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美国卫生与公共服务部于2014年5月发布了新版成人及青少年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指南。与2013年2月发布的指南相比,新版指南主要对以下内容进行了更新:改变了在初始抗病毒治疗后随访CD4+T淋巴细胞计数的频率的建议;在初始抗病毒治疗的“推荐方案”中增加了3种含有整合酶链转移抑制剂的治疗方案;阐述了在艾滋病病毒活性被充分抑制的情况下更换抗病毒治疗方案所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在“抗病毒药物的副作用”部分增加了一个表格,对常用抗病毒药物的毒、副作用进行了归纳总结,并就可以使用何种替代药物给临床医师提供了指导意见。  相似文献   

2.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即艾滋病(AIDS)的相关代谢综合征主要受慢性人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抗反转录病毒药物以及遗传易感性和生活方式等患者自身因素的影响。艾滋病伴代谢综合征患者经恰当治疗,其预后和生活质量可得到有效改善。本文综述艾滋病相关代谢综合征及其治疗现状。  相似文献   

3.
血友病甲患者输注凝血因子时易感染人免疫缺陷病毒(HIV),上述患者除接受针对血友病的治疗外,还需接受正规的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HAART)等。本文综述血友病甲合并艾滋病的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4.
人免疫缺陷病毒(HIV)、乙型肝炎病毒(HBV)及丙型肝炎病毒(HCV)具有相同的传播途径,临床常见HIV/HBV以及HIV/HCV合并感染。合并感染者的临床抗反转录病毒治疗(ART)方案和治疗时机与非合并感染者有一定差异,或患者在接受ART前需筛查HBV和HCV。本文简要综述HIV/HBV以及HIV/HCV合并感染病例的治疗时机、治疗方案选择、停药问题和不良反应处理等。  相似文献   

5.
姚成  朱盼盼  谢东 《药学进展》2018,373(2):84-98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又称“艾滋病”,是由人免疫缺陷病毒感染引起的全球流行的传染性疾病。抗逆转录病毒治疗已经取得了显著的临床疗效,但由于不能彻底地清除人免疫缺陷病毒,长期抗病毒治疗需要面对药物的毒副作用、耐药病毒产生和传播、患者依从性差以及每日口服药物不便利性等问题。在目前无疫苗和治愈技术情况下,随着治疗人群迅速扩大、患者寿命及治疗时间显著延长,临床上对艾滋病新药、新技术有持续需求。复方单片制剂、长效注射药物、广谱中和抗体介导的免疫治疗、全新作用机制药物以及预防性疫苗,将是艾滋病防控突破目前瓶颈的关键。综述了艾滋病抗病毒治疗及相关新药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和分析艾滋病病毒即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1)的耐药性及其主要的影响因素。方法282例艾滋病患者,根据是否接受抗病毒治疗将其分为实验组(进行艾滋病HIV-1抗病毒治疗,157例)和对照组(未进行艾滋病HIV-1抗病毒治疗,125例),使用横断面的调查方法与基因型分析法,针对两组感染者分别进行耐药性检测,并将结果进行对比。结果共对两组中病毒载量(VL)在1000 copies/ml以上的110例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呈现阳性的患者进行了耐药检测。实验组患者的耐药率为56.4%,显著地高于对照组15.5%,两组患者耐药率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发生基因突变是使艾滋病病毒HIV产生耐药性的最主要的原因,进行艾滋病HIV-1抗病毒治疗的患者耐药率较高,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7.
本文作为艾滋病及其相关疾病临床路径(2011年版)中成人艾滋病治疗之补充,重点突出成人艾滋病患者的抗反转录病毒治疗方案及其实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监狱中艾滋病患者终止抗病毒治疗的主要因素。方法2010年1月至2013年6月,该院累计在监狱中开展免费抗病毒治疗223例.有38例患者终止治疗。通过向38例患者发放调查问卷、对监管警察访谈、查看住院资料和查阅国家艾滋病抗病毒治疗信息管理系统中的数据等方式进行情况调查,并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8例终止治疗患者中。因患者要求、决定停药18例(47.37%),因药物不良反应而终止治疗13例(34.21%),死亡4例(10.53%),其他3例(7.89%)。结论监狱应重视艾滋病患者的治疗管理,加强依从性教育,提高随访和监测能力,及时采取措施处理药物不良反应,减少终止抗病毒治疗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正>山西省于2004年6月开展国家免费艾滋病,即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抗病毒治疗工作,并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为评估艾滋病免费抗病毒治疗效果,本文从抗病毒治疗药物不良反应方面对其进行评估分析,为综合评价治疗效果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姜辉  李俊  胡成穆 《安徽医药》2006,10(11):803-805
艾滋病,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 ired immunodefic iency syndrom e,AIDS),由人免疫缺陷病毒(hum an immunodefic ien-cy virus,H IV)感染而引起。该病传播速度快、病死率高,且目前尚无法治愈,引起了各国政府和社会的广泛关注。本篇综述了AIDS的多种治疗策略如抗病毒治疗,基因治疗,疫苗治疗,它们在AIDS的治疗领域有着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11.
沈银忠  张永信 《上海医药》2011,32(11):527-530
艾滋病在全球范围内的传播给该病的防治工作带来了巨大挑战。抗病毒治疗是治疗艾滋病的最主要、也是最有效的治疗措施。近年来,人们在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时机与方案、艾滋病合并结核病患者的抗病毒治疗、抗病毒治疗随访与耐药检测等方面有很多新的认识。抗病毒治疗不仅能改善艾滋病患者的预后,而且可减少艾滋病毒在人群中的传播。  相似文献   

12.
抗病毒治疗的实施和广泛应用已使艾滋病从一种致死性疾病变为一种可以治疗的慢性疾病。随着基础和临床研究的进一步深入,艾滋病抗病毒治疗不断取得新进展。近年来,人们在艾滋病抗病毒治疗的时机与方案、抗病毒治疗的随访、特殊人群和合并其他感染患者的抗病毒治疗等方面提出了很多新的观点。目前认为,所有艾滋病患者均应尽早接受抗病毒治疗,而新型抗艾滋病药物的上市为临床治疗提供了新的选择。有关研究尤其是大型、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结果将不断更新和优化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方案,进而不断提高临床抗艾滋病治疗疗效,并使艾滋病最终被治愈也成为可能。为更多的艾滋病患者提供更高效的抗病毒治疗是目前改善艾滋病患者预后的最现实途径。  相似文献   

13.
The development of in vitroin vivo extrapolation (IVIVE), a ‘bottom-up’ approach, to predict pharmacokinetic parameters and drug–drug interactions (DDIs) has accelerated mainly due to an increase in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multiple mechanisms involved in these interactions and the availability of appropriate in vitro systems that act as surrogates for delineating various elements of the interactions relevant to absorption, distribution, metabolism and elimination. Recent advances in the knowledge of the population variables required for IVIVE (demographic, anatomical, genetic and physiological parameters) have also contributed to the appreciation of the sources of variability and wider use of this approach for different scenarios within the pharmaceutical industry. Initially, the authors present an overview of the integration of IVIVE into ‘static’ and ‘dynamic’ models for the quantitative prediction of DDIs. The main purpose of this review is to discuss the application of IVIVE in conjunction with physiologically based pharmacokinetic modeling under a systems biology approach to characterize the potential DDIs in individual patients, including those who cannot be investigated in formal clinical trials for ethical reasons. In addition, we address the issues related to the prediction of complex DDIs involving the inhibition of cytochrome P- and transporter-mediated activities through multiple drugs.  相似文献   

14.
108例HIV感染者/AIDS病人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艾滋病重点村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和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临床表现的特点,及抗逆转录病毒治疗(ART)的效果. 方法对HIV感染者和AIDS病人的流行病学和临床资料加以归纳总结. 结果 AIDS病人72例.28例进行了丙肝抗体检测,仅1例阴性.69例AIDS病人进行了抗逆转录病毒治疗,服药后34例患者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16例退出治疗,50例AIDS病人坚持抗病毒治疗半年至1年半临床症状改善率94% 结论 ART确实大大减轻了患者的临床症状,但不良反应较大,影响了患者的服药依从性,部分病人出现耐药,药物的组合和选择均受到限制,探索适合贫困地区抗逆转录病毒治疗的新路已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5.
自从1996年蛋白酶抑制剂(PI)被使用到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中以来,HIV携带者的发病率和艾滋病患者的死亡率被大大降低。至今经美国FDA批准上市的蛋白酶抑制剂已有11种,其中多种药物被列为美国和欧洲HIV治疗指南的一线治疗方案。然而我国在这方面的报道还不足,因此,本文对HAART,蛋白酶抑制剂的发展史和海外临床应用现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艾滋病合并急性盆腔炎(AIDS+APID)患者临床疗效,为规范AIDS+APID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抽取25例排除其他感染的AIDS+APID患者,用HAART治疗3个月,于治疗前后观察患者症状、体征、宫颈管分泌物镜检、CD4+T细胞计数和HIV裁量变化,观察患者是否出现ARV药物的严重不良反应:如骨髓抑制、胰腺炎、重症皮疹、高脂血症、严重的肝功能异常等。结果:治疗后患者腹胀、下腹部压痛、肌紧张,性交疼痛等症状消退;异常的阴道分泌物消退;子宫附件区压痛、宫颈举痛或摇摆痛体征消退;输卵管壁增厚、管腔积液、盆腔积液或输卵管卵巢脓肿等消退;阴道杆菌、球菌、上皮细胞和脓(白)细胞等阴道清洁度观察指标明显好转(P<0.01);CD4+T细胞计数由低转高(χ2=43.600,P<0.01),HIV裁量由高转低(χ2=40.400,P<0.01),没有出现ARV药物的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对于AIDS+APID患者,临床上如果能完全排除合并其他感染,用HAART治疗可以消除APID的临床症状和体征,没有出现ARV药物的严重不良反应,因观察例数比较少,仍需重复验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