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皮肤癌p16及PCNA表达的临床病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p16及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在皮肤癌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 P法检测抑癌基因p16蛋白及PCNA在 5 3例皮肤癌组织中的表达 ,并与癌旁组织和正常皮肤组织对比 ,结合皮肤癌的临床病理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皮肤癌组织中p16蛋白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癌旁组织和正常皮肤组织 (P <0 0 5、P <0 0 1) ;p16蛋白的阳性表达率随着肿瘤浸润深度的加深而下降 (P <0 0 5 ) ;PTNMⅠ、Ⅱ期皮肤癌组织中p16蛋白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PTNMⅢ、Ⅳ期 (P <0 0 5 )。PCNA指数随着肿瘤浸润深度的加深而增高 (P <0 0 5 ) ;PTNMⅢ、Ⅳ期皮肤癌组织中PCNA指数明显高于PT NMⅠ、Ⅱ期 (P <0 0 5 )。p16阴性组PCNA指数明显高于p16阳性组 (P <0 0 5 )。结论 :p16及PCNA表达与皮肤癌临床病理指标有关 ,皮肤癌的发生与演进是多因素作用的结果 ,两者的检测对估计皮肤癌的恶性度、判断预后及指导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p16及增殖细胞核抗原的表达与胃癌临床病理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研究胃癌中p16蛋白,PCNA表达与胃癌临床病理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对52例胃癌组织中p16蛋白,PCNA进行检测。结果:52例胃癌组织中p16蛋白,PCNA表达阳性率分别为44.2%,71.2%,p16蛋白随着肿瘤分化程度的降低,恶性程度的增高和浸润深度的加深,其表达的阳性率逐渐降低,而PCNA的表达则相反,p16蛋白,PCNA表达与胃癌预后有关。结论:p16蛋白,PCNA的检测可作为判断胃癌恶性程度,预测肿瘤转移和预后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P16蛋白和PCNA与胃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LSAB法对104例胃癌进行了P16蛋白和PCNA的检测。结果:正常胃粘膜,不典型增生及胃癌均有程度不同的P16蛋白的表达,分别为81.82%,45.46%及50.50%,PCNA指数与肿瘤分化程度及临床分期有关,P16蛋白阳性者的PCNA指数低于P16蛋白阴性者(P<0.05)。结论:P16蛋白和PCNA与胃癌的发生,发展有关,可能是反映骨癌生物学行为和预测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4.
p16和p15及PCNA在子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病理意义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研究p16、p15蛋白及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在子宫颈癌中的表达特点,并探讨其与病理分级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ElivisionTM二步法检测41例宫颈癌及30例正常宫颈组织中p16、p15及PCNA的表达情况,并结合病理分级进行分析。结果:1)p16和p15蛋白在宫颈癌组织的表达率分别为14·63%(6/41)和17·07%(7/41),明显低于在正常宫颈组织中的表达率100%(30/30)和96·67%(29/30),χ2=8·834,P=0·003;2)p16、p15蛋白阳性表达率与宫颈癌组织的病理学分级有关,p16、p15在宫颈癌Ⅰ级中的阳性表达率28·57%(4/14)、28·57%(4/14),明显高于Ⅱ级18·75%(3/16)、12·50%(2/16),χ2=6·069,P=0·014,也高于Ⅲ级9·09%(1/11)、9·09%(1/11),χ2=7·86,P=0·005;3)宫颈癌组织PCNA阳性表达率95·12%(39/41)及阳性细胞指数(47·97±8·69)%,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的阳性表达率3·33%(1/30)及阳性细胞指数(3·56±0·53)%,χ2=10·773,P=0·001;并且与病理学分级存在相关性。结论:抑癌基因p16、p15的表达缺失在子宫颈癌中同时存在,p16、p15及PCNA检测对于研究宫颈癌的发生、发展和评估子宫颈癌恶性程度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p16蛋白和PCNA与胃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LSAB法对 10 4例胃癌进行了p16蛋白和PCNA的检测。结果 :正常胃粘膜、不典型增生及胃癌均有程度不同的p16蛋白的表达 ,分别为 81.82 % ,4 5.4 6%及 50 .0 0 %。PCNA指数与肿瘤分化程度及临床分期有关。p16蛋白阳性者的PCNA指数低于p16蛋白阴性者 (P <0 .0 5)。结论 :p16蛋白和PCNA与胃癌的发生、发展有关 ,可能是反映胃癌生物学行为和预测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6.
7.
目的 :研究胃癌中p16蛋白、PCNA表达与胃癌临床病理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法对5 2例胃癌组织中p16蛋白、PCNA进行检测。结果 :5 2例胃癌组织中p16蛋白、PCNA表达阳性率分别为 4 4 .2 %、71.2 %。p16蛋白随着肿瘤分化程度的降低、恶性程度的增高和浸润深度的加深 ,其表达的阳性率逐渐降低 ,而PCNA的表达则相反。p16蛋白、PCNA表达与胃癌预后有关。结论 :p16蛋白、PC NA的检测可作为判断胃癌恶性程度、预测肿瘤转移和预后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8.
食管鳞状细胞癌中p16、PCNA表达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通过对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p16与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蛋白表达的研究,探讨二者与食管鳞状细胞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检测49例经术后病理证实的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p16与PCNA在不同的病理分级及有无淋巴结转移组中的表达,使用SPSS1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p16蛋白的阳性细胞面积比率及阳性强度均值在无淋巴结转移组(71.92%,8.38)明显高于淋巴结转移组(60.04%,6.64),P<0.05.(2)PCNA蛋白的阳性细胞面积比率及阳性强度均值在无淋巴结转移组(42.77%,11.63)明显低于淋巴结转移组(74.67%,15.08),P<0.01.(3)p16蛋白阳性细胞面积比率及阳性强度均值随病理分级的升高而降低(Ⅰ级79.67%,10.94;Ⅱ级57.50%,9.13;Ⅲ级45.29%,6.889),P<0.01.(4)PCNA蛋白阳性细胞面积比率及阳性强度均值随病理分级的升高而升高(Ⅰ级38.50%,10.41;Ⅱ级63.63%,13.38;Ⅲ级78.00%,16.13),P<0.01.[结论]测定p16及PCNA可能对食管鳞状细胞癌的诊断,淋巴结浸润、侵袭及转移,恶性度的判定及治疗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10.
11.
12.
13.
14.
肺癌端粒酶活性、p53、PCNA蛋白表达的联合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端粒酶活性p53基因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在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以及端粒酶与临床病理特点及p53,PCNA蛋白之间的关系。方法 TRAP法检测59例肺癌和35例癌旁正常组织中端粒酶活性,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44例肺癌组织和35例癌旁正常组织中p53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蛋白的表达,并对端粒酶活性与临床病理特征以及p53PCNA蛋白表达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 肺癌组织端粒酶活性,p53和PCNA蛋白阳性率分别为81.3%(48/59)、77.2%(34/44)、79.5%(35/44);癌旁正常组织端粒酶活性,p53和PCNA蛋白阳性率分别为20.0%(7/35)、8.6%(3/35)、14.3(5/35),肺癌组织显著高于癌旁正常组织,P<0.01,肺癌组织不同的病理类型之间、TNM各期之间以及不同的细胞分化程度之间端粒酶活性的阳性率未发现明显的差异(P>0.05);端粒酶活性与p53,PCNA蛋白表达之间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端粒酶活化参与各型、各期和不同分化程度肺癌的发生发展;端粒酶在肺癌组织高表达和正常肺组织低表达的特性,有望使端粒酶成为肺癌诊断的1种标志物;p53和PCNA均参与肺癌的发生发展过程;端粒酶与p53和PCNA无明显相关性,提示肺癌是由多基因参与的疾病。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膀胱移行细胞癌 (BTCC)中p16蛋白及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的表达与BTCC病理分级、临床分期、预后的关系及其二者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 P法检测p16蛋白及PC NA在 5 9例BTCC标本中的表达。结果 :1)p16蛋白在BTCC中的阳性率为 5 2 5 4% ,PCNA阳性率为6 6 10 %。 2 )p16蛋白阳性表达随膀胱肿瘤病理分级的升高而降低 ,P <0 0 5 ,而PCNA阳性率随肿瘤分级升高而上升 ,P <0 0 5。 3)p16蛋白阳性表达随膀胱肿瘤的临床分期升高而降低 ,P <0 0 5 ,PCNA随临床分期升高而升高 ,P <0 0 5。 4 )p16蛋白及PCNA在未复发组与复发组中的阳性表达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5。 5 )在未复发组 ,p16蛋白表达与PCNA的表达呈负相关关系 ,r =- 0 4 30 8,P <0 0 5。结论 :p16蛋白、PCNA的检测与BTCC患者的预后有关 ,二者同时检测可以作为膀胱肿瘤恶性程度判断及预后估计的参考指标。p16蛋白低表达与PCNA高表达者肿瘤易于复发。 相似文献
16.
脑胶质瘤中p16蛋白与PCNA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p16蛋白缺失与脑胶质瘤的恶性进展、增殖能力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检测了96例不同级别脑胶质瘤存档标本 p16蛋白及增殖细胞核抗原的表达情况。 结果 p16蛋白缺失频率随脑胶质瘤级别的增高而增高 (P <0 .0 1) ;4对复发时级别增高的肿瘤组织均发生了 p16蛋白缺失 ,而另 3对复发时仍保持原来级别者无一发生p16蛋白缺失。同一级别的脑胶质瘤 ,p16蛋白缺失者的PCNA指数明显高于无 p16蛋白缺失者 (P <0 .0 5 )。 结论 p16蛋白缺失与脑胶质瘤的恶性进展及增殖能力有关 ,p16蛋白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可作为反映脑胶质瘤预后的 1个指标。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 探讨p5 3、p16蛋白及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异常表达与胃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ABC法 ,对 95例胃癌进行p5 3、p16蛋白表达产物和PCNA进行检测。结果 胃癌组织中p5 3、p16、PCNA阳性率分别为 49 5 % ( 4 7/ 95 )、2 0 0 % ( 19/95 )、78 9% ( 75 / 95 )。p5 3蛋白、PCNA在进展期胃癌 ( 5 3 5 %、82 6% )淋巴结阳性胃癌 ( 5 9 3 %、86 4% )表达率均高于早期胃癌( 11 1%、44 4% )和淋巴结阴性胃癌 ( 3 3 3 %、66 7% ) (P <0 0 5 )。p5 3蛋白、PCNA在累及浆膜胃癌的表达率高于局限粘膜及粘膜下层胃癌 (P <0 0 5 ,P <0 0 1)。PCNA异常表达与胃癌组织学分型有关 (P <0 0 5 )。p16蛋白表达与胃癌大多数生物学行为无明显关系 ,但其在淋巴结阳性胃癌中的表达率 ( 11 9% )低于淋巴结阴性胃癌中的表达率 ( 3 3 3 % ) (P <0 0 5 )。p5 3阳性组织大多数伴PCNA阳性表达 (P <0 0 1)。结论 p5 3蛋白、PCNA异常表达在胃癌浸润转移过程及增殖中均起重要作用。p16蛋白表达缺失可能是胃癌淋巴结转移的重要促发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鼻咽癌组织中p21/WAF1和PCNA表达异常的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方法和显微摄象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结果:55例鼻咽癌组织中p21/WAF1阳性32例(58.2%),PI=62.32±13.647。结论。提示p21/WAF1的低表达和PCNA的过表达在鼻咽癌细胞增殖和转移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摘要】 目的 探讨食管癌p53、p16、增生细胞核抗原(PCNA)蛋白表达及其与患者病理临床特征的相关性,为食管癌患者术后放射治疗和(或)化疗的选择提供依据 。方法 选择初治食管癌病例118例,对手术切除标本,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SP法进行p53、p16、PCNA蛋白测定。结果 118例食管癌中,p53、 p16、PCNA蛋白阳性表达分别为80 %、42 %、97 %,p53、PCNA蛋白表达与患者的性别、病变部位、肿瘤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有无淋巴结转移均无相关性;而p16蛋白与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有密切相关性(P<0.01); p53、PCNA蛋白同时表达70 %,亦与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5和P<0.01)。结论 在食管癌组织中,突变p53与PCNA蛋白表达,二者与患者的性别、病变部位、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均无关,不作为独立预后判断因素。食管癌p53、PCNA蛋白同时表达与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其与p16失活可视为危险预后因素,应行术后放射治疗和(或)化疗。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