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白水、大黄为常用中药,笔者在工作中常有发现。菊三七充白术使用。藏边大黄充正品大黄使用。因其功效与白术、大黄截然不同,但外观与正品极为相似,放在工作中要认真加以区别。现将以上2种药材与菊三七、藏边大黄的功效、性状、显微特征及理化实验进行比较,供参考。1.白术与菊三七的鉴别:白术为菊科植物白术AtactyLodesmarrocePhalaKoidz.的干燥根茎。其性温、味甘、苦有补脾和中,操湿利水功效。用于脾胃虚弱、食少胀满、倦怠无力、泄泻及水湿停留、痰饮、水肿和表虚自汗等症。而伪品菊三七为菊科植物主三七CynuraSege-turn(lour…  相似文献   

2.
白术为菊科植物AtractylodesmacrocephalaKoide的干燥根茎 ,性味苦、甘、温 ,归脾胃经 ,功为健脾益气、燥湿利水 ,止汗、安胎。白术在临床上用量较大 ,笔者发现市场上有白术的伪品 ,经考查为菊科植物菊三七GynurasegetumMerr的根茎 ,从外形看和白术极为相似 ,但功效却相差甚远 ,菊三七功为止血散结、解毒消肿 ,用于跌打损伤、吐血、便血、崩漏、肿痛。如果将两味药混用 ,将直接影响患者的用药安全。因此笔者对这两味药做了如下比较 ,以便鉴别 :1 药材的性状区别白术菊三七断面色较深 ,有裂隙。 断面黄白色 ,中心有髓 ,可见异型微型管束。…  相似文献   

3.
菊科菊三七属植物在我国分布10余种,目前发现其中多种植物在动物实验中具有明显的降糖作用,国内外学者对其降糖机制进行了研究。本文从菊三七属植物提取物保护修复胰岛β细胞和刺激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抑制α-葡萄糖苷酶、提高肌肉葡萄糖吸收等降糖机制进行综述,为进一步研究菊三七属植物及其降糖机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土三七,各地中草药医时常应用,据调查,各地所使用的土三七其来源各不相同,有同名异物,分别是:菊科的三七草,菊叶三七,上三七,是天科的景天三七,姜科的山姜。现将它们的形态特征和效用列表比较(见表1)。讨论上三七,除菊科的三七草和菊科的菊叶三七形态特征相似外,其余几种植物的形态特征都有较明显的区别。药用部位也不尽相同。菊科的三七草和景天科的是天三七以全草入药,菊科的菊叶三七以根和叶入药,菊科的土三七以根火药,姜科的山姜以根茎入药。在效用方面,菊科的三七草、菊叶三七、土三七和景天科的景天三七都具有活血…  相似文献   

5.
三七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三七是五加科人参属植物三七(Panax notoginseng F.H.chen)的块根,主产云南、广西、四川等地,多为栽培,别名参三七、田七等,味甘、微苦、性温,归肝、胃、心、小肠经,具有止血、散瘀、消肿止痛等功效,主治咯血、衄血、外伤出血、跌打损伤等。其主要成份有三七素(三七氨酸)、三七总皂苷(PNS)、黄酮、挥发油、氨基酸、糖类等有效成份,现代药理研究:其具有止血、保护心肌细胞、保护脑组织、降血脂、抗血栓、增强免疫力、抗炎、抗纤维化、抗肿瘤、消除氧自由基、抗氧化等作用。本文就三七在血液系统、心脑血管系统、神经系统、免疫系统以及抗炎、抗肿瘤、抗衰老等方面的药理作用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6.
白术及其伪品的鉴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傅厚道 《中国药业》2012,21(18):92-92
对正品白术及其伪品菊三七、关苍术采用性状、显微以及薄层色谱鉴别方法,以区别真伪,确保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7.
菊三七止血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菊三七[Gynura segetum(Lour。)Merr。]别名土三七、血三七、狗头三七等。传统医书记载,民间用于止血、散瘀、解毒、止痛。近年除有治疗大骨节病、跌打损伤和菊三七碱有抗疟作用的报告外,其止血作用未见研究。为探讨菊三七的止血作用及其机制,我们以参三七[Panax notoginseng(Burk)F.H.Chen]作阳性对  相似文献   

8.
刘维 《华夏医药》2007,2(3):228-230,239
痹祺胶囊为天津达仁堂达二药业有限公司在华佗传世验方“一粒仙丹”处方基础上,精选党参、丹参、三七、马钱子等配伍而成的国家三类新药。其中君药党参益气生阳,丹参养血活血;臣药白术助党参健脾益气,三七、川芎助丹参活血行气,散瘀消肿;佐药马钱子通络止痛,散结消肿;使药甘草调和诸药,解毒.  相似文献   

9.
三七药理作用研究概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蒲清荣  稅丕先 《现代医药卫生》2007,23(24):3704-3705
三七,又名田七、参三七、金不换,是五加科植物三七(Panax notoginseng(Burk.)F.H.Chen)的干燥根及根茎,甘、苦、微温,归肝、胃经。具有散瘀止血,消肿定痛的功效。三七是中医传统用于体内外各种出血之证及跌打损伤、瘀滞肿痛的要药。其主要成分有三七皂苷、黄酮苷及三七氨酸,其中三七总皂苷(PNS)在块根中的含量可达到12%。近年三七越来越多的被用于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心脑血管病,脑出血后遗症等,在抗肿瘤和治疗肝肾方面的疾病,也越来越得到科研工作者的重视。  相似文献   

10.
菊科是种子植物中最大的一科,包含有许多经济植物。供观赏的植物如大丽花属、紫菀属、藿香蓟属、金鸡菊属、百日草属、向日葵属、金盏花属、万寿菊属、天人菊属、蜡菊属以及其它许多属,而以菊属的菊花(Chysanthemum morifolium)尤为著名。菊花原产我国及日本,培育品种极多,头状花序多变化,形色奇异。本科许多种类供食用,如莴苣、筒蒿、菊芋、菜蓟、向日葵等都是常见的蔬食。药用植物尤多,中药菊花、野菊花、茵陈、青蒿、红花、白术、苍术、木香、蒲公英、千里光、牛蒡、款冬、紫菀、佩兰、旋覆花、石胡荽、旱莲草、大蓟、小蓟、菊叶三七、鬼针草、鼠曲草、一支黄花、苍耳、豨签草……等都来源自菊科。著名的驱虫药山道年和艾片,亦由本科的植物中制取。菊科还有些植物如银胶菊属含有橡胶。近年发现菊科多种植物含有倍半萜内酯类,具有强心、抗癌、驱虫、镇痛……等作用而引起注意。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离鉴定平卧菊三七乙醇提取物所含绿原酸类成分,并用一测多评法建立其质量标准。方法:用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法分离平卧菊三七中单体成分,利用液质联用、核磁共振法鉴定其结构。建立能准确测定其成分含量的HPLC方法,在此基础上,以绿原酸为对照,计算相对校正因子,建立"一测多评"法。结果:从平卧菊三七中分离纯化新绿原酸、绿原酸、异绿原酸A、异绿原酸B和异绿原酸C。相对校正因子的耐用性良好,一测多评法与外标法对比结果无显著差异。结论:异绿原酸A、B和C首次从本属植物中分离,所建立的含量测定方法可用于同时测定平卧菊三七提取物中5种绿原酸类成分。  相似文献   

12.
王文森  孙洁 《中国药业》1999,8(4):34-35
在临床实际工作中,常见许多中西药名称相似,有的功效相似,有的则截然不同,稍不注意就容易发生差错,下面就易混淆药物加以分析,供同仁参考。l中药方面1.1来源相似,功效相似1.1.1浙贝母、川贝母:均系百合科植物,具有化痰止咳、清热解毒作用。不同的是浙贝母偏于实热咳嗽,川贝母偏于阴虚咳嗽。1.1.2白术、苍术:均系菊科植物,均有燥湿健脾作用。不同的是,白术以健脾为主,兼能利水;苍术以燥湿为主,兼能发散。1.1.3生军、熟军:均有泻下攻积、泻火解毒、祛瘀通经作用。不同的是生军作用猛烈;熟军泻下缓和。1.1.410牛膝…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平卧菊三七叶子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法、反相ODS柱色谱法、Seph-adex LH-20柱色谱法和HPLC法等进行分离纯化,并通过波谱分析技术鉴定其化学结构。结果从平卧菊三七叶子中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β-谷甾醇-3-O-龙胆二糖苷(β-sitosterol-3-O-gentiobioside,1)、3-吲哚甲酸(indole-3-carboxylic acid,2)、蚱蜢酮(grasshopper ketone,3)、β-谷甾醇(β-sitosterol,4)、毒豆甲酮(drummondone A,5)、正三十二烷醇(n-dotriacontanol,6)和毒豆乙酮(drummondone B,7)。结论化合物1~3、5、7为首次从菊三七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4、6为首次从平卧菊三七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4.
菊叶三七生物碱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从菊科蒂叶三七植物中分离出六个生物碱,对其中四个进行了鉴定。光谱数据证明:生物碱Ⅰ和Ⅱ分别为已知的千里光碱(senecionine,Ⅰ)和千里光菲灵碱(seneciphylline,Ⅱ),生物碱Ⅲ和Ⅳ为新成分,分别命名为菊三七碱甲(sineciphyllinine,Ⅲ)和菊三七碱乙[(E)-seneciphylline,Ⅳ]。  相似文献   

15.
《现代药物与临床》2004,19(6):271-272
该剂含小豆蔻、苦参、防风、莪术、春黄菊、巴西可可、葛属植物、三七、苦荞麦、肉豆蔻、胡椒、姜和李子种子。用于减轻皮肤、头发和粘膜刺激。含人角质化细胞的培养基与0.10%苦荞麦热水提取物混合、培养,用MTT法测定细胞生存数,对照组用十二烷基硫酸钠溶液,结果刺激减轻93.05%。该剂可有效地减轻由于皮肤外用剂、化妆品、药品和清洗剂引起的刺激,对皮肤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中国药房》2019,(14):2013-2016
目的:为深入研究菊三七的毒性机制提供参考。方法:以"菊三七""毒性机制""肝损伤""肝窦阻塞综合征""Gynura segetum""Toxicity mechanism""Liver damage""HSOS"等为关键词,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PubMed等数据库中组合查询2000年1月-2019年1月发表的中英文相关文献,对菊三七致肝损伤及其毒性机制研究进展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共检索到文献70 922篇,最终纳入有效文献42篇。菊三七致病的靶器官为肝脏,而菊三七诱发肝功能衰竭的毒性机制尚不明确,目前较多研究者普遍认为菊三七致肝损伤是与其所含的吡咯里西啶类生物碱(PAs)经肝代谢后生成的毒性成分有关系。不饱和型PAs、PAs毒性代谢物及细胞色素P450酶3A在菊三七诱发肝毒性的发生和发展中起重要作用。细胞分子学水平的研究表明,不饱和型PAs可使细胞器受损、内皮细胞损伤、细胞凋亡等,进而产生较强的肝细胞毒性;且PAs诱导的肝损伤与谷胱甘肽的减少和细胞外基质降解也有密切关系。代谢组学的相关研究则从机体的整体角度出发证明了胆汁酸和氨基酸等代谢异常亦可能与其肝毒性有关。但目前对于菊三七致肝损伤的研究多集中于从毒性代谢物和细胞分子毒性的角度来研究,大多仅通过对某一两个毒性成分从某个单一角度采用多种分析方法进行中药毒性及其机制的探究,而对于菊三七致肝损伤的系统性和整体性研究较少。因此,今后研究者可应用系统生物学和生物信息科学,采用系统的、综合的研究思路和手段从整体水平上动态的对一个体系加以阐述探究。  相似文献   

17.
中药三七对神经系统和免疫系统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杨志刚 《中国药房》2008,19(18):1424-1426
三七为五加科植物三七Panax notoginseng(Burk.)F.H.Chen的干燥根,是著名的传统中药,具有止血、散瘀、消肿、止痛等功效。现代化学和药理学研究表明,三七在免疫、血液、心脑血管、神经系统、物质代谢及抗炎、抗肿瘤等方面均有较好的活性、本文着重就近年来蔓七对神经系统及免疫系统的影响作一简要概述。  相似文献   

18.
白术为常用中药,《中国药典》规定为菊科植物白术AtraetyldesmacrocePhalaKoidz.的干燥根茎。近来,在工作中发现一种仿品,系毛莫科植物白芍PaeoniaLactifloraPall的根茎切片。白术性味苦、甘、温。具有健脾益气,燥湿利水、止汗、安胎之功效。临床上用于胸虚食少,腹胀泄泻,痰饮眩悸、水肿、自汗、胎动不安等症。而芍药报头一般不做药用。现将二者对比鉴别如下。1.性状鉴别1.1白术片为纵切或斜切的不规则形片,长3~8cm,宽2~4cm,厚0.3~0.5cm。切面皮部很薄,边缘略突出;皮部黄白色,向内色渐深,稍凹陷;木部较小而居中,多…  相似文献   

19.
论三七的功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胡勇 《中国药业》2000,9(2):44-45
三七为五加科植物三七 Panax notoginseng( BurK)F.H.Chen的干燥根,与常用滋补品人参、西洋参为同科属植物。它始载于明代《本草纲目》,至今已有400多年的药用历史。下面就三七在药典中尚未收载的药用价值予以浅述。1补益强壮作用 三七素有血参(《医林纂要·药性》)、人参三七(《纲目拾遗》)、参三七(《外科证治》)之称,早在《本草新编冲即己述其“止血兼补虚”功效,《本草纲目拾遗》是这样记述的“人参补气第一,三七补血第一,味同而功亦等,故称人参三七,为药品中之最珍贵者”,还将三七的…  相似文献   

20.
白术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李时珍曰:“扬州之域多种白术,其状如桴……桴乃鼓槌之名。”又谓“白术,桴蓟也,吴越有之,人多取其根栽莳。一年即稠,嫩苗可茹,叶稍大而有毛,根如指大,状如鼓槌,亦有大如拳者。”再现《证类本草》附图,其中越州术和舒州术的植物形状与现今白术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