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对硝基酚比色法测定了71例糖尿病组及健康成人组尿NAG活性,采用金标法测定尿MA和血HbA1c的含量.结果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良好组的尿NAG活性、尿MA和血HbA1c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血糖控制不良组显著高于血糖控制良好组(P<0.01).结论检测尿NAG、MA是糖尿病患者早期肾脏损害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2.
采用对硝基酚比色法测定了71例糖尿病组及健康成人组尿NAG活性,采用金标法测定尿MA和血HbA1c的含量。结果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良好组的尿NAG活性、尿MA和血HbA1c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血糖控制不良组显著高于血糖控制良好组(P〈0.01)。结论检测尿NAG、MA是糖尿病患者早期肾脏损害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3.
糖尿病患者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与尿蛋白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糖尿病肾病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本文测定114例糖尿病患者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廿酶(NAG)活性,并比较尿NAG与尿总蛋白(AU)、尿蛋白/尿肌酐指数(PCI)的关系,探讨其在早期糖尿病肾病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4.
尿中 N-乙酰-β-氨基葡糖苷酶(NAG)活性测定在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中有一定价值,但尚与年龄增长、高血糖及其它并发症等有密切关系。在尿蛋白出现前尿中 NAG 活性增加是否提示已发生肾病则尚不明确,本文作者对糖尿病患者尿 NAG 活性的影响因素进行多因素分析。共研究糖尿病患者292例、糖耐量受损者(IGT)39例以及正常人10名。糖尿病患者据初诊时尿蛋白情况分为三组:阴性组203例;可疑阳性组36例;阳性组52例。临床检查项目包括年龄、性别、病程、身  相似文献   

5.
尿NAG系来自于肾近曲小管上皮的溶酶体的一种酶,在伴有肾小管病变的肾疾患时,常表现为肾小管性蛋白尿增加,因此,具有一定的临床诊断意义。 本文作者对糖尿病时尿NAG活性增高因素,尤与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等血管合并症之关系作了研  相似文献   

6.
尿RBP和NAG与糖尿病肾病早期病变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酶联免疫法测定了80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尿RBP、NAG。结果:糖尿病患者尿RBP、NAG均较正常对照组增高。结论:在糖尿病早期阶段,肾小管功能会受到损害,尿RBP、NAG可作为诊断早期糖尿病肾病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7.
用酶联免疫法测定了80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尿RBP、NAG.结果糖尿病患者尿RBP、NAG均较正常对照组增高.结论在糖尿病早期阶段,肾小管功能会受到损害,尿RBP、NAG可作为诊断早期糖尿病肾病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8.
本文报告测定亚临床糖尿病患者随机尿标本中总蛋白及N-乙酰-β-氨基葡糖苷的结果及其临床意义。 研究对象为在过去6个月~1年间试纸法检查随机尿蛋白5次阴性的糖尿病患者(阴性群)和出现1次以上假阳性的患者(间歇阳性群)30名,并以无肾脏疾患、糖尿病、高血压等病史随机尿试验法检查糖、蛋白、隐血反应阴性的134名正常人为对象。给研究对象测定随机尿总蛋白、肌酐和N-乙酰-β-D-氨基葡糖苷酶(NAG)活性,用改良的微量比浊法测定尿总蛋白。测定结果分别以蛋白/肌酐和NAG/肌酐作为蛋白指数和NAG指数表示。  相似文献   

9.
采用免疫散射比浊法测定了96例2型糖尿病患者尿MA、尿N-乙酰-β-氨基-葡萄糖苷酶(NAG)、β2-MG含量,结果2型糖尿病早期及临床肾病患者较非肾病患者尿MA、NAG、β2-MG排出增多,且随糖尿病病程的延长,排出升高愈加明显。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益肾活血方剂对糖尿病模型大鼠尿微量白蛋白(mAlb)含量和尿β-N-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NAG)活力的影响。方法将大鼠分为4组:正常组(A组)、低剂量组(B组)、高剂量组(C组)、糖尿病组(D组)。B、C、D三组制成糖尿病模型,B组予以中药益肾活血方剂18g/kg,C组予以26g/kg。用药后3、6w分别测定尿mAlb含量和NAG活力。结果糖尿病组大鼠随病程的发展尿mAlb含量和NAG活力逐渐升高,此中药益肾活血方剂可明显降低尿中mAlb含量,但对NAG活力的影响不明显。结论此方剂通过作用于肾小球减少mAlb含量,延缓糖尿病肾病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采用免疫散射比浊法测定了96例2型糖尿病患者尿MA、尿N-乙酰-β-氨基-葡萄糖苷酶(NAG)、β2-MG含量,结果 2型糖尿病早期及临床肾病患者较非肾病患者尿MA、NAG、β2-MG排出增多,且随糖尿病病程的延长,排出升高愈加明显.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不同尿白蛋白水平的糖尿病患者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和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的含量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将60例糖尿病患者按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的不同分为正常白蛋白尿组、微量白蛋白尿组和大量白蛋白尿组3组。分别测定血清和尿MCP1的含量、尿NAG含量以及血肌酐(Scr)、糖化血红蛋白(GHbAlc),进行组间比较,并与对照组比较,同时做尿MCP1与GHbAlc、UAER、NAG的相关分析。结果尿MCP1含量及NAG含量在所有患者中均升高,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大量白蛋白尿组升高最明显,其升高程度与尿白蛋白排泄率增高程度一致,即随糖尿病肾病加重而逐渐升高。而血清MCP1水平较低,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尿MCP1与GHbAlc、UAER、NAG呈正相关关系。结论尿中MCP1升高与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尤其与肾小管间质损伤有更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血清血清胱抑素(CysC)与尿β-N-乙酰葡萄糖苷酶(NAG)、尿视黄醇结合蛋白(RBP)联合检测在2型糖尿病早期肾损伤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018年5月—2019年5月该院收治的47例2型糖尿病早期肾损伤患者作为研究组,选择同期该院收治的47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血清CysC与尿液NAG、RBP水平。同时,对比单项血清CysC指标、尿液NAG、RBP指标与3项指标联合诊断2型糖尿病早期肾损伤的阳性率。结果研究组血清CysC指标与尿液NAG、RBP指标均高于对照组(P0.05)。3项指标联合诊断的阳性率95.74%高于单项血清CysC指标阳性率76.60%、尿液NAG阳性率74.47%与RBP阳性率76.60%(P0.05)。结论血清CysC与尿NAG、RBP联合检测2型糖尿病早期肾损伤效果可靠。  相似文献   

14.
N-乙酰-β-D-氨基葡糖酶(NAG)属于一种溶酶体酶,并广泛分布于机体各组织,当细胞崩解或排粒后释放入血清,正常情况下不能经肾小球滤过,一旦尿中NAG活性升高,提示肾脏有所损害。晚近发现当高血压病累及肾脏时,除尿中NAG升高外,其血清活性亦远较血压正常者为高,并与血压及外周阻力呈明显正相关,从而推测血清NAG活性可作为评估高血压早期心血管系统功能和/或结构改变的有效指标。本文就血清NAG活性对高血压病发生发展的  相似文献   

15.
作者通过对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尿NAG检测,发现其活性较非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及正常人显著升高(P<0.01)。提示老年高血压病患者更易并发肾脏损害,应行肾功能监测。而尿NAG能敏感地反映肾脏损害及其程度,且方法简便,检测值可靠。提出老年高血压病人应定期作尿NAG测定。  相似文献   

16.
560485尿NAe活性及尿p:MG水平测定对sLE患者近端肾小管功能变化的探讨/孙艺…//中华肾脏病杂志一1995,11(3)一161~162 结果:35例SLE患者几乎均有尿N一乙酞-卜D氨基葡萄糖昔酶及尿pZ微球蛋白(仇MG)水平不同程度增高,说明SLE近端肾小管功能损伤并不少见.且尿NAG活性及尿仇MG水平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20例)。推断SLE患者肾小球功能未受累时近端肾小管功能已有改变,狼疮性肾炎(LN)组(14例)中尿NAG活性及尿仇一MG水平高于SLE组,说明LN的近端肾小管功能损伤程度重于SLE肾小球功能未受累者,35例SLE患者尿NAG活性与尿p,一MG水…  相似文献   

17.
目的检测不同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尿N-乙酰-β葡萄糖苷酶(NAG)、α1-微球蛋白(α1-MG)、视黄醇结合蛋白(RBP)水平,探讨其对2型糖尿病早期肾损害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就诊的T2DM患者196例,健康体检者57名,检测12小时UAER水平。根据UAER水平将T2DM患者分为UAER正常组和异常组。分别检测尿NAG、α1-MG、RBP,肌酐(Cr)水平,并分析各组间差异。结果196例T2DM患者NAG/Cr、α1-MG/Cr及RBP/Cr水平较健康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T2DM患者中UAER正常组及异常组NAG/Cr、α1-MG/Cr及RBP/D水平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在T2DM患者中,UAER与NAG/Cr、α1-MG/Cr及RBP/Cr之间没有相关性,而NAG/Cr与α1-MG/Cr及RBP/Cr之间存在相关性(P〈0.01)。T2DM患者中UAER、NAG、劬MG、RBP联合检测阳性率高于各单-指标的检测阳性率(P〈70.05)。结论T2DM患者联合检测尿NAG、α1-MG、RBP可以提高糖尿病早期肾损害的诊断的敏感性,利于糖尿病肾病的早期预防。  相似文献   

18.
低分子蛋白尿对2型糖尿病肾病病程进展的提示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低分子蛋白尿对 2型糖尿病微量蛋白尿患者进展到临床糖尿病肾病的预后判断作用。 方法 对 6 6例 2型糖尿病伴微量蛋白尿患者的尿α1$C微球蛋白 (α1 MG)、视黄醇结合蛋白 (RBP)、N 乙酰 β D 氨基葡萄糖苷酶 (NAG)和 β2 微球蛋白 (β2 MG)排泄量进行检测 ,然后对患者进行 (4 18± 0 6 1)年随诊 ,根据随诊期间患者是否进展到临床糖尿病肾病将患者分为进展组和未进展组。 结果  6 6例患者中有 18例在随诊期间进展到临床糖尿病肾病 ,进展组初始尿α1 MG、RBP、NAG水平显著高于未进展组 (α1 MG :4 33± 2 15、1 5 0± 0 2 7mg/L ;RBP :6 3 6± 36 6、18 8±19 6ng/mmol;NAG :14 2± 1 4 4、2 4 5± 2 0 9U/mmol;均为P <0 0 1) ,但尿 β2 MG水平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进展组中初始尿α1 MG有 83 3%、RBP有 88 9%、NAG有 4 4 4 %高于正常值 ,显著高于未进展组 (P <0 0 1) ,但两组间初始尿 β2 MG异常者百分比差异无显著性。随诊期间两组患者平均糖化血红蛋白、血脂、血压均无明显差别。 结论  2型糖尿病微量蛋白尿患者尿α1 MG、RBP、NAG的测定有助于预测患者是否可能进展到临床糖尿病肾病 ,尿α1 MG、RBP、NAG水平的升高可能是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特征之一 ,值得进一步研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纤溶活性和血、尿 D二聚体 (D- d)水平变化在高血压肾小动脉硬化症 (HANS)中作用。方法 :采用 EL ISA法测定血、尿 D- d,用发色底物法测定纤溶酶 (p:A)、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tp A:A )及纤溶酶原抑制剂活性 (PAI:A) ,并同时测定尿白蛋白量 (放免法 )和尿乙酰葡糖苷酶 (NAG,光电比色法 )。结果 :原发性高血压 (EH)组及 HANS组较正常对照组 ,p:A和 t Pa:A明显降低 ,PAI:A和血、尿 D- d水平显著升高 ;HANS组与 EH组比较 ,血浆 PAI:A、尿 D- d、尿白蛋白和NAG排泄水平均明显升高 ;另外 ,PAI:A/ t Pa:A或尿 D- d/血 D- d值与尿 NAG、白蛋白排泄量都有明显正相关关系。结论 :纤溶活性和血、尿 D二聚体水平变化在高血压肾小动脉硬化的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 ,可作为早期诊断的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纤溶活性和血、尿D二聚体(D-d)水平变化在高血压肾小动脉硬化症(HANS)中作用.方法:采用ELISA法测定血、尿D-d,用发色底物法测定纤溶酶(p:A)、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A)及纤溶酶原抑制剂活性(PAI:A),并同时测定尿白蛋白量(放免法)和尿乙酰葡糖苷酶(NAG,光电比色法).结果:原发性高血压(EH)组及HANS组较正常对照组,p:A和tPa:A明显降低, PAI:A和血、尿D-d水平显著升高;HANS组与EH组比较,血浆PAI:A、尿D-d、尿白蛋白和NAG排泄水平均明显升高;另外,PAI:A/tPa:A或尿D-d/血D-d值与尿NAG、白蛋白排泄量都有明显正相关关系.结论:纤溶活性和血、尿D二聚体水平变化在高血压肾小动脉硬化的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可作为早期诊断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