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在美国哈佛大学医学系工作的日本科学家西村荣美在最近一期美国《科学》杂志上发表文章说,导致黑发变白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色素干细胞耗尽,其生成的黑素细胞又不能正常工作。科学家以前发现,色素干细胞能够生成黑素细胞,黑素细胞移动到发根,释放色素为毛发着色。如果停止这种色素供应。毛发就会变白。然而科学家们一直不知道色素停止供应的机理。  相似文献   

2.
用熔融缩聚法合成蒽醌型聚酯色素,研究了色素用量、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等对反应的影响,对用所合成聚合色素着色的聚酯的可加工性能作了初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用熔融缩聚法合成蒽醌型聚酯色素,研究了色素用量,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等对反应的影响,对用所合成聚合色素着色的聚酯的可加工性能作了初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从山楂中提取出了红色素,并将其应用于医药、食品及饮料的着色。发现该色素稳定性好,着色力强,无毒性,而且提制方法比较简单,收率较高,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从紫干兰中提取出了玫瑰红色素,并将其应用于医药及饮料的着色。该色素具有色泽鲜艳,稳定,容易着色,无毒等特点,而且来源丰富,收率高,对天然色素的开发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6.
红花黄色素与柠檬黄的稳定性对比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红花黄色素的稳定性。方法利用光、热、酸、碱及金属离子等对红花黄色素与柠檬黄稳定性进行了实验。结果红花黄色素易溶于水和乙醇;对酸、碱、金属离子及光照等稳定。结论红花黄色素与柠檬黄具有相似的色调,而且红花黄色素的色调比柠檬黄更为柔和。因此,利用红花黄色素对食品或饮品进行着色,具有更高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价和探讨内镜色素染色对食管癌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 对28例食管癌可疑患者局部喷洒染剂后,观察着色情况并取材.结果 食管黏膜复方碘液染色28例,有不着色区或明显淡染区者24例,病理示单纯增生和炎症5例,不典型增生6例,Barrett食管2例,食管癌11例,原位癌1例.结论 内镜色素染色有助于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的早期诊断,有助于内镜下鉴别诊断的能力,方法简单、安全、实用.  相似文献   

8.
新鲜悦目的色泽,不但能给人以美的享受,更能诱人的食欲,因此赋予或保持食品及药物以良好的色泽,是当前食用色素研究中的重要内容。我国应用天然色素已有悠久历史,但由于天然色素着色力低,对光、热,酸,氧化剂稳定性差,加之原料和提取成本较高,人们改用合成色素。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发现,一般的合成色素都有不同程度的毒性,特别是偶氮化合物,毒性更大,  相似文献   

9.
随着人民生活的提高,棕色素(巧克力色)着色的食品愈来愈受到欢迎。我国使用的食用棕色素主要依赖进口,价格昂贵。国产油茶果壳棕色素是利用油茶果榨油后废弃的外壳提炼而成,具有巧克力样色泽。这种色素能否用于着色,作者进行了系统的毒理学研究。  相似文献   

10.
用单克隆抗体HMB-45对12例脉络膜黑色素瘤进行了免疫组织化学观察,结果表明全部病例与HMB-45呈阳性反应,反应强度十~不等,阳性颗粒呈棕色,位于胞浆中,而细胞膜和细胞核不着色,脉络膜黑色素瘤的不同细胞类型与反应强度有一定的关系。大多数病例与HMB-45呈不均匀性反应。脉络膜色素层的色素上皮全部与HMB-45呈阴性反应。结果表明HMB-45是一种特异性高,能与黑色素颗粒区别的可靠的标记物。  相似文献   

11.
2002-2011年全国食物中毒情况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析食物中毒的原因及规律,探讨预防食物中毒的措施。方法从食物中毒的基本情况、季节分布、致病因素和就餐场所四个方面,对2002-2011年全国食物中毒的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2-2011年,食物中毒的趋势呈曲线状,无明显规律;第三季度是食物中毒的高发时期,微生物性食物中毒人数最多,化学性食物中毒死亡率很高,集体食堂食物中毒人数最多,家庭食物中毒的死亡人数最多。结论食物中毒的形式严峻,尤其是病死率还较高。通过加强预防食物中毒的宣传教育工作,重视有针对性的防控工作,建立饮食行业有效的监管机制,提高救治能力和检测能力,严厉处罚发生食物中毒的单位,可以最大限度地预防和降低食物中毒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魔芋葡甘聚糖对食品保鲜效果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硷液法从鲜魔芋块茎中提取魔芋葡甘聚糖,为一种无色、无臭、无毒的多糖。用0.5%、1.0%和1.6%的葡甘聚糖水溶液对豆制品、平菇、折耳根(鱼腥草)、鸡蛋进行了保鲜效果研究。实验表明,除豆制品外,其余食品保鲜时间均比对照组明显延长,并保持良好的外观色泽。对平菇、折耳根、鸡蛋的保鲜期分別为20天、50天、180天。据此认为,魔芋葡甘聚糖是一种很有发展前途的天然食品保鲜剂。  相似文献   

13.
对湖南省涟源市不同地方性氟中毒发病区的二个自然村的全体人群进行氟斑牙普查,部分人群进行骨X线、尿氟和发氟检查、并同时测定两村的空气、土壤、水和食物中的氟含量。结果提示,氟中毒高发区的唐家村属显著流行区,其主要氟源是土壤。  相似文献   

14.
虫草是一类在食品、生物医药领域具有良好应用前景的大型真菌资源,其中冬虫夏草是我国最名贵3大补益类中药之一。但是,当前虫草产业发展面临两大难题,一是野生虫草资源濒临枯竭,二是一次性直接利用的虫草粗制品过剩,高技术高附加值二次性产品缺乏,亟待转型升级。为此,本文综述了虫草菌高附加值次生代谢产物多样性的研究进展。指出以活性次生代谢产物为目标的高附加值产品的二次性研发,是该类资源深度开发利用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番茄红素分析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番茄红素(Lycopene)是一种天然类胡萝卜素,具有优越的生理功能,广泛用于保健食品、医药和化妆品,是很有开发价值的功能性天然食用色素,是目前国际上功能性食品成分研究中的热点。番茄红素定量和定性分析对于全面了解产品的性质和进一步研究番茄红素的重要生理功能是非常必要的。作者综述了国内外番茄红素的分析测定方法,对各分析方法进行了比较,分析了各方法的优缺点及适用范围,以期为进一步开发利用番茄红素提供理论、实践依据和文献线索。  相似文献   

16.
凌霄花红色素的提取及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凌霄花红色素的提取方法及其稳定性,为开发利用天然色素提供依据。方法室温下,用酸性乙醇浸泡新鲜凌霄花,过滤得色素提取液,然后对该色素的耐酸碱性、耐热性、耐光性、耐氧化还原性等理化性质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此色素为水溶性食用色素,其耐热性、耐光性较好,在酸性介质,还原剂、食品添加剂对色素的色泽无不良影响。结论该色素是一种可广泛应用于食品、饮料、医药等行业,且具有药用价值的天然植物色素。  相似文献   

17.
李建业  胡卫红  刘运周  王超要  张薇 《西部医学》2012,24(2):383-384,386
目的通过检测10种食物过敏特异性IgG抗体水平,初步分析10种食物过敏特异IgG抗体与荨麻疹的关系。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556例患者血清中10种食物特异性IgG抗体水平。结果 556例荨麻疹患者10种食物特异性IgG抗体至少有一种阳性的占96.9%(442/556),同一荨麻疹患者有2、3种食物过敏特异IgG抗体均为阳性,健康对照无阳性,食物过敏特异IgG抗体是由荨麻疹而形成的免疫复合物,而食物过敏特异IgG抗体与迟发型食物过敏反应相关,因此,荨麻疹很可能是迟发型食物过敏引起,至少是其中的主要原因之一。荨麻疹中的食物过敏特异IgG间接反映可能为多种迟发型食物过敏的食物过敏原。结论鸡蛋、虾、蟹、牛奶、小麦、大豆的食物过敏特异IgG抗体阳性率高,很可能是荨麻疹患者迟发型食物过敏的主要食物过敏原。荨麻疹患者食物过敏很可能和某些蛋白质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儿童食物过敏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丽  程茜 《中国全科医学》2009,12(16):1484-1485,1498
目的 探讨儿童食物过敏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以期为食物过敏的预防及儿科临床工作提供一定的指导.方法 对403例食物过敏皮肤点刺试验(SPT)强阳性(++和+++)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004、2005、2006年儿童食物过敏SPT强阳性率分别为3.55%、3.82%、3.58%,各年的SPT强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03例患儿诊断食物过敏的平均月龄为6.10个月.在403例SPT强阳性患儿中,无变态反应性疾病家族史者256例(63.52%),有家族史者147例(36.48%);诊断食物过敏SPT强阳性时未添加辅食者有54例,月龄<4个月时添加者55例,4~6个月时添加者254例,>6个月时添加者仅有40例(9.93%);对鸡蛋过敏者344例(85.36%),对牛奶过敏者180例(44.67%).结论 婴儿的食物选择应遵循其发育的规律,不能过早地引入固体食物;有变态反应性疾病家族史的婴儿,应注重环境对疾病的影响;儿科医生特别是儿童保健工作者,在临床工作中应更新观念,正确指导婴儿添加辅食,以减少食物过敏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Objective

An accurate computable representation of food and drug allergy is essential for safe healthcare. Our goal was to develop a high-performance, easily maintained algorithm to identify medication and food allergies and sensitivities from unstructured allergy entries in electronic health record (EHR) systems.

Materials and methods

An algorithm was developed in Transact-SQL to identify ingredients to which patients had allergies in a perioperative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stem. The algorithm used RxNorm and natural language processing techniques developed on a training set of 24 599 entries from 9445 records. Accuracy, specificity, precision, recall, and F-measure were determined for the training dataset and repeated for the testing dataset (24 857 entries from 9430 records).

Results

Accuracy, precision, recall, and F-measure for medication allergy matches were all above 98% in the training dataset and above 97% in the testing dataset for all allergy entries. Corresponding values for food allergy matches were above 97% and above 93%, respectively. Specificities of the algorithm were 90.3% and 85.0% for drug matches and 100% and 88.9% for food matches in the training and testing datasets, respectively.

Discussion

The algorithm had high performance for identification of medication and food allergies. Maintenance is practical, as updates are managed through upload of new RxNorm versions and additions to companion database tables. However, direct entry of codified allergy information by providers (through autocompleters or drop lists) is still preferred to post-hoc encoding of the data. Data tables used in the algorithm are available for download.

Conclusions

A high performing, easily maintained algorithm can successfully identify medication and food allergies from free text entries in EHR systems.  相似文献   

20.
目的克隆和表达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B(SEB)基因,制备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B(SEB)的多克隆抗体,应用于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食物中毒的诊断。方法用核酸扩增技术从金黄色葡萄球菌菌株中分离产生肠毒素B的标准菌株,采用高保真PCR技术从金黄色葡萄球菌野生株中扩增全长SEB,目的片段经TA克隆后DNA序列测定,重组质粒pGEM—SEB经酶切获得的SEB基因片段与真核表达载体pGEX-4T-3连接,将重组真核载体pGEX-4T-3-SEB转化人E.coli BL21(DE3)株,在0.1mmol/LIPTG诱导下,诱导SEB基因在E-coli BL21(DE3)株中表达,用谷光苷肽Sepharose4B柱分离纯化GST融合蛋白,用SDS—PAGE检测重组SEB(rSEB)的表达,重组蛋白免疫BALB/c小鼠获得抗血清,并用抗血清与天然的SEB和rSEB进行Westembolt分析。结果成功克隆了822bpSEB基因,编码272个氨基酸,在E.coli BL21(DE3)株中表达了rSEB,分离纯化的rSEB能够诱导小鼠产生IgG抗体,此抗体不仅能够与rSEB反应,而且能够与天然的SEB特异性的反应。结论重组SEB具有抗原特性,制备的特异性抗体可应用于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食物中毒的快速诊断,将能够建立特异性强、敏感性高的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诊断体系,同时也有助于对SEB在抗肿瘤机制、炎症过程中的作用等方面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