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目的 研究慢性心力衰竭(CHF)气虚类不同证型与超声心动图Tei指数的关系.方法 采集118例气虚类(含气阴两虚及气阳虚)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Tei指数,分析气虚证、气阴两虚证、气阳虚证与Tei指数的关系.结果 Tei指数由气虚证→气阴两虚证→气阳虚证呈升高趋势,气虚证和气阳虚证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1),气阴两虚证和气虚证(P=0.395)及气阳虚证(P=0.142)差别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心力衰竭气虚证、气阴两虚证、气阳虚证的Tei指数有差异,气阳虚证的Tei指数更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 对IgA肾病的中医证候分布规律及与主要预后指标的关系进行调查,为中西医结合诊治本病的规范化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多中心流行病学现场调查的方法,收集了1016例IgA肾病患者的人口学、中医证候学及实验室检查资料,探索IgA肾病中医证候的分布规律。结果 出现概率在10%以上的中医症状包括阴虚、气虚、阳虚、湿热及血瘀症状;其中气阴两虚证最多(41.4%),脾肾阳虚证最少(8.1%);随着年龄的增长,脾肺气虚证患者比例下降,而脾肾阳虚证患者比例上升;兼证中湿热(31.6%)和血瘀(28.9%)最为常见。脾肺气虚、气阴两虚和肝肾阴虚证24h尿蛋白定量、血肌酐、尿素氮显著低于脾肾阳虚证(P〈0.05);脾肺气虚、气阴两虚证血压水平显著低于肝肾阴虚证和脾肾阳虚证(P〈0.05)。结论 气虚、阴虚是IgA肾病的主要临床表现,中医证型与尿蛋白、高血压、肾功能损害等预后指标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EH)患者中医证候与体重指数(BMI)的关系。方法对333例住院EH患者行中医辨证和身高、体重测定,并计算BMI。333例EH患者按中医辨证分为9组,另外根据虚实辨证及夹痰、夹瘀辨证原则进行辨证分组。结果333例EH患者证候分布如下:阴虚阳亢证26例(7.8%),气虚痰浊证13例(3.9%),气虚血瘀证52例(15.6%),气阴两虚证20例(6.0%),痰瘀互阻证30例(9.0%)、气阴两虚,痰浊蕴阻证19例(5.7%)、气阴两虚,瘀血阻络证74例(22.2%),气阴两虚、痰瘀互阻证61例(18.3%),气虚痰浊、瘀血阻络证38例(11.4%);根据虚实辨证将333例EH患者分为单纯虚证、单纯实证、虚实夹杂证3组,其中单纯虚证(气阴两虚证)与单纯实证(痰瘀互阻证)高血压患者的BMI水平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夹痰、夹瘀不同将333例EH患者分为夹痰证、夹瘀证、夹痰夹瘀证、非夹痰夹瘀证4组,夹痰夹瘀证高血压患者BMI水平较夹瘀证和非夹痰夹瘀证增大P〈0.05或P〈0.01),夹痰证患者BMI水平较夹瘀证增高P〈0.05)。结论EH患者痰证的存在可能是影响BMI水平增加的主要因素之一,EH合并肥胖的患者需要结合中医辨证采用燥湿化痰、清热化痰、温化寒痰、润燥化痰、治风化痰等方法协助减轻体重、降低血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Ig A肾病中医虚证与西医临床指标的关系。方法收集Ig A肾病患者临床及实验室检查资料,遵循中医证候诊断标准确定证候类型,分析313例Ig A肾病患者中医虚证分型与西医临床指标的相关性。结果尿检异常型以气阴两虚证较多;肾病综合征型以气虚证最多;慢性肾炎型合并高血压者以阴虚证、阳虚证居多。阴虚证高血压发生率最高;气阴两虚证重度血尿发生率较高。气虚证和阳虚证尿蛋白定量明显高于气阴两虚证和阴虚证、血白蛋白明显低于气阴两虚证和阴虚证;阳虚证和阴虚证血肌酐明显高于气虚证和气阴两虚证、估计肾小球滤过率明显低于气虚证和气阴两虚证;气虚证和阳虚证血胆固醇高于气阴两虚证和阴虚证、凝血酶原时间明显低于气阴两虚证和阴虚证;阳虚证纤维蛋白原明显高于其他3证、部分凝血酶原时间低于其他3证。气虚证慢性肾脏病(CKD)1~2期居多,气阴两虚证CKD1期、3期较多,阴虚证CKD4期最多,阳虚证CKD4~5期较多。结论 Ig A肾病中医虚证与西医临床及实验室指标具有一定相关性,相关指标对弥补中医"四诊"信息不足,提高辨证准确率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慢性肾功能衰竭(以下简称慢性肾衰)非透析患者中医证型与血清肠源性尿毒素之间的关系。方法:对87例慢性肾衰非透析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本虚证分为脾肾气虚、肝肾阴虚、脾肾阳虚、气阴两虚等证型,标实证按其主要表现归为湿浊证、湿热证、水湿证、血瘀证4种证型,并分别于入院后3天内检测血肌酐(Cr)、尿素氮(BUN)、尿酸(UA)、硫酸吲哚酚(IS)等尿毒素水平,运用方差分析进行比较。结果:87例患者,有73例属脾肾气虚证,占83.9%;7例属脾肾阳虚证,占8.0%;6例属气阴两虚,占6.9%;仅1例属肝肾阴虚,占1.1%。标实证方面,湿热证39例(44.8%),湿浊证27例(31.0%),水湿证14例(16.1%),血瘀证7例(8.0%)。不同类型的本虚证组别之间的各种尿毒素水平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湿热证组的IS水平与水湿证组、湿浊证组、血瘀证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表现为湿热证组的IS水平显著高于其余证型组;其余各组的IS水平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提示IS与中医湿热证之间可能有着密切联系,甚于与湿浊、水湿、血瘀等证型。此外,湿热证组与水湿证组之间、湿热证组与血瘀证组之间的Cr水平均存在明显差异(P〈0.05);湿浊证组与血瘀证组之间的Cr水平也存在组间差异(P〈0.05),湿热证组和湿浊证组之间的Cr水平则没有明显差异(P〉0.05),初步提示Cr与中医之湿热证、湿浊证有_定的关系,其相关性强于其与血瘀证、水湿证。结论:慢性肾衰非透析患者湿热证型与血清Cr、IS水平的相关性强于其他实证证型,提示这些肠源性尿毒素蓄积可能主要表现为湿热证候,为临床辨证论治清除尿毒症肠源性毒素提供一定的指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中医证型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情况的关联性。方法:根据冠脉CT结果将103例患者分为冠状动脉狭窄组17例、单支病变组48例及多支病变组38例,分析三组相关危险因素,了解冠心病中医证型分布,比较不同中医证型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斑块积分的关系。结果:与冠状动脉狭窄组比较,多支病变组伴有高血脂、糖尿病、脑卒中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史患者较多(P〈0.05),单支病变组的心血瘀阻证比例较高(P〈0.05);多支病变组的心血瘀阻证及心气亏虚证较冠状动脉狭窄组明显上升(P〈0.05);痰浊痹阻证IMT值与斑块积分大于寒凝心脉证、气阴两虚证、心阳不振证(P〈0.05),心气亏虚证斑块积分大于气阴两虚证、心阳不振证两组(P〈0.05),显著小于心血瘀阻证(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中医证型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之间存在一定关联性,颈动脉超声结果可作为冠心病中医辨证分型的客观指标,为临床冠心病的诊断和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周彤  金钟大 《新中医》2024,56(11):74-79
目的:探讨增长性单纯性肾囊肿(SRC) 中医虚证证型分布与临床特征的相关性。方法:回顾 性选择451 例增长性SR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中医分型将患者分为脾肾气虚证组(113例)、肝肾阴虚证 组(44例)、气阴两虚证组(235例)、脾肾阳虚证组(59例)。比较各组性别、年龄、收缩压、舒张压、血肌 酐、肾小球滤过率(eGFR)、血尿酸、总胆固醇、甘油三酯、血红蛋白等临床指标,采用无序多分类Logistic 回归分析不同虚证与临床资料的相关性。结果:增长性SRC 中医虚证证型以气阴两虚证为主。肝肾阴虚证、 气阴两虚证、脾肾阳虚证组年龄大于脾肾气虚证组(P<0.05),且肝肾阴虚证、气阴两虚证组年龄小于脾肾阳 虚证组(P<0.05)。脾肾阳虚证组血肌酐、血尿酸水平高于脾肾气虚证组、肝肾阴虚证组(P<0.05),舒张 压、血尿酸水平高于气阴两虚证组(P<0.05),总胆固醇水平高于脾肾气虚证组(P<0.05)。脾肾阳虚证组 eGFR水平低于脾肾气虚证组、肝肾阴虚证组、气阴两虚证(P<0.05),且脾肾气虚证组eGFR水平高于气阴两 虚证组(P<0.05)。无序多分类Logistic 回归结果显示,以脾肾气虚证组为对照组,年龄与肝肾阴虚证相 关(P<0.05);年龄、收缩压与气阴两虚证相关(P<0.05);年龄、收缩压、血肌酐、血尿酸与脾肾阳虚证相 关(P<0.05)。结论:增长性SRC的主要证型为气阴两虚证,不同中医虚证证型与年龄、收缩压、血肌酐和血 尿酸等临床指标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急性心肌梗死65例辨证分型特点及预后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了解急性心肌梗死(AMI)中医辨证分型情况,以及分型与并发症、预后的关系,提出建设性干预对策。方法:65例AMI患者进行回顾分析。结果:①气滞血淤证、痰浊闭塞证、气阴两虚证、阳气虚证构成比依次为30.77%、53.83%、12.31%、3.07%,两两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②心律失常构成比依次为34.88%、46.51%、18.61%、0;心力衰竭构成比依为9.09%、18.18%、54.55%、18.18%;心源性休克构成比依次为0.02%、40%;③四个证型构成比依次10.00%、8.57%、12.50%、0。结论:AMI的中医辨证分型中,痰浊闭塞证、气滞血淤证、气阴两虚证、阳气虚证四证构成比依次减少,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构成比最高分别为痰浊闭塞证、气阴两虚证、阳气虚证四证构成比依次减少,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源休克构成比最高分别是为痰浊闭塞证、气阴两虚证、阳气虚证、病死率则以阳气虚证最少。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非糖尿病一级亲属的β-细胞功能状态、胰岛素抵抗和中医症证特点:方法以2型糖尿病患者非糖尿病一级亲属68例为观察组,45例性别、年龄、体重指数(BMI)与之匹配的无糖尿病家族史的健康人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口服75g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中空腹血糖(FBG)、2h血糖(2hPG)、空腹胰岛素(FINS)及2h胰岛素(2bINS),并计算比较两组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β-细胞功能指数(HOMA-β)、胰岛素敏感指数(ISI),比较两组中医症证,分析一级亲属组症证特点:结果观察组FBG、FINS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而2hPG和2hINS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观察组HOMA-IR、HOMA-β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ISI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与对照组比较,一级亲属组舌质紫暗、神疲乏力、脉弦细和腰膝酸软症状多见,辨证属气阴两虚证占51.47%,阴虚证占30.88%,瘀血为主要兼证占61.76%。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非糖尿病一级亲属具有较高的β-细胞分泌功能和低胰岛素敏感性,存在胰岛素抵抗,中医症证特点为气阴两虚,瘀血内阻。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UAP)中医证候分布特征,并分析其与血脂水平及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的相关性。方法对112例成功接受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UAP患者进行中医证候判别,同时检测血脂水平.分析证候类型与血脂水平及冠脉造影结果的相关性。结果UAP常见中医证候为气虚血瘀证、痰瘀互阻证、气阴两虚证;单支病变多见气滞血瘀证,双支病变多见气虚血瘀证、气阴两虚证,三支病变多见痰瘀互阻证、心。肾阴虚证和阳虚寒凝夹瘀证:气滞血瘀证患者冠脉病变程度较轻,而阳虚寒凝夹瘀证患者冠脉病变程度最重;痰瘀互阻证和气阴两虚证患者甘油三酯(TG)和低密度脂蛋白(LDL—C)水平高于其他证型(P〈0.05),而总胆固醇(TC)和高密度脂蛋白(HDL-C)水平各证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随着冠状动脉病变部位及程度改变,UAP痛中医证候分布呈现一定规律,TG和LDL-C水平与中医证型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性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肺功能及其临床疗效。方法:将50例COPD急性发作患者随机分为2组,中西医结合治疗组25例在予以西医常规治疗同时加服加味三子养亲汤治疗;对照组25例采用西医常规治疗。观察两组患者肺功能及临床症状、体征改善情况。结果:经过1个疗程的治疗后,两组治疗后第1 s呼出气量(FEV1)、用力肺活量(FVC)均较治疗前均有改善,中西医结合治疗组治疗后第1 s呼出气量(FEV1)、用力肺活量(FVC)改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中西医结合治疗组临床控制10例,显效11例,好转3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6.0%。对照组临床控制5例,显效7例,好转6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72.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中西医结合治疗组临床症状及体征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并优于西医常规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芪白平肺胶囊(原名金泰胶囊)对COPD的疗效。方法:将55例COPD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8例)与对照组(27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治疗组与对照组分别加用芪白平肺胶囊与安慰剂,观察两组患者圣乔治呼吸问卷积分(SGRQ积分)的变化。结果:对照组与治疗组治疗后SGRQ积分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1);但治疗组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P0.01)。结论:芪白平肺胶囊能显著降低COPD患者的圣乔治呼吸问卷积分,对COPD患者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3.
孙静  赵东辉 《陕西中医》2021,(9):1208-1210,1214
目的:探讨保元汤合人参补肺汤加减治疗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肺肾气阴两虚证的疗效。方法:将134例COPD稳定期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67)和观察组(n=67)。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保元汤合人参补肺汤加减治疗。连续治疗12周后,比较两组肺功能、临床症状和肺肾气阴两虚证评分、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改良版英国医学研究委员会呼吸问卷(mMRC)、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自我评估测试问卷(CAT)、肺肾气阴两虚证评分均低于症状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结论: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保元汤合人参补肺汤加减治疗老年COPD稳定期肺肾气阴两虚证,能够有效改善患者肺功能、生活质量,临床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4.
四物五子汤治疗干眼症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志勇  雷智 《新中医》2011,(5):100-101
目的:观察四物五子汤治疗干眼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5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7例口服四物五子汤治疗,对照组38例滴0.1%玻璃酸钠滴眼液治疗。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裂隙灯检查结果、泪液分泌量等的改善情况。结果:显效率和总有效率治疗组分别为62.2%和865%,对照组分别为28.9%和78.9%,2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泪液分泌量和泪膜破裂时间(BUT)较治疗前增加,眼干症状积分降低,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2组比较,治疗组在改善BUT及眼干症状上有优势,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四物五子汤治疗干眼症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5.
芪白平肺胶囊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痰瘀阻肺证疗效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芪白平肺胶囊(原名金泰胶囊)对COPD的疗效。方法:将100例COPD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与对照组(5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治疗组与对照组分别加用芪白平肺胶囊与安慰剂,观察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的变化。结果:对照组与治疗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1);但治疗组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P0.01)。结论:芪白平肺胶囊能显著降低COPD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对COPD患者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价人参汤加味配合西医常规疗法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 将符合入选标准的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75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38例和对照组37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疗法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配合人参汤加味治疗.2组均治疗2周.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BNP水平,观察2组治疗前后心功能分级及中医证候评分变化,评价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心功能分级疗效总有效率为92.1%(35/38)、对照组为73.0%(27/3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43,P<0.05).治疗组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为94.7%(36/38)、对照组为73.0%(27/3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49,P<0.05).治疗后,治疗组血清BNP水平[(1477.1±316.7)pg/ml比(2256.9±521.3)pg/ml,t=7.853]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人参汤加味配合西医常规疗法可明显降低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血清BNP水平,减轻症状,改善患者的心功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针灸治疗术后胃瘫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诊断标准的22例术后胃瘫综合征患者按随机对照原则分为中西结合治疗组和单纯西医治疗组,中西结合治疗组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予以中医针灸治疗,单纯西医治疗组予西医常规治疗,观察3个疗程后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中西结合治疗组总有效率(90.91%)远优于单纯西医治疗组(45.45%),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疗法配合西医常规疗法治疗术后胃瘫综合征的临床疗效优于单纯西医治疗。  相似文献   

18.
五苓散对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五苓散对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将50例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20例、对照组20例及常规组10例。常规组采用肝安注射液及护肝药治疗,不加利尿剂和降门脉压药物。对照组在常规组的基础上加心得安、鲁南欣康治疗。治疗组在常规组的基础上加五苓散治疗。3组均治疗20天。观察治疗前后门脉血液流变学指标门静脉内径(Dpv)、脾静脉内径(Dsv)和门静脉最大血流速度(vpv)、脾静脉最大血流速度(Vsv),并计算出门静脉血流量(Qpv)、脾静脉血流量(Qsv)。结果:治疗后对照组、治疗组Dpv、Dsv、Qpv、Qsv分别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改善更为显著,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五苓散具有降低肝硬化门脉高压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针灸疗法联合中药汤剂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风痰上扰型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6年12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收治的风痰上扰型眩晕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针灸联合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2组均连续治疗15 d。比较观察2组患者的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各指标参数值、中医证候积分、临床疗效。结果:治疗15 d后,观察组患者的TCD各项指标参数值均优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10. 35±0. 98)低于对照组(20. 52±1. 75)(P 0. 05)。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疗效95. 00%(38/40)优于对照组的67. 50%(27/40)(P 0. 05)。结论:针灸联合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眩晕效果显著,能有效改善患者血流动力学,减轻患者症状。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中医辨证施治对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后患者临床疗效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82例拟行冠状动脉搭桥手术的患者,对照组(39例)采用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43例)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进行中医辨证施治。应用西雅图心绞痛量表,观察各组患者术后临床症状及生活质量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2个月后,治疗组临床症状总积分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生活质量量表总积分值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其中在心绞痛稳定状态、心绞痛发作情况、治疗满意程度及疾病认识程度等方面治疗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中医药治疗可以促进CABG术后患者的康复过程,改善临床症状,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