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长期应用质子泵抑制剂(PPI)是否增加胃底腺息肉及胃癌的发生率。[方法]通过对MEDLINE、EMBASE、Pubmed、Science Direct数据库进行检索,选入有关PPI和胃底腺息肉、胃癌的参考文献,使用纽卡斯尔-渥太华量表(NOS)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估及偏倚性分析,采用stata15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通过亚组分析及Meta回归探讨异质性来源,计算敏感性分析及发表偏倚检验,使用Begg秩和相关法对发表偏倚进行检验。[结果]根据纳入及排除标准,共有21篇文献、47 753例患者被纳入研究,其中关于PPI与胃底腺息肉的有14篇,结果显示长期应用PPI显著增高胃底腺息肉的发生率(RR=2.15;95%CI:1.42~3.25;P=0.000),异质性较大(I~2=88.4%),虽进行亚组分析,但未降低异质性,meta回归未探讨出异质性来源,敏感性分析显示本研究结果稳定性较好,漏洞图及Begg’s检验发表无偏倚。关于PPI与胃癌纳入7篇文献,结果显示长期应用PPI可增高胃癌发生率(RR=1.87;95%CI:1.00~3.22;P=0.000),异质性较大(I~2=97.2%),对纳入文献进行敏感性分析,剔除单个研究对纳入影响较大的文献再次进行Meta分析,异质性明显下降(I~2=56%),结论未发生变化,但进行Begg’s检验纳入文献发表有偏倚。[结论]长期应用PPI可能增加胃底腺息肉及胃癌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胃底腺息肉(fundic gland polyps,FGPs)患者的临床、内镜及病理特点。方法对2009年1月~2012年5月在我院胃镜检查诊断FGPs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检出FGPs 42例,检出率为0.8%,占胃息肉的27.45%,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息肉主要分布于胃底及胃体,形态以山田Ⅱ型为主,多数<0.5 cm,多发息肉多见,组织学以胃底腺大量增生为主体,无急性炎症、肠化及异型增生表现。结论 FGPs有较高的检出率,部分与长期口服质子泵抑制剂(PPl)有关,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无明显相关性,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质子泵抑制剂对胃食管反流性咽喉炎的治疗作用及其安全性,为胃食管反流性咽喉炎的临床治疗提供指导依据。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CENTRAL、EMbase、the ISI Web of Knowledge databases、VIP、CNKI、CBM和WANFANG数据库,查找所有探讨质子泵抑制剂对胃食管反流性咽喉炎治疗作用的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至2012年3月2日。同时手检纳入文献的参考文献。按纳入排除标准由3名研究者独立进行RCT的筛选、资料提取和质量评价后,采用RevMan 5.1软件进行Meta分析,并采用GRADE系统进行证据质量评价。结果共纳入8个研究,591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质子泵抑制剂治疗胃食管反流性咽喉炎的总体有效率[OR=7.79,95%CI(2.20,27.51),P<0.05]高于对照组,咳嗽症状缓解效率[OR=2.29,95%CI(0.83,6.35),P>0.0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不显著,内镜检查好转率[OR=18.83,95%CI(1.86,190.60),P<0.05],高于对照组。结论质子泵抑制剂对胃食管反流性咽喉炎的治疗作用较对照组明显;但因纳入研究较少、质量参差不齐、样本含量小、各研究方法变异性大,建议临床上审慎选择使用;需要更多高质量、大样本、多中心的随机对照试验进一步论证。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质子泵抑制剂(PPI)与小肠细菌过度增长之间的关系。方法检索MEDLINE /PubMed、Cochrane Central Register of Controlled Trials、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等,按标准纳入 PPI 导致细菌过度增长的所有观察性研究。采用 Cochrane 协作网提供的 RevMan 5.1软件进行荟萃分析。结果8项观察性研究共576例患者纳入分析。结果显示,PPI 显著增加发生胃肠道细菌过度增长的风险(阳性率为46.61%),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风险比(OR)=13.46,95%可信区间(CI):7.00~25.88,P <0.01];不同剂量 PPI 比较,20 mg/d 和40 mg/d 组细菌过度增长的阳性率分别为47.62%和39.62%;不同疗程 PPI 比较,疗程>1个月组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 =16.47%,95%CI:7.82~34.71,P <0.01),而疗程<1个月组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细菌培养组和葡萄糖氢呼气试验组,细菌过度增长的阳性率分别为48.03%和45.87%,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1)。结论PPI 可增加胃肠道发生细菌过度增长的风险,但短期治疗可能不影响胃酸阻止细菌定殖胃肠道的功能。  相似文献   

5.
胃底腺息肉(fundic gland polyps, FGPs)系胃底胃体黏膜形成的多发性广基息肉状隆起,是胃息肉最常见的类型,一般倾向于良性.有研究表明, FGPs患者发生结直肠肿瘤(腺瘤和癌)的风险较一般人群高,但也存在争议.本文旨在结合国内外研究现状,对FGPs及其与结直肠肿瘤之间的相关性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6.
比较4种质子泵抑制剂治疗胃食管反流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胃食管反流病(GERD)是常见的消化道疾病。在西方国家中,约有40%的成年人受GERD症状的影响,它主要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其中,40%~60%有症状的GERD患者内镜检查有糜烂性食管炎,严重程度与胃酸反流的程度和持续时间有关,抑酸是有效治疗GERD的关键[1]。质子泵抑制剂(PPI)有较强的抑酸作用,同时能快速缓解GERD患者的症状,已被认为是GERD起始治疗的首要选择[2],其在治疗食管炎及维持治疗、预防复发方面有重要作用。目前临床常用的PPI有奥美拉唑(ome-prazole)、兰索拉唑(lansoprazole)、泮托拉唑(pan-toprazole)和埃索美拉唑(esomepraz…  相似文献   

7.
胃食管反流病与质子泵抑制剂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王家 《中华消化杂志》2003,23(3):176-177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胃食管反流病的发生率日趋增高。质子泵抑制剂与胃食管反流病的关系 ,正日益受到重视。 2 0 0 2年 7月 ,本刊邀请武汉、湖南和河南三省的专家召开小型座谈会 ,就大家关注的胃食管反流病与质子泵抑制剂展开讨论 ,现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系统评价奥曲肽联合质子泵抑制剂治疗非静脉曲张上消化道出血的有效性。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Pubmed、万方数据库,检索时间从建库至今,收集有关奥曲肽联合质子泵抑制剂治疗非静脉曲张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的随机对照试验。由2名评价员独立对所纳入的文献进行资料提取、质量评价并交叉核对,然后采用使用Revman 5.0版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文献6篇,包括484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奥曲肽联合质子泵抑制剂治疗非静脉曲张上消化道出血较单用质子泵抑制剂止血率高。结论奥曲肽联合质子泵抑制剂可有效治疗非静脉曲张上消化道出血,但由于纳入的文献质量不高,可能存在发表性偏倚,因此需要进行更大规模,多中心的随机临床对照研究,从而更客观、全面地评价其疗效。  相似文献   

9.
胃底腺息肉的临床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胃底腺息肉(FGPs)的临床特点。方法收集2005年1月至2010年5月间485例FGPs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汇总分析。结果胃镜检查发现FGPs患者485例,达同期全部胃镜检查患者数的0.6%,以中年女性多见。临床常以上腹不适(182例,37.5%)和(或)胃食管反流症状(83例,17.1%)及上腹痛(102例,21.0%)等表现行胃镜检查时发现FGPs,胃镜下多表现为胃底(51.3%,249/485)或胃体(34.6%,168/485)、单发(62.3%,302/485)或2~5枚(22.7%,110/485)直径小于5mm的广基隆起。病理为息肉内被覆囊性扩张的胃底腺上皮,伴异型增生8例和肠化生3例。合并十二指肠息肉11例和胃癌1例。幽门螺旋杆菌(坳)检出率为47.8%,与同期胃镜检查人群坳检出率(56.1%)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22)。12例患者进行腺瘤性息肉病蛋白(APC)和环氧合酶-2(COX-2)免疫组化染色,12例APC染色均阳性,COX-2染色阳性9例,阴性3例。结论FGPs与坳感染无明显相关性,可伴有异型增生和肠化生及合并十二指肠息肉,进行临床病理学分析和免疫组化染色可能有助于对其充分认识和规范化诊治。  相似文献   

10.
胃食管反流病(GERD)是消化系统最常见疾病之一,其发病机制及临床表现复杂多样,临床治愈率低、复发率高,严重影响患者生心健康,加重家庭经济负担及社会医疗资源的耗费,是消化系统疾病中较为顽固的治疗难题之一.GERD的治疗包括心理及生活方式干预、标准药物治疗、内镜和必要时的外科手术治疗等,但目前药物治疗仍是首选.质子泵抑制...  相似文献   

11.
周俊  张玫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09,17(28):2922-2926
质子泵抑制剂(PPI)是常用于治疗酸相关疾病的药物.PPI长期使用导致骨折的机制尚不清楚.一个可能的机制是PPI导致酸抑制,影响肠道钙的吸收,甲状旁腺素分泌增加,增加骨吸收.对于有骨折高危因素的患者PPI长期高剂量应用增加脊柱或髋骨骨折的危险.PPI应该有合适的适应证,为达到期望的治疗结果而不要超出必要的剂量和疗程.  相似文献   

12.
长期使用质子泵抑制剂可能导致的副作用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质子泵抑制剂(proton pump inhibitors, PPIs)在酸相关疾病患者中被广泛应用,特别是对于胃食管反流病患者,更有大剂量长期使用的趋势,然而这些使用PPIs的患者中部分并不符合临床用药指征,对PPIs副作用认识的不足是目前全球PPIs过度应用的重要原因之一.本文将从PPIs对药物代谢途径的影响和对消化道内环境的影响等方面阐述与PPIs使用相关的副作用,以利于重新认识PPIs的副作用,为今后合理使用此类药物,避免严重不良反应的发生及合理使用医疗资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评价伏诺拉生(Vonoprazan, VPZ)对比质子泵抑制剂(proton pump inhibitors, PPI)在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 GERD)中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文献检索The Cochrane Library、EmBase、PubMed、CNKI、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和万方等数据库。收集VPZ对比PPI治疗GERD的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时限从建库至2022年4月。根据纳入、排除标准对收集的文献进行筛选,采用Cochrane协作网的偏倚风险评估工具进行质量评价,使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7项研究、1 406例患者。质量评价结果显示纳入的研究总体偏倚风险较低。Meta分析结果显示,VPZ试验组在第2周和第8周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PPI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1周和第4周时,两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内镜下LA-A/B和LA-C/D亚组分析结果显示,LA-C/D级患者疗程结束时(第8周),VPZ试验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P...  相似文献   

14.
《中华内科杂志》2022,(6):685-687
本文报道1例疑似胃神经内分泌肿瘤的胃底腺型胃癌, 回顾分析其临床、内镜、病理特征, 旨在提高胃底腺型胃癌的诊断水平以及减少误诊、漏诊。  相似文献   

15.
16.
背景 胃底腺型胃癌(gastric adenocarcinoma of the fundic gland type,GA-FG)是近年来新发现的一种胃癌类型,不同于传统的肠癌和弥漫性胃癌,是一种分化良好的肿瘤.预计GA-FG在所有胃癌中的比例将越来越高,但目前内镜医师及临床病理学家对该病认识不足容易导致误诊.目的 本文通过对该病的内镜、临床及病理特点进行系统回顾,旨在增加该疾病的诊断率并减少漏诊及误诊.方法 在Pubmed及中国知网收集2007-01/2022-03期间公开发表的中英文文献中报道的胃底腺型胃癌患者临床、病理及内镜资料,并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共收集67篇文献中320例胃底腺型胃癌患者共322处病变相关资料.病变多位于胃上1/3(81.6%),病变平均大小9.66 mm(1 mm-85 mm),约76.88%病变大体形态为隆起型.窄带成像观察病变表面可见微血管扩张及微腺体结构紊乱或增粗.所有病变中主细胞分化型约占74.84%,显著表达MUC6及胃蛋白酶原,预后良好.结论 胃底腺型胃癌发病率低,内镜下完整切除及外科手术可到达治愈性切除的目的 ,预后较好,但易误诊,诊断时应结合...  相似文献   

17.
胃底腺型胃癌(gastric adenocarcinoma of the fundic gland type,GA?FG)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种罕见的高分化型胃腺癌,起源于胃底腺区的黏膜,不伴有慢性胃炎或肠上皮化生,易侵犯黏膜下层,但很少有淋巴或血管浸润,恶性程度较低。目前关于GA?FG的大样本研究较少,以个案报道为主,且大部分病例来自日本和韩国。GA?FG虽有特异的内镜、临床及病理表现,但由于其罕见性以及临床医师对其形态学特征等的认知不足,目前仍存在诊断困难及漏诊等情况。本文就GA?FG的内镜、病理特征及临床诊治进行了综述,以期提高临床医师对GA?FG的诊断率,从而能够及早干预治疗、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胃底腺型肿瘤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治疗的临床效果并分析其病理学特点,收集2018年8月—2022年6月于首都医科大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消化内镜中心行ESD,并且术后病理提示为胃底腺型胃癌或胃泌酸腺腺瘤的7例患者临床病理资料,评估患者临床特征、手术并发症情况、术前及术后病理资料和随访相关数据。7例患者病变均位于胃底部,均完成ESD治疗,术中及术后均未出现出血、穿孔等并发症。术后病理提示肿瘤细胞均起源于黏膜深层,具有浸润性生长模式,大部分肿瘤表面覆盖有正常的小凹上皮,4例患者肿瘤细胞浸润至黏膜下层,其中1例患者黏膜下浸润深度>500 μm(550 μm)。免疫组化提示MUC‑6均呈弥漫性阳性,提示肿瘤为主细胞来源,所有病例MUC‑2、MUC‑5AC、CDX‑2、CD10、CgA表达均为阴性。患者平均随访时间为22个月,术后溃疡愈合良好,未见病变复发。说明胃底腺型肿瘤有相对独特的生物学特性,ESD是治疗胃底腺型肿瘤首选的治疗方式。另外胃底腺型肿瘤组织学特点明确,可依靠免疫组化指标与其他胃部肿瘤进行鉴别。  相似文献   

19.
胃底腺型胃癌是一种泌酸腺分化而来的胃肿瘤,目前国内相关病例十分少见。本文报道了北京大学国际医院收治的1例胃底腺型胃癌病例,并对其内镜、病理和治疗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常规Meta分析和量效Meta分析评估睡眠时间与冠心病发病及死亡风险的相关性.方法:计算机检索EMBASE、PubMed、Cochrane、Web of Science、万方、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及中国知网数据库,筛选关于睡眠时间与冠心病相关性的前瞻性队列研究文献,并将长睡眠时间和短睡眠时间分别定义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