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研究红芪多糖对大鼠肝纤维化的药效作用.方法 Wistar大鼠用二甲基亚硝胺(DMN)建立肝纤维化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红芪多糖高、中、低剂量组、黄芪多糖组、红芪水煎液组.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清谷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肝组织Ⅲ型前胶原(PCⅢ)、Ⅳ型胶原(Ⅳ-C)、羟脯氨酸(Hyp)、透明质酸(HA)、层黏连蛋白(LN)含量,HE和Masson染色观察肝组织形态变化,测定胶原纤维面积百分比.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红芪多糖各组ALT、AST、HA、Hyp、LN、PCⅢ、Ⅳ-C含量均明显降低(P<0.05或P<0.01),镜下观察肝纤维化明显减轻,胶原纤维面积明显减少(P<0.05或P<0.01).结论 红芪多糖能明显改善肝组织纤维化,具有抗肝纤维化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绞股蓝总皂苷对四氯化碳( CCl4)诱导的大鼠肝纤维化的防治作用.方法:采用CCl4诱导的大鼠肝纤维化模型,分为正常组(Z,n=6)、模型组(M,n=8)、绞股蓝总皂苷组(J,n=8)、秋水仙碱(Q,n=8).造模6周末开始给药(股蓝总皂苷200mg/kg体重、秋水仙碱0.1mg/kg体重),给药3周.观察:①大鼠体重、肝脾比值的变化;②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谷氨酰转肽酶(GGT)活性、白蛋白( Alb)、总胆红素(TBil)含量、肝组织羟脯氨酸(Hyp)含量;③肝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丙二醛(MDA)、还原型谷胱甘肽(GSH)、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含量;④肝组织病理及胶原沉积情况.结果:①M组大鼠血清ALT、AST、GGT、TBil显著升高,Alb显著降低;J和Q组大鼠血清ALT、AST、GGT、TBil显著下降,Alb显著升高;②M组大鼠肝组织Hyp含量显著升高,J组及Q组大鼠肝组织Hyp含量显著下降;③肝组织HE染色显示:M组大鼠肝细胞脂肪变性,大量纤维结缔组织增生,假小叶形成.J组及Q组大鼠肝细胞脂肪变性减轻,纤维增生减少,少见完整假小叶结构.天狼星红染色显示:M组大鼠肝窦周胶原沉积明显,形成较厚汇管区和中央静脉间的纤维间隔,J组和Q组大鼠肝脏汇管区胶原纤维染较M组明显减轻;④M组大鼠肝组织SOD活性及GSH含量明显降低,MDA含量显著升高.J组大鼠肝组织SOD活性显著提高.结论:绞股蓝总皂苷具有显著抗CCl4诱导的大鼠肝纤维化及氧化损伤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苦杏仁苷对二甲基亚硝胺诱导的大鼠肝纤维化的防治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苦杏仁苷对二甲基亚硝胺(DMN)诱导的大鼠肝纤维化的防治作用。方法:采用Wistar雄性大鼠,以腹腔注射DMN诱导大鼠肝纤维化模型。在造模4周后,将造模大鼠按体重分层随机分为模型组、苦杏仁苷组及对照药秋水仙碱组,每组10只,灌胃用药两周后取材。观察检测以下指标:①末次体重、肝脾比值;②肝组织羟脯氨酸含量;③肝功能指标: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谷胺酰转肽酶(GGT)活性;白蛋白(Alb)、总胆红素(TBil)含量;④肝组织天狼星红染色及HE染色;⑤肝组织脂质过氧化指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还原型谷胱甘肽(GSH)、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结果:①模型组大鼠肝组织羟脯氨酸含量与正常组相比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相比,苦杏仁苷及秋水仙碱治疗组大鼠肝组织羟脯氨酸含量显著降低(P〈0.01);②天狼星红染色显示模型组大鼠窦周胶原沉积明显,肝小叶间形成较厚汇管区和中央静脉间的纤维间隔,可见较多完整的假小叶,HE染色结果显示模型组大鼠肝细胞水肿明显,汇管区结缔组织有不同程度增生,肝组织中有炎性细胞浸润,窦壁细胞增生明显;苦杏仁苷治疗组和秋水仙碱对照组与模型组相比炎症缓解、胶原纤维增生程度分期显著降低(P〈0.05);③模型组大鼠血清ALT、AST、GGT活性及TBil含量显著升高,Alb含量显著降低(P〈0.01);苦杏仁苷组与秋水仙碱组大鼠血清ALT、AST活性显著降低(P〈0.01或P〈0.05);④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肝组织SOD活性、GSH含量及GSH-Px活性显著降低,MDA含量显著升高(P〈0.05);苦杏仁苷能显著升高模型大鼠肝组织GSH活性(P〈0.05),秋水仙碱则能显著升高GSH、GSH-Px活性。结论:苦杏仁苷对DMN诱导的大鼠肝纤维化有显著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中药“CKJ方”对大鼠肝纤维化的防治作用.方法分别采用CCl4或DMN诱导大鼠肝纤维化模型,两批实验均按体重梯度随机分为正常组6只、模型组,CKJ方组、扶正化瘀方组和秋水仙碱组各11只.在实验结束时,观察各组动物肝组织Hyp含量,血清ALT、AST、GGT、TBIL、Alb变化及肝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在CCl4模型,CKJ组肝组织Hyp含量为293.0±99.1μg/g肝湿重,显著低于模型组(524.5±143.0μg/g肝湿重,P〈0.01);CKJ改善肝功能的作用明显优于对照组;CKJ组肝组织病理学变化明显好于模型组(P〈0.01);在DMN模型,试验结果类似于在CCl4模型见到的情形.结论 CKJ方能有效防治CCl4或DMN诱导的大鼠肝纤维化,其疗效与扶正化瘀方相当,优于秋水仙碱.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罗格列酮(RGZ)对实验性大鼠肝纤维化的防护作用.方法:采用四氯化碳(CCl4)腹腔注射诱导的大鼠肝纤维化模型,70只SPF级SD大鼠随机分为7组:正常对照组、模型组、罗格列酮组、罗格列酮预防组(小、中、大剂量组各10只)秋水仙碱组.应用HE染色、Masson染色、网状纤维染色观察大鼠肝纤维化的程度;生化法检测肝功能ALT、AST、Alb等;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肝组织过氧化物酶体增生激活受体(PPAR-γ)、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表达.结果:罗格列酮预防组大鼠与模型组相比,肝组织结构明显改善,纤维化增生程度减低,肝功能改善,肝组织内丙二醛(MDA)、TGF-β1的表达均降低;RGZ综合效果优于秋水仙碱.结论:RGZ可通过激活PPAR-γ途径,减轻氧化应激后继的肝纤维化病变,降低TGF-β1的表达,对肝纤维化有良好的防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三草护肝胶囊抗实验性肝纤维化药效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三草护肝胶囊对肝纤维化动物血清相关指标(ALT、AST、ALP、TP、Alb、Glb、A/G、LM、HA、PCⅢ)、肝脏羟脯氨酸(Hyp)和肝脏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以四氯化碳皮下注射复制大鼠化学性肝纤维化模型,与秋水仙碱作比较。结果:三草护肝胶囊能显著降低肝纤维化大鼠血清AST和ALP活性,降低血清HA、LM、PCⅢ及肝组织Hyp含量,超微结构观察亦显示给药组肝纤维化程度较模型组轻。结论:三草护肝胶囊具有较好的抗肝纤维化作用。  相似文献   

7.
γ-干扰素抗肝纤维化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重组人γ-干扰素(IFN-γ)治疗大鼠肝纤维化疗效。右法用二甲基亚硝胺(DMN)腹腔注射诱导大鼠肝纤维化模型,染毒开始及染毒3周后分别用IFN-γ须防和治疗肝纤维化,并与正常对照组和染毒对照组相比较,观察各组血清透明质酸(HA)、肝组织羟脯氨酸(Hyp)、病理肝纤维化程度分期及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变化。结果IFN-γ预防和治疗组肝纤维化程度明显轻于染毒对照组,α-SMA阳性细胞表达较染毒对照组明显减少,肝Hyp、血清HA水平较染毒对照组亦有显著降低。IFN-γ台疗组和IFN-γ预防组之间各项指标无显著差异。结论IFN-γ对DMN所致大鼠肝纤维化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胆碱缺乏饮食及乙硫氨酸的联合作用构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NASH)及肝纤维化动物模型。方法选择雄性C57BL/6J小鼠给予含60%高脂的胆碱缺乏饲料,并在第1周的饮水中辅以0.165%的乙硫氨酸加重打击。于第4周、第8周和第16周各随机处死5只小鼠。分离血清,取肝脏组织分别进行HE染色、油红O染色及天狼猩红染色,应用图像分析法对天狼猩红染色结果进行胶原含量半定量分析。结果造模第4周,血清中ALT、AST及TG的含量明显上升,油红O染色显示肝脏组织已经出现大量的脂滴堆积,HE染色可见大量空泡,但无病理性纤维化发生。造模第8周,肝脏组织除可见大量脂滴,天狼猩红染色观察肝组织中央静脉及汇管区周围胶原纤维少量增生。造模第16周,天狼猩红染色在窦周隙内可见成细丝状乃至索状的胶原纤维分布。结论经改良方法后,成功建立小鼠NASH及肝纤维化的模型。  相似文献   

9.
肝纤维化组织学量化诊断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肝纤维化组织学量化诊断方法。方法:用二甲基亚硝胺(DMN)诱导SD大鼠肝纤维化模型,常规肝组织切片、Masson三色和苦味酸-天狼红染色,苦味酸固绿-天狼红染色比色测定,图像定量处理和半定量计分分析及羟脯氨酸(Hyp)含量测定,结果:切片胶原比色测定、图像定量处理和半定量计分分析均与肝纤维化程度变化相一致,与肝组织Hyp含量具有良好的相关性,r分别为0.94、0.89和0.88,P均<0.01。结论:切片胶原测定、图像定量处理和半定量计分可作为确定肝纤维化程度的量化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蓝玉簪颗粒对实验性二甲基亚硝胺(dimethylnitrosamine, DMN)诱导的SD大鼠肝纤维化模型的治疗作用机制.方法:SD♀大鼠45只随机分为正常组, 模型组,蓝玉簪颗粒高、中、低治疗组, γ-干扰素阳性对照组. 除正常组外, 其余各组大鼠均给予10 mg/kg的剂量腹腔注射DMN, 隔天注射1次,连续30 d. 第31天, 检测各组大鼠血清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白蛋白(ALB)含量; 肝组织匀浆中a-平滑肌肌动蛋白(a-SMA)、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的含量. 应用HE染色观察各组大鼠肝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模型组大鼠血清中ALT、AST明显升高,ALB明显降低; 肝组织匀浆中a-SMA明显增加、MMP-2降低, 与正常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182.042±0.658 vs 60.879±0.987; 145.612±4.66 vs 74.824±9.004; 16.078±0.633 vs28.971±0.443; 161.667±26.766 vs 80.167±10.135; 5.994±1.360 vs 8.270±0.289, 均P<0.05); 蓝玉簪颗粒治疗组与模型组比较, 血清ALT、AST降低, ALB增加; a-SMA降低,肝组织中MMP-2水平升高(87.856±8.526,106.69±0.987, 136.11±0.329 vs 182.042±0.658; 94.208±2.017, 107.602±20.014,118.847±5.486 vs 145.612±4.66; 23.412±0.775, 19.653±0.775, 18.635±0.221 vs 16.078±0.633; 109.958±3.607, 117.833±6.600,119.833±6.167 vs 161.667±26.766; 11.610±0.523, 10.367±0.714 vs 5.994±1.360, 均P<0.05), 小剂量组与模型组MMP-2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HE染色观察肝组织纤维化分级和积分明显改善.结论:蓝玉簪颗粒可减轻肝脏炎症, 保护肝脏功能, 减轻或抑制DMN诱导的肝纤维化的形成.  相似文献   

11.
氯沙坦抗大鼠肝纤维化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拮抗剂氯沙坦对二甲基亚硝胺(DMN)诱导的肝纤维化大鼠模型的疗效及可能的机制。方法:制备DMN诱导的大鼠肝纤维化模型,同时应用氯沙坦灌胃,共8周。肝组织进行常规HE及Masson三色染色。测定血清肝功能及透明质酸(HA)。大鼠肝组织I型胶原(ColⅠ)、Ⅲ型胶原(ColⅢ)及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mRNA的水平用RT-PCR方法检测。结果:氯沙坦可明显改善肝纤维化的程度,降低血清ALT及HA的水平(P<0.01)。同时模型组Col I、ColⅢ及TGF-β1 mRNA的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氯沙坦治疗组明显低于模型组(P<0.001)。结论:氯沙坦具有良好的抗肝纤维化作用,且能够抑制肝组织ColⅠ、ColⅢ及TGF-β1 mRNA的水平,从而发挥其抗肝纤维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血府逐瘀汤对刀豆蛋白A ( Con A)诱导小鼠肝纤维化的干预作用。方法: Balb/c雄性小鼠4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8只),模型组(16只)和治疗组(16只)。模型组和治疗组按照1.25mg/100g小鼠体重予以尾静脉注射Con A,正常组予注射相应剂量生理盐水,1次/周,共10周。治疗组于造模同时,予血府逐瘀汤药液1ml/100g小鼠体重灌胃,正常组及模型组则予以等量饮用水,1次/d。10周后,处理各组小鼠,留取血清、肝脾标本。全自动生化仪检测血清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和白蛋白(Alb); HE和天狼星红染色观察肝组织炎症和胶原沉积; RT-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肝组织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表达。结果:模型组小鼠ALT和AST活性均较正常组明显升高(P<0.05);肝组织HE染色可见肝细胞坏死和大量炎性细胞浸润;天狼猩红染色可见大量胶原沉积和假小叶形成;肝组织α-SMA和TGF-β1较正常组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相比,治疗组ALT、 AST水平明显降低(P<0.05);肝脏炎症和胶原沉积明显改善;α-SMA和TGF-β1表达显著下调(P<0.01)。结论:血府逐瘀汤可通过减轻肝脏炎症和抑制肝星状细胞活化而改善Con A诱导的小鼠肝纤维化。  相似文献   

13.
冷饭团抗肝纤维化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冷饭团的抗肝纤维化作用,方法:采用CCl4和高脂低蛋白等复合因素诱导大鼠实验性肝纤维化,以联苯双酯为对照,观察冷饭团对大鼠肝功能和肝组织羟脯氨酸(Hyp)的影响,并作肝脏病理切片,光镜下观察组织学改变,。结果:冷饭团能显著降低实验性肝纤维化大鼠血清谷丙转氨酸(ALT)和谷草转氨酶(AST)活性,升高血清白蛋白(Alb),降低肝组织Hyp含量,并能明显减轻大鼠肝细胞损害,肝脏脂肪变性和胶原纤维增生的程度,结论:冷饭团有较好的降酶,保护肝细胞和抗肝纤维化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酒精性肝纤维化大鼠Hsc和肝细胞的凋亡及中药清肝活血方对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以乙醇为主制备酒精性肝纤维化大鼠模型,将造模大鼠分为清肝活血方低(4.75g/kg)、中(14.25g/kg)和高剂量组(28.5g/kg),每日进行ig药物干预2wk,并设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及易善复对照组.比色法检测血清ALT,AST,γ-GT;HE和Masson染色观察肝组织炎症和纤维化程度.TUNEL检测肝细胞凋亡,TUNEL-α-SMA双标记检测HSC凋亡.结果:清肝活血方用药组及易善复组能降低大鼠血清ALT(1213±245,1432±253nkat/Lvs2140±428nkat/L,P均<0.05),AST(1671±400,2123±413vs4454±850nkat/L,P均<0.05),γ-GT水平(4539±1847,5509±2430vs8271±3304nkat/L,P均<0.05),减轻纤维化程度(5.5±2.50,6.30±3.16vs9.00±2.27,P<0.05);诱导活化的HSC凋亡(5.25%±2.48%,3.63%±2.04%vs2.30%±1.24%,P<0.05),减少肝细胞凋亡(0.43%±0.11%,0.60%±0.16%vs1.77%±0.49%,P<0.05).结论:清肝活血方能有效减轻大鼠肝纤维化程度,并减少乙醇引起的肝细胞凋亡,诱导活化的HSC凋亡.  相似文献   

15.
熊胆粉对二甲基亚硝胺诱发大鼠肝纤维化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熊胆粉对二甲基亚硝胺(dimethylnitrosamine,DMN)诱发大鼠肝纤维化的抑制作用.方法:将30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及熊胆组,每组各10只.用10g/LDMN腹腔注射诱发大鼠肝纤维化模型,用400mg/kg熊胆粉灌胃共4wk,检测血清AST、ALT值和总蛋白(TP)含量.肝组织做HE、直接红染色,观察肝组织的病理变化,并检测肝组织内胶原纤维的面密度.免疫组化采用SP法,利用单克隆抗体ED1和α-SMA观察库普弗细胞(Kupffercell,KC)和肝星状细胞(hepaticsatellitecell,HSC)的数量及分布.结果:熊胆组与模型组比较血清ALT值下降,AST值明显下降(4370.87±1338.60nkat/Lvs5741.15±1000.20nkat/L,P<0.05),TP升高,肝/体质量比增加,胶原纤维的面密度明显下降(6.73±1.31vs9.90±1.93,P<0.01).熊胆组肝组织病理变化较模型组轻,纤维间隔变细、或消失,形成弥漫性肝硬化的少.KC和HSC在增生的纤维组织及间隔内分布,熊胆组两种细胞的数量明显减少.结论:熊胆粉具有较好的抑制DMN诱发大鼠肝纤维化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KC,减少细胞因子的分泌,从而抑制HSC的激活和转化,减少胶原纤维合成和分泌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大鼠脂肪性肝纤维化过程中的血清瘦素水平变化特点及其与脂肪性肝纤维化的关系.方法:大鼠脂肪性肝纤维化模型采用CCl4中毒与高脂低蛋白饮食复合因素复制.首次100% CCl4溶液0.5ml/100g、其后40% CCl4橄榄油溶液0.3 ml/100g皮下注射,每周两次,共6周.第1~2周给予高脂低蛋白饲料(79.5%玉米粉、20%猪油、0.5%胆固醇),而后给予纯玉米饲料.对照组给予等量橄榄油,普通饮食.正常对照组设两天、3周、6周3个观察点,共15只.模型组设两天、1周、两周、3周、4周、5周、6周7个动态观察组,共75只大鼠.生化法检测肝功能和脂肪含量,Jamall氏法测定肝组织羟脯氨酸(Hyp)含量,天狼猩红染色观察肝组织纤维化程度,ELISA法检测血清瘦素水平.结果:与正常组比较,脂肪性肝纤维化大鼠造模两天时血清瘦素水平明显下降,以后逐渐回升,3周时则达到最高,随后又逐渐下降,6周时大鼠血清瘦素水平仍然保持在较低水平.血清ALT和AST活性4周时基本达到峰值,随后进入一个平台期,6周时仍然保持在高水平,血清TC(总胆固醇)含量无明显变化,血清TG(甘油三酯)含量在造模第2天时明显低于正常大鼠,第2周时降至最低值,而后开始逐渐增加,但始终低于正常大鼠血清TG水平.模型早期肝组织Hyp变化不明显,随着造模持续,Hyp含量逐渐升高,6周时最为明显,达到1.4倍;与肝纤维化病理变化趋势基本相同.模型大鼠血清瘦素水平与肝组织Hyp含量增加趋势相反,但是二者无明显相关性;而与模型大鼠体重和TG含量呈明显正相关.结论:血清瘦素水平主要反映脂肪性肝纤维化大鼠的体重和血清TG含量变化,而与肝纤维化发展的病理过程无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参七内金散抗大鼠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32只随机分为3组:正常组、模型组、参七内金散组。除正常组外所有大鼠以CCl4皮下注射造模,首次注射100%CCl4 5ml/kg体重,之后40%CCl4-橄榄油溶液3ml/kg皮下注射,2次/周,连续注射6周。造模成功后参七内金散组以0.8g/kg的参七内金散灌胃大鼠,正常组与模型组大鼠则予以等量生理盐水灌胃,共2周。以盐酸水解法测定3组大鼠肝组织羟脯氨酸(Hyp)含量,分别以HE、天狼猩红染色观察大鼠肝组织的炎症与纤维化病理;以Real-time PCR及免疫印迹法检测大鼠肝组织TGF(转化生长因子)-β1 mRNA及蛋白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肝组织可见大量肝组织脂肪变性及胶原病理沉积,并可见纤维间隔形成;参七内金散能显著改善模型大鼠肝组织脂肪变性与胶原病理沉积,降低肝组织Hyp含量;正常组大鼠肝组织可见少量TGF-β1mRNA及蛋白表达,模型组大鼠肝组织TGF-β1表达在mRNA和蛋白水平均显著性升高(P〈0.01),参七内金散组大鼠肝组织TGF-β1mRNA及蛋白表达明显下调(P〈0.01)。结论:参七内金散具有抗肝纤维化作用;下调TGF-β1的表达可能是参七内金散抗肝纤维化的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复方牛胎肝提取物片(商品名安珐特)与γ-干扰素(IFN-γ)抗肝纤维化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用四氯化碳(CCl4)诱导形成大鼠肝纤维化模型,设模型组和正常对照组,使用不同剂量安珐特与IFN-γ对该模型肝纤维化大鼠治疗8周,观察各组大鼠肝功能、血清透明质酸(HA)水平、肝组织胶原含量、病理组织学及免疫组织化学多种细胞因子的表达变化,并以透射电镜观察肝组织超微结构的改变。结果:大鼠死亡率与安珐特剂量有明显的量效关系,3种剂量安珐特与IFN-γ治疗组间SSS计分、一些细胞因子表达水平、部分血清学指标和肝胶原含量无明显差异(P〉0.05),但都不同程度低于模型组(P〈0.05或P〈0.01)。结论:安珐特抗肝纤维化作用与IFN-γ相似。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血管紧张素Ⅱ 1型受体拮抗剂氯沙坦对二甲基亚硝胺 (DMN)诱导的肝纤维化大鼠模型的疗效及可能的机制。方法 :制备DMN诱导的大鼠肝纤维化模型 ,同时应用氯沙坦灌胃 ,共 8周。肝组织进行常规HE及Masson三色染色。测定血清肝功能及透明质酸 (HA)。大鼠肝组织Ⅰ型胶原 (ColⅠ )、Ⅲ型胶原 (ColⅢ )及转化生长因子 βl(TGF β1)mRNA的水平用RT PCR方法检测。结果 :氯沙坦可明显改善肝纤维化的程度 ,降低血清ALT及HA的水平 (P <0 .0 1)。同时模型组ColⅠ、ColⅢ及TGF β1mRNA的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氯沙坦治疗组明显低于模型组 (P <0 .0 0 1)。结论 :氯沙坦具有良好的抗肝纤维化作用 ,且能够抑制肝组织ColⅠ、ColⅢ及TGF β1mRNA的水平 ,从而发挥其抗肝纤维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γ—干扰素抗大鼠肝纤维化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观察γ-干扰素(IFN-γ)的抗肝纤维化作用。方法:用二甲基亚硝胺(DMN)腹腔注射诱导大鼠肝纤维化模型,染毒开始及染毒后3周分别用IFN-γ预防和治疗肝纤维化,并与正常及染毒组比较,观察各组病理及肝纤维化程度。结果:γ-干扰素预防和治疗组肝纤维化程度明显小于染毒对照组,肝羟脯氨酸(Hyp)、血清透明质酸(HA)较染毒对照组明显降低。干扰素治疗组与预防组之间无显著差异。结论:γ-干扰素有较好的抗肝纤维化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