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6,(8):687-691
[目的]分析后路椎弓根内固定治疗重度胸腰椎骨折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30例重度胸腰椎骨折脱位的患者,均采用经后路椎弓根内固定系统进行复位与固定,随访时间12~36个月,平均22个月。其中胸椎骨折脱位13例,胸腰段(T_(11)~L_2)8例,腰椎骨折脱位9例。应用视觉模拟评分(Valuage Analogue Score,VAS)评估腰背部疼痛状况。在标准正侧位X线片上测量:(1)骨折椎体前缘、后缘高度百分比(anterior vertebral height,AVH;posterior vertebral height,PVH);(2)后凸角;(3)伤椎前后移位比;(4)伤椎侧方移位比。神经功能的状况按照ASIA分级评估。[结果]术前与随访时相比,30例患者VAS评分由(8.8±1.2)分下降为(1.4±1.3)分,AVH由(68.7±9.6)%改善为(91.2±8.6)%,PVH由(92.6±6.8)%改善为(95.4±3.0)%,Cobb角由(14.4±7.3)°改善为(7.1±7.7)°,伤椎前后移位比由(53.5±24.6)%改善为(8.6±5.2)%,伤椎侧方移位比由(43.3±17.9)%改善为(4.1±3.6)%。术后3个月CT检查提示骨折愈合良好,椎管容积恢复良好。末次随访时除术前神经功能A级的10例无恢复;19例不全瘫患者均有一级以上的恢复,1例E级无加重。2例患者术后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1例术后2年时螺钉断裂,未造成不良后果。[结论]后路椎弓根内固定治疗严重胸腰椎骨折脱位具有手术入路安全,固定坚强,复位效果良好,椎管减压满意等优点,即使陈旧性骨折脱位也可以得到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2.
3.
4.
目的探讨椎弓根螺钉在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治疗中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以来应用椎弓根螺钉的治疗45例胸腰椎骨折患者资料。全部患者采用后路椎管减压,椎体植骨加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结果全部病例得到随访,平均20个月(6~60个月),其中18例脊髓不全损伤患者Frankel分级提高l~3级(平均2级)。A级10例有2例恢复到B级,1例恢复到C级,其余患者部分术后感觉平面下降或下肢感觉部分恢复,运动功能无明显改善。术后遗留轻度腰背痛3例,1例螺钉松动,无一例发生感染。随访病例均行X线片检查,后凸角由术前平均25°(11°~35°)矫正到术后10°(0°~15°),椎体前缘高度矢状径指数术前30°(15°~55°),恢复到术后85°(72°~100°)。结论后路椎管减压,椎体植骨加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是一种较理想的手术方法。此方法操作简单、安全,在解除神经及硬膜囊压迫的同时扩大了椎管,杜绝了继发性椎管狭窄,增加了脊柱稳定性,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经椎弓根植骨和椎体成形术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4
目的 探讨经椎弓根植骨和椎体成形术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方法和效果。方法 采用经椎弓根植骨椎体成形术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24例并与同期同类骨折31例作比较性研究。结果 治疗组24例有1例螺钉松动,松动率4%,无断钉。对照组31例有8例内固定不同程度松动,松动率25%,2例断钉,断钉率6%。治疗组,对照组在前后缘高度的恢复,术前术后Cobb角的纠正,螺钉松动,断钉率等项指标中均存在着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经椎弓根椎体植骨成形术重建了椎体高度,增加了脊柱前柱的抗压稳定性,使病人能早期活动,减少内固定物因应力过大造成的断钉、松动、椎体再压缩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6.
单纯椎弓根钉器械复位固定不行植骨融合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评价单纯椎弓根钉器械复位固定不行植骨融合这一方法对无明显神经损伤的不稳定性胸腰椎爆裂骨折的疗效,探讨其临床可行性。方法对63例(后突大于20°和/或椎体前缘塌陷大于50%)行单纯椎弓根器械复位内固定而不行植骨融合的无明显神经损伤的不稳定性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进行了最短为2年的随访,所有患者于术前、术后、及术后24月随访时拍正侧位X片以及行损伤椎体及上下相邻椎体的CT检查(其中63例获得了术前、28例术后即刻、以及25例术后24个月时的CT资料)。于侧位片测量Cobb角(通过邻近椎体)表示成角畸形程度;测量椎体前缘高度丢失表示椎体前部塌陷程度;于CT片上测量椎管正中矢状径(Midsagital diameter MD)表示椎管占位程度;于2年最后随访时63例均获得下腰痛评分表(Low Back Outcome Score,LBOS)。结果63例最后随访时LBOS评分优者46例(优良率88%),中5例(8%),3例(4%)为差;Cobb's角术前平均为20.1°,术后平均为6.2°,最后随访时为11.9°;椎体前缘高度丢失术前平均为49.1%,术后为17.4%,最后随访时为20.4%;椎管正中矢状径术前(n=63)平均49.8(%),术后(n=28)平均78.1(%),最后随访时(n=25)平均为91.7(%);有5例(8%)由于内固定部件断裂致内固定失败;最后随访时影像学参数(Cobb角、椎体前缘高度和椎管正中矢状径)与LBOS评分无明显相关性。结论单纯椎弓根钉器械复位固定不行植骨融合这一方法对无明显神经损伤的不稳定性胸腰椎爆裂骨折的疗效是满意的,对这种类型骨折治疗常规行后外侧融合是不必要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不同类型胸腰椎骨折脱位的疗效。方法自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符合经伤椎置钉治疗的AO分型A、B型胸腰椎骨折脱位的患者104例,c型骨折脱位42例。神经损伤按A—SIA分级评定:A级52例,B级35例,c级25例,D级23例,E级11例。其中104例经伤椎置钉多椎体固定,42例用长节段椎弓根钉固定。结果正常椎、伤椎置钉均顺利完成,螺钉位置及椎体复位均可,脊髓神经无损伤加重,全部病例均无切口感染。所有患者获得12—24个月的随访,平均16个月。末次随访未出现内固定的松动断裂,除52例A级无变化外,其他患者较术前都有1~2级的恢复。末次随访中,Cobb角由术前10°~45°(平均25.5°),矫正至-1°~19°(平均6.8°);椎体前缘的高度由术前的丢失22%~89%(平均52%)恢复至正常高度的82%~100%(平均为91.6%)。结论根据胸腰椎骨折脱位的不同类型,采用经伤椎置椎弓根钉多椎体固定法、长节段椎弓根钉固定法,矫正丢失小,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经后路椎弓根钉复位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方法和效果。方法 2001年10月~2003年11月采用椎弓根钉治疗胸腰椎骨折脱位33例,其中Steffee7例,RF5例,AF21例,对其进行后路撑开复位、减压、植骨融合,追踪观察其神经功能恢复及骨折愈合情况。结果 33例均获得随访,时间5~24个月,神经功能按Frankel法分级,除2例A级无恢复外,其他级别有1~3级的恢复。3例固定失败或骨折复位不满意,其余骨折均顺利愈合。结论 应用椎弓根钉可对脊柱骨折脱位进行复位、减压,重建脊柱稳定性,短节段固定,脊柱融合率高,临床效果好。椎弓根进钉点定位及进钉方向准确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椎弓根螺钉治疗胸腰椎爆裂型骨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胸腰椎爆裂骨折往往伴有脊髓伸经损伤,目前公认的治疗方法是早期复位内固定,恢复脊柱的正常排列及椎管容积,使受损脊髓神经获得减压。2001年3月~2003年3月,笔者对37例胸腰椎爆裂型骨折患者采用椎弓根螺钉复位内固定,取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0.
胸腰椎骨折是临床常见的脊柱损伤.而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常发生终板骨折.椎间盘突入椎体内.椎体内骨小梁被挤压破坏.后路手术恢复椎体高度时.骨小梁系统不能同时恢复.产生樵体内空隙,即“蛋壳样”椎体(Egg shell)。由于椎体高度恢复.在X线片上形成骨小梁恢复的假象.其实已丧失了结构的完整性.并不表示骨性结构的恢复.不具有负重能力。自2003年4月以来,本院对10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患.用Uss通用脊柱系统经椎弓根复位固定的同时.采用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椎体成形术。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总结DRFS在胸腰椎骨折脱位中的治疗体会。方法 对 6 7例行DRFS内固定的胸腰椎骨折脱位病例术前、术后的X线片变化及其功能恢复情况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 6 7例获得 9~ 38个月的随访 ,术后伤椎的高度及脊柱Cobb角均有较满意的恢复 ,神经功能按Frankel分级有 1~ 3级的改善 ,断钉 1例 ,松动 6例 ,已有 11例取出内固定物 ,优良率为 89 5 5 %。结论 DRFS后路短节段经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脱位 ,操作简单 ,易于安置 ,并能最大限度地恢复椎体及椎间隙的高度 ,为脊柱的结构重建和功能恢复提供了一个坚强而稳固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
经骨折椎椎弓根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分析和探讨经骨折椎椎弓根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顺性分析我科月2001年12月至2006年6月收治的64例单椎体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单纯行跨骨折椎的4钉固定术(A组)34例.包括骨折椎椎弓根固定的6钉固定术(B组)30例。随访12~36个月(平均18.3个月).分别从病人骨折椎前缘高度、矢状面Cobb角、神经功能恢复、内固定失败率(断钉、断棒及退钉等)及腰背痛方面进行评价。结果虽然两组的骨折椎前缘高度和矢状面Cobb角的即刻改善无明显差别(P〉0.05).但B绢的骨折擀前缘高度和矢状面Cobb角均优于A组(P〈0.05)。两组的神经功能评定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组较A组有较低的崾背疼痛及内固定失败率。结论经骨折椎椎弓根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是切实可行及有效的方法.仉得临床探讨应用。 相似文献
13.
作者在RF系统基础上制成经椎弓根复位固定器,具有轴向撑开作用肯定及使用方便的优点。经临床使用30例结果满意,复位良好,内固定坚强,未发生手术并发症。作者认为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经伤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脱位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7年2月至2009年5月收治的52例胸腰椎骨折脱位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成A、B两组,A组27例短节段四钉固定术,B组25例采用经伤椎椎弓根六钉固定术。随访12~18个月,平均15个月,骨折均达到临床愈合。对患者术前、术后1周及术后12个月伤椎前缘高度、Cobb角进行疗效评价。结果 A、B两组伤椎前缘高度、Cobb角术前、术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与术后12个月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伤椎椎弓根置钉内固定可提高复位质量,增强脊柱的稳定性,是治疗胸腰椎骨折脱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椎弓根螺钉加压棍治疗胸腰椎不稳定性骨折并截瘫广西百色地区医院(533000)杨小平,朱刚劲我科自1993年6月至1994年3月用椎弓根螺钉加压棍治疗胸腰椎不稳定性骨折脱位并截瘫5例,效果较好,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3例,女2例;年龄20~42岁;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椎弓根系统固定结合椎体成形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胸腰椎骨折29例采用椎弓根系统固定,注射型自固化磷酸钙椎体成形,18例后路减压.结果 26例获随访8~21个月,无内固定松动、拔钉及断钉,脊柱序列基本正常,无椎体高度丢失.神经功能大多恢复良好.结论 椎弓根系统固定结合椎体成形术能加强稳定骨折的椎体,恢复椎体的高度及序列,从而降低内固定失败的发生率,减少术后椎体高度再丢失,明显提高了手术疗效.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探讨后路经椎弓根椎管前方骨块切除减压重建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7年6月至2009年5月采用后路经椎弓根椎管前方骨块切除减压重建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26例(20例获得随访,6例失访)。高空坠落伤8例,车祸伤10例,重物压砸伤2例。T113例,T127例,L18例,L22例。采用A S IA分级进行神经功能评估。通过术前、术后1周、术后6个月随访时的X线及CT片比较椎管容积及Cobb角变化,评估椎管减压及复位情况。结果手术时间2.3~3.5 h,平均2.8 h,术中出血500~1 800 mL,平均700 mL,术中无神经及血管进一步损伤,术后无感染及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20例患者得到随访,平均随访18个月(12~24个月)。椎管容积(CT测量实际椎管容积占正常椎管容积的百分比)术前平均53.23%,术后1周95.17%,术后6个月96.47%,与术前比较明显改善(P〈0.05);Cobb角术前平均20.6,°术后1周4.3,°术后6个月4.9,°与术前比较明显改善(P〈0.05)。所有病例脊髓获得有效减压,A S IA分级改善1级者10例,改善2级者7例,2例无明显改善者术前均为A级,1例术前为E级者术后仍为E级。所有病例术后6个月植骨均达骨性愈合,内固定未见松动、断裂。结论后路经椎弓根椎管前方骨块切除减压重建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可以有效恢复椎管容积及Cobb角度,是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后路椎弓根钉固定联合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的体会。方法对34例老年骨质疏松胸腰椎压缩骨折患者采用后路经椎弓根钉内固定结合PVP治折,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术后随访6~18个月,34患者均骨性愈合。术后3个月伤椎椎体前缘高度恢复率和后凸Cobb’角及VAS评分较术前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发生内固定松动、断裂等并发症。结论后路椎弓根钉固定联合PV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内固定牢靠、椎体高度恢复效果满意、并发症发生率低、症状改善明显。 相似文献
20.
1994年5月~2000年6月,采用后路椎弓根螺钉系统治疗胸腰椎爆裂型骨折134例,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94例,女40例。年龄18~72岁,平均36岁。骨折部位:T1010例,T1117例,T1230例,L137例,L228例,L38例,双节段椎体骨折4例。骨折类型按Denis分型,A型46例,B型28例,C型26例,D型14例,E型20例。神经损伤情况按ASIA分级,A级21例,B级20例,C级27例,D级37例,E级29例。常规拍胸腰椎正侧位片及CT检查,测量骨折椎体前缘高度[(2倍的伤椎前缘高度/伤椎上下椎体前缘高度之和)×100%]与局部后突畸形角(伤椎上一椎体上终板的平行线与伤椎下一椎体下终板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