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脓毒症是指由感染引起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容易导致患者出现多器官功能衰竭,急性肾损伤(AKI)是脓毒症发展过程中最常见、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对脓毒症并发AKI患者进行早期诊断、早期干预、延缓肾功能恶化是治疗的关键。因此,探寻脓毒症急性肾损伤(SIAKI)诊断以及预后评估的相关生物标志物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本文主要针对SIAKI诊断和预后的相关生物标志物进行探讨并做简要综述,为改善预后提供合理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脓毒症心肌损伤(SIMD)可导致患者出现不良预后和高死亡率,对其早期识别并给予积极的治疗至关重要。B型脑钠肽、心肌肌钙蛋白等传统的心肌损伤标志物对SIMD诊断缺乏特异性,本文通过检索相关文献,介绍了新型生化标志物包括微小RNAs(miRNAs)、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PAPPA)、组蛋白、高迁移率族蛋白(HMGB-1)、可溶性髓样细胞触发受体-1(sTREM-1)、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载脂蛋白(NGAL)的起源,及其在SIMD中的释放机制,并总结了上述新型生化标志物对SIMD的诊断价值,发现miRNAs不仅对SIMD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同时也可能用于改善SIMD;H-FABP、PAPPA、组蛋白、HMGB-1、sTREM-1、NGAL等新型生化标志物对SIMD均有一定的预测价值,多种标志物组合能够提高对SIMD的诊断能力。鉴于目前多数SIMD相关临床研究患者纳入时采用脓毒症1.0或2.0诊断标准,采用脓毒症3.0诊断标准的研究偏少,在脓毒症3.0诊断时代,上述生化标志物对SIMD的临床诊断价值将受到挑战,多种标志物组合预测SIMD的价值也需要结合新的临床评估手段重新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3.
脓毒症(sepsis)是一种全身性的炎症反应综合征,是人体对感染的反应导致自身组织和器官受到损伤时发生的一种综合征。脓毒症的死亡风险高达30%,而严重脓毒症的死亡风险高达50%,脓毒症休克高达80%。2017年,全球约有4 900万人诊断为脓毒症,并造成1 100万人死亡。脓毒症早期发现并给予恰当的治疗能够降低患者死亡风险,提高预后。目前临床上已发现多种脓毒症期预警生物标志物,包括细胞因子、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内毒素、高敏C反应蛋白、血清淀粉样蛋白A及半乳甘露聚糖等。作为脓毒症早期标志物的各个指标各有优缺点,笔者对近年来脓毒症早期预警生物标志物相关文献进行了复习,并进行了综述,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急性肾损伤(AKI)是住院患者尤其危重症患者的常见病,发病率和病死率较高。由于血清肌酐值和尿量变化在早期诊断AKI和评判预后等方面存在不足,因此寻找并获得有潜力的AKI生物标志物可对临床实践有诸多帮助,但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近年来,相继被发现一些新型AKI生物标志物,如细胞周期阻滞标志物(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2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7)、基质金属蛋白酶7、微RNA、血管紧张素原等,在评估AKI进展和不同病因引起的AKI方面具有应用前景。联合评估多种生物标志物不仅能明显提高早期诊断AKI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对预测预后也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5.
生物标志物在脓毒症的早期诊断、指导治疗和判断预后方面具有很大的作用。病原学检查是脓毒症病因诊断的金标准,但多数情况下需要一定时间才能得到结果,且有时阳性率不高,难以早期和准确地进行诊断。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等经典生物标志物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对脓毒症的鉴别诊断和指导治疗有重要的临床价值,但这些经典的生物标志物,在非感染疾病中同样可以升高,从而影响诊断和治疗。本文对近年研究发现的一些新型生物标志物,如可溶性髓样细胞触发受体-1(sTREM-1)、Presepsin(sCD14-T)、可溶性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受体(suPAR)等,在脓毒症诊断、治疗和预后中的作用进行归纳总结,寻找其在脓毒症诊治中的应用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6.
新生儿由于肾脏发育不成熟,且易暴露于缺氧等危险因素中,因而急性肾损伤(AKI)的发生率较其他年龄阶段高。AKI的发生又大大增加了新生儿的病死率和患慢性肾脏病的危险性。因此,对重症新生儿进行肾功能的实时监测,早期发现AKI,并进行及时、有效的临床干预,对改善患儿的预后至关重要。中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作为一种新兴的早期诊断和预测肾损伤的生物标志物而备受关注,其在窒息、脓毒症、早产等多种危险因素相关性新生儿肾损伤的早期诊断中有重要临床价值,是预测新生儿肾损伤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7.
儿童脓毒症(Sepsis )是危重患儿的常见病因或并发症,也是引起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 , AKI)和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常见危险因素。AKI也是危重患儿常见的并发症,影响到30%~40%的儿科重症监护病房(PIC U )没有合并肾脏疾病的患儿,病死率高达40%~50%[1,2]。有研究报道,脓毒症合并AKI住院病死率明显高于非脓毒症合并 A K I (70.2%:51.8%)[3],A K I被认为是预测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由于缺乏早期诊断敏感的标志物及干预措施,AKI的患病率及病死率一直居高不下。因此,寻找其早期诊断敏感的生物学标志物及进行有效干预在临床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对脓毒症合并AKI定义、生物学标志物及治疗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8.
对脓毒症进行早期诊断是治疗的关键,但脓毒症的临床表现无特异性,早期诊断依然困难。脓毒症相关生物标志物、器官功能衰竭指标对提高脓毒症的诊断、评估和预后均有极高的临床意义,对其变化趋势进行监测可为临床早期诊断脓毒症及评估其预后提供生物学依据。此外,一些非实验室评估指标,如体温、心率、血凝、丙酮醛等均能有助于临床诊断、预后评估和对脓毒症患者的监测,然而这些潜在指标在临床上的应用还存在很大挑战。  相似文献   

9.
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是重症监护室(intensive care units,ICU)患者的常见疾病,死亡率高。目前,改善全球肾脏病预后组织(Kidney Disease:Improving Global Outcomes,KDIGO)发布的最新AKI临床实践指南仍以血肌酐值及尿量作为AKI的诊断标准,对AKI的早期发现存在一定局限性。近年来,一些AKI生物标志物已经在临床实践中得到验证,如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白介素-18、肾损伤分子-1、L型脂肪酸结合蛋白、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7和组织抑制金属蛋白酶-2、MicroRNA(miRNA)等,但因ICU中AKI患者存在更复杂的发病机制和病理生理学改变,这些生物标志物在ICU中并没有得到广泛使用,本文就AKI的新型生物标志物在ICU患者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脓毒症早期诊断和预后的生物标志物研究备受关注。当前大多数生物标志物敏感性和 特异性不足,缺乏研究证据。该文就常见生物标志物及组合在脓毒症早期诊断及预后判断中的应用价值进行 综述,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急性肾损伤(AKI)在重症患者中的发病率高,病死率居高不下,早期缺乏特征性的临床表现,其诊断标准仍然是基于血肌酐、尿量的变化,时间上存在滞后性;早期诊断、积极治疗可以改善患者预后,从而降低病死率;有动物实验及临床研究发现多种新型生物标志物在AKI早期即升高,表现出较高的特异性和灵敏度,可以用于早期诊断AKI。寻找早期的生物标志物,以便在血肌酐开始升高之前就能对AKI做出诊断是当期研究的热点。  相似文献   

12.
脓毒症常引起多器官功能障碍,肾脏是最常累及的器官之一,合并脓毒症相关急性肾损伤(SAKI)患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较高,预后较差.脓毒症患者的AKI早期诊断尤为关键,而目前依赖于血清肌酐和尿量的AKI诊断标准存在一定的临床局限性,新型生物标记物将弥补早期诊断的缺陷.文章主要就SAKI的早期生物标记物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3.
背景 细胞黏附分子是急性重症脓毒症造成器官功能障碍(例如肾损伤)的生物标志物,但目前尚不明确血清细胞黏附分子是否对脓毒症急性肾损伤(AKI)的预测有临床价值。 目的 研究血清细胞黏附分子对脓毒症AKI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择2016年1月—2017年12月南通大学附属医院急诊重症监护室(EICU)的84例脓毒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AKI的诊断标准将患者分为AKI组和非AKI组。入院后24 h内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计算患者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APACHE)Ⅱ评分、序贯器官衰竭评估(SOFA)评分、查尔森共病指数(CCI)评分,检测患者炎性指标〔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乳酸(LAC)〕及血清细胞黏附分子〔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血小板选择素(P-selectin)、内皮选择素(E-selectin)〕表达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探讨炎性指标、血清细胞黏附分子与AKI严重程度的关系,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评价炎性指标、血清细胞黏附分子对脓毒症AKI的预测价值。结果 AKI组患者入院后24 h内出现休克、需要机械通气治疗的比例、APACHE Ⅱ评分、SOFA评分、血清肌酐(Scr)、LAC、ICAM-1、VCAM-1、E-selectin水平高于非AKI组(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E-selectin与Scr呈正相关(r=0.223,P=0.041)。CRP、PCT、LAC、ICAM-1、VCAM-1和E-selectin预测脓毒症AKI的AUC分别为0.523〔95%CI(0.421,0.687)〕、0.637〔95%CI(0.435,0.618)〕、0.609〔95%CI(0.529,0.781)〕、0.702〔95%CI(0.619,0.846)〕,0.661〔95%CI(0.503,0.794)〕、0.774〔95%CI(0.623,0.871)〕,其中,E-selectin的诊断效能最高,其预测脓毒症AKI的最佳截断值为117.2 μg/L(灵敏度79.8%,特异度71.0%)。结论 脓毒症AKI的患者病死率高于脓毒症患者,而E-selectin与AKI的严重程度相关,是预测脓毒症AKI的重要临床标志物。  相似文献   

14.
许娜娜  李守霞 《中国医药导报》2014,11(30):162-164,168
脓毒症在重症监护病房(ICU)是一种常见且严重的并发症。近年来逐渐提出了许多脓毒症生物标志物,如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细胞因子和血凝系统标志物等,这些脓毒症标志物可有效地排除脓毒症,但任何一种标志物都不能单独特异性诊断脓毒症。因此结合多种生物标志物检测结果来诊断脓毒症可以提高诊断效率。除此之外,一些生物标志物还可以用来判断预后和指导治疗。本文对与脓毒症的诊断和预后相关的生物标志物发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5.
急性肾损伤(AKI)的发生发展与死亡率、住院时间及远期不良结果密切相关。而肝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在继发于缺血再灌注、心脏手术、脓毒症和造影剂等危险因素诱导的AKI中短时间内显著升高,其在识别和诊断AKI方面具有广泛的临床应用价值,可作为AKI的敏感生物标志物。目前,AKI的病理、生理机制尚不完全清楚,改进治疗方法仍是一项重大挑战。未来,若能早期诊断AKI将有助于临床医师及时制订干预策略,从而有效改善AKI的预后。  相似文献   

16.
赵安佩 《西部医学》2017,29(2):276-279+283
【摘要】 急性肾损伤(AKI)是感染、药物使用及外科术后常见并发症之一。如何及早发现并予以预防,减少进入透析率及死亡率是治疗重点之一。早期 AKI生物标志物的发现为诊断和治疗AKI提供了可能。目前已有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 (NGAL)、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蛋白 C(Cys C)、白介素 18( IL 18)等标志物广泛用于临床诊断。近年来仍有新的AKI标志物得以发现,逐步用于临床监测及预后评估。本文就其中几种标志物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初步评价尿sTREM-1水平对于脓毒症相关AKI患者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收集广州医科大学附属深圳沙井医院ICU的脓毒症患者共56例,根据是否合并AKI和28 d时的生存情况进行分组。记录患者的性别、年龄和脓毒症情况,测量患者入住重症监护病房时的SCr、尿sTREM-1水平和24 h尿量,并每24 h留取1次标本。绘制ROC曲线分析相关指标对疾病的诊断价值,Logistic回归分析AKI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27例脓毒症患者在入住ICU后48 h时内发生AKI,Sepsis+AKI组患者在脓毒症严重程度、确诊前一天和确诊当天的SCr、尿量及尿sTREM-1水平与Sepsis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Sepsis+AKI组患者死亡率高于Sepsis组(55.6%VS 17.2%)。在早期诊断脓毒症相关AKI时尿sTREM-1要优于SCr和尿量(0.750 VS 0.732,0.263)。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脓毒症严重程度、预后、SCr、尿量及尿sTREM-1水平是发生AKI的危险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只有尿sTREM-1水平是发生AKI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在早期诊断脓毒症相关AKI时尿液sTREM-1水平要优于SCr和尿量;脓毒症严重程度、SCr、尿量及尿sTREM-1水平是AKI发生的危险因素,但是只有尿sTREM-1水平为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8.
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是由各种因素导致的临床综合征,尽管科学在发展,发病率、死亡率一直居高不下,并且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这主要是由于对肾脏损伤的早期诊断缺乏敏感的、特异性的指标,使得患者错过了最佳的治疗窗口。研究发现在AKI的早期给予干预,能够明显提高患者的预后,达到满意的治疗效果。所以AKI的早期诊断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的关键措施,期间出现了一系列AKI的早期分子标志物,包括NGAL、IL-18、miRNA、KIM-1、NAG、L-FABP、TIMP-1、IGFBP-7、TFF-3、GST-π、MYL12B等。本文就这些AKI分子标志物进行总结,阐述这些分子标志物在AKI诊断及预后预测中的价值,以便于及早制定有针对性的AKI治疗及护理策略,使早期诊断、早期干预AKI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9.
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是一种由多种病因导致的急性肾脏病变,它既可以单一存在,也能合并其他器官功能障碍。AKI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多种多样,当下我们对于AKI的诊断大多遵循2007年发布的AKIN标准。该标准限制了诊断时限,且强调了肌酐或尿量的动态、微量变化,并根据其变化进行分期,协助临床医师进行早期诊断,及时干预,评估改善预后。然而该标准敏感性和特异性并不理想,而AKI又严重影响患者病死率及远期预后,故寻找新的诊断方法显得迫在眉睫。近年来发现多种AKI生物标记物与不同病因之间存在相关性。不同病因可导致基因差异性表达[1]或导致不同受损细胞释放不同细胞成分。所以根据不同病因选择早期预测AKI的生物标记物显得可行。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脓毒症急性肾损伤(AKI)患者血清尿调节素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7 年 1 月—2017 年12 月浙江医院收治的脓毒症AKI 患者80 例作为AKI 组,同期脓毒症无AKI 患者80 例作为非 AKI 组。收集两组临床资料和生化指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血清尿调节素水平。结果 AKI 组急性 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评估Ⅱ(APACHE Ⅱ)评分、血清肌酐(Scr)、尿素氮(BUN)、胱抑素C(CysC)高 于非AKI 组(P <0.05),而肾小球滤过率(eGFR)、尿调节素低于非AKI 组(P <0.05)。Ⅱ、Ⅲ期AKI 患者 血清尿调节素水平低于Ⅰ期(P <0.05),且Ⅲ期AKI 患者血清尿调节素水平低于Ⅱ期(P <0.05)。死亡组血 清尿调节素水平低于存活组(P <0.05)。AKI 患者血清尿调节素水平与Scr、BUN、CysC 呈负相关(r =-0.612、 -0.426 和-0.523,均P =0.000),而与eGFR 呈正相关(r =0.631,P =0.000)。血清尿调节素诊断脓毒症AKI 的敏感性为61.00%(95% CI :0.546,0.675),特异性为64.00%(95% CI :0.584,0.693);BUN 诊断脓毒症AKI 的敏感性为60.00%(95% CI :0.542,0.637),特异性为69.00(95% CI :0.641,0.732);Scr 诊断脓毒症AKI 的 敏感性为85.00%(95% CI :0.826,0.874),特异性为83.00%(95% CI :0.802,0.861)。结论 脓毒症AKI 患者 血清尿调节素水平降低,其水平在脓毒症AKI 严重程度和预后评估中具有一定价值,在脓毒症AKI 诊断中也 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