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 比较容积调强放疗以及静态调强放疗对于宫颈癌患者术后的疗效及剂量学。方法 将2020年7月—2022年12月至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宫颈癌患者纳入本次研究中,共有5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每组29例。对照组行静态调强放疗,观察组为容积调强放疗,分析并比较两组患者的剂量学和疗效。结果 两组患者最终疗效比较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CI、Dmean和D2%显著高于对照组,但是HI和D98%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生存率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出现的不良反应明显高于观察组,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一定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宫颈癌患者术后的放疗干预而言,容积调强放疗和静态调强放疗均有一定的临床价值,但是容积调强放疗有更好的适形性、更优的剂量分布,可以确保靶区的照射剂量有合适的强度,并有效减少靶区周围组织的总体受量,促使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进一步降低,值得进行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2.
张丽  汪志  崔珍珍  刘自强  童铸廷 《安徽医药》2018,39(9):1048-1051
目的 探讨简化调强适形放疗计划(sIMRT)与调强适形放疗计划(IMRT)在胸段食管癌放疗中的剂量学差异。方法 选择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肿瘤放疗科2016年5月至2017年2月收治的20例胸段食管癌患者,每例患者设计sIMRT、IMRT计划,并给予计划靶区剂量60 Gy/30次。通过剂量、体积等参数比较2种放疗计划方式在靶区、危及器官剂量学和照射野参数上的差异。结果 IMRT计划的靶区适形度指数及靶区剂量均匀度指数均优sIMRT计划,且IMRT计划的脊髓最大受照剂量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及心脏受量两者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IMRT计划单次治疗机器跳数(MU值)及子野数少于IMRT计划,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MRT计划及sIMRT计划均可满足胸段食管癌放疗计划要求。IMRT计划虽然在靶区剂量分布方面优于sIMRT计划,且能更好保护脊髓,但是sIMRT计划子野数和MU值明显减少,可以缩短治疗时间和减少机器耗损。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比较Ⅱ、Ⅲ期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常规放疗(CRT)与调强放疗(IMRT)靶区剂量分布和心、肺组织接受的剂量,为临床选择放疗计划提供依据。方法使用TPS治疗计划系统,对100例Ⅱ、Ⅲ期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患者分别制定常规放疗与调强放疗计划,比较两种放射治疗计划的剂量分布和心、肺组织的受量。结果 IMRT的V95%明显高于CRT,而IMRT的V105%、V110%明显低于CRT,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CRT的HI值较IMRT高,P<0.05。IMRT中患侧肺V20、V30、V40和左侧乳腺癌患者心脏V30、V40、V50均低于CRT中相应指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处方剂量为50 Gy时,调强放疗较常规放疗靶区剂量分布更均匀,且调强放疗还有效地降低了心、肺正常组织的受照剂量和体积。  相似文献   

4.
陈冉  权循凤  陈香存 《安徽医药》2017,38(6):713-716
目的 探讨同步加量调强放疗(SIB-IMRT)与序贯加量调强放疗(sIMRT)在盆腔淋巴结阳性宫颈癌放射治疗中的剂量学差异。方法 选取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5年9月至2016年8月收治的10例腹盆腔淋巴结阳性宫颈癌初治患者,分别设计SIB-IMRT和sIMRT计划,观察SIB-IMRT和sIMRT的靶区和危及器官的剂量学差异。结果 SIB-IMRT和sIMRT的靶区剂量均能满足处方剂量要求,SIB-IMRT的pGTVnd和PTV的适形性指数均高于sIMRT(P<0.05)。与sIMRT比较,SIB-IMRT对股骨头、小肠和直肠的V50、Dmax均较低(P<0.05)。SIB-IMRT对膀胱的V30为(68.91±8.62)%,高于sIMR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SIB-IMRT与sIMRT对膀胱的Dmax、Dmean、V40、V5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IB-IMRT计划可用于盆腔淋巴结阳性宫颈癌的治疗,其具有更好的适形性,且对危及器官股骨头、小肠、直肠的保护更好,但其临床疗效尚需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5.
童铸廷  任孟先  陈香存  肖亮  仲飞  王凡 《安徽医药》2017,38(9):1111-1114
目的 比较胸段食管癌5野调强放疗计划和7野调强放疗计划的靶区和相关危及器官的剂量学差异,为食管癌的放疗计划的设计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2015年7月至2017年2月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调强放疗的30例胸段食管癌患者,患者分别设计5野和7野调强计划,比较2个治疗计划的靶区和危及器官的剂量学差异。结果 7野调强计划的靶区的适形指数和均匀指数均优于5野调强计划(P<0.05);5野调强计划的左右肺V5低于7野调强计划,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5野计划的左肺V20、V30及右肺的V20高于7野计划,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种放疗计划的脊髓和心脏的剂量学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5野调强计划虽然没有7野调强计划的靶区适形度高,但是在减少肺部低剂量照射体积方面更具有优势,可以满足临床上大多数情况的要求。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胸中段食管癌应用适形调强放疗(IMRT)与三维适形放疗(3DCRT)在剂量学方面的优劣及价值.方法 56例胸中段食管癌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和B组,每组28例.A组患者采用3DCRT,B组患者采用IMRT,对比两组的靶区剂量以及正常器官受量.结果 在PTV-C剂量为50 Gy梯度时,B组靶区剂量D98...  相似文献   

7.
目的 比较鼻咽癌调强放疗和常规放疗时肿瘤和正常组织受照剂量的差异.方法 用CMS逆向治疗计划系统分别对30例T3N1M0鼻咽癌患者进行调强放疗和常规放疗计划设计,计算肿瘤和正常组织受照射剂量.结果 调强放疗与常规放疗肿瘤所接受的剂量无明显差别(P>0.05),射野内垂体和左右侧腮腺、颞叶、颞颌关节受照剂量低于常规放疗[(48.6±2.5)Gy比(62.5±4.8)Gy;(41.3±2.7)Gy比(67.7±2.6)Gy,(41.5±4.2)Gy比(66.0±2.7)Gy;(25.4±6.2)Gy比(56.3±1.4)Gy,(25.4±6.6)Gy比(56.1±1.5)Gy;(41.1±4.2)Gy比(62.5±5.9)Gy,(41.9±4.8)Gy比(60.1±10.0)Gy;P<0.05].结论 鼻咽癌调强放疗与常规放疗相比,肿瘤靶区剂量精确可靠,正常组织受照剂量得到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8.
张晓华  李勇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4):148-149
目的对比分析直肠癌术后盆腔三维适形、适形调强和简化调强放疗的三维剂量学特点,选择最适合直肠癌术后的辅助放疗照射方案。方法选择9例直肠癌术后盆腔放疗患者,对每名患者分别设计三维适形、适形调强和简化调强放疗三种不同方案。治疗后评价不同放疗方法对正常组织和靶区照射剂量、靶区适形指数(CI)、剂量不均性指数(HI)。结果从靶区剂量分布来看三维适形放疗技术均匀度最高;从靶区适形指数来看,适形调强放疗技术强于其余两者;简化调强放疗技术对重要器官损伤率较低,其机器子野跳数亦显著低于适形调强放疗。结论简化调强放疗技术与其他技术相比有明显剂量学优势,适合直肠癌术后患者进行盆腔放射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鼻咽癌调强放疗过程根据患者解剖结构的改变及其导致的剂量分布结果的变化而重新实施治疗计划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52例于2009年5月至2011年5月在我院进行调强放射治疗的鼻咽癌患者,在治疗前和治疗5周后分别行CT扫描,并重新勾画靶区和危及器官,计算初始治疗计划在新CT图像上的剂量分布情况,分析两套CT图像上靶区和危及器官的剂量分布变化及体积变化,并重新优化和设计治疗计划。治疗结束后进行为期2年的随访,嘱患者定期复查。结果治疗结束后3个月复查评价近期疗效,完全缓解者31例(59.62%),部分缓解者16例(30.77%),稳定者4例(7.69%),进展者1例(1.92%),总有效率为90.38%。观察患者1年和2年的生存率进行远期疗效评价,1年和2年患者生存率分别为100%和96.15%。结论鼻咽癌调强放疗过程中由于患者解剖结构的变化会导致实际剂量分布与初始计划产生偏差,因此在治疗过程中重新进行CT扫描,重新勾画靶区和危及器官,重新设计和优化治疗方案,有助于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比较胃癌术后放疗中三维适形和调强两种不同方法产生的计划在靶区的剂量分布,探讨正常组织受量的区别,比较两种计划的优缺点,更好地指导临床应用。方法选取98个胃癌术后放疗患者,分别运用三维适形和调强制作计划,比较靶区适形度、均匀性、正常肝组织和双肾的受量等。结果三维适形计划与调强计划相比,适形度和均匀性较差;对于正常组织剂量,调强放疗计划对肝脏的保护优于三维适形计划或与之相当,二者在肝脏Dmean上和双肾的平均剂量上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调强计划各方面指标均优于三维适形计划或与之相当,可以作为胃癌术后放疗的主要方法,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直肠癌术前和术后调强放射治疗(IMRT)对小肠照射剂量和体积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直肠癌患者的放疗资料,其中15例为术前放疗,15例为术后放疗。应用Dx(x%小肠体积所接受的最低剂量)、Vx(XGy处方剂量所覆盖的小肠体积)、平均剂量、总体积来评价小肠受照射剂量、体积。结果与术后放疗相比,术前放疗的D2、D5差异具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后IMRT放疗计划相比,术前小肠的V5-V40绝对体积以及靶区内小肠的总体积均明显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相对体积中除V25、V33外,均明显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直肠癌术前IMRT放疗计划中对小肠的保护优于术后放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对宫颈癌放疗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6月于本院就诊的宫颈癌患者98例,按照数字随机发分为干预组(n=49)与对照组(n=49),对照组和干预组均给予常规护理和健康教育,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系统的早期护理干预.结果 98例患者均完成此项研究项目,实施早期护理干预后,干预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的躯体功能、角色功能、情绪功能、认知功能、社会功能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干预组并发症发生率也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早期系统的护理干预有效提高宫颈癌放疗患者的生存质量,应用效果良好,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肝癌患者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后实施Orem自理理论模式的护理效果.方法 本院2015年6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86例行TACE的肝癌患者分为两组,每组4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Orem自理理论模式进行护理,观察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自我护理能力及相关知识掌握情况.结果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9.3%,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5.6%,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自我护理能力各维度评分及护理后相关知识掌握情况的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后,肝癌患者应用Orem自理理论模式进行护理,能够有效减少并发症,并提高自我护理能力及相关知识知晓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对比分析不同镇痛方法对老年食管癌患者术后机体疼痛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本院心胸外科收治的80例老年食管癌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40例患者在开胸食管癌根治术关胸前给予0.375%罗哌卡因行肋间神经阻滞再接静脉镇痛泵;对照组40例患者则在关胸前给予10μg舒芬太尼与50 mg氟比洛芬酯为负荷量,再接静脉镇痛泵,并对比分析其机体疼痛与早期认知功能影响.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2、6、12、24h的VAS评分分别为(3.26±0.33)、(2.51+0.64)、(1.83±0.80)和(1.51±0.3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26±0.59)、(3.05±0.54)、(2.39±0.75)和(1.92±0.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前1d、术后3、5、7d的MMSE评分分别为(26.7±0.9)、(25.8±1.4)、(25.9±1.2)与(26.5±0.6),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26.4±2.1)、(23.1±2.7)、(24.0±2.1)与(24.1±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3、5、7d出现认知功能障碍(POCD)的例数较少,其发病率低于对照组患者,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开胸食管癌根治术围术期使用肋间神经阻滞联合静脉镇痛能够缓解老年食管癌患者术后机体疼痛,发挥良好的镇痛效果,降低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利于术后患者机体早日康复,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肝硬化合并自发性腹膜炎患者预后不佳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14年1月至2015年9月肝硬化合并自发性腹膜炎(SBP)患者75例,根据患者预后情况将其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两组,存活组患者49例,死亡组26例.比较两组患者年龄、性别、肝功能Child-pugh评分、腹水白细胞计数(WBC)、腹水中性粒细胞(PMN)、血肌酐(Cr)、血钠以及腹水白蛋白指标差异,比较两组患者合并其他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死亡组Child-pugh评分、Child-pughC级病例、腹水WBC计数>0.5×109/L及腹水PMN>0.5×103/mm3病例、Cr水平、上消化道出血、肝肾综合征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存活组(P<0.05);血钠、腹水白蛋白水平显著低于存活组(P<0.05).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结果提示Child-pugh评分、Child-pugh C级、腹水WBC计数、腹水PMN、血钠、腹水白蛋白、上消化道出血及肝肾综合征均为肝硬化合并SBP患者预后不佳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出现肝功能Child-pugh评分低、腹水WBC以及PMN偏高、血钠和腹水白蛋白水平偏低、并发其他并发症的肝硬化合并SBP患者死亡率更高,对上述危险因素予以监测和干预对提高肝硬化合并SBP患者预后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X线立体定向适形放疗对肝癌伴HBV感染者肝功的损伤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具有HBV不同感染状态的肝癌,在6mv-X线立体定向适形放射治疗后对肝组织的放射性损伤。方法选择肝癌体积,放疗剂量基本相似条件下,将HBVM(乙肝病毒标志物)阳性肝癌与阴性肝癌分为两组,同时在阳性组内以其HBVM不同表达形式再分4组:以ALT(丙氨酸转移酶)为指标观察具有HBV不同感染状态肝癌于放疗后发生肝损伤的危险性。结果HBVM(+)肝癌于放疗后ALT上升值与放疗前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HBVM(+)肝癌与HBVM(-)肝癌于放疗后ALT升、降之差及上升率比较,差异非常显著(P<0.001,P<0.01)。同时发现放疗对HBVM(+)组中HBsAg、HBeAg、HBcAb(+)者的肝癌,发生放射性肝损伤的危险性最高;而HBsAg和HBcAb、HBcAb(+)者无明显肝损伤,两者比较差异非常显著(P<0.001);与HBVM(-)肝癌比较亦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01)。结论全部肝癌患者在X线立体定向适形放射治疗中发生放射性肝损伤者占45.71%,而在HBVM阳性者中占88.88%,其中以HBsAg、HBeAg、HBcAb(+)的肝癌患者发生肝损伤的程度较重,其次是HBsAg、HBeAb、HBcAb(+)者。而HBcAb、HBeAb(+)者和单项HBsAg(+)者无明显肝损伤。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并探讨阿立哌唑与喹硫平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与不良反应.方法 将2014年1月至12月来本院精神科接受治疗的10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喹硫平治疗,观察组服用阿立哌唑治疗.观察两组疗效、PANSS评分与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2、4、8周时的PANSS评分均有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治疗后不同时点的PANSS评分与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阿立哌唑与喹硫平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疗效并无太大差异,且二者用药安全性较高,较少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三维适形放疗(three-dimensional conformal radiotherapy 3-DCRT)联合奥沙利铂化疗治疗肝转移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30例肝转移癌静脉滴入奥沙利铂130 mg/m2,第1天静脉滴入;5-氟尿嘧啶300 mg/m2和亚叶酸钙200 mg/m2第1~5天静脉滴入,间隔3周重复,共2个疗程。同步进行三维适形放疗,设4~6个弧形或非共面适形固定野照射,参考剂量曲线选定为80%。放疗处方剂量45~55 Gy,中位剂量50 Gy3,~4 Gy/次,3次/周。结果治疗后3~6个月内复查增强CT或MRI,30例中,3例完全缓解(CR),16例部分缓解(PR),7例无变化(NC)4,例恶化(PD),总有效率(CR+PR)为63.3%,肿瘤局部控制率为78.5%,中位生存期15个月,1、2、3年生存率分别为65.3%、31.1%和10.6%,全组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三维适形放疗联合奥沙利铂治疗肝转移癌能提高肿瘤局部照射剂量和增加肿瘤局部控制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检查对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评价方面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32例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及影像学资料,所有患者于术前均行新辅助化疗且化疗前后2周内均行DCE-MRI检查,提取患者的MRI资料,由两位高年资影像专业主治医师进行独立评价,最后汇总二者结果,将不一致的结果共同协商并达成一致.结果 DCE-MRI评价32例患者,完全反应7例,部分反应20例,无反应5例,无疾病进展病例;有效的27例全部证实属于病理反应有效;MRI评价新辅助化疗疗效的敏感度为90.0%,特异度为100.0%.结论 DCE-MRI可准确显示新辅助化疗前后病灶的变化,对新辅助化疗疗效的评价准确度较高,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总结本市宫颈癌患者5年预后的影响因素,为改善宫颈癌患者预后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本院2005年1月至2010年1月收集的186例宫颈癌患者为对象.通过单因素分析和Cox多因素分析探讨年龄、病理类型、临床分期、病理分级、肌层浸润、肿瘤直径、淋巴结转移、术后治疗方式等对寿光市宫颈癌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 患者5年存活率为73.66%(137/186).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临床分期、病理分级、肌层浸润、肿瘤直径、淋巴结转移、术后治疗方式是影响预后的因素(x2=14.490、7.143、39.841、5.859、18.093、6.533,P<0.05).Cox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临床分期、病理分级、肌层浸润、肿瘤直径、淋巴结转移、术后治疗方式是本市宫颈癌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95%CI分别为1.017-4.689、0.335-1.248、0.746-1.383、1.235-2.164、0.035-0.763、1.354-1.492,P<0.05).结论 优化术后治疗方式,尽量建议患者选择术后化放疗结合有助于改善宫颈癌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