。全部行可控性回盲结肠膀胱… 相似文献
7.
Indiana可控性回结肠代膀胱术(附三例报告)刘祝晟,秦文,李彤,欧宗泉,刘晓,俞晓立(赣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泌尿外科341000)关键词膀胱肿瘤,外科.手术,回结肠代膀胱术1992年6月~1994年12月,我科对3例膀胱癌患者行Indiana可控性回... 相似文献
8.
自可控性回盲肠膀胱术应用于临床以来 ,使需行膀胱全切术 ,尿流改道的患者生活质量逐渐提高 ,笔者又在其基础上作了进一步改良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 6例 ,均为男性 ,年龄 36~ 78岁。其中 5例为膀胱内多发巨大肿瘤 ,累及颈部、三角区。病理活检为膀胱移行上皮癌 ( ~ 级 )。 1例为膀胱前壁内巨大肿瘤 ,病理活检为神经内分泌癌。全部行膀胱前列腺精囊全切术 ,改良可控性回盲肠膀胱术。1.2 手术方法 :常规膀胱前列腺精囊全切术 ,加髂内动静脉旁淋巴结清扫。游离右半结肠 ,近端至回盲瓣约15 cm回肠段处 ,远端于横结肠… 相似文献
9.
10.
全膀胱切除术后的尿液改道的方法很多,但如何简化操作,获得良好的可控效果和减少并发症,成为临床医师努力的方向,我院施行可控性回结肠代膀胱术,临床效果佳,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改良可控性回结肠膀胱脱术谢磊范国元(赣州地区人民医院泌尿外科341000)1987年印地安纳大学Rowland等[1-2]报道可控性回结肠膀胱术后,国内也陆续有报道[3-5]。我院自1993年4月起,对可控性回结肠膀胱在技术上作了进一步改进,临床应... 相似文献
12.
周华琴 《世界今日医学杂志》2006,7(5):244-245
传统的膀胱全切术,常用肠道行非可控尿流改道术,因尿液随时流出,需用集尿袋收集尿液,尿液腐蚀瘘口周围皮肤易引起溃烂,有异味,给患者造成很大的心理障碍,影响工作和生活。可控性肠代膀胱术较传统手术相比有很大的优越性,能使尿液保留于新膀胱内,一段时间后自行用导管导出,大大方便了患者,使其能接近正常人的生活及工作,易被患者接受。1998.08/2006.07我院共施行了20例膀胱全切+可控性回结肠代膀胱术,现将20例患者的术后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对接受原位可控回结肠代膀胱术治疗的患者在手术后的并发症情况和相应的护理措施进行总结分析.方法 抽取42例接受原位可控回结肠代膀胱术治疗的临床确诊患者病例资料,对并发症情况和相应的预防和治疗的护理措施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患者出现的并发症类型主要包括尿漏、尿失禁、输尿管与新膀胱吻合口狭窄、新膀胱尿道吻合口狭窄、肾功能损伤.结论 充分了解接受原位可控回结肠代膀胱术治疗的患者在手术后的并发症的具体类型及其特点,可以保证临床对该类手术患者的并发症进行针对性的防治.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回盲部肿瘤在中老年人群中易发生,临床上及术中探查不详细,术前准备不充分,易造成漏诊或误诊.方法 阑尾术后(1~6月)右下腹痛20例,腹胀、恶心、呕吐14例,便秘或腹泻、黏液血便9例,出现贫血、消瘦、乏力10例,右下腹触及包块11例,腹痛、腹胀、停止排气排便8例.结果 除2例死于脑出血,4例死于心肌梗死外,均临床治愈.结论 手术治疗回盲部肿瘤疗效肯定,完善术前准备及术中详细检查,减少误诊.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可控性回肠,盲结肠膀胱术的优越性,方法:1992年5月-1998年5月采用可控性回肠,盲结肠膀胱术15例,术中利用回盲瓣回肠成形可控性的排尿管,盲结肠成形为贮尿囊,患者术后可在不同时间,地点自行导尿,结果:15例术后效果满意,2例因心脏病和转移癌死亡,13例均健在,8例可参加正常社会交活动,贮尿量最大600ml,最小300ml,排 的可控性比较满意,结论:肠管取材方便,全膀胱切除后回盲结肠膀胱术增强了贮尿和排尿的可控过程,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是值得推广的新术式.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全去带乙状结肠原位可控性膀胱术在女性膀胱癌患者中的应用。进一步提高女性膀胱癌患者的治疗水平。方法 对7例施行全去带乙状结肠原位可控性膀胱术的女性患者分别进行随访及总结。结果 7例女性膀胱癌患者施行了膀胱全切、全去带乙状结肠原位可控膀胱术,手术顺利,术后平均随访20.1个月(15—35个月)。全部患者健康存活,除1例患者出现单侧输尿管返流外,无严重并发症,自控排尿率为100%/7/7)。术后新膀胱容量为240—360ml,残余尿量0—10ml,新膀胱最大充盈压为23—35cmH2O。病理切片:光镜可见淋巴细胞增多,粘膜形态无明显变化;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下可见微绒毛变短、减少。结论 全去带乙状结肠原位可控性膀胱术具有符合人体生理、可控性好,低压、容量大、并发症少等优点。本术式对女性患者同样适用,是一种理想的原位可控性膀胱术式。 相似文献
17.
18.
19.
可控性回结肠膀胱(10例报告)李惠长王瑞华关键词可控性尿流改道;回结肠膀胱福建省宁德地区第一医院泌尿外科(福安355000)自Kock和Skinner等于80年代开创可控性尿流改道术以来,国内外相继报道多种改良术式[1~5]。我院在开展可控性回肠膀胱...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