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免煎中药柴平舒胃汤加减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了探讨功能性消化不良(FD)动力障碍的理想治疗方法,观察免煎中药柴平舒胃汤对其疗效。本组150例患者按中医临床辨证分为脾胃虚寒,肝郁气滞、脾胃湿热、寒热错杂4型,治疗4周,其中100例应用柴平舒胃汤治疗为观察组,并设50例应用吗丁啉治疗作为对照组,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临床症状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0%和72%,差异有显著性(P<0.01)。观察组30分钟,60分钟的胃窦排空率及收缩幅度均有明显改善(P<0.01),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但各证型间的疗效及胃动力参数的改变差异无显著性(P>0.05),说明柴平舒胃汤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胃动力障碍疗效显著,适宜于各证型的治疗,且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分析功能性消化不良中医证型与胃动力学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本次研究选用让患者吞服钡餐造影剂的方法,在B超下持续观察60例患者和10例健康自愿参加本次研究的健康人的胃半排空时间、胃窦收缩频率以及胃窦收缩幅度、胃窦运动指数。选取的60例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患者,中医辨证分型分别为脾胃虚弱型、肝胃不和型、脾胃湿热型。结果:脾胃虚弱型患者的胃半排空时间、胃窦收缩频率以及胃窦收缩幅度、胃窦运动指数等指标显著低于肝胃不和型、脾胃湿热型及健康自愿者(P0.05)。结论: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三种证型中,脾胃虚弱型的胃动力障碍最显著,其次为肝胃不和型,最后为脾胃湿热型。  相似文献   

3.
孙永顺  尚盈盈  朱生樑 《新中医》2012,(10):130-133
目的:从胃动力角度探讨丁香降气方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贲门肌切开加幽门半结扎术制作酸反流性食管炎大鼠模型;中药组予丁香降气方颗粒剂混悬液灌胃,西药组予吗丁啉混悬液灌胃,模型组和假手术组予以等量的生理盐水灌胃.半固体排空检测法测定胃排空,免疫组化法观察胃体、胃窦C—kit阳性CajalN质细胞(ICC)的变化。结果:①胃内残留率:模型组较假手术组高(P〈0.01);中药组和西药组较模型组降低(P〈0.05,P〈0.01),中药组低于西药组(P〈0.05)。②胃体、胃寞平滑肌层间、肌层内ICC计数:模型组较假手术组减少(P〈0.01);中药组和西药组较模型组增多(P〈0.05,P〈0.01);中药组胃体平滑肌层间ICC计数多于西药组(P〈0.01)。结论:①反流性食管炎大鼠存在胃排空延迟,胃体、胃窦平滑肌层间和肌层内ICC数量减少,可能是引起胃节律性电活动异常,胃动力下降,胃排空延迟的重要机制。②丁香降气方通过增加胃体、胃窦平滑肌层间、肌层内的ICC数量,能促进胃排空,改善胃动力,治疗反流性食管炎。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舒肝片治疗肝胃不和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胃排空的疗效。方法:符合西医功能性消化不良RomeⅢ诊断标准,同时按中医辨证属肝胃不和证型患者211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159例口服舒肝片,对照组52例口服复方胃宁片,观察2组患者胃排空疗效。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胃内钡条排空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后2组患者胃内钡条排空率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提高(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6.5%,2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舒肝片能显著提高肝胃不和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胃内钡条排空率,促进胃动力。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慢性胃炎辨属肝胃不和证患者运用疏肝调中汤加减的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选择2019年1月-2020年12月就诊的60例慢性胃炎且辨证属肝胃不和证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0例。对照组予胃苏颗粒治疗,治疗组予疏肝调中汤治疗。对照组30例予胃苏颗粒治疗,治疗组30例予疏肝调中汤治疗。连续治疗1个月后进行指标评价。结果:治疗后,治疗组中医证候积分、胃功能三项(胃泌素-17、胃蛋白酶原Ⅰ、胃蛋白酶原Ⅱ)、血清炎症因子(表皮生长因子、白细胞介素-32、转化生长因子-β1)低于对照组(P <0.05),一氧化氮高于对照组,慢性胃炎患者报告结局指标量表之慢性胃炎模块(SSDPRO-CG)评分优于对照组(P <0.05),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疏肝调中汤加减治疗肝胃不和证慢性胃炎可有效调节患者的胃功能及炎症因子水平,显著提升疗效,使患者的生活质量获得较大改善。  相似文献   

6.
康芳 《亚太传统医药》2014,10(19):121-122
目的:探讨肝胃百苓汤治疗慢性胃炎肝胃不和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慢性胃炎肝胃不和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治疗组给予肝胃百苓汤治疗,对照组给予元胡胃舒胶囊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胃百苓汤治疗慢性胃炎肝胃不和证疗效显著,能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针刺联合中药对糖尿病胃轻瘫患者的疗效及胃排空(Gastric emptying,GE)指标的影响。方法将240例糖尿病胃轻瘫(Diabetic gastroparesis,DGP)患者,依中医辨证分为脾胃阳虚证、肝胃不和证、胃阴亏虚证、痰湿中阻证各60例;每证候随机分为中药对照组30例和针刺联合中药观察组30例;对比两组疗后疗效、证候积分、胃排空指标。结果患者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0.00%,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证候积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胃排空率均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联合中药增加糖尿病胃轻瘫患者胃排空率,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8.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胃癌中医证型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tor,VEGF)在胃癌不同中医证型的表达,探讨VEGF与中医证型的关系,揭示病与证之间的内在联系。方法手术前至床边辨证并详细记录有关资料。术后标本常规病理检查,并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脾胃虚弱、肝胃不和、痰瘀毒结三证型胃癌104例和对照组浅表性胃炎30例组织中VEGF蛋白的表达,结合相关临床病理特征及VEGF在各个证型的表达情况进行分析。结果(1)实验组胃癌组织VEGF蛋白阳性表达率为81.7%(85/104),对照组无VEGF蛋白阳性表达,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2)VEGF表达强度与胃癌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及病理分期呈正相关(P〈0.01),与肿瘤的大小、分化程度无明显相关(P〉0.05)。(3)胃癌不同证型之间VEGF蛋白表达水平差异有显著性(P〈0.01),痰瘀毒结证组高于脾胃虚弱证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肝胃不和证组高于脾胃虚弱证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痰瘀毒结证组高于肝胃不和证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1)VEGF可作为胃癌浸润、转移及预后的指标之一。(2)VEGF差异表达在不同证型转移的过程中所起作用不同,不同证型的转移机制可能存在差异。VEGF是胃癌肝胃不和证和痰瘀毒结证的相关基因。(3)VEGF高表达与肝胃不和证和痰瘀毒结证胃癌的转移存在显著正相关,提示胃癌邪实越明显,其浸润转移的机率越高,预后越差。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半四左方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不同证型胃排空的影响。方法对300例中医辨证为脾虚气滞、肝胃不和、脾胃湿热、脾胃虚寒、寒热错杂等五个证型(每一证型60例,随机分为中药观察组30例和西药对照组30例)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分别采用口服半四左加味汤剂治疗与口服西沙必利治疗。治疗前和治疗后4周,观察两组胃排空变化及比较中医各证型胃排空的时间。结果 2组患者在胃排空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但观察组中医辨证分型治疗中,以寒热错杂证患者胃排空时间最短,较其他四种证型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半四左方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寒热错杂证患者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慢性胃炎隆起糜烂病变与胃络瘀阻证的相关性。方法:收集隆起糜烂性胃炎诊断者198例,辨证由2人进行,胃镜诊断由同一人完成。结果:胃络瘀阻型分别与脾胃湿热型、脾虚气滞型和肝胃不和型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慢性胃炎有隆起糜烂,是中医辨证多为胃络瘀阻。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观察小鼠小肠推进功能、小鼠排空功能、大鼠胃机械运动情况,探讨情志舒方对非溃疡性消化不良(NUD)治疗作用的机理。方法:采用墨汁灌胃测量小鼠小肠的推进功能;通过分光光度计测量葡聚糖蓝2000在小鼠胃内的残留量,比较各组动物胃排空情况;通过激怒大鼠制造肝胃不和型非溃疡性消化不良动物模型;用台式平衡记录仪比较各组大鼠胃收缩频率和幅度。结果:情志舒能显著加强小鼠小肠推进功能及小鼠的胃排空功能(P〈0.01);显著提高大鼠胃收缩频率、幅度(P〈0.01)。结论:情志舒对非溃疡性消化不良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不同中医证型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患者核素胃排空的特点。方法将多中心的84例FD患者分为湿热壅滞证、脾虚气滞证、肝胃气滞证和肝胃郁热证四组,并进行核素胃排空检查,分析比较不同中医证型的胃半排空时间、胃排空速率、2小时存留率。结果 (1)84例FD患者中,胃排空延迟者46例(54.8%),胃排空正常者38例(45.2%);(2)胃半排空时间肝胃气滞型最长(140.7±55.3)分钟,其次为脾虚气滞型(134.3±64.6)分钟,肝胃郁热证(118.7±27.4)分钟,湿热壅滞型最短(100.8±26.7)分钟,经方差分析各证型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湿热壅滞证与肝胃气滞证、脾虚气滞证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胃排空速率经方差分析比较发现,不同中医证型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湿热壅滞型最高(0.53±0.12)与其它三个证型两两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2小时存留率经方差分析比较发现,不同证型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湿热壅滞证(37.2%±12.8%)与肝胃气滞证(51.0%±14.7%)、肝胃郁热证(46.9%±11.6%)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湿热壅滞证与脾虚气滞证两两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不同中医证型功能性消化不良具有不同的核素胃排空特点,湿热壅滞证呈胃排空加速表现,肝胃气滞证、脾虚气滞证呈胃排空延迟表现。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柴芍温胆汤治疗肝胃不和型慢性胃炎患者的疗效。方法将60例中医辨证为肝胃不和型的慢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均给予常规西医基础治疗(奥美拉唑胶囊20mg口服qd),治疗组加用柴芍温胆汤,疗程10 d。观察2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 2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本组治疗前减少(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证候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2组临床疗效比较(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柴芍温胆汤治疗肝胃不和型慢性胃炎患者的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4.
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中医证型与胃排空功能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中医证型与胃排空功能之间的关系,认识FD的中医病因病机本质。方法:采用B超胃窦单切面法测定76例功能性消化不良(FD)患者的胃排空功能。结果:肝胃不和组和肝胃郁热组患者餐后2小时胃窦面积较大,餐后2小时胃排空率明显小于正常对照组和脾胃虚弱组(P均<0.05),表明实证组的胃排空时间较正常对照组和虚证组明显延长。结论:FD中医分型以“实痞”为主,肝胃不和可能是FD的主要病因病机本质,临床上测定患者的胃排空功能对指导其中医分型和治疗均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5.
燕东  刘绍能  李理  时磊 《吉林中医药》2010,30(5):403-405
目的:研究慢性胃炎幽门螺杆菌感染及病理组织学改变与中医辨证之间的关系。方法:通过调查表收集398例慢性胃炎患者的胃镜下表现,同时行中医辨证分型,进行数据统计分析得出结论。结果:脾胃湿热证型快速尿素酶检查幽门螺杆菌感染阳性者明显多于其他型患者(P〈0.05),病理总积分较高者在证型方面多为胃络瘀阻、胃阴不足及脾胃湿热证型(P〈0.05)。结论:幽门螺杆菌感染和脾胃湿热证之间密切相关,为抗幽门螺杆菌的中医诊治提供参考;病理总积分较高者相对于总积分低者,胃镜下诊为萎缩性胃炎的比例较高,在辨证分型中多见于胃络瘀阻、脾胃湿热、胃阴不足,其次才是脾胃虚弱、肝胃不和及脾虚气滞等证。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益胃饮治疗慢性胃炎中医辨证属胃阴不足及气阴不足证的临束疗效。方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60例,口服益胃饮(由乌梅、山楂、芒果核等组成);对照组60例,口服维酶素。2组疗程均为3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6.67%,对照组为78.33%,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2组治疗后主要症状均有显著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益胃饮治疗慢性胃炎中医辨证属胃阴不足或气阴不足证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7.
张继红 《四川中医》2005,23(1):53-54
目的 :观察中药疏肝和胃汤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本文 90例患者按中医临床辨证分为肝胃不和、脾胃湿热、脾胃虚弱、胃阴不足 4型 ,治疗 8周为 1个疗程 ,其中 6 2例应用疏肝和胃汤治疗为观察组 ,并设 2 8例应用三九胃泰胶囊治疗作为对照组。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临床症状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 90 32 %和 71 4 3%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但各证型之间的疗效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提示 :说明疏肝和胃汤治疗慢性胃炎疗效显著 ,适宜于各型的治疗 ,且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8.
薛国敏  陈立新  冯燕  刘金涛  吴湘萍  郑非 《河北中医》2011,33(11):1614-1616
目的观察健脾化浊降逆方对脾胃虚弱型糖尿病胃轻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00例脾胃虚弱型糖尿病胃轻瘫患者随机分为2组,均予糖尿病基础治疗,同时口服降糖药物或胰岛素控制血糖,治疗组150例采用健脾化浊降逆方口服治疗,对照组150例应用多潘立酮片口服治疗。治疗4周后观察2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及胃排空率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150例,失访21例;对照组150例,失访13例。治疗组总有效率89.92%,对照组总有效率67.15%,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2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组降低较对照组明显(P〈0.01)。2组治疗后平均胃排空率均较本组治疗前显著增加(P〈0.05),2组治疗后平均胃排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脾化浊降逆方可明显改善糖尿病胃轻瘫脾虚胃弱证型的证候表现,提高胃排空率,未见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胃上皮内瘤变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与体质类型及中医辨证分型的关系。方法收集患者年龄、性别、发病部位、病变大小、病理级别、萎缩情况、肠化情况、幽门螺旋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情况,并根据诊断标准进行中医辨证分型。为了方便统计并结合临床实际情况,将患者年龄分为≤30岁、31~55岁、55岁三组进行统计学分析。病变部位、病变大小以术前或手术内镜报告为准,病变部位分为胃体、胃窦、胃底、贲门、多发五组,病变大小分为0.5 cm、0.5~1 cm、1 cm三组。病理级别、萎缩情况、肠化情况、HP情况以术前或手术内镜报告为准,病理级别包括低级别上皮内瘤变(low-grade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LGIN)和高级别上皮内瘤变(high-grade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HGIN)两组,萎缩、肠化及HP情况根实际情况分为"阴性""阳性"两组。分别比较以上指标在不同中医辨证分型中的分布情况,判断其统计学差异性。同时对以上指标采用Spearman相关系数进行配对分析。结果不同性别患者在辨证类型分布方面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男性患者以肝胃不和证、胃络瘀阻证为主,女性患者以脾胃气虚、胃热阴虚证为主。不同年龄段患者其中医辨证分析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30岁患者辨证类型以脾胃气虚证为主,30~55岁患者辨证类型以肝胃不和证、脾胃虚寒证及脾胃气虚证为主,55岁患者则以胃络瘀阻证为主。不同病变部位的患者在中医辨证分型方面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胃体病变以脾胃气虚证为主,胃窦病变以肝胃不和证和胃络瘀阻证为主,胃底病变以脾胃气虚证和脾胃虚寒证为主,贲门病变以脾胃虚寒证和肝胃不和证为主,多发病变则以胃热阴虚证和胃络瘀阻证为主。萎缩和非萎缩患者的中医证型分布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萎缩阳性的患者辨证以脾胃气虚证和脾胃虚寒证为主,萎缩阴性的患者辨证以肝胃不和证及胃络瘀阻证为主。相关性分析表明,胃上皮内瘤变患者其性别与发病部位呈显著相关性,年龄段与HP感染情况、辨证分型具有显著相关性,发病部位与性别、病变大小及HP感染情况具有显著相关性,萎缩情况与辨证分型具有显著相关性。结论胃上皮内瘤变患者中医辨证分型主要以脾胃气虚证、肝胃不和证和胃络瘀阻证为主。胃上皮内瘤变患者体质分型与年龄、病理类型相关,中医辨证分型与性别、年龄、病变部位、萎缩情况等因素相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不同中医证型的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NERD)与反流性食管炎(RE)患者的食管动力特点。方法选取具有典型反流症状的患者554例,中医辨证分为4型,每个中医证型分为NERD和RE 2组。采用高分辨率胃肠动力测压系统,对不同中医证型的NERD和RE患者进行食管动力学检测。结果肝胃不和证RE组下食管括约肌静息压低于NERD组;肝胃郁热证RE组食管运动波幅平均值低于NERD组,同步收缩百分比、快速收缩百分比均高于NERD组;气郁痰阻证RE组大型蠕动中断百分比高于NERD组;中虚气逆证RE组无效吞咽百分比、同步收缩百分比均高于NERD组。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NERD相比,RE患者肝胃不和证食管括约肌功能下降更明显,肝胃郁热证、中虚气逆证、气郁痰阻证食管体部廓清能力下降更明显。胃食管反流病中医证候和西医亚型的发病机制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