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支气管动脉灌注联合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中晚期肺部恶性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02例中晚期肺癌患者分为两组,A组57例支气管动脉灌注联合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B组45例支气管动脉灌注治疗,术后4周开始行CT随访,根据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RECIST)及患者生存时间评价两组的疗效。结果:术后12个月两组有效率(CR+PR)分别为83.3%、46.7%;A、B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6个月、12个月和24个月生存率A组为91.2%,82.5%,63.2%,明显高于B组的60%,33.3%,6.7%(P<0.05)。结论:支气管动脉灌注联合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中晚期肺癌是一种疗效显著、微创、安全的方法,是现阶段治疗中晚期肺癌的新选择。  相似文献   

2.
125^I粒子植入联合动脉灌注化疗治疗不可切除性肺癌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 探讨CT引导下125I粒子植入联合动脉灌注化疗治疗不可切除肺癌的价值.方法 30例不可切除性肺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14例,125I粒子植入术前或后1周内行动脉灌注化疗;B组16例,单纯125I粒子植入治疗.两组患者125I粒子植入2个月后行胸部CT检查,按RECIST标准判定疗效并进行生存分析.结果 30例患者全部按计划完成治疗.A组植入粒子552枚,9例行了2次动脉灌注化疗;B组共植入125I粒子603枚.CT复查显示:A组完全缓解(CR)0例,部分缓解(PR)10例,稳定(SD)4例,进展(PD)0例,治疗有效率为71.4%;B组完全缓解(CR)0例,部分缓解(PR)10例,稳定(SD)5例,进展(PD)1例,治疗有效率为62.5%.两组治疗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年生存率分别为78.6%和 62.5%,生存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25I粒子植入联合动脉灌注化疗是治疗不可切除性肺癌的一种有效方法,可显著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相似文献   

3.
4.
5.
选择性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药物治疗中晚期肺癌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姑息治疗手段,其近期疗效较为满意。我院自2000年2月~2005年4月共收治中晚期肺癌39例,均采用Seldinger技术经皮股动脉穿剌,行介入治疗,取得比较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本组39例,男31例,女8例;年龄37~84岁,平均65岁。病程最短1周,最长7月。症状有咳嗽,胸痛,发热,痰中带血,食欲减退。所有病例均经影像学检查,经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或经皮肺穿剌病理学检查证实24例。中央型肺癌17例,周围型肺癌21例,转移性肺肿瘤1例。1·2每例均采用Seldinger技术经右侧股动脉穿剌插…  相似文献   

6.
本文分析报道我院确诊断肺癌的患者27例,应用选择性支气管动脉内灌注药物进行治疗,有效率为78%,文中对肺癌的X线和组织类,血供来源以及这的成功与疗效的关系,并发症的预防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8.
目的 探讨选择性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对肺癌治疗的缓解率和缓解时间。方法 本组采用选择性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药物方法治疗 98例中晚期肺癌患者并随访 1年。结果 治疗总缓解率为 5 2 0 % ,中位缓解期为 2 2 8周。小细胞肺癌组和非小细胞肺癌组缓解率为 75 %和 40 9%。临床Ⅱ ,Ⅲa,Ⅲb,Ⅳ期组的缓解率分别为 68 8% ,65 6% ,45 9% ,1 5 4%。结论 肺癌的病理分型和临床分期可能是影响疗效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2006年3月—2012年11月,我们采用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治疗中晚期肺癌225例,疗效满意。现分析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情况选择临床确诊的中晚期肺癌225例,男152例,女73例;年龄26-82岁,平均52.5岁。入组病例均经CT、MRI、支气管镜活检等检查确诊为Ⅱ、Ⅲ期肺癌,其中,鳞癌122例,腺癌74例,未分化癌29例;中央型肺癌156例,周围型肺癌69例。  相似文献   

10.
自1992年7月至1996年10月对44种中晚期肺癌进行了BAI+BAE治疗,有效率72.7%(32/44),且各病理类型之间的疗效无明显差异(P〉0.01)。探讨了BAI+BAE的适应症及明胶海绵栓塞时并发症的控制问题。本疗法对中晚期肺癌是值得推荐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植入125I粒子治疗晚期肺癌的近期疗效.方法 20例晚期肺癌患者在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肺癌组织间植入125I粒子,通过影像学手段观察近期疗效,并观察临床不良反应.结果 复查20例植入粒子后3个月以上患者的CT影像,其中,完全缓解15%(3/20)、部分缓解55%(11/20)、无变化30% (6/20),总有效率为70%,并发气胸15%(3/20)、咳少量血痰20%(4/20).随访时间3~18个月,1例术后5个月死于呼吸衰竭.结论 125I粒子植入治疗晚期肺癌并发症少,近期疗效满意,远期疗效待观察.  相似文献   

12.
CT引导下组织间置入125I粒子治疗肺癌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目的 介绍CT引导下组织问置入^125I粒子治疗肺癌的技术方法并评价其临床价值。方法 31例肺癌患者均在CT引导下进行肿瘤内^125I粒子置入术。首先根据肿瘤的大小利用放射性粒子治疗计划系统计算出治疗肿瘤所需要^125I粒子的最佳数量,然后经CT引导下经皮穿刺将^125I粒子均匀置入到肿瘤内进行组织间放疗,术后1、2、6个月内分别进行CT检查对患者随访,根据肿瘤大小变化将疗效分为4级:Ⅰ级:明显缓解(肿瘤缩小50%以上);Ⅱ级:缓解(肿瘤缩小,25%~50%);Ⅲ级:轻度缓解(肿瘤缩小1%~25%);Ⅳ级:无效(肿瘤无变化或增大,临床症状亦无缓解)。结果 1个月:Ⅰ级9例,Ⅱ级6例,Ⅲ级13例,Ⅳ级3例(包括1例失访者),1个月有效率为90.32%;2个月:Ⅰ级17例,Ⅱ级8例,Ⅲ级3例,Ⅳ级3例(包括2例失访者),2个月有效率为90.32%;6个月:Ⅰ级23例,Ⅱ级3例,Ⅲ级2例,Ⅳ级3例(包括2例失访者),6个月有效率为90.32%。结论 CT导向下组织间置入^125I粒子是1种治疗肺癌安全、可靠、疗效显著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CT引导下经皮穿刺植入放射性125I粒子与紫杉醇、顺铂化疗(TP)方案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价值.方法 32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在CT引导下进行125I粒子植入,手术后第1天给予紫杉醇135 mg/m2;第2~4天,顺铂75 mg/m2,28 d为一个周期,化疗4个周期.125I粒子植入后1、3、6、12个月复查CT观察疗效.结果 术后1个月复查CT,所有病灶均得到有效的控制,术后3、6、12个月肿瘤治疗有效率(CR PR)分别为:87.5%、90.63%、92.31%.所有患者未出现放射损伤症状,未发现粒子迁移,化疗不良反应较轻.结论 CT引导下经皮穿刺放射性125I粒子组织间照射并TP方案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CT导引下125Ⅰ粒子组织间植入联合经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治疗进展期肺癌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108例Ⅲ~Ⅳ期肺癌患者随机分为联合治疗组和灌注化疗组,联合治疗组43例57个病灶接受CT导引下125Ⅰ放射性粒子植入后,联合同步支气管动脉内吉西他滨和奥沙利铂(GP),方案灌注化疗2~4个周期;灌注化疗组65例患者74个病灶仅接受支气管动脉内GP方案化疗2~4个周期,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联合治疗组和灌注化疗组1、3、6、12个月的总缓解率分别为8.8%、56.1%、63.6%、84.0%和2.7%、21.%、41.9%、45.1%,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联合治疗组和灌注化疗组1年累计生存率分别为91%和65%,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533 d和422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导引下125Ⅰ粒子植入的主要并发症为气胸、咯血、放射性粒子游走和胸腔积血,灌注化疗主要的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和胃肠道反应等,患者可以耐受,联合治疗组和灌注化疗组患者各化疗不良反应的总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导引下125Ⅰ粒子组织间植入联合经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治疗肺癌是一种安全、有效、微创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I粒子植入联合区域性动脉灌注化疗(RIAC)对中晚期胰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56例Ⅲ、Ⅳ期胰腺癌患者,其中接受I粒子植入联合RIAC(A组)90例,单纯RIAC(B组)68例,全身静脉化疗(C组)98例,观察3组治疗方式的疼痛缓解情况、术后不良反应,比较客观缓解率(ORR)、无进展生存期(PFS)、中位生存时间(mST)和总生存率(OS)。结果治疗后1个月疼痛缓解率在A、B、C组分别为81.11%(73/90)、50%(34/68)、19.39%(19/9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1.534,P<0.01)。治疗后2个月评估疗效,ORR分别为48.89%(44/90)、33.82%(23/68)、19.39%(19/9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305,P<0.01);mPFS分别为9.5个月、6.9个月、4.9个月,mST分别为13.0个月、10.1个月、7.2个月。A组m PFS和mST均较B、C组延长(χ^(2)=27.638、37.891,P<0.01)。治疗后6、12个月OS,A组分别为86.7%、56.7%;B组分别为75.0%、29.4%;C组分别为59.2%、17.3%。A组患者术后出现粒子迁移7例(7.78%),急性胰腺炎3例(3.33%),未出现新增的严重并发症。结论与单纯RIAC和全身静脉化疗相比,^(125)I粒子植入联合RIAC能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延长患者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CTA)对肺癌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61例经病理证实的原发性肺癌患者的影像学资料,28例患者(CTA组)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前均进行多层螺旋CT胸部增强扫描,分别采用容积显示(VR)、最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重建(MPR)等方法进行后重建处理,观察分析支气管动脉形态特征以指导手术操作,33例患者(无CTA组)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前未行多层螺旋CT增强检查;比较2组患者术中对比剂用量、术中所用透视时间、手术所用时间的差异.结果 CTA组28例患者中24例术前明确肺癌供血动脉的起源、开口、走行及分布,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DSA)造影显示的肿瘤供血动脉的来源分布基本一致,符合率100%; CTA组平均对比剂用量(44±7) mL,平均透视时间(12.3±2.2)min、平均手术时间为(42±11)min;而无CTA组3项数值分别为(74±21)mL、(26.6±5.3)min、(56±10)min.2组患者术中对比剂用量、术中所用透视时间、手术所用时间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CTA组明显小于无CTA组.结论 CTA术前能明确支气管动脉等供血动脉解剖,术中明显缩短供血动脉的查找时间,从而减少手术时间、透视时间,减少术中对比剂用量和医患的辐射.CTA对肺癌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CT导向下125I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非小细胞肺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CT引导下经皮穿刺植入^125I粒子近距离内照射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方法、疗效及并发症的处理。方法选择21例术前活检证实为NSCLC的患者,根据治疗计划系统(TPS)计算布源,于CT引导下经皮穿刺植入^125I粒子。粒子活度0.5~0.8mCi,间隔1.0~1.5cm多层面植入肿瘤内。术后即刻CT扫描验证,2~6个月复查CT观察粒子在瘤体内的分布、疗效及有无并发症,随访12个月。结果随诊CT复查,21例患者中完全缓解7例;部分缓解12例;稳定(无变化)2例。1年生存率90.5%(19/21)。并发症包括术中气胸6例,咳血2例。未见严重并发疗和治疗相关的放射损伤。结论CT导向下^125I粒了植入治疗NSCLC安全、有效,近期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CT导向下125I粒子植入联合髂内动脉化疗灌注治疗盆腔肿瘤复发的临床疗效.方法总结8例盆腔复发肿瘤采用CT导向下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联合髂内动脉化疗灌注患者的疗效.所有患者术前或术后给髂内动脉灌注化疗,化疗方案根据原发肿瘤的类型确定.粒子植入之前采用TPS模拟布源或遵循Halarism的125I经验公式mCi=Da×5,Da为靶组织长、宽、高的平均值(L+W+H)/3,单位为cm,求出术中所需125I粒子的总活度及算出治疗粒子的数量.在螺旋CT导向下将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盆腔肿瘤内.结果全组8例患者8个病灶2个月后采用PET-CT评价,完全缓解(CR)0例,部分缓解(PR)5例,稳定(NC)2例,进展(PD)1例,全组病例随访1年,死亡2例,其余6例存活,最长的生存时间15个月.结论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联合髂内动脉灌注化疗是治疗盆腔肿瘤复发的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