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目的检测不同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尿N-乙酰-β葡萄糖苷酶(NAG)、α1-微球蛋白(α1-MG)、视黄醇结合蛋白(RBP)水平,探讨其对2型糖尿病早期肾损害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就诊的T2DM患者196例,健康体检者57名,检测12小时UAER水平。根据UAER水平将T2DM患者分为UAER正常组和异常组。分别检测尿NAG、α1-MG、RBP,肌酐(Cr)水平,并分析各组间差异。结果196例T2DM患者NAG/Cr、α1-MG/Cr及RBP/Cr水平较健康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T2DM患者中UAER正常组及异常组NAG/Cr、α1-MG/Cr及RBP/D水平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在T2DM患者中,UAER与NAG/Cr、α1-MG/Cr及RBP/Cr之间没有相关性,而NAG/Cr与α1-MG/Cr及RBP/Cr之间存在相关性(P〈0.01)。T2DM患者中UAER、NAG、劬MG、RBP联合检测阳性率高于各单-指标的检测阳性率(P〈70.05)。结论T2DM患者联合检测尿NAG、α1-MG、RBP可以提高糖尿病早期肾损害的诊断的敏感性,利于糖尿病肾病的早期预防。 相似文献
3.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6,(23)
目的探讨盐酸坦索罗辛对输尿管结石患者尿微量蛋白及N-乙酰-β-D-葡萄糖苷酶(NAG)含量的影响。方法输尿管结石患者101例,随机分为实验组51例和对照组50例。两组均给予抗感染及解痉止痛对症治疗。实验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盐酸坦索罗辛,对照组给予安慰剂。分别于治疗前后测定实验组和对照组尿微量蛋白及NAG含量、血尿素氮、肌酐、转氨酶含量,记录肾绞痛发生次数,自然排石时间以及解痉止痛药的使用剂量。结果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尿微量蛋白及NAG含量较低(P0.05);自然排石时间明显缩短(P0.05),肾绞痛发生次数减少(P0.05),解痉止痛药剂量降低(P0.05)。结论盐酸坦索罗辛能有效降低输尿管结石患者尿微量蛋白及NAG含量,减少肾绞痛发生次数,减少解痉止痛药使用剂量,缩短自然排石时间,且对肝肾功能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4.
沈稚舟 《国外医学:内科学分册》1987,(10)
尿中 N-乙酰-β-氨基葡糖苷酶(NAG)活性测定在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中有一定价值,但尚与年龄增长、高血糖及其它并发症等有密切关系。在尿蛋白出现前尿中 NAG 活性增加是否提示已发生肾病则尚不明确,本文作者对糖尿病患者尿 NAG 活性的影响因素进行多因素分析。共研究糖尿病患者292例、糖耐量受损者(IGT)39例以及正常人10名。糖尿病患者据初诊时尿蛋白情况分为三组:阴性组203例;可疑阳性组36例;阳性组52例。临床检查项目包括年龄、性别、病程、身 相似文献
5.
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患者尿NAG与UAE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89例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患者24h尿白蛋白排泄(UAE)、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UNAG)、血β2-微球蛋白、血肌酐及肌酐清除率进行检测和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6.
沈稚舟 《国外医学:内科学分册》1983,(10)
糖尿病性肾病在糖尿病性慢性并发症中占重要位置。晚近的研究提示,严格地控制血糖可能有预防肾病进展的作用,故早期诊断甚为重要。作者测定糖尿病患者 N-乙酰-β-D-氨基葡糖甙酶(NAG,系近曲小管细胞器质性损害的指标)、β_2-微球蛋白(BMG,为一低分子蛋白,系肾小球功能和肾小管重吸收功能损害的指标)和尿蛋白等,并评价其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0 引言 各种慢性肝病的主要病理转归为肝硬化,肝纤维化则是其前期病变,能否阻止或逆转肝纤维化是治疗各种慢性肝病的关键[1-6].肝纤维化是一种异常的修复过程,为细胞外基质主要是胶原成份异常生成和积累的结果7[7-11].清肝饮是由黄芪、虎杖、赤芍和丹参等组成的纯中药复方制剂,在临床上对慢性肝炎肝纤维化有一定的疗效,对成纤维细胞和Ito细胞具有显著的抑制DNA合成和细胞增生作用[12-16].为了进一步阐明清肝饮治疗肝纤维化的作用以及作用机制,我们用CCl4造成大鼠肝纤维化,并分别在损伤的早期和晚期口服清肝饮,通过对其肝脏N-乙酰-β-氨基葡萄糖苷酶(NAG)和透明质酸(HA)的检测,进一步观察其对肝纤维化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8.
不同尿白蛋白水平的糖尿病患者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和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的含量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不同尿白蛋白水平的糖尿病患者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和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的含量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将60例糖尿病患者按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的不同分为正常白蛋白尿组、微量白蛋白尿组和大量白蛋白尿组3组。分别测定血清和尿MCP1的含量、尿NAG含量以及血肌酐(Scr)、糖化血红蛋白(GHbAlc),进行组间比较,并与对照组比较,同时做尿MCP1与GHbAlc、UAER、NAG的相关分析。结果尿MCP1含量及NAG含量在所有患者中均升高,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大量白蛋白尿组升高最明显,其升高程度与尿白蛋白排泄率增高程度一致,即随糖尿病肾病加重而逐渐升高。而血清MCP1水平较低,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尿MCP1与GHbAlc、UAER、NAG呈正相关关系。结论尿中MCP1升高与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尤其与肾小管间质损伤有更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10.
溶酶体酶之一的N-乙酰-β-D-氨基葡糖苷酶(NAG)存在于肾、肝,脾及脑等脏器,以肾小管为多。近年来各种尿酶中 NAG 活性的测定,多作为肾小管疾病的普查方法,并可作为由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所致肾损害的有 相似文献
11.
原发性肾小球疾病患者尿N-乙酰-β-氨基葡萄糖苷酶活性测定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原发性肾小球疾病患者尿N-乙酰-β-氨基葡萄糖苷酶活性测定的临床意义营口市中心医院内科(115002)张迎春张敏中国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院肾内科(110001)马健飞周希静营口市第二医院内科(115000)霍长亮N-乙酰-β-氨基葡萄糖苷酶(NAG)是...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尿视黄醇结合蛋白(RBP)、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及24小时尿蛋白定量(UPE)等指标判断IgA肾病(IgAN)患者肾小管间质损害程度的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我院2010年5月~2013年2月114例住院IgAN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依据Lee氏病理分级系统将患者分为Lee I~Ⅱ级27例(A组)、LeeⅢ级46例(B组)和LeeⅣ~V级41例(C组),分析不同分级IgAN肾小管间质病变情况与尿RBP、NAG、UPE等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各组间血红蛋白(Hb)、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re-ALB)、血肌酐(SCr)、尿素氮(BUN)、总胆固醇(TC)、UPE、尿RBP及NAG等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镜下血尿及高血压的发生率随病理程度加重而上升(P<0.01),肾小管萎缩、肾间质炎细胞浸润、肾间质纤维化及动脉硬化在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相关性分析显示尿RBP、NAG与肾小管萎缩、肾间质炎症细胞浸润、肾间质纤维化及动脉硬化程度呈正相关;UPE与肾小管萎缩程度呈负相关(r=-0.213,P<0.05),尿RBP、NAG水平与eGFR呈负相关.结论 IgAN患者高血压及血尿发生率、Hb、ALB、TC、肾功能、RBP、NAG、UPE等指标与肾脏病理损伤程度有关,尿RBP、NAG及UPE联合检测对判断肾小管病理损伤程度及肾功能有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3.
糖尿病肾病患者血、尿转化生长因子-β1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不同阶段糖尿病肾病患者血、尿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依据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AER)的不同,将68例2糖尿病患者分为3组,正常白蛋白尿糖尿病组23例,UAER<20μg/min;早期糖尿病肾病组25例,UAER>20~200μg/min;临床糖尿病肾病组20例,UAER>200μg/min。用ELISE法测定血、尿转化生长因子β1水平,并对其临床意义进行分析。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正常白蛋白尿糖尿病组血TGFβ1水平轻度升高,无显著差异(P>0.05);而早期糖尿病肾病组、临床糖尿病肾病组血TGFβ1水平明显升高(P<0.01);3组糖尿病组尿TGFβ1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0.01)。各组糖尿病患者尿TGFβ1水平与UAER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612,0.572,0.624,P均<0.01)。尿TGFβ1与血肌酐也呈正相关(r值为0.513,P<0.05)。结论尿TGFβ1变化可能更早显示基底膜成份和结构变化,可作为较白蛋白更敏感的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的一个指标。 相似文献
14.
糖尿病肾病患者尿转化生长因子β1水平及其临床意义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糖尿病肾病 (DN)特征性的病理改变为肾小球毛细血管基底膜增厚和细胞外基质的过度积聚 ,最终导致肾脏硬化。转化生长因子 (TGF) β在调节细胞增殖和细胞外基质的产生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是引起糖尿病性肾脏硬化重要因素之一〔1,2〕。高糖及糖基化终产物等均可促进肾脏产生TGF β1〔3〕。本研究观察不同严重程度的DN患者尿中TGF β1排泄水平的变化 ,并探讨其临床意义。一、对象和方法1.对象 :根据WHO(1998)糖尿病诊断标准 ,选择我院2 0 0 0年 7月~ 2 0 0 1年 3月住院的 2型糖尿病 (DM )患者 5 8例 (男 2 8,女 3 0 ) ,年龄 … 相似文献
15.
《国际内分泌代谢杂志》1986,(1)
本文报告测定亚临床糖尿病患者随机尿标本中总蛋白及N-乙酰-β-氨基葡糖苷的结果及其临床意义。 研究对象为在过去6个月~1年间试纸法检查随机尿蛋白5次阴性的糖尿病患者(阴性群)和出现1次以上假阳性的患者(间歇阳性群)30名,并以无肾脏疾患、糖尿病、高血压等病史随机尿试验法检查糖、蛋白、隐血反应阴性的134名正常人为对象。给研究对象测定随机尿总蛋白、肌酐和N-乙酰-β-D-氨基葡糖苷酶(NAG)活性,用改良的微量比浊法测定尿总蛋白。测定结果分别以蛋白/肌酐和NAG/肌酐作为蛋白指数和NAG指数表示。 相似文献
16.
17.
糖尿病患者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与尿蛋白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糖尿病肾病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本文测定114例糖尿病患者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廿酶(NAG)活性,并比较尿NAG与尿总蛋白(AU)、尿蛋白/尿肌酐指数(PCI)的关系,探讨其在早期糖尿病肾病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8.
高血压病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活性、β_2-微球蛋白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了163例高血压病人的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活性和β2-微球蛋白(β2-MG)。结果表明:①高血压及老年高血压组的尿NAG和β2-MG均高于对照组,临界高血压组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②较之对照组,高血压组及老年高血压组之间的NAG活性增高的人数比率(44.47%、88.93%)和β2-MG增高的人数比率(46.53%、69.45%)有显著差异,两组中各自的NAG活性槽高的人数比率与尿β2-MG增高的人数比率之间的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③经治疗血压降至正常,增高的尿NAG活性逐渐下降,约10周达到正常范围,但β2-MG在降压21周后还没有显示下降趋势。以上结果提示:高血压Ⅰ期肾小管就可能受到损害;年龄增加,高血压病人的肾小管受损有增多趋势;尿NAG活性与β2-MG在表现高血压肾小管早期损害方面有一致的临床意义,但降压后在显示肾小管的预后方面两者有着不同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糖尿病性肾病患者血浆内皮素水平的变化及其与肾功能的关系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了33例正常人及92例搪尿病性肾病不同时期患者血浆内皮素水平。结果显示,糖尿病患者血浆内皮素水平显著高于正常人;伴微量白蛋白尿、临床蛋白尿及肾功能不全的糖尿病性肾病患者血浆内皮素水平升高更显著,且呈依次递增。患者内皮素水平与糖化血红蛋白、血尿素氮、血肌酐及尿白蛋白排泄率呈显著正相关,与肾小球滤过率呈显著负相关。表明患者血浆内皮素水平与其肾功能受损程度及长期糖代谢紊乱有关,且与前者关系更为密切,提示内皮素可能在糖尿病性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UNAG)在T2DM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SAS)患者中的变化及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19年2月于玉林市第一人民医院内分泌科就诊的T2DM患者259例,根据颈动脉超声检测结果分为SAS组149例和单纯T2DM组(T2DM)110例。收集临床资料并检测生化指标、UNAG及UACR。结果SAS组UNAG、UACR高于T2DM组[20.00(15.50,28.00)vs 7.50(5.00,12.05)U/L;7.81(4.39,14.46)vs 4.72(2.79,8.81)mg/g,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UANG与TC、LDL-C、FPG、2 h PG、HbA1c、UACR呈正相关(r=0.123、0.166、0.208、0.155、0.206、0.243,P<0.05);UACR与年龄、BMI、WC、SBP、DBP、UNAG呈正相关(r=0.186、0.153、0.184、0.207、0.151、0.288,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吸烟史、UNAG、UACR是SAS的影响因素。UNAG、UACR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902、0.685,约登指数为0.691、0.314,敏感度为84.6%、70.5%,特异度为84.5%、60.9%。结论UNAG可能与T2DM患者SAS发生发展相关。UNAG预测T2DM合并SAS的切点为13.75 U/L。UNAG不受BP影响,相比UACR能更好地预测T2DM患者SAS。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