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中医概念的界定谈中医的发展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医应分为古代中医和现代中医,中医的现状是继承不力、发展缓慢,其中自圆其说的理论框架已成为束缚中医发展的瓶颈。中医药要发展,一要打破自圆其说,二要向西医学习,三要发挥整体观,辨证论治的优势。  相似文献   

2.
中医内科病名的分化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逐步实行中医诊断规范,以内科疾病为突破口,将实际属于主症性,病类性的“病名”,进行了具有分化,扩充,由原来常用的70个左右名称,扩展为300多个病(含部分症)名。  相似文献   

3.
台湾中医护理临床训练之教学医院明显不足,护理人员若缺乏良好的中医知识及护理实习训练场所,将影响中医护理师培育的品质。为了提升我校中医护理学生的临床教学质量,我院自2004年7月起,在中医实习护生临床训练规划、训练内容及教材、师资安排等方面做了变革。为了落实教学评量,  相似文献   

4.
中医养生的特点与中医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医养生的特点与中医模式黑龙江中医学院郝丽莉北京中医药大学苏晶黑龙江中医学院附院李忠爱中医整体辨证医学模式的确立,克服了人们思想上对养生的片面认识,避免了个体经验的主观性,使其自觉地走上正确道路。它在发展和完善了中医养生学说的同时,也不断地充实了自己...  相似文献   

5.
在社会进步与中医药事业不断发展的今天,我们面临的问题与机遇同样地多,诸如经济效益、设备引进、基础设施建设、规模拓展等等,无论办医院,还是办刊物,都是不可缺少的条件,而对于中医人才队伍的现状和中医临床学术水平,也应该引起我们足够的关注。古语云:“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所谓之皮,可喻之为中医学术与中医人才自身的生存状况。在强大的现代医学冲击下.中医仍然能在某些领域卓然而立,是因为其临床实效与病人需求,现代医学尚不能取而代之.这是中医学赖以生存的基础。如果中医在实际疗效方面,在自身学术水平方面占据不了一定优势.哪怕空喊再多的“中医特色”,举起再多虚幌的“尖端成果”,只能成为多余的口号。  相似文献   

6.
中药是中医治病的有力武器,处方中的每味药直接关系到临床疗效的好坏和用药安全。由于历史、地域、习惯等原因,往往一个品种会写成几种名称,写成几个不同的同音字,导致临床处方中药名混乱。目前,中药名的书写比较混乱,有的医师滥造不规范的简化字、错别字,全然不顾...  相似文献   

7.
乙型肝炎中医辨治思路与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乙型肝炎发病与疫毒致病特性一致,具有传染性、流行性、症状相似、发病急、病情重等特点,因此疫毒感染应是乙肝发病的主要致病因素。乙肝病位主要在肝脾肾,疫毒湿热瘀郁、肝脾肾失养是其主要病理环节。治疗乙肝应以清化调养为大法,但尚须辨清湿、热、瘀孰轻孰重,是脾虚还是肝肾虚,以及标本的缓急轻重等具体问题,灵活组方用药。具体而言治法主要有解毒逐邪、疏肝解郁、健脾化湿、活血化瘀、补益肝肾等。  相似文献   

8.
中医眼科病名规范化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医病名的规范化,是中医诊断规范化中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中医现代化的要求之一,在中医临床诊断得不到医学界承认的今天,加强中医病名的规范化研究,无疑具有重要意义。其中中医眼科病名的规范化研究并不例外。中医眼科疾病的名称历代均未统一,自《秘传眼科龙木论^*载七十二症始,其后《银海精微》载八十症,《证治准绳》搜集整理为一百七十二症。  相似文献   

9.
中医学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调摄精神,注意饮食起居,重视锻炼身体,药物预防疾病,人工免疫以及保持环境卫生和个人卫生等。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速,疾病谱的不断变化,中医学健康教育在现代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香港大学推进(香港)中医教育的回顾和远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50年来,香港市民的健康,主要掌握在西方医学手里。虽然,不少香港市民仍相信依赖中国传统医学,中医药在维护香港市民健康有其不可磨灭的作用,然而,中国传统医学在香港并没有地位,长期以来中医的专业地位不被认可,以致中医教育面对强大的阻力。香港地区几十年来,由私人或民间社团开办的私立中医学校,无论资金、校舍及人力都非常缺乏。因此,这些私立中医学校显得非常简陋,使香港地区中医教育事业处于艰难困惑之中。但是,本地之中医师其中约三成(30%)来自这些私立中医学校,这些学校对中医教育事业的贡献确有其功绩。近十年来…  相似文献   

11.
结合教学及临床经验,从明确基本概念,抓住主要特征,全面分析病因,把握病机重点,掌握发病特点,了解病变过程,排除类似病证,参考医学辅助检查,病名诊断为纲,证候辩别为目等几方面表述了中医内科疾病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2.
谈勇 《江苏中医药》2004,25(3):14-16
中医学由各学科构建而成,中医的发展也是在具体学科发展的基础上筑建而成,各学科的临床实践为学科的发展创造了源泉。现代临床妇科疾病谱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为使中医妇科能够很好地应对临床,必须建立全新的诊疗理念,而不能墨守常规传统的诊疗方式。面对复杂的疾病应当解读病因,明晓内涵;辨析病机,病证合参;综合对策,灵活治疗。而且强调建立现代诊疗理念,要从教育着手,大力实施中医教学改革,培养现代化的中医人才队伍,使中医学不断发扬光大,不落后于生命科学不断前进的步伐。  相似文献   

13.
《中医内科学》是中医学的主干课程之一,是综合了基础理论各学科,向临床实践过渡的桥梁课,这是一门较难掌握的课程.如何克服困难学好这门课程,笔者以为应注意以下几点:1抓住纲领,熟记要点掌握任何一门学科,首先要掌握其纲领、要点、特点,这是一种事半功倍的学习方法.《中医内科学》也不例外.对于《中医内科学》所属的各病证,应准确地掌握其病征特点、病因病机要点(如病理性质、胜防病机、病理因素等)、治疗要点及各主要证型,掌握了这些要点就抓住了一个病狂的组领,其具体内容也就易于掌握,达到组举目张之目的。对于各证型…  相似文献   

14.
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提高,中华民族文化在世界范围内的广泛传播,中医学在其他国家也得到了飞速的传播和发展,世界上越来越多的人希望了解、学习、研究中医,越来越多的国家承认中医并为之立法。在这种大背景下,中国作为中医文化的发源国和传承国。必将面临中医文化传播和传播形式创新的重要任务。笔者希望通过对英国中医高等教育发展进程的观察,探讨国外中医教育由引进逐渐向本土转化、由民间逐渐向正规高等教育过渡的内在发展规律,并由此认识中医学在走向国际化、本土化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问题和我们应采取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严冬  彭海燕  周颖 《新中医》2022,54(13):213-216
目的:探讨中医文化渗透对《中医内科学》教学的影响,以进一步提高中医院校临床基础课程《中医内科学》的教学质量。方法:随机选取2个《中医内科学》课程平行班,分为对照教学组与试验教学组。对照教学组采取传统授课教学,试验教学组在传统授课基础上增加中医文化渗透学习。结课后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及中医思维训练进行问卷调查及分析。结果:2组学生均多数认为分证论治是《中医内科学》教学内容难度较大的部分。多数学生偏好于传统授课与临床实践结合的教学模式。结课后,试验教学组86.21%学生认为已经建立中医思维模式,对照教学组仅44.74%学生认为已经建立中医思维模式,试验教学组中医思维模式建立情况优于对照班(P<0.05)。试验教学组中医思维训练题平均分为(19.24±1.48)分,对照教学组(16.79±3.43)分,试验教学组平均分高于对照教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文化渗透可以提高《中医内科学》教学质量,有助于学生建立中医思维,积累中医文化,坚定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16.
承氏精于针灸医术兼通内,儿等科,强调以中医基本理论作指导,理法穴为治疗手段;重视中医针灸教育,首创中医针灸函授机构,针灸杂志,针灸专业学校;重视针灸研究,促进国际学校交流。  相似文献   

17.
肌生注射液穴位注射治疗腰腿痛58例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中医基础理论研究的思路沈自尹辨证论治是中医学区别于现代医学及其他传统医学的一大特色。中医基础理论研究的"八纲"及"脏象"学说的研究,也都要通过"证"来体现。由于中医的辨证方法不同,对于"证"也有不同的理解。从历史上看,汉代张仲景的(伤寒论)是"有是...  相似文献   

18.
用整体的动态的观点去看待循证医学和辨证论治,深入理解中医网络理论及中医感应理论在临床辨证论治中的应用,克服循证医学的局限性,丰富辨证论治的内涵。用进化论、相对论,辨证论去丰富现代中医学,从而推动中医现代化的发展。“天人相应,天人合一”是中医理论的基础,必须重视人与自然,人与疾病的关系,在中医理论框架下,用辨证施治的思维方法推动临床医疗保健事业。  相似文献   

19.
中医诊断学名词术语的规范是中医学的一项基础性研究工作,本针对目前中医名词术语规范化研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从最大限度地反映中医诊断学本质性的基本事实,从概念的内容丰富和规范中医诊断学科体系出发,进一步就中医诊断学名词术语进行规范研究的目的意义、基本原则、基本思路等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0.
中医历来对喉咙这个器官认识模糊,有如“花似雾里看”,中医没有真正的喉科医生,也没有喉科书。而真正的中医喉科学,实际上隐迹潜形于特具优势的中医外科学中。总结数10年的临床工作,所得治喉法则是用中医外科学来治疗发生在喉部的外科病。当然,喉部的功能性疾病宜采用内科学手段处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