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 探讨护理标识在手术室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收治的手术患者74例,病例收集时间在2015年1至12月间,将其视为观察组,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间收治的74例手术患者作为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手术室管理,观察组在常规管理基础上应用护理标识管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满意度与风险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满意度为97.30%,对照组患者满意度为82.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有2例患者发生不良事件,发生率为2.70%,对照组有12例患者发生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6.22%,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手术标识应用于手术室管理中,有利于提高手术治疗的安全性,提升患者满意度,控制不良事件发生风险,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许静 《中国当代医药》2015,22(8):170-171,174
目的 探讨护理风险管理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1~6月在本科治疗的3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1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管理,研究组给予护理风险管理.比较两组的护理满意度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 研究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7.3%,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护理风险管理能显著提高患者满意度,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风险管理培训在内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本院自2009年3月开始对30名内科护理人员进行风险管理培训,比较培训前后内科护理人员的风险管理意识状况及培训前后患者的满意度和护患纠纷投诉率.结果 培训后,护理人员对风险因素的一般认识、风险管理认识、对风险管理的态度、风险管理的行为意向的评分明显高于培训前(P<0.05),培训后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93.3%)明显高于对照组(83.3%),培训后护理纠纷投诉率明显低于培训前(P<0.05).结论 风险管理培训在内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良好,值得在内科护理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付琳 《中国实用医药》2012,7(21):263-264
目的 探讨风险管理在骨外科病房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我院骨外科从2011年4月到2011年11月共收治患者600例,将其随机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的300例患者在病房护理管理中实施风险管理,对照组的300例患者不给与风险管理护理,比较两组患者风险事件的发生情况以及风险管理的实施效果.结果 对照组患者发生风险事件的发生率明显高于观察组的患者,其差异存在着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综合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纠纷投诉率要明显低于对照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实施风险管理,可以有效降低风险事件发生率,提高患者对护理的综合满意度,降低护理纠纷的投诉率,进而规范护理行为,有效提高护理水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护理标识在手术室护理风险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5年9月到2017年5月在我院行手术治疗的患者共50例,分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例数均等,对照组采用常规风险管理,观察组采用护理标识风险管理,分别观察两组患者满意度、风险事件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总满意度率高于对照组(88.00%64.00%);观察组风险事件总发生率小于对照组(8.00%36.00%),P0.05。结论:与常规风险管理相比,护理标识风险管理,不仅利于提高患者对本院医疗服务满意度,更利于减少手术过程中风险事件的发生,具有独特的临床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6.
唐诗伟 《家庭医药》2016,(12):105-106
目的:探讨根本原因分析法在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6年5月我院手术室的手术患者863例为对照组,2016年6月-2016年10月手术患者863例为观察组,观察组实施根本原因分析法进行护理,对照组未实施根本原因分析法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及对护理服务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对护理服务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手术室护理服务中实施根本原因分析法,可降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及投诉率,提高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促进了手术室护理质量的改善,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护理风险管理在普外病区手术患者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2017年2月至2018年7月我院收治的180例普外科病区手术患者根据随机抽签方式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普外科住院手术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加强护理风险管理,分析对比两组患者在护理期间不良事件发生率、护理安全合格率、患者投诉率以及患者满意率。结果对照组90例患者,护理后不良事件发生率为8.89%、护理安全合格率82.22%、患者投诉率8.89%;实验组90例患者,护理后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11%、护理安全合格率97.78%、患者投诉率0.431.11%。实验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护理安全合格率、患者投诉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相比P<0.05。对照组90例患者,总满意人数80例,不满意人数10例,总满意度为88.89%;实验组90例患者,总满意人数89例,不满意人数1例,总满意度为98.89%。实验组患者总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P<0.05。结论护理风险管理以建立安全的医疗护理服务环境、降低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降低投诉率为目标,针对普外科病区手术患者安全管理中应用护理风险管理,不仅能显著降低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患者投诉率,还能提高护理人员的护理安全合格率和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风险管理在急诊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对急诊科护理风险管理实施前和实施后的护理投诉率、不良事件发生率、职业伤害发生率、护理质量评分、患者满意度评分、急诊停留时间等指标进行比较.结果 实施后的护理投诉率、不良事件发生率、职业伤害发生率显著低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后的护理质量评分、患者满意度显著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前后的急诊停留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急诊科开展护理风险管理,有助于全面提高护理质量,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改善患者预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李瑞  陈宁 《中国医药指南》2014,(22):331-332
目的探讨风险管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方法本研究随机选取2008年3月前于我院就诊的588例手术患者为对照组,再随机选取2008年3月至今的588例患者为研究组患者,比较两组患者的风险事件和纠纷事件的发生率,以及两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情况。结果对照组患者的风险事件发生率为4.76%,纠纷事件发生率为2.38%;对照组患者的风险事件发生率为1.19%,纠纷事件发生率为0.68%。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患者的风险事件及纠纷事件的发生率明显降低了,满意度得到显著提高,P均<0.05。结论手术室护理管理中运用风险管理具有良好效果,值得在卫生管理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护理标识在手术室护理风险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及对不良事件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将我院在2017年12月15日至2019年12月15日收治的106例需要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53例患者均安排开展常规风险管理,观察组53例患者均安排开展护理标识管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护理质量、手术室风险管理评分。结果对照组的压疮发生率、感染发生率以及意外伤害发生率均显著高于观察组(P <0.05)。对照组的护理纠纷率、护理差错率以及护理投诉率均高于观察组(P <0.05)。对照组的病史观察评分、术前评估评分、标识使用评分以及用药干预评分均显著低于观察组(P <0.05)。结论在手术室护理风险管理中,护理标识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不仅可以有效提高护理质量,减少各种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还可以进一步提高手术室风险管理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和比较细节管理和风险防范式护理在儿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患儿440例,进行随机分组,分别为对照组(n=110)和观察组(n=330),其中观察组又分为A、B、C三组,分别为风险防范式护理组(n=110)、细节管理组(n=110)、细节管理加风险防范护理组(n=110).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相应的风险防范式护理或细节管理或细节管理加风险防范式护理干预.观察各组患儿的护理情况、家属满意度情况等,并进行对比.结果 通过采用不同的护理方式,对照组、A组、B组、C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8.31%、5.26%、5.51%、1.95%,客户评分护理非常不满意率分别为8.51%、4.34%、4.17%、1.68%, A、B、C三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意义(P< 0.05),C组与A、B组相比差异也有显著意义(P<0.05).各个观察组护理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并发症较少,家长满意度高,结论 在儿科护理中,细节管理和风险防范式护理均能显著提高儿科护理质量,降低风险事件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且细节管理联合风险防范式护理的护理模式要优于单独的细节管理和风险防范式护理.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手术室护理不安全因素与防范措施.方法 选择2014年4月至2015年4月本院实施手术室安全管理质量控制后于本院行手术治疗的134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时选择2013年4月至2014年3月本院实施管理控制活动前的134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回顾性分析患者手术过程中手术室护理情况,记录两组发生术后不良事件的情况,总结分析手术室护理不安全因素与防范措施.结果 观察组4例发生术后不良事件,发生率2.98%.对照组14例发生不良事件,发生率10.4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室护理不安全因素主要包括工作环境、护理人员、人力资源不足、医院管理缺陷等因素.结论 通过加强护理管理制度的健全和完善,进一步建立长效的沟通和交流机制,避开手术室护理不安全因素,以提高手术室护理效果,从而提高医院医疗水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风险管理在NICU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我院2015年11月至2016年12月的90例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参照组与研究组,每组45例.对研究组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对参照组实施传统护理管理.观察并比较两组护理质量考评结果、新生儿风险事件的发生率以及患儿家属的护理满意度.结果 参照组与研究组的新生儿风险事件发生率分别为48.89%和8.89%,家属满意度评分分别为(90.45±1.87)与(95.56±1.48),研究组的NICU护理质量考评结果、新生儿风险事件的发生率以及患儿家属的护理满意度均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NICU临床护理工作中应用风险管理能显著提升护理效果,降低新生儿风险事件发生率,提高患儿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促进和谐护患关系的形成,值得推广应用于NICU病房.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在帕金森患者安全管理中的应用及临床效果.方法 将68例帕金森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采用帕金森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全面的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帕金森患者护理安全不良事件发生率(跌倒、烫伤、走失、压疮、漏服药物)及住院期间护理满意度.结果 干预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2.94% vs.29.4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9247,P<0.05);干预组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97.06%vs.82.3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8398,P<0.05).结论 帕金森患者在住院过程中存在较多的护理安全隐患,通过对帕金森患者实施有针对性的护理安全管理,可减少患者护理安全不良事件发生率,确保帕金森患者的安全和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护理路径在心脏瓣膜置换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采用历史对照法,将191例行心脏瓣膜置换手术治疗的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89例采用常规护理及健康教育方法,观察组102例采用临床护理路径模式进行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健康教育知晓率、满意度、护理风险事件、抗凝药物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的健康教育知晓率、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护理风险事件、抗凝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采用临床护理路径模式对心脏瓣膜置换治疗患者进行护理,能提高患者的健康教育知晓率、患者及护士满意度,降低护理风险事件及抗凝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延续性护理在老年肠造口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80例老年肠造口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抽取40例为对照组,仅给予常规的护理;另40例为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提供延续性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对肠造口护理相关知识掌握程度、患者的满意度.结果 实验组患者对造口周围皮肤护理方法、更换造口袋、日常护理方法、肠造口观察等方面健康知识项目的掌握正确率分别为92.5%、90.0%、95.0%、95.0%,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2.5%、70.0%、75.0%、8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对护理工作及生活质量的满意度为97.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延续性护理能提高老年肠造口患者对肠造口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急诊呼吸衰竭患者的气道护理方式及护理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在2014年1月至2015年9月期间收治的急诊呼吸衰竭患者(120例)作为观察对象,采用信封随机方式进行分组,将其分成对照组与实验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一般护理,实验组患者采用针对性气道护理,观察两组急诊呼吸衰竭患者护理前后生活质量评分、住院时间、护理满意度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26.67%)明显高于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11.67%),且两组急诊呼吸衰竭患者护理后的生活质量评分、住院时间、护理满意度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诊呼吸衰竭患者采用针对性气道护理的疗效显著,安全可靠,能快速促进患者恢复健康,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同期肝叶切除手术联合胆道镜手术的围手术期针对性护理效果.方法 按照入院顺序抽取本院自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同期肝叶切除手术联合胆道镜手术治疗的胆管结石患者90例,分为观察组(n=45)和对照组(n=45).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针对性护理.对比两组的护理满意度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95.6%(43/45)远比对照组的71.1%(32/45)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6800,P=0.001 8).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4.4%(2/45)远低于对照组的17.8%(8/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050 0,P=0.044 1).结论 同期肝叶切除手术联合胆道镜手术患者在围手术期进行针对性护理,有效提高了护理满意度,降低了并发症发生率,值得借鉴和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普外科临床护理中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对护理质量的影响效果。方法随机将本院收治的普外科住院患者400例均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研究组给予优质护理服务,对比分析两组的护理效果,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期间护理满意率、健康教育知晓率、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患者住院期间满意率为97.50%,对照组为85.00%,研究组住院期间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患者健康教育知晓率为92.00%,对照组为80.00%,研究组健康教育知晓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50%,对照组为12.00%,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普外科临床护理中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可以明显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健康教育知晓率,并有效降低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率,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医护一体化品管圈护理运用于胸外科管道护理中对降低非计划性拔管、护理工作满意度评分和不良事件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4年10月至2015年10月收治的胸外科住院患者72例作为常规组,给予一般管道护理;再选择2015年11月至2016年11月收治的胸外科住院患者72例作为干预组,给予医护一体化品管圈活动的管道护理.观察并记录两组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护理工作满意度评分和管道不良事件情况,展开比较分析.结果 干预组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为1.39%,低于常规组的15.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护理人员工作满意度评分为(3.98±0.61),医生工作满意度评分为(4.57±0.56),优于常规组的(2.97±0.46)和(2.72±0.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管道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79%,低于常规组的18.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医护一体化品管圈护理运用于胸外科管道护理中可明显降低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减少不良事件发生,改善护理工作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