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探讨脑出血并发应激上消化道出血的相关因素及并发上消化道出血与死亡率的关系.方法:分析脑出血病158例,比较合并应激上消化道出血的观察组及无应激上消化道出血的对照组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在病死率方面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脑出血并发应激上消化道出血,导致死亡率显著升高,应早期预防.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脑出血并发应激上消化道出血的相关因素及并发上消化道出血与死亡率的关系。方法分析脑出血病60例。比较合并应激上消化道出血的观察组及无应激上消化道出血的对照组。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在病死率方面差异有显著性。结论脑出血并发应激上消化道出血,导致死亡率显著升高,应早期预防。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脑出血并发应激上消化道出血的相关因素及并发上消化道出血与死亡率的关系。方法分析脑出血病60例。比较合并应激上消化道出血的观察组及无应激上消化道出血的对照组。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在病死率方面差异有显著性。结论脑出血并发应激上消化道出血,导致死亡率显著升高,应早期预防。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脑出血并发应激性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方法将20例脑出血并发应激性溃疡的患者,随机分为洛赛克和雷尼替丁组对照治疗,观察疗效.结果洛赛克组与雷尼替丁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0%和55%,二者相比,差并显著,洛赛克组用药前后PH值逐渐升到正常,与对照组用药后比较PH值也有显著差异.结论洛赛克可作为脑出血并发应激性上消化道出血的首选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高血压脑出血并发应激上消化道出血的有关因素,探讨其发病机制和防治措施,并为判断预后提供临床资料。方法:将164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依据有无并发上消化道出血,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间脑出血部位及出血量大小的差异。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在脑出血部位、出血量大小等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脑出血量越大,出血部位在脑干、丘脑、小脑,应激性溃疡发生率越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洛赛克预防重症脑出血并发应激性溃疡上消化道出血疗效。方法:自1996年至今使用洛赛克对42例高血压引起的重症脑出血患者预防上消化道出血,随机分成两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治疗组应用洛赛克针剂40mg稀释后静滴,3天后改为鼻饲;对照组应用雷尼替丁针剂300mg,3天后改为鼻饲。结果:治疗组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显著减少,优于对照组。结论:洛赛克预防重症脑出血并发应激性溃疡上消化道出血疗效优于雷尼替丁。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脑出血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危险因素及H2受体拮抗剂在防治脑出血后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作用。方法:226例脑出血病人随机分成治疗组、对照组。两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加用H2受体拮抗剂西咪替丁防治应激性上消化道出血。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发现:GCS(哥拉斯哥昏迷量表积分)<14分、血肿直径>3cm和对照组上消化道出血发生率高,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对照组及脑出血并发上消化道出血者病死率较高。结论:H2受体拮抗剂西咪替丁可有效防治脑出血后并发上消化道出血,能明显降低脑出血后上消化道出血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不同护理工作方式对脑出血患者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护理效果。方法:对我院2010年10月至2012年10月所收治的56例脑出血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采用分层级护理及针对性的护理措施,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通过有效的对症止血治疗及两种不同的护理工作方式,观察组效果优于对照组。结论:采取分层级护理,及时发现出血先兆,对于预防脑出血并发应激性上消化道出血有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罗树荣 《中国现代医生》2009,47(36):128-129
目的观察39例脑出血患者应用奥美拉唑注射液对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预防作用。方法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奥美拉唑40mg静滴,每日1~2次,共1~2周,观察有关上消化道出血的指标及对死亡率的影响。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和急件期死亡率分别为7.69%、10.26%和31.03%、34.48%。结论奥美拉唑注射液不仅可明显降低脑出血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而且可以降低急性期死亡率。  相似文献   

10.
上消化道应激性溃疡出血是急性脑出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一旦发生往往难以控制,死亡率高,其消化道出血发生率多与病情呈正相关.有资料显示,一般脑出血约19%、重症脑出血50%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所以,及时发现和预防应激性溃疡,是防治上消化道出血的重要环节.我院于2009年4月-2010年4月对110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在应用抗酸剂的基础上,早期留置胃管进行观察,发现早期留置胃管行胃液监测及鼻饲全流质,可预防上消化道出血.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上消化道出血中西医结合治疗有效治疗途径。[方法]上消化道出血患者67例,38例用泻心汤结合西药治疗,29例对照组用西药治疗,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4.7%,对照组有效率79.3%,P<0.05,有显著统计学差异。[结论]泻心汤结合西药治疗上消化道出血效果优于单纯西医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脑出血的部位、出血量与消化道出血的关系及早期使用西米替丁对消化道出血的预防作用。方法:急性脑出血患者110例按出血部位、出血量比较消化道出血率,并将其随机分为2组:A组早期使用西米替丁;B组早期不使用西米替丁。如B组出现消化道出血后加用西米替丁。结果:脑出血、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与出血部位、出血量有关。结论:早期使用西米替丁可降低脑出血后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副作用少。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的原因。方法分析老年组与非老年组上消化道出血胃镜检查的临床资料。结果消化性溃疡是上消化道出血的主要原因,在老年组和非老年组中分别占65.05%、71.96%;另外,老年组伴有的慢性疾病(冠心病、高血压、脑血管病、慢性阻塞性肺病、慢性肾功能不全、恶性肿瘤、骨关节病)明显多于非老年组。上消化道出血导致的死亡率也较高。结论老年人的慢性疾病一定要积极治疗,预防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曾德映 《中外医疗》2013,32(16):33-34
目的探讨奥曲肽联合凝血酶在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该院50例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给予奥曲肽、奥美拉唑和凝血酶治疗,对照组给予奥曲肽和奥美拉唑。观察两组患者止血时间和便血持续时间。结果观察组止血时间和便血持续时间分别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0%,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曲肽联合凝血酶在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中的止血效果显著,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5.
目的警惕重度颅脑损伤患者上消化道出血并及早进行防治。方法监测血尿素氮胃液pH值,采取相应的预防和治疗措施。结果12例Cushing’s患者的血尿素氮水平明显高于同期无出血患者,胃液pH值均<3.0,采取防治措施后,发病率和死亡率明显降低。结论及早做出上消化道出血的预测和诊断,是降低发病率和死亡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方法]对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36例的临床资料、脑脊液、头颅CT及脑血管造影进行分析。[结果]本组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典型病例为31例(占86.1%),而不典型病例为5例(占13.9%);出血病因在中老年患者主要是脑动脉硬化,而青年人主要为脑动静脉畸形;死因主要是脑水肿、脑疝、再出血、肺部感染、上消化道出血等。[结论]对表现不典型的蛛网膜下腔出血,可及早行头颅CT及脑脊液检查确诊;病因检查以脑血管造影为优;治疗以减轻脑水肿,降低颅内压为主,并全面兼顾治疗,以促进恢复,降低死率。  相似文献   

17.
脑出血后应激性溃疡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脑出血后应激性溃疡与出血部位、出血量的关系。分析早期使用奥美拉唑对应激性溃疡的预防。方法对98例急性脑出血患者进行随机分组,按出血部位、出血量比较应激性溃疡的发生率,A组使用奥关拉唑,B组不使用奥美拉唑。如B组出现消化道出血后加用奥美拉唑。结果脑出血后应激性溃疡与脑出血的出血部位、出血量有关。结论早期使用奥美拉唑可降低应激性溃疡的发生率且副作用少。  相似文献   

18.
观察奥美拉唑在预防及治疗脑出血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将40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20例。对20例脑出血患者早期使用奥美拉唑胶囊20mg,1次/d。其上消化道出血发病率为5%,病死率为0,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表明奥美拉唑是预防和治疗脑出血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最有效药物之一。  相似文献   

19.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42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求急性上消化道出血发生的临床规律。方法 对我院近5年收治的428例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前三位病因为消化性溃疡(PU)、急性胃粘膜病变(AGMD)和食道胃底静脉张破裂出血(EGVB)。以寒冷季节发病较高。诱因以精神因素、饮酒、劳累及药物引起者多见。结论 在高发季节及精神应激期间,采取相应措施可望降低急性上消化道出血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高血压脑出血并发肺水肿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分析高血压脑出血并发肺水肿的临床表现,发病机制及预防治疗。方法 对14例高血压脑出血并发肺水肿,与同期高血压脑出血不并发肺水肿33例作对照组比较,观察出血部位,出血量与肺水肿的关系。结果 肺水肿多发生于丘脑出血(>15ml)及皮质下出血(>50ml),同时合并消化道出血或肺部感染,两组有明显差异。结论肺水肿是高血压出血病情垂危的重要标志,预防肺水肿的发生是减少该类患者死亡的一个重要因素,其关键在于早期治疗,迅速降低颅内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