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覆膜支架--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治疗的新策略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颅内动脉瘤常发生于青壮年年龄阶段的人群 ,其破裂病死率达 2 0 %~ 30 %。目前颅内动脉瘤的治疗主要有外科手术夹闭及血管内栓塞治疗 ,但对于颈内动脉和椎基动脉主干等特殊部位的动脉瘤 ,外科手术十分困难 ,疗效不令人满意。Iwamoto等[1] 发现经外科手术夹闭的动脉瘤仍有 4 %的病例在原动脉瘤附近发生再出血。颅内动脉瘤的血管内治疗以其创伤小、恢复快、疗效好等优点为由于各种原因不能手术或手术困难的患者提供了及时救治的选择方法。一、在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治疗中支架的应用(一 )概况 颅内动脉瘤的血管内治疗方法主要有载瘤动脉闭塞、…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价Willis覆膜支架治疗复杂颈内动脉病变中的可行性、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7月至2021年1月宜昌市中心人民医院采用Willis覆膜支架治疗的18例复杂颈内动脉病变患者临床资料。入院后均经脑血管DSA造影明确诊断,术前准备完成后行覆膜支架植入术。术后进行临床和DSA或CTA影像随访,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评估疗效。结果 18例患者中有6例未破裂囊状宽颈大动脉瘤,5例破裂的血泡样动脉瘤,6例颈内动脉海绵窦瘘,1例外伤性假性动脉瘤。共成功植入Willis覆膜支架19枚。13例患者支架释放后即刻造影显示病变消失;5例出现内漏,其中4例球囊扩张后内漏消失,病变封闭良好,1例出现支架塌陷,再植入1枚支架后病变消失。未发生手术操作相关并发症。随访3~18个月,所有患者无新发神经功能障碍,DSA或CTA复查显示病变完全消失,载瘤动脉通畅,无复发。1例术后6个月发生支架内狭窄,二次复查后狭窄好转。mRS评分0分17例,1分1例。结论 初步结果表明,Willis覆膜支架治疗复杂颈内动脉病变可行、安全,近中期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Willis覆膜支架治疗外伤性颈内动脉假性动脉瘤的疗效和中期预后。方法在38例头颈部外伤患者的脑血管造影中发现了13例、14枚延迟性颈内动脉假性动脉瘤,所有假性动脉瘤使用Willis覆膜支架治疗,术后1、3、6和12个月随访脑血管造影,分为完全闭塞和不完全闭塞;临床症状随访分为完全恢复、明显改善、无明显改善和恶化。结果所有病例成功植入Willis覆膜支架,术中无一例出现并发症。最初9例假性动脉瘤完全闭塞,4例不完全闭塞;3~12个月随访造影显示12例假性动脉瘤完全闭塞,所有病例颈内动脉通畅,无明显支架内狭窄。临床随访11例完全恢复,1例改善,1例无明显改善;无致残和致死病例。结论Willis覆膜支架治疗外伤性颈内动脉假性动脉瘤是切实可行的,能够很好地保留载瘤动脉。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价Willis覆膜支架治疗颅内段颈内动脉病变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4月至2015年4月采用Willis覆膜支架治疗的201例颅内段颈内动脉病变患者.术后3~6个月随访复查DSA和临床观察结果.结果 Willis覆膜支架成功治疗198例颅内段颈内动脉病变,其中囊性动脉瘤88例,外伤性动脉瘤19例,假性动脉瘤35例,外伤性颈动脉海绵窦瘘56例,技术成功率达到98.5%.Willis覆膜支架释放部位依次为颈内动脉C7段9例,C6段28例,C5段32例,C4段110例,C3段19例;支架释放后即刻DSA显示病变完全不显影163例,内漏35例,经球囊后扩或再植入支架治疗后病变完全不显影33例(其中2例闭塞载瘤动脉),2例仍存在内漏.术中发生支架源性血管破裂出血5例,术中成功止血4例;术后再出血1例,死亡2例.术后3~6个月随访复查DSA显示载瘤动脉通畅189例,轻度狭窄5例;病变完全不显影196例.临床随访3~20个月,存活患者无新发神经系统体征.结论 Willis覆膜支架能够安全有效地治疗颅内段颈内动脉病变,但需要更远期随访.  相似文献   

5.
虽然传统的动脉瘤腔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方法在临床应用广泛,但有其自身的缺陷。专为颅内血管设计的Willis覆膜支架技术其治疗行为发生在载瘤动脉,其机制是使动脉瘤与体循环隔绝,直至动脉瘤内自愈性血栓形成。Willis覆膜支架柔顺性好,在选择病例容易进入颈内动脉远端。采用覆膜支架治疗C5段以下假性、外伤性动脉瘤方法简单、效果肯定。在其他部位以及其他类型动脉瘤,如颈内动脉和椎动脉巨大动脉瘤、夹层或夹层动脉瘤、弹簧圈栓塞后复发之动脉瘤,也可选择覆膜支架治疗。载瘤动脉过度迂曲应视为Willis覆膜支架的禁忌证。分支动脉开口,特别是脉络膜前动脉、眼动脉,应尽量避免。Willis覆膜支架的应用,彻底改变了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治疗的传统理念,由于其操作简单,效果满意,为颅内动脉瘤的血管内治疗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方向。增加临床病例的积累以完整评价Willis覆膜支架的长期临床效果是需要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Jostent冠状动脉覆膜支架对外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TCCF)及难治性颅内动脉瘤的血管内治疗效果.方法 自2003年10月至2009年10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神经外科应用Jostent冠状动脉覆膜支架治疗TCCF及难治性颅内动脉瘤35例,其中TCCF 15例,颈内动脉瘤11例,椎动脉瘤9例.结果 35例中33例一次性于靶动脉置人覆膜支架成功,动脉瘤(瘘)完全消除并保持载瘤动脉畅通,临床效果满意.1例TCCF及1例椎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因血管迂曲,覆膜支架无法到达指定位置.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随访17例,原动脉瘤(瘘)未见显示,载瘤动脉畅通.结论 对于TCCF及难治性颅内动脉瘤,覆膜支架是有效的血管内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7.
覆膜支架治疗颈内动脉瘤海绵窦段巨大创伤性假性动脉瘤5例,其中1例病情迅速恶化,视力丧失,急诊行覆膜支架血管内隔绝术,术后内镜经鼻视神经减压,疗效满意,尤其在颈内动脉假性动脉瘤膨大、急诊急救患者视力的过程中及时有效.  相似文献   

8.
9.
目的建立一种犬颈动脉虹吸段(CS)动脉瘤模型,并观察12个月以测试新型Willis颅内覆膜支架系统的机械性能;评价植入支架在弯曲段血管内的组织学反应。方法通过外科手术方法建立12只犬24枚颈动脉直段侧壁囊性动脉瘤(A组),和12只犬12枚CS动脉瘤(B组)。每枚动脉瘤行1枚覆膜支架植入治疗。以血管造影方法评价支架植入即刻,1、3、6和12个月随访动脉瘤闭塞、支架内漏、支架成角、载瘤动脉是否通畅及再狭窄率等情况。支架段血管行光镜和扫描电镜检查,评价动脉瘤腔内血栓形成,内膜增生和内皮化情况。结果B组中,支架植入即刻血管造影显示2枚动脉瘤存在轻度内漏,3枚支架存在轻度成角现象;12个月时随访,内漏均消失,1支载瘤动脉发生闭塞,3支载瘤动脉有轻度狭窄(<50%)。A组中,1支载瘤动脉闭塞,2支载瘤动脉轻度狭窄(<50%)。电镜检查所有支架内均有新生内膜形成,动脉瘤腔内均充满血栓。B组动物,12个月时才完成完全内皮化过程,内皮细胞排列与血流动力学方向具有很强的相关性。结论应用Willis覆膜支架治疗犬CS动脉瘤方法学上可行。与直段血管相比,弯曲段血管内覆膜支架植入后,支架内皮化时间延长。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估覆膜支架治疗假性动脉瘤的疗效。方法 2008年3月至2011年6月收治假性动脉瘤患者86例,其中12例采用覆膜支架腔内治疗。发病部位在胸主动脉4例,腹主动脉3例(1例肾上型,2例肾下型),颈总动脉3例,颈内动脉1例,右锁骨下动脉1例。术后对12例患者的疗效进行观察,并随访5~43个月。结果支架释放技术成功率为100%,所有12例假性动脉瘤植入覆膜支架后被立即隔绝,无内漏,载瘤动脉远端血流通畅。除1例失访外,其余11例平均随访23.5个月。1例合并白塞病患者术后4个月因腹主动脉破裂大出血死亡,其余10例随访结果良好,支架无狭窄、无移位、无内漏等相关并发症。结论应用覆膜支架治疗假性动脉瘤近期疗效良好,但远期疗效还需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初步评价支架治疗颈内动脉分叉部宽颈动脉瘤的可行性、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收集2004年1月至2010年12月11例颅内动脉瘤患者,共检出16枚颅内动脉瘤。其中位于颈内动脉分叉部的11枚动脉瘤均为宽颈动脉瘤,动脉瘤直径2.5~18 mm。所有患者采用不同类型支架及支架技术治疗,并于术后1、3、6、12个月进行随访。结果治疗中采用不同类型支架11枚,其中球扩支架1枚,自膨胀支架10枚。动脉瘤即刻栓塞结果按Raymond分级.Ⅰ级4枚,Ⅱ级2枚,Ⅲ级5枚。未发生手术相关并发症,出院时改良Rankin评分0~1分11例。11例患者随访1~108个月,均病情稳定,无新发的神经功能障碍。影像学随访7例,随访时间1~48个月,动脉瘤不显影4例,改善2例,稳定1例。结论对于颈内动脉分叉部宽颈动脉瘤,支架治疗技术可行,且安全有效,长期疗效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2.
Willis覆膜支架治疗颅段颈内动脉动脉瘤的前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Willis覆膜支架治疗颅段颈内动脉(ICA)动脉瘤的柔顺性和疗效。方法31例患者33枚颅段ICA(CICA)动脉瘤患者接受Willis覆膜支架治疗。根据血管造影表现,分为完全栓塞和不完全栓塞。术后第1,3,6,12个月及之后每年1次随访复查并收集最初及最终造影结果、死亡率、致残率及最终临床结果等数据。结果42枚覆膜支架中41枚顺利通过ICA并成功释放,成功率97.6%(95%CI:93%~102%)。术后即刻造影显示,23例患者中25枚为完全栓塞,占78.1%(95%CI:63%~93%);7例患者7枚动脉瘤为不完全栓塞(21.9%)。随访血管造影示27例患者共31枚动脉瘤,其中29枚完全栓塞,占93.5%(95%CI:84%~103%);2例为不完全栓塞(6.5%),其中2例患者出现轻度支架内狭窄。临床随访显示15例患者痊愈,14例症状改善。结论初步结果显示,Willis覆膜支架治疗CICA动脉瘤有效且具有良好的柔顺性,但仍需长期随访及大样本临床研究。  相似文献   

13.
Willis覆膜支架治疗两侧外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病历资料患者男,38岁。受难于摩托车交通事故,导致颅底多发性骨折并出现两侧眼球突出、外翻1周。体检:神志清,语言流利,颈软,两侧眼球突出、外翻(右侧显著),球结膜充血,眼球活动受限,眶周闻及血管杂音,压颈后杂音消失,双侧瞳孔不等大,左为3.5 mm:右为4.5 mm,对光反射迟饨,双眼光感,余神经系统检查正常。DSA造影发现两侧外伤性直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评价可降解镁合金覆膜支架治疗兔颈总动脉侧壁型动脉瘤的可行性.方法 20只新西兰大白兔饲养1周后采用间断式外翻缝合法将右侧颈总动脉与静脉囊吻合,构建20枚颈总动脉侧壁型动脉瘤.72 h内分别实施可降解镁合金覆膜支架植入术和Willis覆膜支架植入术.术前、术后即刻、术后3、6、12个月作DSA造影检查,对比动脉瘤闭塞、内漏、血管痉挛、血管损伤、血栓事件、血管闭塞和狭窄等情况.结果 可降解镁合金覆膜支架和Willis覆膜支架各植入10枚,技术成功率为100%.支架植入术后即刻造影显示所有动脉瘤腔完全闭塞,载瘤动脉通畅,可降解镁合金覆膜支架组血管痉挛3例,Willis覆膜支架组血管痉挛1例;术后3、6、12个月复查造影显示动脉瘤完全消失,载瘤动脉通畅.结论 可降解镁合金覆膜支架治疗兔颈总动脉侧壁型动脉瘤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评价Willis覆膜支架血管内治疗难治性外伤性颈动脉海绵窦瘘(TCCF)的疗效,强调保留和重建颈内动脉(ICA)的重要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最近6年使用Willis覆膜支架治疗的12例外伤性TCCF,其中1例双侧瘘口.所有病例经可脱球囊治疗失败,术后1~60个月脑血管造影和临床随访评价其疗效.结果 小瘘口3个,多发...  相似文献   

16.
We report the long-term follow-up of 18 patients with giant aneurysms of the internal carotid artery (ICA) referred for endovascular occlusion of the parent vessel. There were 10 aneurysms involving the infra- and/or supraclinoid cavernous segment, six the ophthalmic segment, one the petrous segment and one the bifurcation. One patient who did not tolerate test occlusion was treated medically. Clinical and imaging follow-up were obtained in 16 patients for a mean of 30 months, range 6–80 months. Endovascular treatment led to excellent clinical outcome in 16 patients. One 34-year-old woman, who presented with subarachnoid haemorrhage (SAH), died from bilateral middle cerebral artery infarcts due to severe vasospasm 4 days after treatment. The patient treated medically died from SAH. Long-term imaging follow-up in 16 patients revealed a markedly smaller aneurysm sac in all cases.  相似文献   

17.
覆膜支架治疗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巨大动脉瘤一例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病例报告 患者女,38岁.头痛3年余,左眼睑上提无力伴复视近1年.体检:神志清醒,语言流利,颈软,左眼睑稍下垂,眼裂无明显变窄,左眼球向上、下、内活动受限,外展正常;右眼眼裂正常,眼球活动自如.双侧瞳孔不等大左为4.5mm:右为2.5 min,间接对光反射:左眼稍迟饨,右眼灵敏,余神经系统检查正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