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 毫秒
1.
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c-fos表达及高压氧的治疗作用 总被引:16,自引:4,他引:16
目的 探讨高压氧 (HBO)对大鼠急性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IR)的影响。方法 应用鼠脑中动脉 (MCA)栓塞方法 ,造成局灶性脑缺血模型 ,利用免疫组织化学和病理组织学方法 ,观察了MCA阻塞 1h ,再灌注 4、11、2 3、71h脑血管渗漏面积、神经元坏死程度、中性白细胞浸润及c -fos癌基因表达的变化 ,应用HBO分别治疗 1、2、3、5次后观察各时间点上述指标的变化。结果 ①常压纯氧组和IR组相比血管渗漏面积范围、神经元损伤程度无明显差异 ;而HBO组和IR组相比血管渗漏面积和神经元损伤数目在再灌注 71h(治疗 5次后 )分别减少了 12 2 8% (视交叉平面 )和每 5个高倍 (× 4 0 0 )视野 11 36个 (视前区 )、8 94个 (纹状体内侧区 )、14 2 5个 (皮层区 ) ,两组间存在显著性差异 (P <0 0 5 )。②中性白细胞在MCA阻塞后 5h出现 ,2 4h达高峰 ,以后逐渐减少。HBO治疗后 5h即开始降低 (P <0 0 5 )。 12~ 2 4h明显降低 ,峰值减少幅度最大 (P <0 0 1)。吸 10 0 %纯氧组与IR组相比无显著差异。③缺血后c-fos原癌基因在梗死区皮层、纹状体、视前区均有明显表达 ,持续 12~ 2 4h后开始减弱 ,72h基本消失。HBO治疗后 ,各时间点c -fos癌基因在上述区域的表达均明显减弱。结论 HBO可明确缩小大鼠急性局灶性IR损伤的血管渗 相似文献
2.
高压氧局灶性脑缺血损伤大鼠脑神经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目的 广泛应用高压氧(HBO)治疗脑卒中的疗效结果不完全一致。为证实HBO对脑缺血后的神经行为学产生影响的假设,观察HBO治疗前后实验大鼠的肌力及运动功能的变化。方法 线栓法建立大鼠的大脑中动脉缺血模型(MCAO);观察脑神经功能的变化。结果 HBO治疗后缺血大鼠的神经功能殿堂恢复较快,缺血HBO组(OH组)缺血6h神经症状评分在(1.22&;#177;0.40),较单纯缺血组(O组)(3.00&;#177;0.71)明显好转;OH组在缺血后72h网屏测验评分(4.68&;#177;0.48)与O组(3.58&;#177;0.69)差别有显著性意义(t=5.71,P&;lt;0.01);OH组在缺血后3周触觉刺激试验(32.49&;#177;7.54)与O组(63.52&;#177;14.29)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8.37,P&;lt;0.01);OH组在缺血后2周平衡木行走实验(5.00&;#177;0.67)与O组(3.95&;#177;0.52)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5.40,P&;lt;0.01)。结论 HBO能促进脑缺血损伤后神经功能缺损的恢复。其机制考虑与增加缺血组织的氧供应、减轻脑水肿和减少组织病变有关。 相似文献
3.
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表达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在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表达及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染色、原位杂交技术检测缺血3h以及缺血3h、再灌注3、6、24、48和72h大脑中动脉栓塞模型大鼠脑组织VEGF蛋白及mRNA表达。结果正常对照组脑组织有极低水平的VEGF表达,脑缺血后表达主要位于半影区,随缺血及缺血-再灌注时间延长,中心区由表达增强降低至正常水平,半影区表达逐渐增强。结论内源性VEGF表达增强,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地塞米松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TNF-α表达的干预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目的 研究地塞米松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肿瘤坏死因子(TNF-α)表达的影响。方法 大脑中动脉线栓法复制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实验随机分为3组:(1)正常假手术组。(2)生理盐水组。(3)地塞米松组[0.5mg/(kg&;#183;d)]。生理盐水组与地塞米松组分别于缺血2h后再灌,6,12,24,48h。采用HE、免疫组化及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等方法观察地塞米松对缺血再灌性脑损伤脑组织TNF-α表达的影响。结果 脑缺血再灌注性损伤后TNF-α阳性细胞数,生理盐水组和地塞米松组各时间点明显多于假手术组(3.0&;#177;7.2)(q=9.38-17.98,P&;lt;0.01),再灌注6,12h,地塞米松组(45.1&;#177;5.4,81.4&;#177;17.4)明显多于生理盐水组(34.2&;#177;7.2,60.4&;#177;15.4)(q=4.67,P&;lt;0.01;q=3.50,P&;lt;0.05)。结论 脑缺血再灌注后TNF-α表达的增强可能是地塞米松加重缺血再灌注性脑损伤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高压氧(HBO)干预对成年大鼠急性局灶性脑缺血后海马齿状回颗粒下区(SGZ)神经干细胞增殖及向神经元分化的影响。 方法选取48只成年雄性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模型组、高压氧组、高压空气组和常压氧组,每组12只。各组大鼠均进行线栓法MCAO制模,除模型组制模后不接受任何干预外,其余3组均于线栓插入后2h分别给予高压氧,高压空气和常压氧干预,每日1次。采用免疫荧光双重标记制模成功后第2、3、7和14天脑梗死侧SGZ区增殖的神经干细胞(BrdU+/nestin+)及其分化的神经元(BrdU+/DCX+),并在荧光显微镜下计数。 结果制模成功后第2天,高压氧组SGZ区BrdU/nestin和BrdU/DCX的共标细胞数分别为(2340.45±1109.59)个和(5520.66±1103.09)个,分别与常压氧组和模型组同时间点相同细胞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制模成功后第3和第7天,高压氧组的BrdU/nestin和BrdU/DCX共标细胞数均显著高于高压空气组、常压氧组和模型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制模成功后第14天,高压氧组的BrdU/DCX共标细胞数亦显著高于高压空气组、常压氧组和模型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高压氧干预可显著促进成年大鼠梗死侧SGZ区神经干细胞的增殖和向神经元分化。 相似文献
6.
背景:线栓法制备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的方法尚无统一标准,寻找一种操作简单,稳定性好,成功率高的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方法在缺血性脑病研究中有重要意义。目的:采用线栓法制备SD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分析模型制作的成功率和稳定性。方法:对传统ZeaLonga模型制作方法进行改进,选用鱼线作为栓线,结扎颈外动脉及颈总动脉近心端,不剪断颈外动脉,不结扎翼腭动脉,栓线通过颈总动脉进入大脑中动脉造成缺血,拔出线栓形成再灌注。结果与结论:建模型时间均在20min内完成,建模后大鼠神经功能缺损明显,红四氮唑染色示脑梗死区苍白,病理学检查有典型的病理表现,模型成功率为75%,在制作过程中易出现蛛网膜下腔出血、脑缺血不完全等问题。结果表明,线栓法制备SD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的方法成功率高,缺血效果明确,时间短,是一种简单方便的制作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高压氧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小胶质细胞和基质金属蛋白酶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6,他引:10
目的:探讨高压氧(HBO)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脑梗死体积的影响及其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应用血管内细丝栓堵大脑中动脉(MCA)制作局灶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模型,用HBO(2.0ATA)治疗后,观察MCA缺血2h再灌注损伤6h、24h、48h、72h、120h和10d各组大鼠脑梗死灶体积百分比、小胶质细胞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蛋白的变化。结果:HBO组与缺血组相比72h~120h梗死灶体积百分比减小,缺血24-48h小胶质细胞减少,缺血48h和120h MMP-9蛋白表达减少。结论:HBO能减小脑缺血梗死灶体积,其作用可能与HBO抑制小胶质细胞活化及下调MMP-9蛋白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8.
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NMDAR1蛋白表达对神经功能恢复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谷氨酸受体NMDAR1蛋白表达的变化及意义。方法:2002-08/2003-03在山东大学医学院病理生理研究所进行。观察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2h再灌0,1,3,6,9,12,24,72h,1周、2周10个时相点脑的病理及NMDAR1免疫组化染色变化。结果:苏木精-伊红染色显示大脑中动脉闭塞后脑组织出现神经细胞变性,细胞周围水肿,软化灶等改变。免疫组化染色显示正常大鼠大脑皮质及皮质下神经细胞NMDAR1呈散在阳性表达,胶质细胞无表达。缺血再灌0-1h NMDAR1表达即明显增高,3h左右达高峰,然后逐渐下降,24-72h表达明显低于正常,一两周表达开始恢复。结论:脑缺血后NMDAR表达的变化参与了脑缺血的病理生理过程。早期表达的升高是谷氨酸兴奋性细胞毒性作用的重要环节,后期表达的下降可能不利于神经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9.
背景:在临床实践中异丙酚可以收缩脑血管,降低脑血流量,减少脑代谢耗氧量,从而达到降低颅压的目的。实验证实异丙酚对话性氧损伤的内皮细胞具有良好的保护作用,对实验性大鼠脑缺血的神经损害有保护作用。
目的:观察异丙酚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
设计:随机对照实验。
单位: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麻醉科。
材料:实验于2004年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药理实验室完成。选取健康清洁级SD雄性大鼠40只,鼠龄三四个月,体质量200-300g。随机分为模型组、对照组、尼莫地平组及异丙酚组,每组1O只。
方法:分别在大鼠腹腔内注射氯胺酮及异丙酚,待其翻正反射消失后,分离并结扎颈外动脉,对照组仅将尼龙线放在颈外动脉残端处,但不结扎。模型组:在缺血前10min腹腔注入生理盐水10mL;对照组:在术毕后腹腔注入生理盐水10mL;尼莫地平组:在缺血前10min腹腔注入10g/L尼莫地平1mg/kg;异丙酚组:在缺血前10min腹腔注入10g/L异丙酚110mg/kg。除对照组外其余各组缺血3h再灌注3h.眼眶取血,开颅取脑,观察麻醉剂量异丙酚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主要观察指标:大鼠脑梗死范围,脑组织含水量,血清乳酸脱氢酶、肌酸激酶,脑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丙二醛含量.钙离子含量,电镜下脑细胞超微结构。
结果:①异丙酚组梗死范围明显小于模型组[(10.45&;#177;3.65,19.68&;#177;4.03)%,(t=3.493,P〈0.01)]。②异丙酚组肌酸激酶含量明显低于模型组[(471&;#177;200,1930&;#177;917)IU/L(t=3.493,P〈0.01)];乳酸脱氢酶含量为(8240&;#177;2580)U/L,与模型组[(15470&;#177;2680)U/L]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3.441,P〈0.01);异丙酚组脑组织含水量明显低于模型组[(78.2&;#177;2.4,82
9&;#177;2.9)%,(t=3.321,P〈0.01)]。③异丙酚组大鼠死亡率为13.6%,与模型组47.6%比较有显著性差异(t=6.21,P〈005)。④异丙酚组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为(1690&;#177;780)U/g,与模型组(830&;#177;110)U/g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3A20,P〈0.01);丙二醛含量明显低于摸型组[(0.05&;#177;014,0.115&;#177;0.047)μmol/g,(t=3.336.P〈0.01)]。
结论:麻醉剂量异丙酚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其机制与抑制钙离子超载和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高压氧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梗死灶及bcl-2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健康雄性Wistar大鼠6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对照组及HBO组。采用大脑中动脉(MCA)阻断3h制成局灶性脑缺血模型。用1%四氮唑染色分别观察各组大鼠脑梗死灶的大小,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再灌注6h、24h、48h、72h、120h时间点大鼠脑组织bcl-2蛋白的表达。结果:假手术组未发现脑梗死灶及bcl-2蛋白表达阴性。HBO组120h大鼠梗死灶体积(15.9±4.2)%明显小于缺血对照组(26.8±4.9)%(P<0.05);再灌注各时相点缺血对照组和HBO组bcl-2蛋白的表达均显著高于假手术组(P<0.01);HBO组大鼠再灌注各时相点bcl-2表达均显著高于缺血对照组(P<0.01)。结论:脑缺血再灌注后bcl-2蛋白表达增强,高压氧治疗可以进一步上调bcl-2蛋白的表达,抑制脑神经细胞凋亡,具有脑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地塞米松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肿瘤坏死因子(TNF-α)表达的影响。方法大脑中动脉线栓法复制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实验随机分为3组:(1)正常假手术组。(2)生理盐水组。(3)地塞米松组犤0.5mg/(kg·d)犦。生理盐水组与地塞米松组分别于缺血2h后再灌6,12,24,48h。采用HE、免疫组化及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等方法观察地塞米松对缺血再灌性脑损伤脑组织TNF-α表达的影响。结果脑缺血再灌注性损伤后TNF-α阳性细胞数,生理盐水组和地塞米松组各时间点明显多于假手术组(3.0±7.2)(q=9.38~17.98,P<0.01),再灌注6,12h,地塞米松组(45.1±5.4,81.4±17.4)明显多于生理盐水组(34.2±7.2,60.4±15.4)(q=4.67,P<0.01;q=3.50,P<0.05)。结论脑缺血再灌注后TNF-α表达的增强可能是地塞米松加重缺血再灌注性脑损伤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2.
背景:一氧化氮在脑缺血损伤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而高压氧能改善缺血再灌注引起的神经损伤,高压氧的这种作用与一氧化氮是否有关联?其机制有待探讨。目的:观察一氧化氮合酶阳性细胞在大鼠急性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和高压氧治疗后表达的变化。设计:随机对照动物实验。单位: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急诊科;西安高新医院检验中心;解放军空军总医院。材料:取健康SD雄性大鼠66只,随机分为5组:假手术组5只,假手术 高压氧组5只,模型组28只,模型 高压氧组28只,后2组又分缺血后5,12,24,72h4个时间点,每个时间点7只。方法:①造模:模型组和模型 高压氧组大鼠参照Koizum方法制备大脑中动脉缺血模型,并于插入栓子造成缺血1h后抽出栓子。其他2组手术,但不插入栓子。②高压氧治疗:假手术 高压氧组和模型 高压氧组大鼠分别在缺血后2,9,21,45,69h共5次将动物置于高压氧舱内,给予高压氧(0.25MPa绝对压)治疗1h。主要观察指标:各组于相应时间点处死取脑,黄递酶-NADPH组织化学方法观察一氧化氮合酶阳性细胞在视交叉平面梗死区皮质、视前区、纹状体外侧区和纹状体内侧区域分布及形态的变化。结果:经补充后66只大鼠进入结果分析。①缺血后一氧化氮合酶阳性细胞发生形态改变,主要变化为突起减少或消失,细胞由椭圆形、三角形变成圆形,细胞皱缩,胞体着色重,胞核和胞浆均染成深蓝色;形态改变的一氧化氮合酶阳性细胞在纹状体外侧区最多,其次是视前区和纹状体内侧区,而皮质区较少。假手术组和假手术 高压氧组未见有形态改变的一氧化氮合酶阳性细胞。②模型组脑内形态有改变的一氧化氮合酶阳性细胞表达随缺血再灌注时间延长而增多,模型 高压氧组各时间点在皮质、视前区和纹状体内侧区其表达均比模型组少,但都于缺血后72h至高峰[皮质:(15.46±3.02),(30.52±4.73)个/视野;视前区:(28.56±4.05),(68.81±7.84)个/视野;纹状体内侧区:(21.09±3.83),(45.71±5.24)个/视野;P均<0.01]。结论:高压氧可明显抑制大鼠急性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区一氧化氮合酶阳性细胞的变性,部位主要在皮质、视前区和纹状体内侧区。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细胞凋亡在脑缺血再灌注时脑损伤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大鼠脑缺血再灌注不同时间内c -fos、bcl -2蛋白表达的水平。结果 :(1)脑缺血再灌注时在缺血侧皮层和基底节区可见c -fos阳性表达 ,并于缺血30min再灌注1h时阳性表达达高峰 ;(2)脑缺血再灌注时缺血侧皮层和基底节区均有bcl-2阳性表达 ,并随再灌注时间不同 ,其阳性表达率亦不同。于缺血2h再灌注3h时阳性表达达高峰。结论 :c -fos和bcl-2参与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时缺血性细胞损伤(包括细胞凋亡)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注射用七叶皂苷钠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环氧合酶2(cyclooxygenase-2,COX-2)表达的影响。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132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治疗组,后两组再分为再灌注6h、24h、48h、3d、5d亚组,每亚组12只大鼠。应用大脑中动脉线栓法建立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造模成功治疗组即刻腹腔注射七叶皂苷钠5mg/kg/d,其余各组均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各组大鼠于不同时间点分别评定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脑组织COX-2的表达,TTC染色测定脑梗死体积。结果:注射用七叶皂苷钠能显著减少脑组织COX-2的表达,改善神经缺损症状,与各时间点模型组比较,P0.05。结论:注射用七叶皂苷钠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减少脑组织COX-2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5.
p38 MAPK在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p38 MAPK在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5组:空白对照组、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给药组及溶媒组。除对照组及假手术组外各组采用线栓法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给药组和溶媒组分别侧脑室注射p38 MAPK特异性抑制剂SB202190及1%DMSO。每组分别进行行为学评分和检测Bcl-2、Bax表达的变化。结果①行为学结果:空白对照组及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后24 h大鼠神经功能评分降低,给药组大鼠神经功能评分高于缺血再灌注组,有统计学差异(P<0.01)。②免疫印迹检测结果:空白对照组及假手术组可见少量Bcl-2、Bax蛋白表达,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缺血再灌注组再灌注后24 h可见Bcl-2表达减少,但与空白对照组及假手术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再灌注后24 h可见Bax蛋白表达明显增加,与空白对照组及假手术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给药组与缺血再灌注组相比再灌注后24 h可见Bax蛋白表达明显减少(P<0.05),而Bcl-2蛋白表达明显增加(P<0.05)。结论抑制p38 MAPK激活可以减轻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时的脑神经元的凋亡。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赤芍总苷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并分析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实验于2005-11/2006-01在安徽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生理教研室与药理学教研室完成。健康Wistar大鼠100只,随机数字表法分成5组:假手术组,模型组,赤芍总苷3mg/kg组,赤芍总苷6mg/kg组,阳性药物组(灌胃灯盏花素),每组20只。赤芍总苷3mg/kg组、赤芍总苷6mg/kg组和阳性药物组分别灌胃相应的药物,给药容积为5mL/kg体质量,1次/d,连续6d。假手术组与模型组分别灌胃等量的生理盐水。应用线栓法制备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观察缺血2h再灌注24h后赤芍总苷对大鼠脑组织梗死面积(梗死百分比=梗死灶质量/右侧大脑半球质量×100%)、丙二醛含量及乳酸脱氢酶活性、Na -K -AT-Pase与Ca2 -ATPase活性的影响。结果:实验大鼠100只均进入结果分析。①实验大鼠脑组织梗死面积百分比:赤芍总苷3mg/kg组、赤芍总苷6mg/kg组、阳性药物组与模型组相比均减少[模型组(27.4±3.3)%,赤芍总苷3mg/kg组(23.3±3.6)%,赤芍总苷6mg/kg组(18.2±5.3)%,阳性药物组(19.3±4.1)%,P<0.05~0.01]。②实验大鼠脑组织中丙二醛和乳酸脱氢酶含量:模型组与假手术组相比丙二醛含量升高,乳酸脱氢酶活性降低,赤芍总苷3mg/kg组、赤芍总苷6mg/kg组、阳性药物组与模型组相比,可降低脑组织中的丙二醛含量,增高脑组织中乳酸脱氢酶活性[丙二醛含量:假手术组(2.11±0.32)μmol/g,模型组(7.43±1.24)μmol/g,赤芍总苷3mg/kg组(3.14±0.77)μmol/g,赤芍总苷6mg/kg组(2.54±1.08)μmol/g,阳性药物组(2.86±0.83)μmol/g;乳酸脱氢酶活性:假手术组(55.84±3.50)μkat/g,模型组(20.50±2.17)μkat/g,赤芍总苷3mg/kg组(28.01±5.83)μkat/g,赤芍总苷6mg/kg组(44.34±4.50)μkat/g,阳性药物组(34.01±5.17)μkat/g,P<0.05~0.01]。③实验大鼠脑组织中Na -K -ATPase与Ca2 -ATPase活性:模型组与假手术组相比均降低,赤芍总苷3mg/kg组、赤芍总苷6mg/kg组、阳性药物组与模型组相比均升高[Na -K -ATPase活性:假手术组(21.54±4.98)mkat/g,模型组(13.32±3.42)mkat/g,赤芍总苷3mg/kg组(16.74±2.76)mkat/g,赤芍总苷6mg/kg组(20.58±2.16)mkat/g,阳性药物组(18.12±4.98)mkat/g;Ca2 -ATPase活性:假手术组(15.00±2.40)mkat/g,模型组(7.32±1.44)mkat/g,赤芍总苷3mg/kg组(9.36±2.40)mkat/g,赤芍总苷6mg/kg组(13.26±1.98)mkat/g,阳性药物组(11.40±1.80)mkat/g,P<0.05~0.01]。结论:赤芍总苷可降低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大脑梗死面积百分比,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改善梗死后脑组织的能量代谢。 相似文献
17.
远程缺血预处理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赵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2007,19(6):340-342
目的探讨远程缺血预处理(RIPC)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I/R)损伤的影响。方法SD雄性大鼠70只,随机分组,每组10只。对照组仅行单纯缺血后再灌注;RIPC组按RIPC与脑缺血间隔时间不同分为30min及1、2、12、24和48h组,即反复3次夹闭双侧股动脉造成肢体缺血5min、再灌注5min后,分别间隔30min及1、2、12、24和48h后,行大脑中动脉栓塞(MCAO)120min、再灌注24h。对各组动物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然后行氯化三苯四唑(TTC)染色,计算脑梗死容积。结果与对照组比较,RIPC1、2和24h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著下降,差异有显著性(P均<0.05);而RIPC30min、12h和48h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均>0.05)。脑梗死容积百分比RIPC1h组〔(17.9±7.5)%,P=0.016〕、2h组〔(18.3±11.2)%,P=0.019〕和24h组〔(20.2±11.9)%,P=0.047〕均明显小于对照组〔(30.5±9.8)%〕;而RIPC30min、12h和48h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均>0.05)。结论RIPC对大鼠局灶性脑I/R损伤有保护作用,其保护时程为预处理后1~2h,24h后再次出现。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不同压力高压氧预处理(HBO-PC)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缺血半暗带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将48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n=8);对照组: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模型组(n=8);实验组:HBO-PC+MCAO组(n=32)。实验组再按不同的HBO-PC压力分为1.5ATA(0.15MPa)、2.0ATA(0.20MPa)、2.5ATA(0.25MPa)和3.0ATA(0.30MPa)4个亚组,每组8只。按不同治疗压力,每次吸氧1h、隔天1次、共5次,10d完成。最后一次HBO-PC24h后,根据Zea-Longa线栓法制作MCAO再灌注损伤模型,缺血2h再灌注24h后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和原位末端脱氧核糖转移酶标记(TUNEL)法检测脑缺血半暗带神经细胞凋亡情况。假手术组和对照组不进行HBO或常压氧治疗,10d后处理同实验组。结果:实验组动物行为改善,脑梗死灶缩小,脑缺血半暗带凋亡细胞数和半胱天冬蛋白酶-3(caspase-3)阳性细胞数不同程度降低,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Bcl-2)表达不同水平增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而2.0ATA和2.5ATA压力条件相比较1.5ATA和3.0ATA上述凋亡指标差异亦有显著性(P<0.05);但2.0ATA和2.5ATA间,1.5ATA和3.0ATA间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通过下调缺血半暗带神经元线粒体途径的凋亡水平,HBO-PC可以减轻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组内比较2.0ATA和2.5ATA下HBO-PC优于1.5ATA和3.0ATA。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