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6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涓 《哈尔滨医药》2001,21(4):33-34
目的 通过对63例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临床诊治的分析,探讨血清胆酸与该病的临术表现,病情轻重预后的关系。方法 将63例患者按血清胆酸值分组,并与瘙痒起始时间,肝功能及分娩结局进行比较。结果各组比较均有差异。结论 测定血清胆酸值是诊断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的重要手段。血清胆酸值越高出现全身瘙痒时间越早 ,肝功能损害越明显。发生黄疸者多,早产、难产及胎儿宫内窘迫发生率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ICP)孕妇胎儿总胆酸水平对胎儿胰腺内分泌功能的影响。方法 2008年03月至2012年03月期间,我院剖宫产分娩的20例单胎肝内胆汁淤积症孕妇为观察组,同期剖宫产分娩的20例正常单胎孕妇为对照组。通过放射免疫法,对两组新生儿胰岛素、胰高血糖素水平进行检测;通过循环酶法,测定总胆酸水平;通过氧化酶-过氧化物法,测定血糖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胰岛素、胰岛素/胰高血糖素比值明显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总胆酸和胰高血糖素水平明显升高,P<0.05。观察组新生儿总胆酸水平与胰岛素、胰高血糖素,以及胰岛素/胰高血糖素比值,分别具有线性关系,并且总胆酸水平与胰高血糖素水平呈正相关,与胰岛素水平和胰岛素/胰高血糖素比值,分别呈负相关性。结论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孕妇胎儿胰岛素分泌不足,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多,胰岛素/胰高血糖素比值降低,胰腺内分泌功能的变化与血总胆酸水平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姚桂兰  王小青 《江苏医药》1995,21(5):313-315
运用正交试验法,对54例妊娠期肝内胆汁郁积症患者进行中西医结合疗效观察。结果表明,中西药联合应用对妊娠肝内胆汁郁症引起的皮肤搔痒,ALT升高、血清胆酸升高具有显著疗效。认为对妊娠期肝内胆汁郁积症者早期搔痒症状应引起重视,及时治疗。ALT和血清胆酸可作动态观察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孕妇胎儿总胆酸水平对胎儿胰腺内分泌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08年6月至2011年9月我院行剖宫产分娩的单胎肝内胆汁淤积症孕产妇30例作为研究组,同时选取同期剖宫产分娩的正常单胎孕妇30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新生儿的胰岛素、胰高血糖素以及总胆酸和血糖水平检测分析。结果研究组新生儿总胆酸和胰高血糖素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研究组新生儿胰岛素水平和胰岛素/胰高血糖素比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新生儿总胆酸水平与胰高血糖素水平呈正相关,而与胰岛素水平和胰岛素胰高血糖素比值呈负相关。结论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孕妇胎儿的血总胆酸水平明显升高,抑制胰岛素分泌,促进胰高血糖素分泌,因此胎儿的胰腺内分泌功能变化与孕妇胎儿的总胆酸变化水平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范丽英  李莉 《中国药业》2008,17(13):63-63
目的观察S-腺苷蛋氨酸联合熊去氧胆酸治疗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的疗效。方法治疗组给予S-腺苷蛋氨酸加熊去氧胆酸治疗,对照组给予门冬氨酸钾镁、维生素C及地塞米松治疗。两组治疗均以10d为1疗程。用药10d后观察临床瘙痒症状、血中胆酸及转氨酶的变化。分娩后观察两组的早产率、新生儿体重和窒息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皮肤瘙痒症状评分、血胆酸及转氨酶明显下降,新生儿早产率明显降低(P〈0.05)。结论S-腺苷蛋氨酸联合熊去氧胆酸治疗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疗效确切,可部分改善围产儿的预后。  相似文献   

6.
妊娠肝内胆汁瘀积症胎儿宫内缺氧情况的观察及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芦士琴  苏燕  陈吉 《江苏医药》1999,25(5):353-354
目的:探讨妊娠肝内胆汁瘀积症(ICP)胎儿宫内缺氧情况的动态观察及处理,做好围产期保健,降低胎儿病死率。方法;对154例ICP患者血清甘胆酸、肝功能、无激惹试验(NST)、B超等检查,并将其与妊娠结局进行分析。结果:血清甘胆酸值显著升高且血清转氨酶和脸红素同时升高、NST胎心基线率变异消失者羊水污染率、胎儿宫内窘迫率分别高于单纯转氨酶升高而胆红素值正常、NST胎心基线率变异正常老。  相似文献   

7.
张毅 《现代医药卫生》2011,27(18):2831-2832
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intrahepatic cholestasis of pregnan-cy,ICP)是妊娠期可能由于雌、孕激素水平增加,导致肝内胆汁淤积,血中胆汁酸、胆红素水平升高,肝功能异常的妊娠并发症.ICP是妊娠特有的并发症,临床表现为全身皮肤瘙痒、尿黄、黄疸、肝酶升高和血清胆酸升高等,更为严重的是对胎儿的影响,可导致早产、胎儿窘迫及死胎,使围生儿发病率和病死率增高.目前该症尚无特异的治疗方法,针对其可能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国内外使用了多种治疗药物,如熊去氧胆酸、地塞米松、苯巴比妥等.我院自2008年5月~2010年5月共收治78例ICP患者,应用熊去氧胆酸联合中药治疗后,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张悦 《黑龙江医药》2012,25(6):840-842
目的:观察茵黄合剂与熊去氧胆酸治疗妊娠期肝内胆汁郁积症的疗效比较。方法:将96例病人随机分为2组,一组给予茵黄合剂治疗,一组给予熊去氧胆酸治疗,比较治疗后的疗效指标和分娩结局。结果:在疗效上,茵黄合剂组能降低血甘胆酸值,消除瘙痒,总有效率(显效+有效)达89%,高于熊去氧胆酸组(59%)。在分娩结局上,两组在早产和产后出血率相比无明显差异,但在排除其他因素后因胎窘或ICP为第一指征所做的剖宫产率相比上茵黄合剂组优于熊去氧胆酸组。结论:茵黄合剂治疗妊娠期肝内胆汁郁积症疗效优于熊去氧胆酸。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血清中IL-18及TNF-α的改变及相关临床意义。方法将我院产科住院分娩的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64例,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分为轻度组和重度组,同时选取我院同期分娩的健康产妇40例作为对照。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法)测定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血清中的IL-12及TNF-α的表达水平。结果 ICP组患者血清中IL-18、TNF-α的含量测定数据分别为(129.6±22.9)ng/L、(47.8±14.1)ng/L;ICP组患者血清中IL-12及TNF-α水平数据要明显的比轻度患者和正常对照组的相应数据高,且该差异具有显著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 L-18和TNF–α可能参与了ICP患者肝细胞损害,参与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的发生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两种治疗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方法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把笔者所在医院2008年1月~2010年12月收治的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孕妇120例,随机分为A、B两组,A组60例采用思美泰联合熊去氧胆酸治疗;B组60例采用低分子肝素钙联合熊去氧胆酸治疗。比较两组孕妇治疗效果及妊娠结局。结果两组孕妇治疗后肝功能、血胆酸水平及瘙痒症状都较前有所明显下降,但两种治疗方法在治疗效果和妊娠结局上存在明显差异。结论思美泰联合熊去氧胆酸治疗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对降低血胆酸、肝转氨酶及改善妊娠结局具有良好的效果,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2005年1月至2007年12月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ICP)诊断及治疗以及对围产儿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本院2005年1月至2007年12月162例ICP诊治情况及围产儿结局。结果①诊断规范化,特别是胆酸升高为ICP的特异性指标,使ICP确诊时间提前,当胆酸升高〉30umol/L,羊水粪污率明显增加(P〈0.01);②积极正确治疗,分娩方式以剖宫产分娩为主,虽剖宫产率增加,但产后出血率并未增加;(3)ICP发病率高,为9.35%,但胎儿宫内窘迫发生率未随之增加,新生儿窒息率低,围产儿发病率及病死率未增加。结论ICP发病率高,但诊断规范化,血清胆酸检查辅以肝功能检查,缩短确诊时间,积极正确治疗,分娩方式以剖宫产分娩为主,围产儿发病率及病死率未增加。  相似文献   

12.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54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严厚香 《安徽医药》2008,12(7):626-627
目的探讨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的妊娠结局与血清胆酸、肝功能等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2006年10月本院妇产科经过治疗的54例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的围生儿结局,对围生儿早产率、胎儿窘迫发生率、围产儿死亡百分比等进行比较。结果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孕妇发病时间越早,血清胆酸水平越高,肝功能损害越重,对围生儿危害越大,甚至导致胎死宫内。结论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易发生早产、肝功能异常,胎儿宫内窘迫,甚至胎死宫内,加强胎儿宫内监护,妊娠足月或胎肺成熟予适时终止妊娠对母婴的结局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的临床表现和妊娠结局,探讨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对母儿的危害。方法对100例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作回顾性研究。结果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相关危害因素中,导致早产为首位,发生率为17%,肝功转氨酶有不同程度的升高。分娩方式以剖宫产生为主。结论妊娠肝内汗淤积症对母儿危害较大,但经过积极治疗,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4.
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Intrahepaticcholestasis of pregnancy,ICP)是一种以妊娠后期皮肤瘙痒、胆汁淤积和黄疸为特征的疾病。ICP病人的瘙痒和黄疸症状可以持续到分娩,但在分娩后即消失,再次妊娠时可能复发,并且症状加重,但非孕期无慢性肝病症状。肝功能检查可有转氨酶、血清总胆酸的升高。ICP病人预后良好,但增加胎儿的危险,如早产、胎儿宫内窘迫、胎死宫内等,围产儿死亡率高达110/1000。目前已引起产科工作者的高度重视,但在治疗上尚无有效的特异治疗方法,同时,由于妊娠本身的特殊性,评价药物治疗效果时要同时考虑胎儿的安全性问题。针对这一问题,国外学者做了一定的相关研究,本文对目前相关的治疗药物作一简要介绍,重点探讨熊去氧胆酸(UDCA)治疗ICP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5.
赵宇 《中国药房》2011,(44):4161-4162
目的:比较熊去氧胆酸与羟甲烟胺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内胆汁淤积的疗效。方法:将96例慢性乙型肝炎肝内胆汁淤积患者随机分为熊去氧胆酸组(56例)和羟甲烟胺组(40例),2组在抗病毒和护肝治疗的基础上分别加用熊去氧胆酸与羟甲烟胺治疗,疗程均为4周。分别比较2组治疗2、4周后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2周时,2组患者肝功能观察指标均有明显改善,但熊去氧胆酸组降低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碱性磷酸脂酶的幅度与羟甲烟胺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4周时,熊去氧胆酸组血清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碱性磷酸脂酶降幅较羟甲烟胺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熊去氧胆酸组总有效率优于羟甲烟胺组(75%vs.70%,P=0.02)。结论:熊去氧胆酸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内胆汁淤积的疗效优于羟甲烟胺。  相似文献   

16.
检测孕妇血清总胆汁酸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孕妇在怀孕过程中的血清总胆汁酸(TBA)变化。方法用循环酶法定量检测孕妇血清中TBA浓度。结果妊娠早期和晚期孕妇血清中TBA水平都比非妊娠组升高,而且妊娠晚期组比早期组孕妇血清中TBA水平也有明显升高。结论血清TBA在妊娠过程中持续升高,孕妇在妊娠时就有潜在发生妊娠性肝内胆汁瘀积症(ICP)的危险。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不同程度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82例,根据病情分为轻度妊高征组38例,中度妊高征组25例,重度妊高征组19例,另选同期正常妊娠妇女4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其妊娠结局。结果随着病情严重程度的增加,剖宫产率显著升高,顺产率下降,孕周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随着病情严重程度的增加,新生儿体质量逐渐减小,并发症发生率逐渐升高,产妇并发症发生率随之上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病情程度对妊娠结局构成明显影响,应及时防治,选择最佳分娩时机结束分娩,以最大程度地保护母儿生命安全。  相似文献   

18.
尚海燕 《现代医药卫生》2011,27(14):2164-2165
目的:探讨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ntrahepatic cholestasis of pregnancy,ICP)羊水性状与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对我院2004年12月~2009年12月住院分娩的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羊水污染率、新生儿窒息率、围生儿死亡率及剖宫产率等.结果:ICP的羊水性状与病情程度基本一致.结论:羊水污染预示着不良的妊娠结局,适时终止妊娠可降低围生儿病率.  相似文献   

19.
<正>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已越来越受到国内妇产科学界的重视。ICP好发于妊娠中、晚期,是一种以皮肤瘙痒、黄疸和血清胆酸升高为主要表现的并发症,并有胆酸、肝酶升高等生化指标异常[1]。对母体危害较轻,孕妇往往表现为夜间皮肤瘙痒难耐,尤为双下肢明显,皮肤抓痕累累,严重者引起失眠和疲劳,严重影响孕妇的睡眠质量和身心健康。对胎儿危害较大,往往在没有任何先兆  相似文献   

20.
田秀娟  刘苑  王志华 《河北医药》2013,(20):3122-3124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是妊娠期特有的,以瘙痒、无法用其他原因解释的肝酶和血清胆汁酸升高为特征的并发症[1]。血清胆汁酸和肝酶水平通常在分娩后几周内降至正常[2]。尽管有妊娠6~10周合并肝内胆汁淤积症的报道,但该病多发生在妊娠中晚期[3,4]。ICP的主要危害是导致胎儿缺氧及母体肝功损害,如何提高ICP孕产妇的围生儿质量已日益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