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新群  李相芬 《临床荟萃》2004,19(12):700-701
脾功能亢进(脾亢)是肝硬化失代偿期的严重并发症之一,患者可因脾亢导致血小板、红细胞和白细胞减少而引起出血倾向、严重贫血、抵抗力下降及重症感染,危及生命。目前有手术脾切除、部分脾动脉栓塞术、超声引导脾内注射硬化剂等治疗方法。我们对36例患者进行部分脾动脉栓塞治疗,经临床观察,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腹腔镜结扎脾动脉后脾切除术32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结扎脾动脉后脾切除术的手术安全性和临床效果。方法32例患者在腹腔镜下完成脾切除手术,包括20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和12例脾功能亢进患者。手术先切开胃脾韧带,在胰腺的上缘找到脾动脉,并给予结扎,然后离断脾周围韧带,结扎脾蒂,切除脾脏。其中26例完全在腹腔下完成,6例巨脾患者在手辅助下完成,同时3例门静脉高压患者行贲门周围血管离断。结果平均手术时间为160min,术中平均失血60ml,平均住院时间为9d。术后27例得到随访,时间6个月~5年,2例ITP患者需继续服用强的松治疗。结论结扎脾动脉后的腹腔镜脾切除术是可行和安全的,手术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3.
目前对于脾脏具有抗感染、抗肿瘤等多种功能的认知,因此,不能随便切除,已达到共识。即使在严重脾外伤时,也应在抢救生命前提下,尽量采取保脾手术。保脾手术包括脾修补术、脾部分切除术及脾切除脾片自体移植术、脾动脉结扎修补术等。我科自2002年至2005年共进行13例保脾手术以治疗脾外伤,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通过选择性脾叶、段动脉阻断行脾部分切除原位保留脾脏的手术方法。方法2003年12月至2007年10月对原位保留脾脏的28例患者,均采用选择性脾叶、段动脉阻断手术方法行脾部分切除保留脾脏。结果术后随访6个月~3年,经彩色多普勒超声及CT扫描检查,均无脾萎缩及缺血坏死等情况发生。术前术后体液免疫指标无明显变化,无血小板增多及易感染情况发生,脾脏的功能正常。结论该方法行脾部分切除原位保留脾脏尤其是对脾门损伤的患者,大大提高了保脾成功率,手术方法安全,对降低脾部分切除术后的并发症有一定的意义,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由于脾功能逐渐被人们重视,无脾者尤其是儿童易引起凶险性败血症,因此,脾损伤的保脾手术临床上已开始应用。本文介绍了我院近10余年收治的脾损伤,采用脾修补、脾动脉结扎、脾部分切除和全脾切除加自体脾块移植等保脾手术时,洗手护士应熟悉各种保脾手术步骤和方法,特别是自体脾移植术的方法和步骤,以利更好地配合手术;巡回护士应熟悉掌握脾损伤患者的抢救及观察,尤其是对处于休克状态的病人,以便术中手术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6.
张萍 《实用护理杂志》1996,12(5):215-216
由于脾功能逐渐被人们重视,无脾才尤其是儿童易引起风险性败血症,因此,脾损伤的保脾手术临床上已开始应用。本文介绍了我院近10余年收治的脾损伤,采用脾修补,脾动脉结扎,脾部分切除和全脾切除加自体脾块移植等保脾手术时,洗手护士应熟悉各种保脾手术步骤和方法,特别是自体脾移植术的方法和步骤,以利更好地配合手术。  相似文献   

7.
脾大、脾功能亢进是临床常见的一种综合征,表现为一种或多种血细胞成分减少,骨髓造血细胞增生或脾大等,内科对症治疗较为棘手,外科行脾脏切除是传统的治疗办法,但创伤较大[1].近年来,随着对脾脏生理和病理生理的深入认识和介入设备的改良,血管内栓塞技术在脾功能亢进疾病中的应用越来越受到临床的关注[2].我院2007年3月~2009年4月,对28例脾大、脾功能亢进的患者采用超选择性脾下极动脉栓塞术进行治疗,经临床观察,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脾动脉部分栓塞术后脾功能亢进复发行脾切除术的治疗效果。方法对23例脾动脉部分栓塞后脾功能亢进复发者实施脾切除术。结果手术均获成功,术中见脾脏与周围组织、器官有不同程度粘连;手术时间(167.83±50.27)min;术中出血量(847.81±210.77)mL;切除脾脏重量(376.65±107.76)g;术后患者血小板及白细胞计数均较术前提高(P〈0.01)。结论脾切除术用于治疗脾动脉栓塞后脾功能亢进复发可行、有效。  相似文献   

9.
外伤性脾破裂行脾保留性手术25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外伤性脾破裂的治疗方法和经验.方法 笔者对1998年1月至2006年12月外伤性脾破裂行脾保留性手术25例患者资料进行回顾分析,行脾修补术6例,脾动脉结扎加修补术1例,部分脾切除3例,缝合修补加部分脾切除3例,全脾切除加自体脾组织移植12例,随访并检测自体脾移植者免疫球蛋白M(IgM)、IgA、IgG水平,了解脾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全部病例痊愈,随访18例,未见凶险性感染发生,脾组织移植12例均随访,6个月后IgM、IgA、IgG均正常.结论 根据脾损伤情况及患者全身情况选择脾保留性手术方式是安全、可行的.自体脾组织移植术可作为严重脾外伤全脾切除术后保留脾功能的一个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0.
脾功能亢进的传统治疗是手术切除脾脏。近年来 ,随着脾脏功能研究的深入 ,脾动脉栓塞取代了外科手术切脾。我院 2 0 0 0~ 2 0 0 2年行脾动脉栓塞患者 1 0例 ,效果满意。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本组 1 0例 ,男 8例 ,女 2例 ,年龄 3 4~ 48岁 ,平均 3 8岁。1 2 方法局麻后经右股动脉途径穿刺插管 ,然后行脾动脉造影 ,将明胶海绵颗粒注入到脾动脉血管内形成栓塞。2 结果本组 1 0例行脾动脉一次性栓塞 ,病人住院 1 0~1 4天痊愈。肝功能检查明显好转 ,但脾脏略增大 ,这是因为脾动脉栓塞后 ,部分脾脏坏死液化所致。出院经随访 ,病人无异…  相似文献   

11.
B型超声在评价部分性脾动脉栓塞术中的应用田华①胡安常马玉香脾切除手术常用于由各种原因引起的脾功能亢进,但其严重并发症如感染和出血等对病人威胁很大。1973年Maddison首先在临床上试用脾动脉栓塞术治疗脾机能亢进,继之有许多实验性和临床应用报告。本...  相似文献   

12.
脾脏是人体较重要的免疫器官之一。如果切除,会导致机体免疫力下降,容易合并各种严重感染。近年来,对于腹部损伤引起的脾破裂,临床治疗上多以保留脾功能的治疗为主,如牌修补、牌部分切除等术式,而对于难以修补的脾横断伤,则采用牌切除后将其切成碎片移植于网膜间隙,这样,只要移植的脾脏成活,就可代替正常脾脏的功能。1临床资料我院自1990年~1998年,共收治牌外伤的患者159例,其中28例为难以修补的脾横断伤,均实行脾切除后牌移植术。28例患者均由车祸和直接暴力引起。其中男25例,女t例。年龄最大68岁,最小5岁。手术麻醉方式为…  相似文献   

13.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目前临床常规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脾切除治疗,服药时间长,起效慢,且有难以避免的毒副作用,国内自1992年来陆续报道了脾动脉栓塞,脾动脉灌注免疫抑制治疗ITP,取得了较好疗效。作者于2002年开始对ITP患者进行长春新碱脾动脉灌注联合脾动脉栓塞治疗,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王悦  王林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22):5445-5445
部分性脾动脉栓塞(Partial Spleen Artery Embolizalion,PSE)治疗脾功能亢进,称为内科性脾切除,逐渐成为外科脾切除术的替代方法。自2008-2010年以来,笔者应用PSE治疗脾功能亢进50例,疗效显著,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正>脾功能亢进是肝硬化后常见并发症之一,临床表现为脾大、血细胞减少、骨髓造血功能增生,可出现贫血,感染和出血倾向,患者手术耐受力较差,风险较大。部分脾动脉栓塞术(PSE)是经股动脉选择性插管到脾动脉,注入栓塞剂,阻断脾脏的部分血供,使部分脾脏发生缺血缺氧性坏死,达到部分脾脏切除的目的[1]。PSE引起部分脾实质栓塞、坏死,使脾体积缩小,削弱了脾脏吞噬和破坏血细胞的能力,并可使脾内血管  相似文献   

16.
创伤性脾破裂保脾手术中脾动脉结扎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脾破裂是外科急腹症中最常见的内脏损伤,在腹部闭合性损伤中占30%-40%。本院1998年2月至2006年12月收治外伤性脾破裂295例,其中保守治疗36例,手术治疗259例,其中行全脾切除211例,部分切除9例,脾修补39例。部分切除与修补术患者中有8例,因脾脏创面出血不易控制,附加了脾动脉主干或分支结扎,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脾栓塞术是在X线荧光增强电视监视下,将导管送入脾动脉进行栓塞的一种方法。脾栓塞是取代部分外科脾切除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脾机能亢进、脾外伤破裂、脾肿瘤、食道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等。是近年来手术领域中的一个新发展。目前,我国已有成功的脾栓塞疗法,即经导管行脾动脉栓塞术,被栓塞后的脾脏因缺血而纤维化,从而部分功能丧失,用这种方法治疗脾机能亢进,痛苦小,创伤轻,病人易于接受,由于部分脾血管的栓塞,达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超选择脾下极动脉栓塞治疗脾功能亢进的方法及临床价值。方法:2004—2005年对30例脾功能亢进患者给予超选择脾下极动脉栓塞治疗,栓塞剂为1mm×1mm×1mm的明胶海绵颗粒。结果:对30例脾功能亢进患者均行了部分性脾栓塞,在术后几个小时即可出现血小板和白细胞计数的增加,多在2周内逐渐恢复正常。各例患者脾脏栓塞后均有明显缩小,5~6周后稳定。3例腹水消退。结论:行超选择脾下极动脉栓塞该叶段脾实质,防治脾动脉分支短期再通,同时可准确控制脾脏栓塞面积。导管头端尽量深入脾动脉,避开共干动脉,可避免发生胃肠道的栓塞、急性胰腺炎等严重并发症。  相似文献   

19.
脾切除是治疗某些血液病、脾功能亢进及脾外伤等常用的手术疗法。1919年 Morris 和 Bwlock首次提出脾切除可能提高机体对细菌的敏感性。King 氏等1952年报告脾切除后增加机体感染的机会。Smith 等1957年证实了上述观点。近廿年来,脾切除后发生严重感染(Overwhelmingpostsplenectomy infection,下简称 OP1)已经引起人们的注意。有文献指出,任何年龄及任何原因脾切除后,都增加因 OP1 而死亡的危险性。在婴幼儿时期更是如此,为了提高对 OP1  相似文献   

20.
脾外伤的处理经过由全脾切除到刻意追求保脾,发展到了现在选择性保脾阶段。本院自1995年至2003年联合运用选择性脾动脉造影和栓塞介入技术对48例闭合性脾损伤患者施行非手术治疗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