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1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 毫秒
1.
目的 研究用热释光剂量计(TLD)方法核查放射治疗参考条件和非参考条件下剂量学参数的可靠性验证。方法 在参考条件和非参考条件下,用建立的TLD方法,核查5家医院10条6 MV光子线束剂量随深度、源皮距、照射野大小和45°楔形板等变化,5条9 MeV电子线束轴向最大剂量点处等剂量学参数,TLD测量结果与剂量仪测量结果进行对比。结果 6 MV 光子线束TLD测量结果与指形电离室测量结果的平均相对偏差为4.45%,低于IAEA要求的≤±7%;9 MeV电子线束TLD测量结果与平行板电离室测量结果平均相对偏差为2.45%,低于IAEA要求的≤±5%。结论 用TLD核查参考条件和非参考条件下放射治疗剂量学参数方法可靠,简单易行。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用热释光剂量计(TLD)方法核查放射治疗参考条件和非参考条件下剂量学参数的可靠性验证。方法 在参考条件和非参考条件下,用建立的TLD方法,核查10条6 MV光子线束剂量随照射野大小和45°楔形板等变化,4条9 MeV电子线束轴向最大剂量点处等剂量学参数,TLD估算结果与剂量仪测量结果进行对比。结果 6 MV光子线束TLD估算结果与指形电离室测量结果的平均相对偏差为4.7%,按照IAEA要求允许偏差不超过±7%;9 MeV电子线束TLD估算结果与平行板电离室测量结果平均相对偏差为2.4%,均未超过IAEA允许偏差要求(±5%)。结论 用TLD核查参考条件和非参考条件下放射治疗剂量学参数方法可靠,简单易行。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用TLD核查医用电子加速器在非参考条件下,光子线束剂量随照射野、楔形板变化,电子线束剂量随照射野、源皮距变化的剂量学参数方法的可靠性。方法 在非参考条件下,用指形电离室测量光子线束水下10 cm处吸收剂量和电子线束最大剂量点处吸收剂量,并在同一位置放置TLD进行照射,将照射后的TLD邮寄到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辐射防护与核安全医学所进行测量并估算剂量。结果 光子线束剂量点共70个,其中58个点的TLD测量结果与指形电离室测量结果相对偏差在±7.0%以内(IAEA允许偏差±7.0%),合格率为82.8%。经过PS值修正后,合格点数达到62个,合格率上升为88.6%;电子线束剂量点为24个,其TLD测量结果与指形电离室测量结果相对偏差均在±5.0%以内(IAEA允许偏差±5.0%),合格率为100%。结论 用TLD核查非参考条件电子线束剂量学参数方便,与指形电离室相互验证,可提高剂量测量的准确性。电子线束能量在5 MeV<E0<10 MeV的范围内,用指形电离室测量吸收剂量参数,并用TLD验证,其结果精确可靠。  相似文献   

4.
目的 用TLD核查在非参考条件下 ,光子束轴向和电子束轴向最大剂量点处 ,剂量随深度、距离、照射野和 4 5°楔形板等变化的临床剂量学参数研究。方法 在非参考条件下 ,TLD经6 0 Coγ射线束 ,6MV和 15MV高能X射线束 ,9MeV和 16MeV高能电子束测量并估算剂量。结果经TLD核查 ,对不同射线质在不同深度 ,用不同指型电离室测量 ,除了TLD在水中深度 2 0cm处应做支架减弱效应减弱校正外 ,其余临床剂量学参数核查结果表明 ,TLD测量结果与指型电离室测量的参考剂量结果相对误差值均在± 4 9% (IAEA允许误差± 5 % )以内 ;对高能电子线束 ,用平行板电离室测量 ,绝大多数TLD相对误差值超过± 5 %。结论 用TLD核查非参考条件下 ,放射治疗临床剂量学参数方便 ,准确可靠 ,经在医院做可行性验证 ,IAEA推荐的两种TLD照射支架 (一种用于光子束 ,另一种用于电子束 )具有可行性 ;对高能电子线束用平行板电离室测量 ,TLD验证方法待做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用热释光剂量计(TLD)核查非参考条件下光子线束和电子线束剂量学参数方法。方法60Co γ线束,高能X射线束和电子线束,开展TLD分散性、非线性剂量响应、衰退、能量和有机玻璃支架(IAEA提供)等校正实验,建立估算TLD水中光子线束和电子线束吸收剂量方法。选择了60Co,6、10、15和18 MV光子线束(离轴),剂量随着照射野和30°楔形角度变化研究;选择了6和10 MV光子线,剂量随着源皮距,照射野和楔形角度变化进行可靠性研究;选择了9和15 MeV电子线,剂量随着源皮距离变化进行可靠性研究。结果 用建立的TLD方法,估算非参考条件下光子线束(离轴)研究结果,相对偏差在-0.1%~7.2%(IAEA要求不大于±7.0%)范围内。非参考条件光子线束(轴上)验证研究结果,相对偏差在0.1%~7.0%范围内;参考和非参考条件电子线束验证研究结果,相对偏差为0~4.7%(IAEA要求不大于±5.0%)范围内。结论 用TLD核查放射治疗非参考条件临床的剂量学参数方便准确,经在医院做可靠性验证,对高能电子线束,用平行板电离室校准吸收剂量,用TLD验证,效果很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调强放疗(IMRT)多叶光栅野吸收剂量和二维剂量分布验证方法。方法 选取8台医用加速器,6 MV X射线照射野为5 cm×5 cm时,分别使用热释光剂量计(TLD)和EBT3胶片剂量计核查调强放疗多叶光栅野光子线束吸收剂量,并使用EPT3胶片剂量计核查调强放疗多叶光栅野光子线束二维剂量分布。结果 使用多叶光栅野热释光验证方法和胶片剂量计方法,剂量相对偏差范围分别是-1.4%~6.8%和-1.8%~7.8%。有7台结果符合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剂量偏差在±5%的要求;二维剂量分布通过率范围为73.4%~97.0%,有7台符合二维剂量分布通过率> 90%的要求。结论 热释光剂量计和胶片剂量计用于调强放疗多叶光栅野剂量学参数验证是可行的,适合审管部门大规模开展的IMRT的治疗计划系统(TPS)吸收剂量和二维剂量分布验证。  相似文献   

7.
目的 用NE2570剂量仪,2571指形电离室,测量 192Ir源空气比释动能支架,测量1m处 192Ir源参考空气比释动能。 方法将测量支架放在离墙、地面1m处,指形电离室插入有机玻璃测量支架夹具中,源中心距电离室中心的最佳距离是16cm, 源通过后装机的传输系统传输到施源器中,测量源参考空气比释动能。根据 60Co γ射线,250 kVΧ射线空气照射量刻度因子换算为空气比释动能刻度因子,再由内插公式计算 192Ir源空气比释动能刻度因子。对墙、地、空气、测量支架的散射校准因子,通过阴影屏蔽实验得到;对初始光子减弱校准因子;电离室壁产生的电子非均匀校准因子,均由IAEA的1079号报告(近距离放射治疗源的刻度)中查表得到。 结果在相同环境条件下,使用2种测量方法,指形电离室测量 192Ir源空气比释动能,经转换系数计算源外观活度为1.584×1011Bq;井型电离室测量 192Ir源空气比释动能强度,经转换系数计算源外观活度为1.561×1011 Bq,2个结果的相对偏差为 1.4%。结论指形电离室测量源空气比释动能,该物理量与源的结构、尺寸、壳材料、电离室形状、材质和尺寸无关,测量源空气比释动能与源的空气照射量比较,不确定度误差小。  相似文献   

8.
调强放疗多叶光栅野剂量质量核查方法研究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研究用热释光剂量计(TLD)和胶片(film)测量调强放疗(IMRT)多叶光栅(MLC)野吸收剂量和二维剂量分布质量核查方法,为我国IMRT剂量质量核查的应用提供指导。方法 根据放疗开展情况,选择江苏、四川、湖北、河南4省的27家医院30台不同型号加速器(瓦里安17台,医科达10台,西门子3台)。同批次胶片和TLD,分别放入2 cm固体模体中固定,装入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提供的15 cm×15 cm×15 cm聚苯乙烯固体模体中。源皮距90 cm,深度10 cm,照射野10 cm×10 cm,照射1组不同剂量点的剂量,分别建立胶片和TLD标准剂量曲线。照射后的TLD和胶片返回中国外部核查组(EAG)测量并计算吸收剂量。测量的胶片或TLD吸收剂量与放疗计划系统(TPS)计算吸收剂量进行比较。胶片测量IMRT多叶光栅二维剂量分布,参加IEAE国际多放射治疗中心研究。30 cm×30 cm均质固体模体,经CT扫描,影像传给TPS制定治疗计划,25 cm×25 cm的胶片放在固体模体表面,源皮距95 cm,深度5 cm,实施IMRT计划,分次完成6 Gy照射。照射后的胶片邮寄到IAEA剂量学实验室测量和估算。IMRT二维剂量分布验证研究验证程序与国际多放射治疗中心研究程序相同。计算3 mm,3%二维剂量分布通过率。胶片测量与TPS计算二维剂量分布通过率进行比较。结果 按IAEA要求,TLD或胶片测量吸收剂量与TPS计算吸收剂量相对偏差应在±5%内符合要求。江苏、四川、湖北、河南4省的TLD及胶片测量吸收剂量与TPS计算吸收剂量的相对偏差结果分别为±0.7%~±8.5%和±0.3%~±7.8%范围内。IAEA要求,胶片测量与TPS计划二维剂量分布通过率3 mm/3%比较,90%符合要求。中国参与国际多放射治疗中心研究结果为94%。江苏、湖北、河南、四川4省参加二维剂量分布验证研究结果在70.0%~99.9%的范围内。结论 TLD和胶片核查IMRT多叶光栅野吸收剂量和二维剂量分布方法,科学适用,可操作性强。建立的TLD和胶片核查方法,适合在国内医院大范围开展IMRT剂量质量核查。  相似文献   

9.
目的 用热释光剂量计(TLD)和胶片测量调强放疗(IMRT)光子线束吸收剂量和二维剂量分布。方法 采用非概率抽样方法,在河南省选择5家三级甲等医院的8台可开展IMRT的医用加速器,TLD放入国家原子能机构(IAEA)提供的聚苯乙烯固体模体(15 cm×15 cm×15 cm)中,经CT扫描,影像传给放射治疗计划系统(TPS)制定放疗计划,源皮距90 cm,深度10 cm,照射野5 cm×5 cm,6 MV X射线,计算吸收剂量6 Gy和相应的监督单位(MU),实施IMRT计划照射模体,测量TLD吸收剂量,同样方法测量胶片吸收剂量。医院的均质固体模体,尺寸30 cm×30 cm,厚度20 cm,25 cm×25 cm的胶片放在模体中,源皮距95 cm,深度5 cm,实施IMRT计划。结果 调查的8台医用加速器中,有7台加速器的TLD吸收剂量相对偏差符合要求,1台加速器不符合要求;胶片吸收剂量相对偏差全部符合要求;7台加速器的二维剂量分布通过率符合要求,1台加速器不符合要求。结论 TLD和胶片用于核查调强放疗多叶光栅野吸收剂量和二维剂量分布,方法简单,可操作性强,适合在我省医院大范围实施IMRT剂量质量核查。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用粉末热释光剂量计(TLD)和胶片测量调强放疗(IMRT)光子线束吸收剂量和二维剂量分布验证研究。方法 用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提供的聚苯乙烯固体模体,经CT扫描,影像传给放射治疗计划系统(TPS)制定放疗计划,源皮距90 cm,深度10 cm,照射野5 cm×5 cm,计算吸收剂量6 Gy相应的监督单位(MU)。根据四川省各个地域医疗水平、放射治疗开展情况和物理师技术力量等因素选择了7家三级甲等医院,每家医院选取1台常用的加速器,7台加速器生产厂家分别为瓦里安、医科达和西门子,并分别实施调强放疗计划。医院使用的均质固体模体,尺寸30 cm×30 cm,25 cm×25 cm的胶片放在模体上,厚度>20 cm的固体模体板覆盖在胶片上面,射线束中心对准胶片中心,实施调强放疗计划的验证。结果 7台加速器中,TLD吸收剂量与TPS计划剂量相对偏差分别为1.4%、3.7%、-2.5%、-0.3%、4.9%、4.9%和5.0%,满足IAEA要求的±5%以内;胶片吸收剂量与TPS计划剂量相对偏差分别为4.7%、4.3%、1.5%、3.9%、-1.6%、3.3%和-1.3%,满足IAEA要求的±5%以内;5台加速器胶片二维剂量分布3 mm/3%通过率分别为99.9%、98.5%、98.5%、97.9%和70.0%,其中4台加速器满足IAEA要求的通过率为90%以上,1台不满足要求。结论 用TLD和胶片测量调强放疗光子线束野吸收剂量和二维剂量分布验证,科学实用,经济方便,可为放射治疗计划提供质量保证。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肺癌和食管癌患者在放疗过程中行基于电子射野影像装置(EPID)的在体剂量验证,探讨影响在体剂量验证结果准确性的因素,并推荐应用在体剂量验证的流程及规范。方法单纯随机抽样法选取2022年5月至2022年8月在金华市中心医院放疗科行食管癌和肺癌放疗的患者32例(其中,肺癌14例,食管癌18例),在uRT-TPOIS计划系统上制作动态调强放疗(dIMRT)及EPID在体剂量验证(In vivo EPID)计划,使用uRT-linac 506c直线加速器进行治疗。治疗过程中行在体剂量验证,其中,肺癌病例行In vivo EPID的分次共238次,执行图像引导放疗(IGRT)共80次,食管癌病例行In vivo EPID的分次共414次,执行IGRT共105次。设置阈值并获取每个射野的2Dγ通过率,分析低于阈值的分次射野,并结合在线CT影像及三维重建剂量结果,进一步分析影响γ通过率下降的主要因素。结果肺癌、食管癌3 mm/5%γ通过率均值分别为95.1%±5.7%、96.5%±4.5%;3 mm/3%γ通过率均值为91.5%±8.4%、92.2%±4.9%;2 mm/2%γ通过率均值分别为:79.1%±14.1%、83.7.2%±8.2%,病种之间通过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靠近0°/180°射野组(A组)的γ通过率高于靠近90°/270°射野组(B组)(3 mm/5%,Z=-25.4,P<0.05;3 mm/3%,Z=-26.8,P<0.05)。通过IGRT纠正摆位误差,可显著提高γ通过率(IGRT和非IGRT下,3 mm/5%γ通过率均值为96.3%±5.1%、96.0%±4.9%,Z=-5.50,P<0.05;3 mm/3%γ通过率均值92.3%±8.0%、91.3%±7.7%,Z=-9.54,P<0.05)。肿瘤及正常组织体积变化和运动变化、定位和治疗前准备充分与否等都会影响在体剂量验证的结果。结论放疗过程中进行EPID在体剂量验证能避免错误照射,但需规范EPID在体剂量验证流程,以避免人为因素等导致的通过率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