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非所在地户籍妇女产前保健服务利用现况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了解非所在地户籍妇女产前保健服务利用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进一步完善非所在地户籍人口孕产妇管理提供信息.方法 选取2006年7月至2007年6月间单月在上海某二级综合医院分娩的所有非所在地户籍产妇共475例,进行问卷调查及病史资料收集,包括一般情况、孕产史情况、产前保健利用情况.结果 475例研究对象产前检查覆盖率为96.2%,早孕初查率为38.3%,5次产检率36.6%,建册率为46.9%.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初产妇的早孕初查率高于经产妇(OR=2.059,P=0.008);初产妇的5次产检率高于经产妇(OR=3.032,P=0.000),年龄25~29岁的产妇5次产检率低于年龄<25岁者(OR=0.275,P=0.006),家庭年收入≥50 000元的产妇5次产检率高于家庭年收入<20 000元者(OR=3.998,P=0.001),丈夫职业为非体力劳动的产妇5次产检率高于丈夫职业为体力劳动者(OR=1.841,P=0.026).结论 非所在地户籍产妇产前保健服务利用不足,其妊娠后初次产前检查的时间较晚,次数也较少.产前保健服务利用的主要影响因素为产妇年龄、家庭年收入、是否经产以及丈夫职业.  相似文献   

2.
截止到2008年底,上海外来人口达642万,其中女性占42.40%。80.00%为育龄期妇女。因此,非本市孕产妇保健成了上海市孕产妇管理的重要对象。本文对2003年至2007年期间在我院分娩的产妇接产登记情况进行分析,以了解非本市户籍孕妇产前保健的现状。  相似文献   

3.
高轶  胡花  乔春莉 《中国妇幼保健》2008,23(28):3941-3944
目的:对非户籍妇女产前保健的直接医疗费用进行调查,了解非户籍妇女产前保健经济负担,分析影响产前保健直接医疗费用的因素。方法:选取2006年7月~2007年6月单月在上海市郊某二级综合医院分娩的所有非户籍人口产妇,共475例,对所有研究对象进行统一设计的问卷调查,调查在产妇分娩后进行。结果:475例研究对象产前检查次数均数是4.25次,中位数是4次,研究对象平均产前检查直接医疗费用为897.03元,丈夫是沪籍、文化程度较高、家庭年收入较高的产妇和初产妇支付较高产前检查直接医疗费用的可能性较大,OR值分别为3.150、2.903、3.186、2.056。结论:相对于低收入的非户籍妇女来说,孕产期保健的费用仍偏高。丈夫是否沪籍、本人文化程度、家庭年收入、是否经产影响非户籍孕妇产前检查直接医疗费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上海市外来孕妇对保健服务的利用情况和影响因素。方法:2009年6~7月对上海市19个区县的450名外来孕妇进行现状调查。结果:被调查孕妇中,86.00%已经建册,91.11%进行了产检,75.56%将来准备在二、三级医院分娩,72.89%准备在上海分娩。从影响因素看,影响孕期保健服务利用的主要有丈夫户籍、收入和医保,丈夫为上海户籍、家庭月收入高和享有医保的孕妇更愿意选择在上海和二、三级医院分娩;外来孕妇选择医院时首先考虑医疗质量(占68.56%),但"规范产检"受到经济收入的影响。研究显示,孕期保健服务的利用与孕妇年龄、妊娠史、孕妇本人及丈夫的文化程度无相关性。结论:目前上海市通过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和平价优惠政策推广,使得不同年龄、不同文化程度和生育经历的孕妇之间对孕产期服务利用差距逐渐缩小,但仍需进一步提高医疗质量,并加大保健服务的宣传力度,为外来人口提供更加安全、高质量、公平的保健服务。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流动孕产妇与户籍孕产妇产前保健服务的利用情况,发现两人群的差异,探讨影响因素并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对比研究,在广州、浙江、福建、北京对379名流动孕产妇和381名户籍孕产妇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其社会人口学因素及产前保健利用情况,包括初检孕周、产检次数及早、中、晚孕期的产检项目等。结果:流动与户籍孕产妇孕早期初检率分别为40.5%和57.1%,产检5次及以上的比率分别为60.4%和80.6%;流动孕产妇孕早、中期各基本项目检查率低于户籍孕产妇,孕晚期差异不大。流动人口、文化程度低、经济收入低、未婚或离异、无保险、经产妇、计划外生育、怀孕后无人通知产检等会影响孕产妇的产检利用情况。结论:城市中流动孕产妇产前保健服务的利用情况与户籍孕产妇相比存在较大差异,孕产妇保健应注重提供普惠性的服务项目及加大服务宣教力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孕产妇对血清学产前筛查服务的利用情况并进行分析,探索影响孕产妇产前筛查服务利用的影响因素。方法将黑龙江省内13个地级市,37家助产机构的住院产妇和门诊妊娠28周以上的孕妇共2 376名作为调查对象,采用典型现况调查的方法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影响因素。结果孕产妇对血清学产前筛查的知晓率为77.9%,服务利用率为51.0%、影响血清学产前筛查服务利用的因素有:孕产妇的年龄、户籍情况、文化程度、家庭经济收入、职业、是否得到医生建议、对产前筛查的态度和产前检查次数等。结论血清学产前筛查服务的推广和普及力度不到位,应加强宣传产前筛查知识,培养正确的产前筛查观念并注重医生对孕妇的宣教,同时进一步提高医疗机构服务提供能力并加强孕妇学校管理。  相似文献   

7.
摘要l目的探讨不同因素对孕期保健的影响,为社区干预提出相关对策。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2012年1月-12月在东莞市企石镇医院住院分娩的1021例孕产妇的保健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孕产妇实施孕期保健者893例,覆盖率为87.4%,保健次数以4~8次最多。不同年龄、户籍、婚姻状况、孕产史的孕期保健次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年龄21~35岁、本市户籍、已婚、怀孕次数2~3次、流产次数少的孕妇,产前检查覆盖率较高。结论年龄、户籍、婚姻状况及孕产史对孕期保健有显著影响。加强对未参加孕期保健孕妇的指导工作,对提高孕妇的自我保健意识、避免不良妊娠、有效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和新生儿出生缺陷发生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产妇产前筛查知识水平及产前筛查服务利用情况,探讨影响孕产妇产前筛查服务利用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现况调查方法,在某省抽取两个地级市,对1416名住院产妇进行问卷调查,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因素。结果:产妇对唐氏综合征的知晓率为61.2%;产前筛查的知晓率为68.9%,服务利用率为49.2%。影响唐氏综合征产前筛查服务利用的影响因素有,年龄、户籍状况、产前检查次数、是否参加过孕妇学校、医生的建议、对产前筛查的态度等。结论:唐氏综合征产前筛查服务的推广和普及力度不够,应加强宣传产前筛查知识,提高产前筛查意识,重视医生在产前筛查服务开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加强孕妇学校的管理。  相似文献   

9.
刘秀蓉  吕伶 《中国妇幼保健》2011,26(10):1458-1461
目的:了解影响流动人口孕产妇产前保健服务利用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今后制定相关卫生工作政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分层随机抽取409例流动产妇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社会人口学特征、孕产史、孕早期检查及产前检查次数等情况。结果:调查结果显示,流动人口中孕产妇初次产前检查平均孕周为(21.1±9.1)周,早期检查率仅为24.9%,平均产前检查次数为(6.2±3.6)次,≥5次的产前检查率为56.2%。影响产前保健利用及时性的主要有月人均收入及是否经产;影响产前保健利用足够程度的因素主要有婚姻、文化程度、配偶有无工作、月人均收入及是否经产。结论:流动孕产妇产前保健利用率低,产前保健利用的主要影响因素为婚姻、文化程度、丈夫有无工作、是否经产及经济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浙江农村孕产妇保健状况,探讨农村孕产妇保健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系统抽样方法,抽取浙江省11个县市农村1998年1月1日-2003年10月20日有活产的15-49岁已婚育龄妇女共计889人,对其孕产期保健状况分别进行问卷调查,分析采用χ^2检验法。结果:浙江农村孕产妇产前检查率为99.67%,住院分娩率97.83%,剖宫产率31.91%,产后访视率(至少3次)76.32%。孕产妇保健主要影响因素是文化程度、生育活产儿数。结论:浙江省农村孕产妇保健状况、产前检查率、早孕检查率、产前5次检查率、住院分娩率、产后访视率(至少3次)达到全国甲类农村保健服务标准。  相似文献   

11.
城市流动人口孕产妇产前检查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了解城市流动人口孕产妇产前检查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统一的调查问卷收集资料,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描述性和决策树分析,结果被调查的1446例流动孕产妇,平均年龄28岁.78.2%为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45.3%为经产妇。影响产前检查次数的因素有第1次产前检查时间、认为需要做几次产前检查、文化程度、丈夫文化程度以及是否建立母子健康档案。结论流动人口孕产妇孕早期检查率(51.0%)、5次及以上产前检查率(59.5%)和8次及以上产前检查率低(31.7%)。建议流入地卫生部门加强流动人口孕产妇系统管理,加大宣传教育,促进流动人口孕产妇接受孕早期检查和定期产前检查.  相似文献   

12.
This article addresses the hypothesis that predisposing, enabling and need factors of households influence utilisation of postpartum care among the young mothers according to the timing and type of providers. To reach our goal Bangladesh Demographic and Health Survey of 2007 data (n = 2376) were used. Findings revealed that only one‐third of the young mothers received postpartum care. Postpartum care by medically trained personnel and within the most critical period (within 48 h after delivery) was found to be very low (25.5 and 16.6%). Regarding postpartum morbidities, only one‐fifth to one‐half of the women reporting a complication consulted medically trained providers. Indeed, between one third and two thirds did not seek any postpartum care. The highest percentages contacting healthcare providers were for convulsions and the lowest was when the baby’s hands or feet came first. The stronger influence of the mother’s education and antenatal care on the utilisation of postpartum care is consistent with findings from other studies. Concern of the husband or family about pregnancy complications showed a significant and positive impact on the utilisation of postpartum care. Multivariate analysis showed that mother’s age at delivery, residence, education, antenatal care, place of delivery, wealth, husband’s occupation, husband’s concern about pregnancy complications and mother’s permission to go to a health centre alone were likely to affect utilisation of postpartum care services. The results indicate urgent needs in Bangladesh for an awareness‐raising program highlighting the importance and availability of postpartum care; for strategies to improve the availability and accessibility of antenatal care services and skilled birth attendance, including focused financial support; for women’s education to be given high priority; and to enable women to exercise their rights to control their freedom of movement, own health care and access to economic resources.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沈阳市孕产妇保健服务状况,为改善孕产妇保健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取分层定额随机抽样的方法,对沈阳市产后42d到产后半年的产妇710名的一般情况、围产期保健情况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建立孕产妇保健手册率城市、郊区都为100%,农村为62.8%,孕早期建册率城市92.1%、郊区74.5%、农村55.2%;产前检查次数达标率城市98.7%,郊区63.2%,农村55.7%,农村还有17人(7.1%)没有做过产前检查;产前检查医院以区级及以下医院为主,其比例城市为52.5%、郊区99.1%、农村93.3%;分娩方式以剖宫产为主的是城市,其比例是77.9%,农村所占比例最小是27.6%;产后访视次数达标率农村最低;对孕产妇保健的知晓率农村最低;对产前检查和产后访视需求的很好满足度比例不是很高。结论城市剖宫产率高;农村孕早期建册率、产前检查次数达标率低。建议有针对性的对孕产妇进行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孕妇被动吸烟相关知识的掌握以及知识知晓率的影响因素,为进一步开展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河南省妇幼保健院、开封市妇幼保健院、开封市妇产医院、开封县妇幼保健院、杞县妇幼保健院及杞县阳固乡卫生院6家医院作为研究现场。抽取在研究现场进行产前检查的孕妇共1660人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被动吸烟相关疾病的知识知晓率为14.7%。被动吸烟对胎儿影响的知识知晓率为18.9%。居住于城市地区、孕妇文化程度为大本及以上、孕妇职业为国家机关/文化教育工作者、丈夫文化程度为大专及以上、丈夫职业为国家机关/文化教育工作者、孕期为独居的孕妇被动吸烟相关疾病的知识知晓率较高,且孕妇及丈夫文化程度越高,被动吸烟相关疾病的知识知晓率越高。本人和丈夫职业为农民的知识知晓率较低。结论孕妇被动吸烟相关知识有待进一步加强,应针对重点人群,有目的地开展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5.
农村孕产妇保健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8,自引:5,他引:8  
目的:了解湖北省农村孕产妇保健状况,探讨农村孕产妇保健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系统抽样方法,抽取湖北省8个县1998年1月1日~2003年10月20日有活产的15~49岁已婚育龄妇女共计522人,对其孕产期保健状况分别进行问卷调查,单因素分析采用2χ检验法、非参数检验法,多因素分析采用逐步前进法进行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农村孕妇产前检查率为84.7%,住院分娩率54.8%,剖宫产率10.7%,产后访视率53.3%,与湖北省城市相比,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孕产妇保健主要影响因素是生育活产儿数、经济收入、文化程度、是否是农民、是否经常主动获取保健知识。结论:湖北省城乡孕产妇保健状况差异较大,农村孕产妇首次产前检查时间滞后,产后访视率明显低于产前检查率,与全国甲类农村保健服务标准存在一定差距。  相似文献   

16.
OBJECTIVE: To assess the quality of antenatal care with respect to anaemia, a common health problem, in a developing country. DESIGN: Cross-sectional study. SETTING: Rufiji rural district, coastal Tanzania. STUDY PARTICIPANTS: Three hundred and seventy-nine consecutively enrolled pregnant women from 16 randomly selected antenatal clinics, including 10 dispensaries, four rural health centres and two hospitals. METHODS: We noted availability of infrastructure for management of anaemia, observed provider-client interaction, and interviewed women who attended antenatal clinics. An observer and health workers measured haemoglobin levels and their measurements were compared. MAIN OUTCOME MEASURES: Quality of antenatal care, anaemia in pregnancy, and maternal satisfaction. RESULTS: Half of the rural health clinics had no instrument to measure haemoglobin. The majority (58%) of pregnant women were not checked for anaemia at all, 10% were clinically examined, and 37% had haemoglobin assessed. The agreement between health workers' (using Tallqvist) and the observers' (using HemoCue) measurements of haemoglobin was poor to fair. The prevalence of anaemia (Hb < 10.5 g/dl) and severe anaemia (< 7.0 g/dl) was 58% and 6.2%, respectively, but overall only 4% of the anaemic pregnant women had specific action taken within the antenatal care program. CONCLUSION: Deficiencies in quality of screening, diagnostic information, and individual counselling need to be addressed before any impact of the antenatal care programme on anaemia can be expected.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孕妇利用卫生服务状况,以便为提高卫生服务利用水平提供理论参考,为妇幼保健组织确定工作重点和开展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05年,对到潍坊市3家医院就诊或定期检查的227名孕妇进行调查。[结果]调查227名孕妇,"孕期发现异常后进一步检查"、"注重孕期卫生和自我护理"、"产前检查1~4次"等的利用率均达到90%以上。城区孕妇"怀孕后12周内做首次检查"和"B超或胎儿彩超检查"的利用率高于农村孕妇 "B超或胎儿彩超检查"和"体重、血压、腹围、宫高、胎位等检查"的利用率郊区孕妇高于城区和农村孕妇。[结论]潍坊市孕妇对卫生服务的利用较高,但应进一步加强对农村孕妇的服务。  相似文献   

18.
我国部分农村地区产前保健状况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刘芃  王燕 《中国妇幼保健》2008,23(18):2555-2557
目的:了解我国农村地区产前保健状况,探讨存在的问题。方法:利用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与中国卫生部目前在中国13个省50个县进行的"母子系统保健项目"的基线调查资料进行描述性分析和分层描述。结果:5岁以下儿童母亲和孕中晚期孕妇产前检查率分别为82.9%和88.9%;孕早期检查率分别为45.9%和50.0%;首次产前检查地点均以乡卫生院为主;产前检查次数分布为产前检查率较高,而至少4次检查率低、按时检查率低;5个基础项目全部检查率分别为17.6%和16.5%。四类农村地区之间,产前保健各项指标均随经济水平下降而下降。结论:被调查农村地区产前保健服务存在一定的质量问题,且四类地区间发展不平衡,应大力提高产前保健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回顾性分析户籍和孕产次在孕产妇产前检查中的重要性.方法 对2009年1月至12月在复旦大学附属金山医院住院分娩孕妇户籍、产次、糖筛查、贫血检查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研究对象中总体产前检查率为69.3%(1210/1747),而外地户口人员产前检查率仅39.2%(332/847),本地户1:2人员产前检查率为97.6%(878/900),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产检组中外院产检有12.5%(42/336),糖筛查阳性者未进一步做糖耐量试验.结论 非本地户籍孕产妇和经产妇是未接受产前检查孕产妇的高危因素.基层医疗机构对产前检查的不规范亟待加强.  相似文献   

20.
毛宇明  汪玲  吕军  谭晖  曹彬  孟虹 《中国妇幼保健》2008,23(11):1554-1557
目的:了解被调查农村贫困地区孕产妇产前检查的情况。方法:采用分层抽样与典型调查的方法,对22所乡镇卫生院2004年1月~2006年7月的孕产妇系统保健卡(册)进行研究。结果:孕妇产前检查的平均次数为(5·01±1·65)次,孕12周内进行首次产前检查的比例为62·63%。在检查的具体内容中,进行血压测量的孕产妇比例达90%以上,进行体重、宫高、胎位和胎心测量比例为50%以上,进行实验室项目检查的孕产妇比例为20%~30%。至少有一次高危评分人数比例为34·83%,有3次高危评分的人数比例为20·79%。在东中部、西北和西南地区的比较中,东中部地区孕妇产前检查的质量较好。结论:应提高产前检查的内容与质量,在有限的产前检查次数中保障孕产妇与胎儿的健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