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观察输注不同温度溶液后对失血性休克复苏模型兔肝功能的影响,探讨液体复苏时不同温度溶液对减轻肝脏损害的作用。方法选择健康新西兰雄兔30只,随机分为4组进行手术插管及制作休克模型,在休克模型稳定30min后按相同速度相同液量分别给予低温(10.7±1.6)℃、常温(20.6±1.3)℃及温热(39.5±1.3)℃平衡液和自体血;在休克前、休克及液体复苏1h、2h和4h监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血清总蛋白和白蛋白水平。结果失血性休克可以导致肝功能损害,休克时各实验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及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均升高,复苏过程中温热组和低温组均低于常温组,以低温组效果更明显。休克后各实验组总蛋白和白蛋白均下降,但各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失血性休克能引起肝功能异常,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及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液体复苏时低温溶液和温热溶液有助于改善肝功能,低温溶液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2.
溶液温度对失血性休克兔中心温度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护理研究》2004,18(3):380-382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采用不同温度液体复苏时对失血性休克兔中心温度的影响 ,筛选较为适宜的抗休克补液温度。 [方法 ]将实验兔 (n =3 0 )随机分为假手术组 (n =7)、温热组 (n =8)、常温组(n =7)、低温组 (n =8)。温热组、常温组、低温组复制兔失血性休克模型后 ,给予 3倍失血量的平衡液及自体血复苏 ,液体温度分别控制在3 9 .5℃± 1.3℃、2 0 .6℃±1.3℃、10 .7℃± 1.6℃。选择休克前 (T1)、休克模型形成后 3 0min (T2 )及液体复苏后 1h(T3 )、2h(T4)、4h(T5)时间点观察中心温度的变化。 [结果 ]液体复苏后1h、2h、4h温热组中心温度保持相对稳定 ,而常温组、低温组下降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常温组与低温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温热溶液可保持失血性休克兔中心温度相对恒定  相似文献   

4.
失血性休克的液体复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失血性休克是临床常见的急危重症,可导致一系列严重后果,甚至死亡。液体复苏是失血性休克的重要治疗措施之一。关于失血性休克液体复苏的研究颇多,目前仍在不断深入。本文就输液通路的建立、液体的选择、输液速度及量和液体温度等方面对失血性休克的液体复苏相关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5.
失血性休克复苏的新认识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当各种原因导致有效循环血量减少,存在低血容量性表现,出现明显血流动力学紊乱,导致重要脏器灌注不良时,就需要液体复苏。液体复苏的目的,是维持机体血流动力学的稳定,纠正代谢紊乱,恢复组织器官的正常灌注。低血容量性表现不仅出现在创伤性、失血性休克,还出现在麻醉后、过敏性休克等血管床大量扩张导致的相对血容量不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不同温度液体复苏对新西兰兔失血性休克模型肠系膜微循环功能及肠黏膜屏障功能影响。方法选取40只雄性新西兰兔,随机将其分为A、B、C和D组4组各10只,建立失血性休克模型。A、B和C组分别采用低温、常温和温热复苏液进行液体复苏,D组未行液体复苏。比较4组休克前(T1)、休克时(T2)、液体复苏1 h(T3)和液体复苏3 h(T4)时肠系膜微血管直径、红细胞流速及血清二胺氧化酶(DAO)、D-乳酸(D-LA)。结果肠系膜微血管直径和红细胞流速,与T1时比较,4组T2时均降低,A、B和D组T3时降低,D组T4时亦降低;与T2时比较,A、B和C组T3和T4时升高;与T3时比较,A和B组T4时升高(P0.05)。肠系膜微血管直径,T3时C组最长,B、A和D组依次缩短;T4时A、B和C组均长于D组(P0.05)。肠系膜微血管红细胞流速,T3时A、B和D组慢于C组,A和B组快于D组;T4时A、B和C组均快于D组(P0.05)。与T1时比较,血清DAO和D-LA 4组T2、T3和T4时均升高;与T2时比较,A和B组血清DAO和D-LA T3和T4时升高,C组血清DAO T3时升高;与T3时比较,C组血清DAO和D-LA T4时降低(P0.05)。血清DAO,T3时A和B组分别高于C和D组,C组高于D组;T4时A和B组分别高于C和D组(P0.05)。血清D-LA,T3和T4时A和B组分别高于C和D组(P0.05)。结论失血性休克可导致新西兰兔出现肠系膜微循环障碍及肠黏膜屏障功能异常,使用温热复苏液进行液体复苏利于改善肠系膜微循环,保护肠黏膜屏障功能。  相似文献   

7.
溶液温度对失血性休克兔循环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探讨不同温度液体复苏对失血性休克兔循环功能的影响,以筛选较为适宜的抗休克补液温度.方法将实验兔(n=30)以随机的方法分为假手术组(n=7)、温热组(n=8)、常温组(n=7)、低温组(n=8).选择休克前(t1)、休克模型形成后30min(t2)、液体复苏后1h(t3)、2h(t4)、4h(t5),观察心率、平均动脉压、中心静脉压和休克指数的变化.结果温热组失血性休克兔在液体复苏后心率稳定,而常温及低温组心率明显下降.液体复苏后4 h,温热组与常温组、低温组之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温热组平均动脉压升高平稳,常温及低温组曲线有一定波动.液体复苏后4h,低温组平均动脉压较低,与其他3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中心静脉压、休克指数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温热液体复苏使休克兔心率、平均动脉压、中心静脉压较为平稳,有助于改善休克兔循环功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不同液体复苏方式对失血性休克大鼠小肠黏膜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32只SD大鼠 ,制成未控制性重度失血性休克模型 ,随机分成对照组、NF组 (无液体复苏组 )、NS4 0组 (限制性液体复苏组 )和NS80组 (快速大量液体复苏组 ) ,检测和比较失血 /复苏 /急救后各组存活大鼠小肠黏膜细胞凋亡的发生情况。结果 早期液体输注可显著降低大鼠的早期死亡率 ;各组大鼠中存活者的小肠黏膜细胞均有大量凋亡发生 ,其中与NF组和NS4 0组相比较 ,NS80组存活大鼠的小肠黏膜细胞凋亡显著增加 (P <0 0 1)。结论 在上述液体复苏方式中 ,限制性液体复苏可显著降低未控制性重度失血性休克大鼠的早期死亡率和小肠黏膜细胞凋亡 ,这可能有助于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失血性休克中不同晶胶比液体复苏的优劣,从而选择合适的晶胶比例。方法将29例失血性休克患者分为高晶胶比组(13例)和低晶胶比组(16例),观察ICU住院日、复苏液体量、复苏前及复苏达标后即时、24h、48h血流动力学参数、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心室脑钠肽(BNP)、氧合指数(PO2/FiO2)及血乳酸。结果两组心指数(CI)、全心舒张末期容积(GEDVI)、平均动脉压(MAP)在复苏后均改善,复苏达标后即时、24h、48h两组CI、GEDVI、MAP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分别=0.09、0.56、0.17;1.18、0.17、0.82;1.25、1.35、0.42,P均>0.05);两组EVLWI、BNP、PO2/FiO2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3.70、2.57、4.43;2.39、3.53、3.74;4.12、2.77、3.11,P均<0.05);复苏达标后即时、24h低晶胶比组血乳酸均低于高晶胶比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2.23、3.78,P均<0.05);两组液体量、ICU住院日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5.12、4.61,P均<0.05)。结论失血性休克宜采取低晶胶比液体复苏。  相似文献   

10.
<正>失血性休克多见于创伤后大量失血,当失血量超过机体代偿能力后,会出现组织灌注降低、炎症介质升高、局部器官微循环障碍等严重并发症,如未采取积极有效的治疗,将导致败血症、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多器官功能衰竭等严重后果[1]。创伤所致失血性休克的致死率和致残率分别高达10%和16%[2]。  相似文献   

11.
失血性休克是急诊和重症监护室常见的高致死率急危重症.液体复苏作为重要的治疗手段经历了重大变革,从传统的积极液体复苏策略,逐步改变为损伤控制复苏策略,本文就近年来失血性休克的液体复苏策略及液体应用原则做一总结.  相似文献   

12.
不同液体复苏对失血性休克大鼠微循环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不同复苏液体种类对大鼠急性失血性休克微循环的影响.方法 对40只纯种Wistar大鼠参照Sandro B.Rizoli所建模型改良复制失血性休克动物模型,根据对急性失血性休克大鼠进行液体复苏时所选液体种类不同,随机分为无液体复苏组(A组)、低分子右旋糖苷-40组(B组)、7.5%高渗盐水组(C组)和高渗盐水+低分子右旋糖苷-40(D组),每组10只,于休克后24 h将动物处死,采集左侧肾皮质相应部位标本用于电镜检查.结果 休克无液体复苏组(A组)动物肾脏微循环破坏严重,单独应用低分子右旋糖苷组(B组)或单独应用高渗盐水组(C组)均有不同程度损伤,而联合应用高渗盐水+低右复苏组(D组)肾脏微循环基本完好.结论 不同复苏液体种类对休克机体微循环影响不同,联合应用高渗盐水+低右对保护肾脏微循环具有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3.
失血性休克液体复苏研究的新进展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失血性休克是创伤病人常见而严重的并发症,如果不积极有效地治疗,将会导致一系列严重后果如败血症、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多脏器功能衰竭综合征,甚至死亡[1~3 ] ,失血性休克能引起运氧功能降低,组织灌流不足,能量代谢障碍以及有害物质产生。及时有效地复苏对失血性休克的预后有重大影响。但随着对失血性休克病理生理及各种复苏液体对休克影响的研究不断深入,对传统的积极、即刻、常温复苏的方法提出了许多挑战。现就这方面进展进行综述。1 失血性休克急救复苏液体的选择众所周知,正常血容量在维持机体正常的功能和代谢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14.
未控制失血性休克早期复苏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综述未控制失血性休克复苏补液的量、速度、时机、液体的种类和早期温度复苏以及新的复苏终点标准。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限制性液体复苏在创伤失血性休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9月至2018年9月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82例,依据治疗方案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1例,观察组给予限制性液体复苏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液体复苏治疗。两组患者复苏前、复苏后1 h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心肌钙蛋白(cTnI)值,凝血功能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变化情况,以及两组患者输液情况、并发症(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发生情况、病死率。结果复苏后1 h,两组患者NO、ET、cTnI均较复苏前降低(P均0.05),其中观察组以上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两组患者PT、APTT、TT较复苏前延长(P均0.05),且观察组较对照组PT、APTT、TT更长(P均0.05);观察组患者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总发生率、输液量、病死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限制性液体复苏可减少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液体输入量,改善患者凝血功能,避免进一步的心肌损伤及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失血性休克的输液管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17.
失血性休克早期液体复苏及护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液体复苏是失血性休克早期最重要的治疗措施之一。重点综述失血性休克液体复苏的时机、复苏液的选择、输注部位和途径、给液温度和速度及其护理进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不同的液体复苏压力对非控制失血性休克大鼠肺功能的影响。方法制备大鼠创伤非控制失血性休克模型。将60只远交群大鼠随机分为6组各10只:NC组为对照组;NF组为休克不复苏组;NS40、NS60(限制性液体复苏组)、NS80、NS100(大量液体复苏组)。各液体复苏组在大鼠的平均动脉压(MAP)降至35-40mmHg(1mm Hg=0.133kPa)时分别给予生理盐水输注,使血压维持在各相应水平。输液1h后,各液体复苏组均给予手术止血、回输血液及给予足量的液体输注,保持大鼠的MAP≥90mmHg。结果在出血未控制的情况下,限制性液体复苏组的出血量明显低于大量液体复苏组,肺组织病理学损害、酸中毒程度较大量液体复苏组明显减轻。NS60组有9只大鼠存活超过72h,NS40组3只存活超过72h,而NF组与NS80、NS100组无一只存活超过72h。结论创伤非控制失血性休克及不同的液体复苏压力均可造成不同程度的肺损伤,限制性液体复苏对肺功能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比较不同的液体复苏压力对非控制失血性休克大鼠肺功能的影响.方法 制备大鼠创伤非控制失血性休克模型.将60只远交群大鼠随机分为6组各10只:NC组为对照组;NF组为休克不复苏组;NS40、NS60(限制性液体复苏组)、NS80、NS100(大量液体复苏组).各液体复苏组在大鼠的平均动脉压(MAP)降至35~40 mm Hg(1 mm Hg=0.133 kPa)时分别给予生理盐水输注,使血压维持在各相应水平.输液1 h后,各液体复苏组均给予手术止血、回输血液及给予足量的液体输注,保持大鼠的MAP≥90 mm Hg.结果 在出血未控制的情况下,限制性液体复苏组的出血量明显低于大量液体复苏组,肺组织病理学损害、酸中毒程度较大量液体复苏组明显减轻.NS60组有9只大鼠存活超过72 h,NS40组3只存活超过72 h,而NF组与NS80、NS100组无一只存活超过72 h.结论 创伤非控制失血性休克及不同的液体复苏压力均可造成不同程度的肺损伤,限制性液体复苏对肺功能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0.
失血性休克液体复苏应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张军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09,15(11):1099-1100
液体复苏是失血性休克的一线救治方案,近10年来随着对失血性休克病理生理发病机制研究的不断深入,休克的传统输液理论有了较大的变革。复苏液体的种类及使用方法也不断增加并不断改良。现在临床上应用于失血性休克复苏的液体种类较多,各有优缺点,尚无最佳的复苏液体。现将液体复苏中各类液体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