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单侧经皮椎弓根入路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效果和实用价值.方法:对确诊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66例(83个椎体)采用单侧经皮椎弓根入路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手术前后进行VAS评分,并测量椎体高度以及Cobb′s角,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所有患者术后无神经损伤表现,术后VAS评分及椎体前缘高度较术前明显恢复(P<0.001,P<0.05).结论:单侧经皮椎弓根入路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能够明显缓解疼痛、恢复椎体高度,疗效肯定,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单侧经皮椎弓根入路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效果和实用价值。方法:对确诊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66例(83个椎体)采用单侧经皮椎弓根入路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手术前后进行VAS评分,并测量椎体高度以及Cobbg角,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所有患者术后无神经损伤表现,术后VAS评分及椎体前缘高度较术前明显恢复(P〈0.001,P〈0.05)。结论:单侧经皮椎弓根入路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能够明显缓解疼痛、恢复椎体高度,疗效肯定,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老年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接受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与经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0月—2016年10月收治的老年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60例,按照入院单双号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n=30)接受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对照组(n=30)接受经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下床活动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6个月,观察组VAS评分、Cobb角、伤椎椎体压缩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效果优于经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具有出血量少、术后疼痛轻、恢复快等特点,可迅速缓解疾病症状,防止术后伤椎椎体高度及脊柱矫正角度丢失,有效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老年胸腰段脊柱骨折采用后路经椎弓根内固定联合椎体成形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54例老年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采用后路经椎弓根内固定联合椎体成形术治疗,观察手术效果并对比分析手术前后患者脊柱后凸Cobb角、椎体前缘和后缘高度压缩率变化情况以及VAS(疼痛)评分情况。结果术后患者脊柱后凸Cobb角、椎体前缘高度压缩率和椎体后缘高度压缩率等与术前相比均显著降低(P<0.05),且术后患者VAS评分低于术前(P<0.05)。结论老年胸腰段脊柱骨折采用后路经椎弓根内固定联合椎体成形术治疗,可有效缩小患者脊柱后凸Cobb角,降低其椎体前缘和后缘高度压缩率,减轻患者疼痛,临床推广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5.
《中国医药科学》2017,(10):172-176
目的探讨管状位穿刺经单侧椎弓根入路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的疗效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0月~2016年11月我院收治的老年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并行椎体成形术治疗患者70例的临床资料,根据其手术方法分为管状位穿刺经单侧椎弓根入路椎体成形术(单侧)组和双侧椎弓根入路椎体成形术(双侧)组,各35例。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手术时间、骨水泥填充量、术中X线照射次数、术后视觉模拟疼痛(VAS)评分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及并发症情况。结果单侧组患者术后优良率为94.28%优于双侧组(74.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侧组患者手术时间、骨水泥填充量及术中X线照射次数均较双侧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术前,两组患者VAS评分和ODI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患者VAS评分和ODI评分较术前明显下降,且单侧组下降幅度较双侧组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单侧组渗漏发生率为5.72%较双侧组(11.43%)低,但两组渗漏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管状位穿刺经单侧椎弓根入路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临床效果确切,且手术时间短,骨水泥填充量少,术中X线照射次数少,患者放射暴露减少等优点,可作为老年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治疗的首选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跨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加伤椎椎体内植骨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60例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单纯跨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观察组给予跨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加伤椎椎体内植骨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Cobb角、活动能力评分、VAS疼痛评分和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结果治疗后观察组Cobb角、活动能力评分和VAS疼痛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后凸畸形、腰背疼痛和内固定断裂等并发症发生率10.0%显著低于对照组3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跨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加伤椎椎体内植骨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效果确切,能迅速缓解疼痛,增强内固定系统的牢固性,降低术后矫正角度的丢失及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广泛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经皮穿刺球囊扩张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胸腰椎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疼痛的缓解。方法局麻下采用经皮穿刺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中老年胸腰椎椎体压缩性骨折,20例23个椎体。采用后路经皮椎弓根入路。双侧3椎,余均为单侧,手术前后应用VAS测量患者的疼痛程度。结果患者胸腰背疼痛缓解明显,脊柱后凸畸形及椎体高度恢复明显。结论该手术治疗老年胸腰椎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的疼痛缓解满意。  相似文献   

8.
目的 总结单侧经椎弓根穿刺椎体成形治疗新鲜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探讨单侧穿刺椎体成形术使骨水泥达到伤椎双侧理想分布,并取得良好治疗效果的方法 。方法 回顾分析2011年6月至2012年12月行单侧经椎弓根穿刺方法 行椎体成形术(PVP)治疗新鲜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患者98例病例共121个病椎。统计术前、术后1d、末次随访(3—6个月)疼痛视觉评分(VAS:0—10分)、术后骨水泥分布、并发症发生等情况。结果 98例患者术前、术后1d、术后6个月的VAS评分,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骨水泥在椎体两侧的分布无统计学意义;术后骨水泥渗漏率是24%;存在一过性神经根刺激症状18例,无需开放手术处理。结论 单侧经椎弓根穿刺椎体成形治疗新鲜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安全、有效,术后止痛效果良好,减少长期卧床并发症。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后路伤椎置钉固定结合经椎弓根伤椎内植骨治疗胸腰段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25例胸腰段单椎体压缩骨折患者,采用后路短节段结合伤椎椎弓根钉固定、经椎弓根伤椎内植骨手术,比较所有病例术前、术后各时间点的伤椎楔变角、胸腰段后凸Cobb角、矢状面指数(SI)、腰背疼痛VAS评分改善等指标.结果 本组25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无神经并发症,平均手术时间120 min,术中平均失血量为650 mL.所有病例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20个月(16~28个月),术后各时间点伤椎楔变角、胸腰段后凸Cobb角 、SI及腰背痛VAS评分较术前均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各时间点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伤椎椎弓根钉固定结合经椎弓根植骨能充分恢复伤椎高度,矫正后凸,恢复脊柱前、中柱力线结构,减少后凸矫正角度丢失,减少长期腰背疼痛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结合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多节段胸腰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合并椎管狭窄的疗效及可行性。方法选择2008年3月至2010年5月行后路内固定术结合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合并椎管狭窄的16例患者,平均年龄64.3岁。记录术前及术后伤椎前后缘高度,脊柱后凸Cobb角。结果所有患者均手术顺利,伤椎椎体注入骨水泥2.5~6.5ml,平均4.5ml。术中骨水泥向椎间隙渗漏1例,椎旁渗漏6例,但患者术后均无神经压迫症状。所有患者分别在术后1个月~2年进行随访,平均6.2个月。通过影像学测量患者伤椎高度和脊柱后凸Cobb角,术后较术前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结合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多节段胸腰椎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合并椎管狭窄,临床效果满意,有效预防了患者术后腰背部疼痛、活动障碍和后凸畸形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治疗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13例22椎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患者采用PKP治疗,统计手术前后椎体前缘、中部高度丢失率,后凸畸形Cobb角,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Barthel指数)等指标,评价治疗效果。结果所有患者术后腰部疼痛完全或明显缓解,均恢复伤前生活方式;术后椎体高度较术前明显恢复;后凸畸形Cobb角较术前改善明显。均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PKP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脊柱压缩骨折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体位+手法复位结合PVP术治疗OVCF的方法及临床价值。方法 2007年2月~2012年5月采用微创介入治疗OVCF患者132例,其中68例89个椎体行体位+手法复位结合PVP,64例81个椎体行PKP,所有患者随访3年以上。手术前后采用VAS评分、ODI指数、病椎前缘、中部高度的变化及后凸畸形Cobb's角等指标来评估疗效,并观察两组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时间、骨水泥渗漏、骨水泥注入量及住院费用、天数情况。结果两组术后VAS评分及ODI指数有明显下降,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但术后同一时间点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椎体高度及后凸畸形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但两组在矫形效果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VP组8个椎体(9.0%)、PKP组7个椎体(8.6%)出现骨水泥渗漏,但均无神经症状。结论体位+手法复位结合PVP术治疗OVCF能达到与PKP相同的中期临床效果,并能有效恢复病椎高度,矫正脊椎后凸畸形,且骨水泥渗漏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3.
周鹰飞  方志辉  杨艳敏 《河北医药》2016,(15):2267-2269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 PKP)治疗椎体骨质疏松致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按照入院顺序将2011年1月至2013年7月收治的91例椎体骨质疏松致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分为PKP组(45例)和PVP组(46例),PKP组采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PVP组采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的VAS评分、Cobb角、椎体高度、ODI评分等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 PKP组患者的评价2手术时间(38\.4±8.2)min、骨水泥注入量(6.1±1.8)ml均显著大于PVP组,但骨水泥渗漏椎体数显著的低于PVP组( P <0.05)。术前PKP组和PVP组的VAS评分、Cobb角、椎体高度、OD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术后1周、术后6个月2组患者的VAS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的降低( P <0.05),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术后6个月,PKP组的Cobb角(17.1±1.6)度、椎体高度(78.9±7.2) mm、ODI评分(14.2±2.5)分均显著的优于同期PVP组患者( P <0.05)。结论对于椎体骨质疏松致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采用PVP与PKP均能够取得较好的疗效,但PKP对于术后椎体高度恢复、Cobb角恢复、功能恢复等效果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PVP和PKP治疗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效果及对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9月—2014年12月期间我院确诊治疗的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140例,随机分为PKP组和PVP组各70例。PVP组患者给予常规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PKP组患者给予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随访12个月,统计分析所有患者治疗前后Cobb角、椎体前缘高度的变化;VAS法评估治疗前、治疗后2、4、6个月的疼痛情况;记录发生的并发症。结果:PKP组患者治疗后Cobb角、椎体前缘高度均明显优于PVP组(P<0.05);PKP组患者治疗后2、4、6个月的VAS得分和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PVP组(P<0.05)结论: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可更有效地改善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Cobb角、椎体前缘高度,缓解患者的疼痛,且可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治疗新鲜与陈旧性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脊柱外科2019年6月至2021年1月收治的104例经PKP治疗的OVCF患者的143个椎体。根据患者病程及MRI的T1、T2信号强度分为陈旧组与新鲜组。新鲜组共62例71个椎体,男11例,女51例,年龄(70.21±8.05)岁;陈旧组共42例72个椎体,男4例,女38例,年龄(70.05±5.17)岁。所有患者均在G臂透视下完成手术。记录两组围术期相关指标、椎体前缘高度、矢状位后凸Cobb角、腰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及相关并发症。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 所有患者手术顺利完成,两组104例中发生骨水泥渗漏10例:新鲜组9例,其中椎间隙渗漏4例,椎旁渗漏5例;陈旧组1例,为椎间隙渗漏。术后1年相邻椎体骨折,新鲜组1例,陈旧组5例,椎体前缘高度压缩范围均小于10%,经保守治疗治愈,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78,P<0.05)。新鲜组手术时间短于陈旧组[(44.24±17.32)min比(56.12±30.05)min,t=-2.552,P<0.05];新鲜组单个椎体骨水泥注入量多于陈旧组[(3.90±1.07)ml比(3.53±0.90)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62,P<0.05)。随访13~15个月,两组术后VAS评分、ODI、椎体前缘高度及Cobb角改善情况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时间=3 025.591、7 257.375、5 638.076、1 548.607,均P<0.05);两组椎体前缘高度及Cobb角改善情况在各对应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组间=65.683、31.669,均P<0.05);两组VAS评分、ODI在各对应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组间=0.041、0.892,均P>0.05)。结论 新鲜组与陈旧组OVCF在PKP术后均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在术后1年相邻椎体骨折、改善椎体前缘高度及Cobb角方面,新鲜组优于陈旧组,但骨水泥渗漏率高于陈旧组。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价经皮椎体成形术(PVP)与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OPTF)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2年2月至2016年8月期间本院收治的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患者98例,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9例给予PVP治疗;观察组49例给予PKP治疗,并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 两组治疗后VAS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分别t=-19.779 5、-19.218 4,均P<0.05);两组治疗后椎体前缘高度和后凸Cobb角度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改善(均P< 0.05),但观察组椎体前缘高度和后凸Cobb角度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分别t=7.165 6、-7.557 4,均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1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8.37%(x2=3.4186,P< 0.05);观察组患者相邻椎体骨折发生率为8.16%,与对照组的10.2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122 3,P> 0.05).结论 PVP和PKP均能安全、可靠并显著地缓解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患者的疼痛,而PKP在改善椎体高度、恢复椎体形态、降低骨水泥渗漏上优于PVP.  相似文献   

17.
黄世超  倪锋  潘彬 《安徽医药》2021,25(9):1732-1735
目的 探究单侧与双侧入路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胸腰椎体压缩性骨折病人的近期疗效.方法 选取徐州市铜山区人民医院2018年2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92例胸腰椎体压缩性骨折病人,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6例.观察组行单侧入路PKP治疗,对照组行双侧入路PKP治疗.对比两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椎体及Cobb角恢复度、骨水泥量及渗漏率、透视次数和手术时间情况.结果 两组术前、术后VAS评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对照组术后3个月的VSA评分分别为(2.54±0.51)分、(2.65±0.42)分,均低于术前(7.38±1.96)分、(7.25±2.01)分(P<0.05).两组椎体前缘、中间恢复高度及Cobb角恢复度、骨水泥渗漏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为(24.18±6.83)min,短于对照组(34.58±7.14)min;透视次数为(16.17±4.05)次,少于对照组(27.69±4.28)次;骨水泥量为(4.38±1.04)mL,少于对照组(5.22±1.17)mL(均P<0.05).结论 单侧或双侧入路PKP治疗胸腰椎体压缩性骨折病人均可有效缓解疼痛感,纠正脊柱后凸畸形,而单侧入路PKP的手术时间更短,并可减少放射暴露.  相似文献   

18.
董永强 《中国基层医药》2014,(17):2608-2610
目的:比较经皮椎体成形术( PVP)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 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疗效。方法选择70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分别采用PKP和PVP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术后椎体压缩率、Cobb's角恢复情况、疼痛缓解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1个月,两组患者椎体压缩率、Cobb's角均较治疗前改善(对照组t=2.39、2.21,观察组t=3.52、2.89,均P<0.05),且观察组改善幅度明显优于对照组(t=2.34、2.14,均P<0.05)。两组患者疼痛情况均较术前明显改善(t=3.91、3.84,均P<0.05),但两组改善幅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1,P>0.05);观察组术后发生并发症占5.7%(2/35),低于对照组的22.9%(8/35)(χ2=4.20,P<0.05)。结论采用PVP及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均可显著缓解患者的疼痛,但PKP治疗更有利于椎体高度及Cobb's角的恢复,且并发症更少,安全性更佳。  相似文献   

19.
俞雷均 《中国基层医药》2014,(16):2446-2449
目的 探讨单侧球囊椎体后凸成形术在老年椎体压缩性骨折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将77例老年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经皮椎体成形术组(PVP组)、单侧球囊椎体后凸成形术组(单侧PKP组)以及双侧球囊椎体后凸成形术组(双侧PKP组)。对患者术前及术后VAS评分、椎体高度、椎体后凸角、骨水泥渗漏发生率以及手术时间等指标进行观察与比较。结果与术前相比,所有患者术后6d,6周VAS评分均显著降低,其中PVP组由术前的(8.47±1.42)分降低至术后6d的(2.15±0.83)分(t=5.24,P〈0.05)及术后6周的(2.89±0.82)分(t=4.82,P〈0.05);单侧PKP组由术前的(8.52±1.20)分降低至术后6d的(2.11±0.78)分(t=5.93,P〈0.05)及术后6周的(2.04±0.75)分(t=2.05,P〈0.05);双侧PKP组则由术前的(8.44±1.24)分降低至术后6d的(2.14±0.82)分(t=6.29,P〈0.05)及术后6周的(2.02±0.71)分(t=3.14,P〈0.05);但6周时PVP组VAS评分显著高于单侧/双侧PKP组(t单侧PKP=5.19,t双侧PKP=6.82,均P〈0.05);所有患者术后椎体前缘、后缘高度以及后凸角均较术前显著恢复,其中PVP组椎体前缘高度由术前(18.19±1.32)mm恢复至术后(20.17±1.66)mm(t=7.53,P〈0.05),椎体后缘高度由术前(23.62±0.71)mm恢复至术后(24.07±0.60)mm(t=6.18,P〈0.05),后凸角由术前(10.26±1.60)“恢复至术后(5.40±0.92)。(t=4.92,P〈0.05);单侧PKP组椎体前缘高度由术前(19.17±1.12)mm恢复至术后(21.60±1.02)mm(t=5.51,P〈0.05),椎体后缘高度由术前(22.31±0.92)mm恢复至术后(24.98±0.30)mnl(t=6.25,P〈0.05),后凸角由术前(10.55±1.48)。.恢复至术后(5.28±0.43)。(t=5.44,P〈0.05);双侧PKP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