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观察罗哌卡因与布比卡因用于颈丛阻滞的特性及安全性,评价罗哌卡因的临床效果。方法60例择期手术病人,随机分为罗哌卡因组(30例)与布比卡因组(30例),观察两组镇痛效果、起效时间、镇痛持续时间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药物镇痛效果、起效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罗哌卡因组的镇痛持续时间短于布比卡因组(P〈0.05)。循环系统并发症少于布比卡因组(P〈0.05)。结论低浓度罗哌卡因用于颈丛阻滞与等剂量布比卡因相比镇痛效应相当,并发症少且恢复伙,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2.
罗哌卡因与布比卡因在臂丛阻滞中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罗哌卡因与布比卡因在臂丛阻滞中的作用。方法:60例上肢手术者ASAⅠ-Ⅱ级随机分成二组,Ⅰ组为0.375%的罗哌卡因组,Ⅱ组为0.375%布比卡因组,行肌间法臂丛阻滞,观察阻滞起效时间及持续时间,神经阻滞节段数,术中镇痛质量,不良反应及注药前、注药后5、10、30、60min时心率(HR)和平均动脉压(MAP)。结果:Ⅰ组起效时间短于Ⅱ组(P〈0.05),麻醉持续时间长于Ⅱ组,但差异无显著性,阻滞神经带节段数,术中牵拉痛发生率、HR及MAP差异无显著性;Ⅱ组寒战发生率高于Ⅰ组(P〈0.05)。结论:罗哌卡因有与布比卡因相似的药效学特性,可安全用于临床臂丛阻滞。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0.447%甲磺酸罗哌卡因与0.375%盐酸罗哌卡因用于颈丛神经阻滞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80例甲状腺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应用0.375%盐酸罗哌卡因颈丛神经阻滞;试验组应用0.447%甲磺酸罗哌卡因颈丛神经阻滞。结果在感觉和运动阻滞的起效时间、效果及效果维持时间以及不良反应方面,0.447%甲磺酸罗哌卡因与0.375%盐酸罗哌卡因未见明显的差异。结论0.447%甲磺酸罗哌卡因与0.375%盐酸罗哌卡因应用于颈丛神经阻滞,具有相似的麻醉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不同浓度罗哌卡因行颈丛阻滞时麻醉起效时间、完善时间和恢复时间的不同。方法:20名颈部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用0.375%和0.25%罗哌卡因行颈丛阻滞,观察麻醉起效、完善和恢复时间。结果:两种浓度罗哌卡因用于颈丛阻滞时,麻醉起效和完善时间无显著差异,但0.375%组麻醉持续时间明显长于0.25%组。结论:增加罗哌卡因浓度可以延长麻醉作用时间。  相似文献   

5.
目的 比较中低浓度罗哌卡因与布比卡因在经皮肾穿刺取石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经皮肾穿刺取石术病人80例,随机均分为两组,即罗哌卡因组(RP组)和布比卡因组(BP组);两组均于T10-11行硬膜外腔穿刺并头侧置管,成功后RP组应用0.375%罗哌卡因,BP组应用0.375%布比卡因行硬膜外阻滞。测定两组感觉与运动阻滞的起效时间、持续时间、运动阻滞的程度,比较两组患者的VAS评分、不良反应及术后病人活动能力的恢复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感觉和运动阻滞的起效时间与持续时间相似(P〉0.05);运动阻滞的程度BP组较RP组稍强,但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病人的VAS评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呼吸抑制发生率BP组(20%)明显高于fuP组(5%),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术后活动能力fuP组较BP组恢复快,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罗哌卡因和布比卡因均可应用于经皮肾穿刺取石术,具有相似的麻醉质量,但中低浓度的罗哌卡因术中呼吸抑制发生率低、术后活动能力恢复快,相对于等浓度的布比卡因更有利于术中对病人的管理及术后病人的恢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罗哌卡因与布比卡因用于颈段硬膜外阻滞对循环呼吸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甲状腺手术女性患者60例,ASAⅠ~Ⅱ级,年龄18~58岁,随机分为罗哌卡因组(R组)和布比卡因组(B组),每组n=30例;R组选用0.5%罗哌卡因,B组选用0.375%布比卡因,选择C4~5或C5~6行硬膜外穿刺,向头置管3cm,两药的首量6~10ml;分别测定并记录麻醉前,麻醉后各时点BP、HR、RR、SpO2、VT、MV、PETCO2的变化。结果两组病例麻醉效果均满意,阻滞范围C2~T2,麻醉后血压和心率较麻醉前有所下降,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两组SBP值明显高于麻醉前值(P〈0.05)。两组病例麻醉后PETCO2有不同程度的升高,R组(P〈0.05)、B组(P〈0.01),R与B组间比较(P〈0.01)。结论0.5%罗哌卡因和0.375%布比卡因用于颈段硬膜外阻滞麻醉效果均满意,对循环功能的影响两者相似,对呼吸功能(PETCO2)的影响罗哌卡因比布比卡因明显轻。  相似文献   

7.
甲状腺手术临床上多采用颈丛阻滞作为麻醉方法,局麻药多选择布比卡因,但布比卡因有致命性心脏毒性,中毒后复苏较为困难。新型局麻药盐酸罗哌卡因作为一种长效酰胺类局麻药,因其心脏毒性小,近年来广为应用。作为盐酸罗哌卡因的替代品,甲磺酸罗哌卡因是将盐酸罗哌卡因的盐酸根改为甲磺酸后的一种国产新型酰胺类局麻药,临床上也广泛应用于硬膜外麻醉和术后镇痛,但用于颈丛阻滞的报道较少。本研究使用0.447%的甲磺酸罗哌卡因用于颈丛阻滞,并与0.25%的布比卡因颈丛阻滞的麻醉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比低浓度罗哌卡因和布比卡因自控硬膜外分娩镇痛的效果。方法:30例单胎初产妇随机分为罗哌卡因组和布比卡因组,采用双肓法进行视觉模拟评分和下肢运动神经阻滞评分(MBS),记录产程时间、生产方式、胎儿心率及新生儿。结果:两组产妇分娩镇痛的效果良好且无显著性差别(P〉0.05),罗哌卡因组和布比卡因组中无运动神经者分别为87.0%和30.0%,两组有显著性差别(P〈0.05)。结论:低浓度罗哌卡因分娩镇痛优于布比卡因,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罗哌卡因、布比卡因和利多卡因臂丛麻醉用于成人上肢骨科手术的优缺点。方法:选择ASAⅠ~Ⅱ级90例拟行上肢骨科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三组,0.375%罗哌卡因组(R组)、0.375%布比卡因组(B组)和1%利多卡因组(L组),每组各30例,常规监测ECG、SBP、DBP、MAP、SpO2、HR以及感觉运动神经阻滞起效及恢复时间,镇痛维持时间及效果。结果:R组与B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相似,但较L组长(P〈0.05);感觉阻滞维持时间R组与B组相似,但明显长于L组(P〈0.05);运动阻滞起效时间R组长于B组,B组长于L组(P〈0.05);R组与B组术中和术后各时点平均动脉压和心率与麻醉前无显著性差异,而L组60min及术后1h心率较麻醉前升高(P〈0.05)。结论:0.375%罗哌卡因肌间沟臂丛麻醉用于上肢骨科手术安全有效,与0.375%布比卡因和1%利多卡因相比,上肢运动神经阻滞程度弱且恢复快。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低浓度罗哌卡因复合艾司洛尔及舒芬太尼用于颈丛阻滞的麻醉效果及其安全性。方法选择ASAⅠ-Ⅱ级行甲状腺腺瘤手术病例80例,颈丛阻滞药液为1%利多卡因加0.25%罗哌卡因混合液,总量30ml。随机分为A、B、C、D4组,A组在颈丛阻滞药液中加入艾司洛尔1mg/kg;B组加舒芬太尼0.2μg/kg;C组加艾司洛尔1mg/kg、舒芬太尼0.2μg,/kg;D组(对照组)不加药物。观察阻滞后5、15、30min时血压(BP)、心率(HR)和血氧饱和度(SpO2),并行麻醉满意度评分及记录不良反应。结果颈丛阻滞后15—30min,与颈丛阻滞前比较,A、B、D组的血压和心率均明显增高(P〈0.05),C组的血压和心率相对平稳,无明显变化(P〉0.05),B、C组麻醉满意度明显优于A、D组(P〈0.05)。结论低浓度罗哌卡因复合艾司洛尔及舒芬太尼用于颈丛阻滞的麻醉效果满意度高,血流动力学稳定,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比较低浓度的罗哌卡因与布比卡因应用于改良颈浅丛阻滞麻醉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ASAⅠ~Ⅱ级,甲状腺次全切除术80例,随机分为0.25%罗哌卡因组(R组)和0.25%布比卡因组(B组),每组40例;2组均采用改良颈浅丛阻滞法(即将局麻药注射在胸锁乳突肌后缘中点皮下)阻滞双侧颈浅丛。观察2组阻滞起效时间、麻醉效果及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变化情况;对抬头肌力的影响及并发症。结果: 阻滞起效时间R组为(6.33 ±0.92) min,B组为(4.75 ±0.92) 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阻滞麻醉有效率R组为95.0%,B组为97.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与同组T0时间点比较,B组在T2、T3时间点HR均增快(P < 0.05和P < 0.01)。2组在T2、T3和T4时间点的DBP、SpO2均较T0升高(P < 0.05~P < 0.01),2组不同时间各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B组有4例发生抬头肌力减弱,但头颈仍能自主活动;2组均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罗哌卡因应用于改良颈浅丛阻滞,效果确切,安全性高,更具优越性。  相似文献   

12.
孙朝辉  孙传良  黄强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1,24(22):2669-2670,2676
目的:以小剂量舒芬太尼复合三种不同局麻药用于颈丛神经阻滞,比较观察其麻醉效果和不良反应。方法:择期行甲状腺手术的患者90例,随机分为A组、B组、C组,每组30例。三组均于入室20min后行双侧C4横突一针法颈丛神经阻滞,局麻药分别用0.25%布比卡因(A组),0.25%罗哌卡因(B组),0.25%左旋布比卡因(C组),三组均加入舒芬太尼0.2μg/kg,混合液共20ml。每侧C4横突注药6ml,后退针至颈阔肌表面扇形注射4ml,双侧同时阻滞。记录颈丛神经阻滞前(T0)、颈丛神经阻滞5min(T1)、10min(T2)、15min(T3)、30min(T4)、60min(T5)时的SBP、DBP、HR、SpO2。结果:T1~T4时三组SBP、DBP、HR均明显高于T0时(P<0.05),T0~T4时三组之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SpO2三组各时段之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均维持于95%以上。三组患者麻醉效果优良率均为100%。结论:小剂量舒芬太尼复合布比卡因、罗哌卡因和左旋布比卡因用于颈丛神经阻滞均能增强麻醉效果,并使循环更趋稳定,但罗哌卡因和左旋布比卡因安全性更好一些。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地佐辛复合罗哌卡因用于颈丛阻滞在甲状腺手术中的麻醉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择择期行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患者60例,ASAⅠ~Ⅱ级,随机分成A组(0.1 mg/kg地佐辛复合0.25%罗哌卡因)和B组(0.25%罗哌卡因)各30例。行颈丛阻滞,记录阻滞前、阻滞后5 min、15 min、30 min时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和血氧饱和度(SpO2)的变化,并行麻醉满意度评分及不良反应记录。结果:B组的SBP、DBP和HR较A组明显增高,也明显高于麻醉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麻醉满意度明显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0.1 mg/kg地佐辛复合0.25%罗哌卡因颈丛阻滞在甲状腺切除手术中可获得良好的麻醉效果,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甲状腺手术中穴位镇痛对颈丛阻滞的麻醉效果及心血管反应的影响.方法 拟行甲状腺手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和观察组(B组),每组20例.在0.375%布比卡因颈丛阻滞下,B组则在切皮前10 min于两侧合谷穴分别注入含哌替啶50 mg的5%葡萄糖溶液4 ml,共8 ml.结果 与麻醉前相比,两组麻醉后SBP、DBP和HR均上升(P<0.01或P<0.05);与A组相比,B组麻醉后SBP、DBP和HR较低;麻醉效果B组明显优于A组(P<0.01).结论 穴位镇痛可增强颈丛阻滞的麻醉效果,减轻术中甲状腺和气管的牵拉反应,抑制颈丛阻滞的心血管反应.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静脉注射一定剂量咪达唑仑与双侧颈浅丛罗哌卡因区域阻滞两种不同超前镇痛方式在甲状腺手术中的应用。方法选择全身麻醉下行甲状腺手术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三组,每组20例。A 组在麻醉后切皮前10 min,以0.25%的罗哌卡因双侧颈浅丛神经阻滞麻醉,每侧注射5 ml;B 组在麻醉后切皮前10 min,静脉推注0.5 mg/ kg咪达唑仑注射液;C 组患者不做处理。三组术后4 h 内均不予任何镇痛处理,4 h 后根据患者要求,给予一定量的杜冷丁。所有病例均不予镇痛泵持续镇痛处理。分别观察并记录术中生命体征变化、术后并发症情况;记录术后1、2、3、4 h 患者安静时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术后首次使用镇痛药时间、使用镇痛药的用量等。结果术后观察的各时间点,A 组、B 组 VAS 评分均小于 C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其中第4小时VAS 评分,A 组〈 B 组〈 C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首次使用镇痛药时间 A 组〉 B 组〉 C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镇痛药用量 A 组〈 B 组〈 C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甲状腺手术中,术前应用双侧颈浅丛罗哌卡因区域阻滞或静脉注射一定剂量咪达唑仑,患者术后均能获得良好的镇痛效果,并降低患者额外镇痛药量,延长术后镇痛药使用时间,提高患者术后满意度。而术前双侧颈浅丛罗哌卡因区域阻滞较静脉注射咪达唑仑,降低患者使用额外镇痛药量更多,延长术后镇痛药使用时间更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神经刺激器引导下不同剂量舒芬太尼复合罗哌卡因两点法颈丛加臂丛神经阻滞的效果和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将200例择期行锁骨骨折内固定手术的病人随机分为A、B、C、D4组,每组50例,均选用0.375%罗哌卡因30ml在神经刺激器引导下实施两点法颈丛加臂丛神经阻滞(颈4横突和颈5横突水平,每个穿刺点注入局麻药15m1),A组0.375%罗哌卡因30ml,B组药液中加入舒芬太尼0.1μg/kg,C组药液中加入舒芬太尼0.2μg/kg。D组药液中加入舒芬太尼0.3μg/kg。麻醉实施后,观察并记录c。(第4颈神经)、C,(第5颈神经)支配区域感觉阻滞(针刺法)的起效时间和完善时间、运动阻滞完善时间、镇痛的持续时间和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麻醉前后4组患者生命体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组受试者感觉阻滞起效时间、感觉阻滞完善时间、运动阻滞完善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D组镇痛持续时间较A、B组明显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后10~20minC、D组Ramsay镇静评分高于A、B组,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0.2μg/kg舒芬太尼复合罗哌卡因30ml是成人神经刺激器引导下两点法颈丛加臂丛神经阻滞的合适剂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罗哌卡因用于臂丛阻滞麻醉时产生感觉与运动有效分离效果的合适浓度及配方,并总结低浓度罗哌卡因用于臂丛阻滞麻醉时对肌腱转位重建手术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以来采用肌间沟法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后施行肌腱转位重建手术患者100例,利用双盲随机方式将所有患者分为4组,A、B、C和D组各25例。A组麻醉时采用质量分数为0.25浓度的单独布比卡因液(1.5 mg/kg),含0.0625 mg/m L浓度的罂粟碱混合液,为本次研究对照组;B组为低浓度组,配成质量分数为0.25浓度罗哌卡因液;C组为中浓度组,麻醉时用质量分数为0.5浓度罗哌卡因液;D组为高浓度组,麻醉时用质量分数为0.75浓度罗哌卡因液。通过VAS评分系统来评定麻醉后患者的感觉功能,并在臂丛阻滞后120 min、240 min、480 min三个时间段,分别测定肌肉收缩、肌腱张力和关节活动范围,按肌力分级标准评定肌力。根据上面两项指标来确定产生感觉与运动有效分离效果的合适浓度及配方;手术完成后,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7~20个月,对患者恢复状况进行评定,从而判定低浓度罗哌卡因用于臂丛阻滞麻醉时对肌腱转位重建手术效果的影响。结果:B组麻醉后感觉功能与运动功能得到有效分离,较A、C、D组的效果更好;对患者术后恢复状况进行随访,结果中A组、B组、C组和D组的优良率分别为80%、96%、88%和84%。结论:罗哌卡因浓度为0.25%时,用于臂丛阻滞麻醉能产生感觉与运动有效分离的最佳效果;且此时肌腱转位重建手术的疗效更显著,患者恢复更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罗哌卡因与布比卡因在剖宫产手术中麻醉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收治的138例剖宫产手术孕产妇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69例采取罗哌卡因腰一硬联合麻醉,对照组采用布比卡因腰一硬联合麻醉,术后并观察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记录麻醉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患者麻醉效果优良率为95.65%,对照组患者麻醉效果优良率为93.7%,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感觉阻滞维持时间要比对照组时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感觉阻滞起效间、感觉阻滞最高平面固定时间、感觉恢复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运动阻滞起效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运动阻滞维持时间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罗哌卡因与布比卡因用于剖官产腰硬联合麻醉中的效果相当,但罗哌卡因对母体循环影响更小,感觉阻滞完善,镇痛效果更好,麻醉恢复快,安全、有效,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小剂量芬太尼复合低浓度布比卡因用于改良颈丛阻滞,能否提高颈丛阻滞效果,减少心血管副作用。方法:择期甲状腺腺瘤行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患者70例,ASAⅠ级~Ⅱ级,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5例。两组用改良颈丛阻滞(患侧阻滞深丛,双侧阻滞浅丛),观察组(A组)用0.25%的布比卡因20ml含芬太尼1μg/kg;对照组(B组)用0.25%的布比卡因20ml。两组局麻药均加入地塞米松5mg。连续监测血压(BP)、心电图(ECG)、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记录阻滞起效时间、作用持续时间、麻醉效果、心血管副反应(BP升高、HR增快)情况。结果:研究组阻滞效果达优率高于对照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比对照组缩短,作用时间比对照组延长(P<0.05),研究组中高血压、心动过速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小剂量芬太尼复合低浓度布比卡因可提高颈丛阻滞效果,减少心血管副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