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了解深圳市福田区感染性腹泻患者中沙门菌的感染现状。方法收集福田区辖内医院2014年9月—2015年11月疑似和确诊为感染性腹泻病人412例的粪便样本,对全部样本进行临床和流行病学因素调查。采用传统分离培养和荧光定量PCR相结合方法进行沙门菌分离鉴定,同时对阳性菌株进行血清学分型。结果 412份粪便样本中共检出50株沙门菌,检出率为12.14%,其中检出最多的型别为肠炎沙门菌,其次为山夫登堡沙门菌、斯坦利沙门菌、鼠伤寒沙门菌以及利齐菲尔德沙门菌。采用传统分离培养和荧光PCR检出的阳性菌分别为40株和37株。阳性样本来自于各个年龄段病人;共检出男性20株,女性30株;阳性样本大便性状以稀便居多(31/50),其次为水样便、粘液便和蛋花便;每日腹泻次数均在2~10次范围内,其中25例阳性样本来自伴有腹痛或呕吐症状的患者。结论近几年深圳地区的沙门菌感染发病率居高不下,且型别多样化,应加强对本地区沙门菌病原谱构成及流行趋势的监测。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瑞安市腹泻患者沙门菌的血清型、耐药性和分子分型特征。方法 收集2016—2019年从瑞安市人民医院收治的腹泻患者中分离的沙门菌进行血清学分型,采用K-B纸片法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利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进行分子分型。结果 共收集到134株沙门菌,分为24个血清型,其中鼠伤寒沙门菌52株(38.8%),肠炎沙门菌31株(23.1%),伦敦沙门菌13株(9.7%)。沙门菌血清型分布在12岁以下组和21~60岁组患者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沙门菌对氨苄西林的耐药率最高,达73.1%;肠炎沙门菌对萘啶酸耐药率达到100%;鼠伤寒沙门菌对萘啶酸的耐药率为48.1%;相比肠炎沙门菌,鼠伤寒沙门菌对复方新诺明、氯霉素、甲氧苄啶、四环素的耐药率更高。随机抽取40株沙门菌进行PFGE,结果得到29种带型,菌株相似度为63%~100%。结论 不同年龄组患者分离的沙门菌血清型构成不同。沙门菌多重耐药形势严峻,鼠伤寒沙门菌的耐药性普遍高于其他血清型;对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头孢他啶、亚胺培南、氨曲南具有较高敏感性。鼠伤寒沙门菌在分子水平存在一定程度的分化,而肠炎沙门菌分化程度不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血清学试验和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MS)在沙门菌分型检测中的应用和药敏试验结果,比较鼠伤寒沙门菌和其他所有沙门菌的耐药差异,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腹泻儿童粪便标本中分离非重复沙门菌属40株;采用BD phoenix M50全自动细菌鉴定药敏分析系统进行细菌鉴定和药敏试验,再进行沙门菌血清型分型;利用WHONET 5.6软件及SPSS13.0软件对细菌耐药性进行统计分析;采用MALDI-TOF-MS法对沙门菌进行质谱鉴定。结果 40株经仪器鉴定为沙门菌株,血清学试验分为10个血清型,分属5个血清群,优势血清型为鼠伤寒沙门菌,占65.0%;其次为肠炎沙门菌和斯坦利沙门菌,各占7.5%,未检出伤寒和副伤寒沙门菌;MALDI-TOF-MS鉴定结果均能鉴定到种属水平,且匹配分数均>2.300。当差异水平为200时,可分为20个型别,其中14株为单株菌。血清学分型与MALDI-TOF-MS鉴定结果相比:28株鉴定结果与血清型一致,主要为鼠伤寒沙门菌、肠炎沙门菌和斯坦利沙门菌;12株鉴定结果与血清型不一致。血清学分型与MALDI-TOF-MS法关系密切,但两者不完全对应。沙门菌药敏试验结果显示,耐药率较高的抗菌药物依次为氨苄西林、哌拉西林、四环素,耐药率均大于70.0%;对阿米卡星、美洛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他啶、亚胺培南均敏感。结论 两种方法均能快速准确鉴定出沙门菌,MALDI-TOF-MS法和血清学分型配合使用,对沙门菌的快速鉴定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深圳市龙华区2017-2018年其他感染性腹泻的病原构成情况,并对病原的耐药情况进行摸查,为更好地预防和控制感染性腹泻在该地区的流行和规范用药提供依据。方法收集辖区哨点医院监测门诊腹泻病例(排除病毒性感染)的粪便标本,开展包括沙门菌、副溶血弧菌、致泻大肠、空肠弯曲菌等致病菌的检测,并对分离到的阳性菌株利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检测其对30种抗生素的耐药情况。结果检测样本1 219份,阳性菌株169份,分离率为13.9%。其中,沙门菌128份,副溶血弧菌38份,其他细菌4份,包括1株EIEC,2株ETEC和1株嗜水气单胞菌。沙门菌的血清型以鼠伤寒沙门菌(45.3%)和肠炎沙门菌(11.7%)为主,副溶血弧菌的血清型以O3K6(76.3%)为主。绝大部分的沙门菌均发生多重耐药,且肠炎沙门菌出现对多粘菌素E耐药的情况,但斯坦利沙门菌只对链霉素耐药,副溶血弧菌仅对头孢唑林耐药。结论鼠伤寒沙门菌仍是龙华区细菌性腹泻的主要致病因子,且绝大多数已经出现多重耐药。副溶血弧菌引起的腹泻病例占比不高,且暂时未发生多重耐药的情况。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掌握重庆市沙门菌菌型种类及药物耐药特征,为制定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确定监测病例的定义及监测点,对在医疗机构就诊的腹泻病例和腹泻病暴发疫情中的腹泻病例进行沙门菌监测。结果 2007-2009年共监测沙门菌病例162例,19种血清型,夏秋季为发病高峰,血清型以鼠伤寒和肠炎沙门菌为主。25起腹泻病暴发疫情均为沙门菌感染,其中11起疫情患者发病前食用了凉拌皮蛋,临床表现以腹泻,伴发热、腹痛为主。结论 鼠伤寒沙门菌致泻性较为严重,而肠炎沙门菌感染发热、腹痛症状明显。19种血清型沙门菌对头孢噻肟均敏感,对萘啶酮酸耐药率最高。加强食品的监督管理和改变食用方式是降低发病的重要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6.
罗淑华  黄鹏飞  李燕  汪东篱  易政兵 《热带医学杂志》2012,12(11):1370-1372,1387
目的 分析辖区内沙门氏菌的流行特征及药敏结果,为防治沙门氏菌感染提供流行病学及病原学依据.方法 对2010-2011年从腹泻病人中分离的47株沙门菌进行菌型分布、流行特征及药敏分析.结果 沙门菌感染的主要人群为10岁以下年龄组,其中以鼠伤寒、肠炎沙门菌为流行优势株,除碳青霉烯类未见耐药,其它类抗生素均有耐药,菌株出现多重耐药,耐药与分离病例年龄存在相关性.结论 鼠伤寒沙门菌、肠炎沙门菌是感染性腹泻的流行株,感染趋向低龄化,低龄病例分离菌株耐药趋势严峻,对萘啶酸、四环素、甲氧苄啶及氨苄西林耐药较严重,提示规范合理使用抗生素,尤其是婴幼儿抗生素的选用,对降低耐药株的产生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鉴定腹泻婴幼儿粪便中的沙门菌以及研究沙门菌的耐药特点。方法:收集2018年1月到2020年12月杭州市中医院两院区及浙江大学附属儿童医院1097例腹泻患儿粪便标本,分离到194株沙门菌并对所有菌株进行鉴定及耐药性分析。结果:本次实验分离到的194株沙门菌,分为13种不同血清型,其中鼠伤寒沙门菌31.4%,肠炎沙门菌14.9%。药敏实验结果,本组沙门菌对氨苄西林和氨苄西林/舒巴坦耐药性最高分别为75.4%和67.9%,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替加环素、头孢哌酮/舒巴坦、头孢替坦100%敏感。结论:在腹泻患儿的肠道菌群中沙门菌主要为鼠伤寒沙门菌和肠炎沙门菌。目前引起婴幼儿腹泻的沙门菌已对多种抗菌药物耐药,依据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协会(CLSI)首选三代头孢,但必须根据婴幼儿的实际情况合理使用,来确保安全和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中山市沙门菌的血清型分布、分子分型特征以及对抗生素的耐药情况。方法 对2018—2019年中山市哨点医院以及食物中毒事件采集检出的沙门菌进行血清型分型,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MIC)对15种药物进行药物敏感试验,应用脉冲场凝胶电泳法(pulse-field gel electrophoresis, PFGE)对3种优势血清型沙门菌进行分子分型。结果 509株沙门菌共鉴定出44种血清型,优势血清型为鼠伤寒沙门菌单相变种(173/509,34.0%)、鼠伤寒沙门菌(107/509,21.0%)、肠炎沙门菌(93/509,18.3%)和斯坦利沙门菌(21/509,4.1%)。179株沙门菌中耐药菌株占93.9%(168/179),多重耐药菌株占85.5%(153/179)。共产生82种耐药谱,最常见的耐药谱为AMP-AMS-TET-CHL-SXT-CFZ-Sul和AMP-TET-CHL-SXT-Sul。暂未检出对亚胺培南耐药的菌株,对其余14种试验药物均存在耐药现象,其中对氨苄西林、四环素、磺胺异噁唑、氯霉素、复方新诺明耐药率均超过60%。耐受10种及以上抗生素的菌株有22株,占12.3%(22/179)。42株鼠伤寒沙门菌单相变种分出40个PFGE带型,各型别相似度为52.2%~100.0%;32株鼠伤寒沙门菌分出24个PFGE带型,各型别相似度为48.9%~100.0%;21株肠炎沙门菌分出9个PFGE带型,各型别相似度为55.5%~100.0%。结论 中山市沙门菌血清型主要为鼠伤寒沙门菌单相变种、鼠伤寒沙门菌和肠炎沙门菌,多重耐药现象严重,PFGE分子分型结果呈多样性。  相似文献   

9.
《热带医学杂志》2021,21(3):377-381
目的了解深圳地区沙门菌的感染率、血清学分布和耐药性特征,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选择3家哨点医院(北京大学深圳医院、深圳市儿童医院、中山大学附属第八医院),对2016-2018年肠道门诊急性腹泻患者粪便标本分离的沙门菌进行血清分型、抗生素敏感性试验和耐药基因gyrA、gyrB、parC、parE的检测。结果从2 842例腹泻患者的粪便标本中分离出187株(6.6%)沙门菌,共鉴定出25种血清型,其中鼠伤寒沙门菌的分离率最高(3.5%),其次为肠炎沙门菌(1.3%)、4,5,12:i:-(0.3%)。沙门菌对氨苄西林、磺胺甲恶唑/甲氧苄啶、萘啶酸的耐药率较高,分别为81.0%、36.0%、31.0%。肠炎沙门菌和4,5,12:i:-分别对萘啶酸和氨苄西林全部耐药;鼠伤寒沙门菌和4,5,12:i:-对头孢菌素类、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和磺胺甲恶唑/甲氧苄啶耐药率较高。所有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耐药菌株的gyrA基因均发现突变,而gyrB、parC、parE基因均未发生突变。结论鼠伤寒沙门菌和肠炎沙门菌是深圳地区流行的最常见血清型,鼠伤寒沙门菌对抗生素的耐药率较高。氟喹诺酮耐药可能与gyrA基因突变有关,建议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并对本地区沙门菌的流行状况进行持续监测。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中山市沙门菌的血清型分布、分子分型特征以及对抗生素的耐药情况。方法对2018—2019年中山市哨点医院以及食物中毒事件采集检出的沙门菌进行血清型分型,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MIC)对15种药物进行药物敏感试验,应用脉冲场凝胶电泳法(pulse-field gel electrophoresis, PFGE)对3种优势血清型沙门菌进行分子分型。结果 509株沙门菌共鉴定出44种血清型,优势血清型为鼠伤寒沙门菌单相变种(173/509,34.0%)、鼠伤寒沙门菌(107/509,21.0%)、肠炎沙门菌(93/509,18.3%)和斯坦利沙门菌(21/509,4.1%)。179株沙门菌中耐药菌株占93.9%(168/179),多重耐药菌株占85.5%(153/179)。共产生82种耐药谱,最常见的耐药谱为AMP-AMS-TET-CHL-SXTCFZ-Sul和AMP-TET-CHL-SXT-Sul。暂未检出对亚胺培南耐药的菌株,对其余14种试验药物均存在耐药现象,其中对氨苄西林、四环素、磺胺异噁唑、氯霉素、复方新诺明耐药率均超过60%。耐受10种及以上抗生素的菌株有22株,占12.3%(22/179)。42株鼠伤寒沙门菌单相变种分出40个PFGE带型,各型别相似度为52.2%~100.0%;32株鼠伤寒沙门菌分出24个PFGE带型,各型别相似度为48.9%~100.0%;21株肠炎沙门菌分出9个PFGE带型,各型别相似度为55.5%~100.0%。结论中山市沙门菌血清型主要为鼠伤寒沙门菌单相变种、鼠伤寒沙门菌和肠炎沙门菌,多重耐药现象严重,PFGE分子分型结果呈多样性。  相似文献   

11.
蒋莹  庄天彦  郭祥萍 《北京医学》2012,34(9):824-827
目的探讨新疆地区感染性腹泻的临床及病原学分布特点,指导经验性治疗感染性腹泻,避免滥用抗菌药物。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8~10月及2010年5~10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肠道门诊感染性腹泻患者的临床及病原学特点、药敏结果。结果以急性腹泻为首发症状就诊的183例患者中,26例(14.2%)粪便细菌培养阳性,其中志贺菌属感染14例(53.8%),大肠埃希菌属感染5例(19.2%),沙门菌属感染3例(11.5%),肺炎克雷伯杆菌、嗜水气单胞菌、摩氏摩根菌、雷氏普罗威登斯菌感染各1例(3.8%)。年龄≤60岁患者病原菌的检出率高于年龄﹥60岁者(P﹤0.05)。志贺菌属感染以黏液便、水样便为主,大肠埃希菌与沙门菌感染以稀便为主。志贺菌、大肠埃希菌及沙门菌普遍对氨苄西林耐药,对β-内酰胺酶类、头孢菌素类和喹诺酮类等抗菌药物产生不同程度的耐药性;尚未发现病原菌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产生耐药性。结论肠道门诊细菌感染性腹泻患者粪便细菌培养阳性率较低,仍以志贺菌属为主要病原菌。监测病原菌分布、药敏结果,合理选择抗菌药物对降低细菌耐药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调查近年来湖南郴州幼儿腹泻沙门菌感染变迁及耐药性,为郴州幼儿腹泻沙门菌感染流行病学研究及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相关参考依据。方法 收集2015年1月—2020年12月湖南郴州门诊和住院的腹泻患儿,以粪便培养分离出沙门菌株的感染性腹泻病例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变迁情况、血清型特征、临床表现及耐药性。结果 共收集1 854例腹泻患儿,其中采集粪便样本1 560份,培养分离得到沙门菌株248株(15.90%)。248例沙门菌感染腹泻患儿中,男女比例为1.58:1,随着年龄增长沙门菌检出率呈下降趋势;2015—2020年期间,不同年份沙门菌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10月是沙门菌感染的高发季节,其中7—10月为发病高峰;血清型以鼠伤寒沙门菌、肠炎沙门菌为主,分别占41.06%、21.14%;临床表现以发热、腹泻为主,其中有发热症状的患儿占95.56%,体温>39 ℃的患儿占75.81%;腹泻次数均≥3次/d,≥10次/d的患儿占32.26%;粪便性状中稀水便占46.38%,黏液便占29.84%,血便15.73%,脓血便6.85%;有腹痛症状的患儿占51.21%;有恶心呕吐症状的患儿占22.18%;有脱水症状的患儿占12.10%;鼠伤寒沙门菌对氨苄西林耐药率最高,为96.04%;对亚胺培南、阿奇霉素、阿米卡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耐药率较低,分别为0、0、1.98%、4.95%;肠炎沙门菌对氨苄西林耐药率最高,为100.00%,对亚胺培南、阿奇霉素、阿米卡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庆大霉素、环丙沙星、甲氧苄氨嘧啶均无耐药性;其他血清型沙门菌对氨苄西林耐药率最高,为47.31%,对其他类型抗菌药物耐药率均不高。结论 近年来湖南郴州幼儿腹泻沙门菌感染呈平稳趋势,夏秋为高发季节,血清型以鼠伤寒沙门菌、肠炎沙门菌为主,临床表现以发热、腹泻为主,治疗优先选择的抗菌药物为亚胺培南、阿奇霉素、阿米卡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等。  相似文献   

13.
胡海贇  洪燕  王春 《北京医学》2018,(3):225-228
目的 了解沙门氏菌导致的儿童感染性腹泻病的临床特征,分析沙门氏菌的血清型分布及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15年1月至2017年7月我院肠道门诊接诊治疗的腹泻病患儿中粪便沙门氏菌阳性的病例,进行临床特征分析和病原体血清学分析.结果 共收集粪便标本2 180份,培养分离得到沙门氏菌株196株(8.99%).男111例(56.6%),女85例(43.4%),男女之比为1.3∶1;年龄最小21d,最大12岁,年龄越小病例数越多.血清型主要为鼠伤寒沙门氏菌79株(40.3%),肠炎沙门氏菌55株(28.1%);鼠伤寒沙门氏菌在0~1岁年龄组的检出率(65.8%)明显高于肠炎沙门氏菌(32.7%);而其他各年龄组的肠炎沙门氏菌的检出率要高于鼠伤寒沙门氏菌.沙门氏菌对氨苄西林耐药性较高,为81.12%,对头孢曲松的耐药率平均为23.46%;对氯霉素、环丙沙星和复方新诺明的耐药率<10%.临床表现中0~1岁患儿的粪便呈稀糊状的占81.1%.平均发热天数随着年龄增大而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3).对大便培养随访复查发现,排菌>5周的患儿占25.5%,<3岁者占大多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5).0~1岁组迁延性腹泻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结论 沙门氏菌在不同年龄组患儿中临床表现和血清型特征不同,应合理选用抗生素治疗及正确看待长期带菌情况,通过合理的卫生措施减少对沙门氏菌的暴露感染.  相似文献   

14.
通过北京市五所医院儿科病房全年监测,发现病房非腹泻粪便带菌率为3.0%,轮状病毒携带率为11.7%。双手大肠杆菌污染率:陪住家长为42.9%,卫生员为33.3%,护士为16.6%,医生为11.5%。病房内物品污染率为22.6%。全年发现6起腹泻内交叉感染,其中鼠伤寒及婴儿沙门氏菌各2起,臻泻大肠及轮状病毒各1起。  相似文献   

15.
报道1991年11月新生儿腹泻败血症住院患儿15例,血培养全部鼠伤寒沙门氏菌阳性(大便培养亦有6例本菌阳性)。其临床特征为热程长,腹泻重,有不同程度的脱水酸中毒,部分患儿并发硬皮病和高胆红素血症,病程中出现进行性贫血与营养不良。在治疗方面,除抗感染外,尤其注重脱水酸中毒的纠正和支持疗法。本病进展快,且常导致败血症,本次病死率高达60%。全组病例为本自治区某县医院产科婴儿室感染后流行;由亍病情日趋严重而陆续转来我校附属医院。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宝安区感染性腹泻的病原菌构成情况,为控制感染性腹泻提供病原学依据。方法采集辖区内2011年5月至2012年4月感染性腹泻患者的粪便标本,进行病原菌分离、鉴定,并对检测结果统计分析。结果检测标本2310份,病原菌的检出率为12.29%(284/2310)。分离菌株以副溶血性弧菌为主,其次是沙门菌和肠致泻性大肠埃希菌:夏秋季为高发季节,副溶血性弧菌检出高峰在6-9月;沙门菌感染中婴幼儿占52.56%,副溶血性弧菌在20~40岁多见。结论副溶血性弧菌是辖区内感染性腹泻的主要病原茵,加强夏秋季海产品的监测和针对特定人群的饮食安全教育是腹泻防控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5岁以下小儿腹泻病原微生物的构成情况,为采取合理有效的治疗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1年4月至2013年3月5岁以下住院腹泻患儿的粪便标本310份,进行常规细菌培养,筛检致病菌;同时采用ELISA法检测病毒,利用聚合酶链反应方法进行病毒分型。结果:病毒检测阳性121例(39.03%),其中人轮状病毒为主要致病病毒;检出致病菌24例(7.74%),以沙门菌为主;未发现病毒和细菌同时感染,男女性患儿感染性腹泻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人轮状病毒感染主要流行于秋冬季,流行型为G2、G3和P[8],18~23周龄儿童多发;而细菌性和杯状病毒性腹泻主要流行于夏季。结论:永川地区人轮状病毒感染是导致5岁以下婴幼儿感染性腹泻的主要原因,同时细菌性感染也占了一定比例,需要加强病原体监测,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对昆明市儿童医院感染性腹泻沙门菌和志贺菌的分布和药敏结果进行分析,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收集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门诊及住院腹泻患儿的粪便标本进行沙门菌和志贺菌培养,病原菌用全自动细菌分析仪VITEK COMPACT培养鉴定及药敏,并进行血清凝集分型,最后用WHONET 5.6软件对原始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  结果  在检测的29674 份标本中,分离出志贺菌属和沙门菌属共 226株,志贺菌属 75株(33.2%),福氏志贺菌33株(14.6%),宋内志贺菌42株(18.6%),未检出痢疾志贺菌和鲍氏志贺菌。分离出沙门菌属 151株(66.8%),共检测出5种血清型,其中鼠伤寒沙门菌 106株(46.9%),伤寒沙门菌25株(11.1%)。腹泻患儿主要分布在4~10月,聚集分布在5~10月。2岁以下是沙门菌感染的易感人群,占72.8%(110/151)。沙门菌属感染引起的腹泻呈逐年上升趋势,沙门菌以鼠伤寒沙门菌为主。志贺菌在2017年、2018年以福氏志贺菌为主,而2019年以后转变为宋内志贺菌为主。另外,药敏结果显示沙门菌儿童感染性腹泻临床首选药物为阿莫西林/克拉维酸(敏感率82%),而宋内志贺菌首选药物为头孢他啶(敏感率97.6%)和阿莫西林/克拉维酸(敏感率92.8%),福氏志贺菌对头孢他啶、头孢吡肟敏感率仅为60%和40%,提示志贺菌属各血清群对抗菌药物敏感性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 < 0.05)。沙门菌属和志贺菌属均为未发现亚胺培南耐药菌株。  结论  沙门菌和志贺菌引起的儿童感染性腹泻以沙门菌为主,呈逐年上升趋势,以2岁以下高发,鼠伤寒沙门菌为主要血清型,经验性用药首选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各血清型志贺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有所不同。需加强腹泻儿童粪便的病原菌和耐药监测,以便临床医生根据药敏结果给予针对性抗感染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