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病例介绍 患者,女,26 岁.1 年前出现右下后牙疼痛,伴有明显的右面部肿胀,无张口受限.外院诊断为“右下颌智齿冠周炎”.经局部冲洗上药及全身抗炎处理后,症状消失.9 月前,患者再次出现右下后牙疼痛,呈持续性,有咬合痛,无冷热刺激痛,右面部肿胀不明显. 相似文献
2.
下颌阻生第三磨牙自然变化及其对邻牙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下颌阻生第三磨牙拔与留的利弊究竟如何是许多学者研究的课题。本文就405例30 ̄70岁文化层次较高的受检者的下颌阻生第三磨牙自然变化及其对邻牙的影响作一调查分析。结果表明,三种阻生牙中,尤以近中阻生牙对自身与邻牙的危害最大(P〈0.005)。垂直阻生牙是急性冠周炎的主要病源牙,应当拔除。40岁以后,垂直阻生牙呈可萌出的趋势且对机体的危害风险下降,应予保留。近中阻生牙诱发第二磨牙远中和缺失者呈随年龄递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测量数字曲面体层片,对下颌阻生第三磨牙(impacted wisdom teeth,IWT)根尖距下颌管上壁的距离及其与下颌第二磨牙(mandibular second molars,MSM)之间的结构关系进行分析,明确IWT与MSM之间的结构是否与IWT根尖距下颌管上壁距离有相关性。方法:随机选取122例有IWT人群的数字曲面体层片,用数字图像测量软件测量IWT根尖距下颌管上壁距离及其与MSM之间的结构关系数据,采用SPSS 17.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根尖位于下颌管上壁以下的IWT占31.33%。IWT长轴与MSM长轴之间的交角大小与IWT根尖距下颌管上壁距离呈显著负相关(P<0.001)。IWT与MSM之间的重叠率为30.47%;与MSM重叠的IWT的根尖距下颌管上壁距离显著比不重叠者长(P<0.01)。近中阻生型IWT根尖与下颌管上壁距离显著比垂直阻生型短(P<0.01)。高位阻生型IWT根尖距下颌管距离显著比低位阻生型长(P<0.01)。结论:IWT与MSM之间的结构关系与IWT根尖距下颌管上壁的距离显著相关。应用数字曲面体层片对IWT与MSM之间的结构关系进行分析,可为选择适当的IWT拔除方法提供重要的观察和分析视角。 相似文献
4.
目的提出一种基于影像学的下颌阻生第三磨牙邻牙损伤风险分级方法,以预测风险和指导手术。方法从接受全景片检查者中筛选出与邻牙接触的下颌阻生第三磨牙连续病例的1359颗牙作为样本,进行评分:埋伏深度评分,高、中、低位阻生牙分别计1、2、3分;与邻牙接触面积评分,将该面积占牙冠的比例≤1/3(少)、>1/3~≤2/3(中等)、>2/3(多)分别计1、2、3分。将得分之和=3设为I级(低度)风险,得分之和=4设为Ⅱ级(中度)风险,得分之和≥5设为Ⅲ级(高度)风险。对样本中有锥形束CT(CBCT)检查者以相同标准行风险等级评价,用Kappa值和youden指数比较2种影像评价结果。用K-W检验分析阻生牙埋伏深度、与邻牙接触面积及阻生方向与邻牙损伤风险的相关性。采用SAS 8.2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邻牙接触的阻生牙占96.25%(1359/1412),其中Ⅰ、Ⅱ、Ⅲ级风险分别占17.88%、13.63%和4.86%。72颗阻生牙CBCT和全景片评价接触面积的Kappa值为0.7844;以CBCT为金标准,全景片评价与邻牙接触少、中等、多的youden指数分别为0.8889、0.6781和0.5560。水平阻生者出现高风险的比例较高(P<0.01)。结论该分级从阻生牙埋伏深度及与邻牙接触面积两方面较全面地反映和预测了邻牙损伤风险。全景片可用于该风险分级, CBCT可作为补充 相似文献
5.
李娟 《临床口腔医学杂志》2015,31(5)
临床资料患者,男,28 岁,因右下后牙区反复发炎就诊.检查见:48远中颊尖破龈萌出,冠周牙龈无急性炎性表现.X 线全颌曲面体层片显示:48 前倾低位埋伏阻生,牙冠近中部分嵌入47 远中根部,48牙冠与47 根部有明显线状透射影. 相似文献
6.
邓芳成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1990,(2)
口腔颌面外科领域内,对于拔除下颌阻生第三磨牙,常用的麻醉方法是下牙槽神经和舌神经传导阻滞麻醉。此法往往在术后1~2h 内患者仍感唇、舌麻木不适,且麻醉并发症也较多。本文参照Wall介绍的牙囊内麻醉法临床应用36例,40个牙,效果好,安全可靠。现将临床应用的初步经验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7.
我科自1992年至1996年拔除下颌阻生智齿1500颗共发生第二磨牙损伤42颗。本文通过分析第二磨牙损伤的原因,从中吸取经验教训,在今后拔除下颌阻生智齿时减少对第二磨牙的损伤。临床资料本组资料共39人,42颗牙齿。其中男21人,女18人,年龄最小的1... 相似文献
8.
9.
本文就368颗下颌阻生第三磨牙X线牙片进行了读片分析,结果表明:下颌第三磨牙以近中阻生最多,垂直阻生次之,水平阻生居第三。三类统共占全部阻生第三磨牙的92.66%。牙根数目以双根最多,单根次之。牙根形态以直根最多,远中弯曲根次之。有75.00%的下颌阻生第三磨牙根尖与下颌管关系密切。61.4%有冠周骨组织炎性病变,其中,远中骨吸收与垂直阻生关系密切,近中骨吸收与近中和水平阻生关系密切。第二磨牙远中邻面龋坏与近中阻生关系密切。作者认为下颌第三磨牙近中、水平阻生和存在冠周炎症的垂直阻生牙原则上均应拔除。X线牙片能全面确切地了解阻生牙的骨内情况,辅助阻力分析及手术方案的制定,对下颌第三磨牙拔除术是必要的,应作为术前常规。 相似文献
10.
第三磨牙是发育和萌出最晚的牙齿,临床上以第三磨牙的阻生最为常见,尤其是下颌第三磨牙。下颌第三磨牙的阻生容易引发冠周炎、龋齿、间隙感染和骨髓炎等病症,通常需要外科拔除或者进行正畸矫治。而在拔除或者保留第三磨牙的选择上,临床医生各持不同的看法。在正畸治疗中,常遇到需拔除下颌第二磨牙或第一磨牙。因此,保留第三磨牙以替代缺失的磨牙就有很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对相关文献的分析,以期为临床上拔除或保留第三磨牙的选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成人下颌阻生第三磨牙(impacted mandibular third molar, impacted M3M)拔除术后6个月的第二磨牙(mandibular second molar, M2M)远中骨缺损变化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已拔除阻生M3M的25例患者(37颗M3M)的术前及术后6个月CBCT资料。采用SPSS 25软件包进行数据统计,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比较手术前、后M2M远中骨缺损深度变化,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 M2M术后6个月远中骨缺损深度减少,骨高度相比术前改善;年龄、阻生类型是影响M2M术后6个月骨缺损的因素。结论: 年轻患者高风险M3M拔除后,M2M远端的骨高度有所恢复;年龄、阻生类型是其影响因素。当M3M需要拔除时,早期拔除可能对M2M的牙周健康产生有益影响;如M3M为低位阻生,应同期植入骨移植材料,以期获得更好的远中骨愈合。 相似文献
12.
下颌阻生第三磨牙拔除术中阻力分析及其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阻生牙拔除术是一种技术性较强的手术。如果能在手术前较准确地预见手术中可能出现的阻力,就有可能设计合理的手术方案,用最简捷的方法,在最短的时间内,以最小的创伤完成手术。尽管多年来,许多学者对于下颌阻生第三磨牙拔除术前的阻力分析方法进行过不少探讨,提出过一些原则,和多种分类,但临床工作中尚有许多问题未能解决,例如,在 X 线牙片上阻力如何测量? X 线牙片具体应分析那些项目?对于前倾埋伏阻生第三磨牙,其远中骨质应去除多少为度?对于此类问题,多年来,我们进行了大量的病案实践,并作了具体的临床探讨,现将我们的体会报告并 相似文献
13.
改良法拔除下颌阻生第三磨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下颌完全埋伏阻生第三磨牙的患者运用改良法拔除,研究患者的心理状态、拔牙时间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方法:对符合标准的患者用传统法先拔除一侧下颌阻生第三磨牙,1个月后用改良法拔除患者对侧下颌阻生的第三磨牙,以自身对比研究2种拔牙方法对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及两者拔牙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通过实验可知,改良法能减轻患者的紧张、焦虑、疼痛,得到患者认可。在术后并发症中除了干槽症的与传统法无显著性差异外,术后肿胀、疼痛、张口受限等的差异均有显著性。结论:改良法拔除下颌完全埋伏阻生第三磨牙是一种符合现代医学行为模式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下颌阻生第三磨牙拔牙断根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般资料1.本资料226例阻生牙中,近中阻生98例,占45.4%,垂直阻生91例,占40.3%,水平阻生37例,占16.3%。2.牙根形态可见单根、融合根、槽状根、肥大根、2根、3根等。根尖形态可分为直根、弯向近中根、弯向远中根、相对弯曲根等。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基于锥形束CT(CBCT),分析影响拔除下颌阻生第三磨牙困难程度的因素,对相关因素分值量化,建立拔除难度预判评分表。方法 选择拔除的544颗下颌阻生第三磨牙,先对可能影响颗牙齿拔除难度的因素进行分析后筛选指标(272例),形成难度预判评分表,再依据此评分表对拔除的另外272颗牙齿的预判难度和实际难度进行分析,并和下颌阻生第三磨牙拔除难度预判方案的一致性进行评价,完成信度检验。结果下颌阻生第三磨牙拔除难度预判方案信度检验值为0.707,本研究为0.747。结论 本研究难度预判评分表的可靠性较高,有一定的实用性,可用于临床工作。 相似文献
16.
下颌阻生第三磨牙拔除术并发症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下颌阻生第三磨牙拔除术术中、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原因及防治方法。方法:对2196例下颌第三磨牙拔除术引起并发症的173例进行临床分析。结果:173例中发生术中并发症71例(41.0%),术后并发症102例(58.96%),其中59例(34.10%)术中术后均发生并发症。结论:发生并发症原因:①.术中操作粗暴,保护措施不当;②.选择拔牙方法不当,造成创伤过大:③.术前对牙阻力估计不足。预防措施:术前认真检查,仔细分析牙阻力情况,选择合适的拔牙方法,规范操作,可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临床上,由于解剖差异,用力不当等原因,在拔除阻生第三磨牙时,常常出现断根,这是牙槽外科较棘手的一个问题,本文总结作者的临床经验,就下颌阻生第三磨牙拔除术中断根为处理作一介绍。 为了便于断根的处理、作者主张将断根分为根分叉上根折和根分叉下根折。 1、根分叉上根折的处理: 如果断根不是很松动、容易取出、先应分根。一般分根用牛角钳、骨凿、牙挺和牙钻四种方法。可先使用牛角钳,如髓底组织强度高,可取出断根;如髓底强度差,也可达分根目的。如牛角钳不能达此目的,再使用 相似文献
18.
下颌阻生智齿致邻牙牙髓炎的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临床上下颌阻生智齿常致冠周炎,也可导致邻牙远中面和颈部龋、远中根吸收,乃至发展成牙髓炎,现略谈对此如何进行合理治疗的体会。1临床资料1.1病例选择选择智齿致第二磨牙牙髓炎12例(男8例,女4例),年龄19岁~27岁,智齿无龋病,均为近中斜位阻生,X线... 相似文献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