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比较ProTaper和K3预备对根管形态的影响。方法选取正畸减数拔除含颊舌双根管的上颌前磨牙40颗,随机分为2组,分别采用机用镍钛器械ProTaper和K3预备根管,预备前、后进行三维成像,记录预先设立的根管横断面、颊舌向切面、近远中向切面三个位点的三维数据,评价根管预备的效果。结果 K3组相对于ProTaper组对牙本质的切削量少,对根管形态的影响较小,ProTaper组和K3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K3组预备后的根管形态优于ProTaper组。K3预备后能较好的保持根管形态,对根管壁牙本质的切削量少,较少地削弱了余留牙体组织的抗折力。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3种新型镍钛根管预备系统对椭圆形根管成形能力的差异。方法:收集45个具有椭圆形单根管的下颌前牙,分别用自调节根管锉(Self-adjusting File,SAF)、Pro Taper Universal和Pro Taper Next系统进行根管预备(n=15),在根管预备前后分别进行显微CT扫描,评价各组器械预备根管后牙本质面积增加量、去除牙本质体积量和未接触到的根管面积百分比。结果:SAF未接触到的根管面积百分比较ProTaper Next和Pro Taper Universal组低(P<0.05);而3组之间的牙本质面积增加量和去除牙本质量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SAF预备椭圆形根管时去除牙本质均匀,对椭圆形根管成形能力的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3种常用根管预备方法预备C形根管时对根管壁薄弱区的切削程度,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收集临床拔除的具有C形根管的下颌第二恒磨牙60颗,应用改良Bramante技术,于距根尖2、5、8mm处将牙根横断.将样本随机分为3组,使用不同预备器械和方法进行预备.比较预备前后根管横截面形态的数码图像,对3种不同方法的切削程度进行评价.评价指标包括牙本质切削面积、根管壁最小厚度出现部位及最小值变化和根管壁侧穿发生情况.数据进行方差分析.结果:C形根管壁的薄弱区多出现在舌侧,3种预备方法对C形根管壁薄弱区的切削没有显著差异.手用不锈钢器械组中发生3例侧穿.结论:在C形根管预备时应特别注意避免在颊舌侧薄弱区的过度切削,以免发生穿孔.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新型往复运动系统Wave One单支锉的根管预备效率及预备过程中,根尖部碎屑排出情况。方法选择40颗单根管下颌前磨牙,随机分成4组,分别用K-File、BLx、Pro Taper Universal及Wave One四种器械根管预备,收集从根尖孔排出的牙本质碎屑,称重,再结合各组根管的预备时间,进行综合比较评价。结果 K-File组产生的根尖推出碎屑量最多,Waveone组次之,除BLx组与Pro Taper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其他各组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Wave One组所需预备时间最短,其次是BLx组、Pro Taper组,K-File组最慢,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Wave One在根尖推出碎屑量方面,相较于手用K-File具有优势,但较其他两种传统的机用镍钛器械多。与其他三种器械相比,Wave One具有最佳的根管预备效率。  相似文献   

5.
可变锥度镍钛锉在树脂弯曲根管中成形效果的观察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比较不锈钢K型锉与可变锥度ProTaper镍钛锉在仿制树脂弯曲根管中的成形效果。方法 将30个仿制树脂根管随机分为3组,分别使用不锈钢K型锉、手用ProTaper锉、机用ProTaper锉预备,记录预备后根管全长内外侧树脂去除量、预备后根管宽度、根管弯曲度变化、根管偏移。结果 与不锈钢K型锉相比,手用和机用Pro Taper锉预备后的根管在根尖外侧和弯曲起始部内侧的树脂去除量较少(P<0.05),根管直化度较小(P<0.05),无明显根管偏移。结论 ProTaper锉成形效果优于不锈钢K型锉,预备后能形成一个与原形相似、流畅的锥形根管。  相似文献   

6.
肖洁  何惠明  孔亮  周冰  张爱君 《口腔医学》2006,26(3):223-225
目的分析不同角度的下颌第二前磨牙桩核冠修复时牙本质的应力分布情况。方法在AnsysWorkbench软件中对下颌第二前磨牙在正常角度及颊向、舌向分别倾斜10°、20°、30°的桩核冠模型进行牙本质应力分析。结果各组都在颊舌侧牙颈部出现高应力区,牙本质应力与倾斜角度的大小成正相关关系,载荷相同时,牙根舌向倾斜组的应力大于颊向倾斜组。结论临床上采用铸造镍铬合金桩核矫正颊、舌向倾斜的下颌第二前磨牙时,根管预备过程要注意保证唇舌侧根管壁厚度,并应避免牙根过度倾斜,尤其要避免过度舌侧倾斜,防止根折。  相似文献   

7.
目的:应用锥形束CT评价Twisted File(TF)和Pro Taper两种机用镍钛锉的根管成形效果。方法:选择符合标准的离体牙41个(共60个单根管牙根),按弯曲度分为轻度弯曲(0°~15°)组和重度弯曲(16°~35°)组(n=30):每个大组再随机分为两个亚组(TF组和Pro Taper组,n=15)。机用TF锉和Pro Taper锉分别预备根管,预备前后进行CBCT扫描,测量距根尖2、4、6 mm处根管近、远中侧的根管壁厚度,计算各处的轴中心率,比较其差异。结果:TF和Pro Taper机用镍钛根管锉中心定位能力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TF预备轻度弯曲根管时的中心定位能力优于重度弯曲根管(P<0.05);Pro Taper预备轻度弯曲根管在距根尖2、4 mm处的中心定位能力优于重度弯曲根管(P<0.05),而6 mm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机用镍钛根管锉均有较好的中心定位能力,牙根弯曲度<15°时的中心定位能力优于>15°者。  相似文献   

8.
高小芳  梁妍  张建珍  刘思逸 《口腔医学》2012,32(10):603-604,624
[摘要] 目的 评价机用镍钛器械Pro Taper和R-Endo根备系统预备根管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临床上需进行根管治疗的160颗患牙(共512个根管),随机分为实验组(253个根管)和对照组(259个根管),每组各80颗牙。实验组使用机用镍钛器械Pro Taper技术预备根管,对照组使用R-Endo技术预备根管。两组均用冷牙胶侧方加压技术充填根管。记录两组根管预备时间和术后并发症出现情况,根据治疗前、中、后的X线片评价根管预备和充填的效果。结果 实验组根管预备时间为15 min,明显少于对照组40 min,根管成形和充填效果两组无差异。结论 机用Pro Taper系统应用于根管治疗预备具有良好的成形和充填效果,且根管预备快速、高效; R-Endo系统操作简单,对根尖周组织激惹度较小。  相似文献   

9.
贾琳  仪虹  刘志杰  鲁杰 《口腔医学研究》2014,(11):1069-1071,1076
目的:应用锥形束CT(Cone-beam CT,CBCT)探讨WaveOne单根锉器械预备C形根管的成形效果。方法:成对收集具有C形根管的离体牙30颗,每对中2颗样本再随机自由分到两组:WaveOne Primary单根锉器械组(WP组)和ProTaper Universal组(PU组),每组15颗。两组分别用相对应器械进行根管预备,叠加预备前后C形根管根冠、根中、根尖部位横截面CBCT扫描图像,对牙本质切削量、遗漏面积百分比、根管预备时间、根管预备意外发生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对WaveOne单根锉器械预备C形根管的成形效果进行评价。结果:WP组与PU组牙本质切削量、遗漏面积百分比在根冠部无显著性差异。在根中部和根尖部,WP组较PU组切削量大(P<0.01),而PU组遗漏面积明显较WP组多(P<0.01)。根管预备时间WP组显著少于PU组(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根管预备意外发生情况两组间无显著差异。结论:WaveOne单根锉器械在C形根管的预备成形中相对操作简便、成形好、效率高,是较理想的C形根管预备器械。  相似文献   

10.
使用三维重建技术研究不同根管预备器械的预备效果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采用CT扫描结合三维重建技术,评价3种根管预备器械K-file、机用Protaper、机用Hero642的根管预备效果。方法:对离体牙进行CT扫描,建立三维数字模型,对根管预备前、后的横截面面积、根管内容积、根管内表面积及根管偏移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在根管预备前后的横截面面积、根管内容积、根管内表面积差值上,Protaper组最大,手用K-file组最小;在根管预备前后根管偏移量方面:手用K-file组最大,机动Hero642组最小。结论:机动Protaper的牙本质切削能力优于机动Hero642;机动镍钛根管预备器械保持原有根管解剖走行的能力优于手用不锈钢器械。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建立上颌第一磨牙模型,三维分析根管预备后根管中心的偏移。方法:7个离体上颌第一磨牙,随机分为2组。ProTaper预备组(n=4)和K锉预备组(n=3),根管预备前和预备后行Micro-CT扫描,建立三维模型及根管中心线模型,比较预备前、后根管中心线之间的三维空间距离。统计分析采用t检验。结果:建立了上颌第一磨牙的三维模型及根管中心线模型,腭根和近颊根管距离根尖1 mm层面上,Pro-Taper组根管中心线偏移明显小于K锉组,远颊根管距离根尖2 mm层面上,K锉组根管中心线偏移明显小于ProTaper组(P<0.05)。结论:上颌第一磨牙三维模型及根管中心线模型的建立,能三维测量、比较根管预备后的中心偏移,为根管预备效果的评价提供有效的量化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12.
椭圆形根管具有特殊的解剖学形态,使用镍钛器械预备根管时在追求良好的成形能力同时,也会有不良的影响。目前几种常用的镍钛器械中,既有较高牙本质切削效率的优势也有形成牙本质微裂的风险;虽然镍钛器械代代更新,但是目前研究发现无论哪种器械对于椭圆形根管预备均具有一定的缺陷。本文将从镍钛系统对椭圆形根管的成形能力,包括切削能力、保持原有根管形态的能力以及不良影响如推出根尖孔碎屑量、形成牙本质微裂的影响两个大方面进行综述,为选择合适的镍钛器械预备椭圆形根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不同根管预备方法对根尖孔溢出碎屑和液体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目的 比较手用不锈钢K挫,手用镍仗挫和机用不锈钢K锉,机用镍钛锉行根管预备后,推出根尖孔的牙本质碎屑重量和冲洗液的体积。方法 将80颗单根离体牙分为4组,每组20颗,分别用手用不锈钢K锉,手用镍钛锉,机用不锈钢K锉,机用镍钛锉预备根管。预备过程中从根尖孔推出的牙本质碎屑和液体,用预先称重的离心管收集,测得推出根尖孔的液体体积和牙本质碎屑的重量。结果 机用镍钛锉组推出根尖孔的牙本质碎屑量比其他组少,但四组间无显著性差异。机用镍钛锉组推出根尖孔的液体量较少,四组间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机用镍钛锉用于根管预备推出根尖孔的液体量及牙本质碎屑均较少。  相似文献   

14.
将人下颌磨牙的42个近中弯曲根管分成3组,分别用逐步后退法、平衡力法和自动化根管扩大法扩大根管并比较扩大效果,根管预备在Bramante系统中完成,观察点距根尖孔2mm。结果提示逐步后退法组去除牙本质的量较大,自动化根管扩大法组去除牙本质的量最少。3种方法不同程度地存在有过度切削一侧根管壁的现象,自动化根管扩大法组预备的根管形状较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下颌前牙根管根尖部的内径、横截面形态和锥度.方法 采用Digora间接数字化成像技术拍摄481颗下颌前牙的近远中向和颊舌向X线影像,分析根管的分型、根管根尖部内径、横截面形态和锥度.结果 下颌前牙以Ⅰ型根管为主,但仍有25.46%的下颌切牙和13.21%的下颌尖牙出现Ⅱ、Ⅲ和Ⅳ型根管.在Ⅰ型根管中,颊舌径(中间值)大于近远中径(中间值),且下颌切牙和尖牙距根尖1 mm处颊舌径的中间值为0.32 mm;下颌前牙颊舌向锥度大于近远中向锥度,颊舌向锥度的中间值大于0.10.结论 下颌前牙的根管根尖部形态较为复杂.预备单根管下颌前牙时主尖锉应选用至少35#的根管锉,并配合根管冲洗、改良根管预备和加强消毒等技术,以达到完善的根管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价3种常用根管预备方法对C形根管的成形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对临床拔除的具有C形根管的下颌第二恒磨牙60颗,应用改良Bramante技术,于距根尖2mm、5 mm和8mm处将牙根横断.选择手用不锈钢K锉逐步后退技术(Step-Back组)、逐步深入技术(Step-Down组)和机用旋转镍钛锉ProTaperTM系列冠向下预备技术(Crown-Down组)预备不同类型的C形根管,比较预备前后根管横截面形态的数码图像,对3种不同方法的成形效果进行评价.结果 3种方法预备离体下颌第二磨牙C形根管后均有遗漏.不锈钢K锉逐步后退技术和不锈钢K锉逐步深入技术分别在根冠部[遗漏面积百分比分别为(0.177±0.071)%、(0.068±0.074)%]和根尖部[遗漏面积百分比分别为(0.236±0.167)%、(0.295±0.171)%]遗漏较少(P<0.05).CⅠ、CⅡ型遗漏出现在近远中多于颊舌侧,将其分为独立的2~3个根管预备可减少遗漏.不同方法预备根尖区的遗漏均显著高于根管中上部(P<0.05).结论 早期开敞根管上段,将C形根管分为2~3个独立的根管进行预备,可以增进根管预备的成形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ProTaper和K3镍钛预备系统预备根管对牙根抗折载荷的影响。方法 30颗完整的离体单根恒牙根管预备后随机分成三组,两个实验组分别采用ProTaper和K3镍钛预备系统预备根管,对照组采用不锈钢K锉逐步后退法预备根管,三组均采用冷牙胶侧压充填根管。将标本用万能试验机垂直加载直至标本发生纵裂,记录牙根纵裂时的最大抗压载荷和纵裂的类型。结果两个实验组的平均抗压载荷值分别是206.05±73.31N和210.04±64.57N,两个实验组之间无明显统计学差异。对照组平均抗压载荷值(269.10±56.64N)高于两实验组,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83.3%的牙根纵裂线发生于颊舌方向。结论相比传统的逐步后退法,ProTaper和K3大锥度镍钛器械预备不会明显降低牙根的最大抗压载荷。以上两种镍钛预备技术对牙根抗压载荷的影响无区别。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两种镍钛机动器械预备后牙弯曲根管的效果。方法:选择根管弯曲度10°~20°之间,及>25°的单根管前磨牙各24个,包埋于Branmante模型中。采用Hero642和Profile镍钛机动系统进行根管预备。测定根管预备前后根尖、根中、根冠段的牙本质切削面积、形态因子,并记录操作时间和器械折断情况。结果:Hero642对根尖段及重度弯曲根管根中段的牙本质切削大于Profile,在根管预备过程中体现出较短的操作时间和器械折断率;根管预备后的截面形态在两者间无显著差异。结论:Hero642和Profile镍钛机动系统具有良好的根管成形作用,较高的工作效率,可作为临床上弯曲根管的预备器械。  相似文献   

19.
郭宇  彭彬 《口腔医学研究》2014,(4):340-342,347
目的:比较TF、K3XF和K3三种镍钛器械在树脂模拟根管中的成形能力。方法:45个单弯树脂模拟根管随机分为3组,分别采用TF,K3XF和K3进行根管预备。记录预备前后的形态,使用图像处理、分析软件测量并比较3组间根管弯曲度的变化和偏移的情况。结果:TF组和K3XF组的根管弯曲偏移值较小,在统计学上无显著性差异;而K3组偏移值较大与TF组和K3XF组在统计学上有显著性差异(P〈o.05)。结论:在预备树脂弯曲根管中,TF和K3XF较K3能更好地维持根管原有的形态。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K锉、Safesiders锉和HERO Shaper锉预备离体牙弯曲根管的成形效果。方法60颗根管弯曲的离体下颌前磨牙随机分为3组,分别用K锉、Safesiders锉和HERO Shaper锉进行根管预备,根管预备前后分别往根管内注入复方泛影葡胺并拍摄X线片,分析根管预备后根管弯曲内外侧壁牙本质去除量、中心定位能力及根管直化角度。结果在根管弯曲内外侧壁所有观测点,Safesiders锉组和HERO Shaper锉组牙本质去除量均少于K锉组(P均>0.05)。 Safesiders锉组牙本质去除量多于HERO Shaper锉组,但仅在根管弯曲内侧壁3和4 mm观测点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 mm:t=3.72,P<0.05;4 mm:t=7.62,P<0.05)。在距根尖孔5 mm以下观测点,Safesiders锉组和HERO Shaper锉组中心定位能力优于K锉组(1 mm:F=7.45,P<0.05;2 mm:F=10.20,P<0.05;3 mm:F=7.75,P<0.05;4 mm:F=23.45,P<0.05;5 mm:F=10.91,P<0.05);而在所有观测点上,Safesiders锉组与HERO Shaper锉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 Safesiders锉组和HERO Shaper锉组根管直化角度均小于K锉组(F=58.95,P<0.05),但Safesiders锉组与HERO Shaper锉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K锉、Safesiders锉和HERO Shaper锉预备离体牙弯曲根管均有不同程度的根管偏移,其中Safesiders锉和HERO Shaper锉根管偏移较少,具有较好的根管成形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