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探索动静脉内瘘术的方式、方法,通过显微技术的应用,提高动静脉内痿术的成功率。方法:总结44例动静脉内瘘术的临床资料,其中,8例稞眼吻合,后36例在2.5倍放大镜下吻合。比较两组病例动静脉内瘘术成功率,提出改进动静脉内瘘术的措施。结果:每位患者均随访6周,术后4~6周动静脉内瘘成熟后,血流量≥200ml/分。能顺利完成第一次血液透析,作为动静脉内瘘术成功的标准,否则为失败。8例术中未使用放大镜的病例(包括1例人工血管袢式移植左肱动脉一肘正中静脉内瘘术),成功5(62.5%)例,失败3例;36例术中使用放大镜的病例,成功34(94.4%)例,失败2例。本组44例病例中,患肢水肿7例,切口渗血3例,人工血管感染1例。结论:在动静脉内瘘术中应用放大镜等显微血管吻合技术可以明显改善吻合口的质量,提高动静脉内瘘的通畅率。  相似文献   

2.
自1985年1月至1996年3月为1256例慢性透析患者建立动静脉内瘘术并成功地进行了血液透析。自体血管内瘘1101例(鼻烟窝动静脉内瘘526例,前臂动静脉内瘘512例,上臂动静脉内瘘36例,下肢动静脉内瘘27例),大隐静脉搭桥15例,聚四氟乙烯人造血管(PTFE)搭桥动静脉内瘘18例,人尸动脉搭桥动静脉内瘘122例。手术成功率为100%,1年的通畅率95.3%,3年的通畅率82.5%,5年通畅率71.2%,10年通畅率48.6%。就制作动静脉内瘘以及时国内外开展各种制作内瘘方法的临床评价和经验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3.
张智敏  吴凡  周伟  石晓云  程圣英 《四川医学》2009,30(10):1537-1539
目的了解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手术方法以及内瘘失功常见原因及其处理。方法回顾性统计1992年12月-2007年12月以动静脉内瘘为血管通路血透患者586例,分别选择自体前臂动静脉内瘘、鼻咽窝动静脉内瘘、移植血管内瘘、人工血管移植内瘘等手术方法。结果586例患者完成统计,共计内瘘手术672例次,前臂及鼻咽窝自体动静脉内瘘手术共611例次,(90.9%),内瘘失功77例,〉2次内瘘手术77例。结论前臂及鼻咽窝自体动静脉内瘘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主要手术方式,贵要静脉经皮下隧道与桡动脉吻合内瘘术及自身大隐脉移植动静脉内瘘为血液透析患者提供了一条新的血管通路。  相似文献   

4.
建立动静脉内瘘458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终末期肾病患者动静脉内瘘建立的手术方式及手术经验,提高对动静脉内瘘的手术的认识.方法:2004-2008年间动静脉内瘘成形手术458例,分析手术方式的选择、操作要点、成功率及并发症等.结果:动静脉内瘘成形手术总体成功率95%,前臂自体动静脉内瘘成形术、肘窝部自体动静脉内瘘成形术和人工血管移植动静脉内瘘成形术之间手术成功率无显著差别(P>0.05),自体静脉移植内瘘术较低(P<0.05).原发病为糖尿病和(或)高血压肾病患者的动静脉内瘘手术成功率明显低于非糖尿病和(或)高血压肾病患者(P<0.05).结论:动静脉内瘘的首选是前臂自体动静脉内瘘,其次是人工血管移植动静脉内瘘或肘窝部自体动静脉内瘘.继发于糖尿病和(或)高血压肾病患者动静脉瘘成形术成功率较低,应更注意手术指征和手术技巧的把握.  相似文献   

5.
钛轮钉动静脉内瘘术用于血液透析的临床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钛轮钉吻合术制作上肢动静脉人工内瘘在血液透析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上肢桡动脉和头静脉作为自体动静脉内瘘的吻合血管,采用钛轮钉吻合法制作内瘘。结果92例人工内瘘成功85例(92%),术后4—6周使用,血流量可达200—250ml/min。结论自体动静脉内瘘术采用钛轮钉吻合具有手术时间短、操作简单、易于内科医师掌握、血管通畅率高、内瘘成熟快、不易形成动脉瘤等优点,很适于基层医院开展。  相似文献   

6.
建立血液透析血管通路10年经验总结(附2000例报告)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总结2 000例(2 280次)血液透析血管通路建立的经验,探讨自体动静脉内瘘术前血管评估、术式选择、操作要点及并发症处理。方法:根据患者血管条件及其他状况选择自体动静脉内瘘、人工血管移植动静脉内瘘成形术或永久双腔导管中心静脉置入术。结果:自体动静脉内瘘成形术2 219次,近期通畅率达98.56%。人工血管移植动静脉内瘘成形术36例,术后均正常使用。结论:自体动静脉内瘘仍然是最佳的血管通路,与其他的血管通路相比,具有通畅率高、使用时间长、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7.
标准动静脉内瘘术早期吻合口血栓形成原因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①目的探讨标准动静脉内瘘术早期血栓形成原因及其影响因素。②方法分析256例标准动静脉内瘘手术早期吻合口血栓的形成的原因与治疗措施。③结果256例标准动静脉内瘘手术中,21例术后1~3天发生吻合口血栓,均在血栓形成的24小时内再次手术,14例二次手术后血管再通,其余7例血管彩超显示桡动脉内径〈1.5mm,其中3例行下肢管理动静脉内瘘术,4例行移植血管搭桥动静脉内瘘术。④结论标准动静脉内瘘术早期血栓形成与管理吻合技术有关,桡动脉硬化、内径〈1.5mm的患者不宜采用此种术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前臂以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术建立永久性血液透析通路的并发症及处理方法。方法自2008年2月~2012年8月,对48例尿毒症患者以e—PTFE人工血管行前臂动静脉内瘘术建立永久性血液透析通路,对其术后出现的并发症进行临床分析。结果手术均成功建立内瘘,术后并发症16例,发生率达33.3%,分别为人工血管栓塞10例,心功能衰竭2例,肿胀手综合征2例,血清肿1例,假性动脉瘤1例。结论前臂人工血管透析通路有一定的并发症。积极正确地处理有利于延长人工血管内瘘的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9.
王伟  秦东强 《基层医学论坛》2014,(22):2881-2883
目的探讨终末期肾功能衰竭患者前臂自体动静脉内瘘建立的手术方式、手术经验及应用价值。方法总结我科2007年1月—2013年3月施行自体动静脉内瘘术10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鼻咽窝内瘘组(82例),腕部内瘘组(24例);术后吻合口急性闭塞探查Fogarty取栓5例,吻合口狭窄并血栓形成再次手术取栓加球囊扩张再通4例。分析手术方式的选择、操作要点、成功率及并发症原因。结果 106例自体动静脉内瘘术,成功98例(92.5%),失败8例(7.5%),取栓后再次闭塞1例,患肢不同程度水肿42例。无高输出量心力衰竭及窃血综合征发生。3个月后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内瘘血流量大于300 mL/min。结论鼻咽窝内瘘为建立血液透析通路的首选方式,腕关节内瘘同样可以成功建立透析通路,积极行术后并发症处理,可避免再次内瘘成形。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自体大隐静脉移植术在自体动静脉内瘘失功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行自体大隐静脉移植术的7例上肢自体动静脉内瘘失功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其疗效。结果所有患者一次性吻合成功,吻合口通畅,震颤感强,听诊杂音响亮,远端静脉充盈良好;术后均无感染、出血、吻合口血肿、血栓形成等并发症发生。术后内瘘重新启用时间为6周,血液透析过程中血流量均达到200ml/min以上,1年通畅率为100%。结论自体大隐静脉移植术成功率高,术后并发症少,使用时间较为满意,在自体动静脉内瘘失功患者中的应用前景良好。  相似文献   

11.
尿毒症患者人工造瘘血管的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监测尿毒症患者人工造瘘血管的作用.方法 对25例尿毒症血透患者的人工造瘘血管进行超声检查,采用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显示瘘口和动静脉侧血管情况并进行血流动力学检测.结果 18例吻合口处血流充盈良好,瘘口狭窄3例,瘘口血栓形成2例,静脉瘤样扩张2例.结论 CDFI是监测血透患者血管造瘘情况的有效的辅助检测手段.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并分析采用超声技术对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造瘘手术前后临床治疗和诊断的应用情况。方法对我院收治的72例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造瘘手术前和手术后进行超声检测,选择合适的血管并对人工动静脉瘘的功能进行评价分析。结果超声显示血流量低的造瘘成功率为25.00%;正常血流量造瘘成功率55.56%;血流量高造瘘成功率19.44%。正常组成功率明显高于高、低血流量组。手术后1、2、4周内患者的血流量和血流速度在稳定增长。结论采用超声技术对患者血液透析动静脉造瘘进行诊断和监测,有利于提高该疾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水平。对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介绍斜方肌肌皮瓣在修复头颈部难治性创面中的应用,提供头颈部复杂创面修复的方案。[方法]逆行掀起以颈横动脉降支为轴型血管的带蒂斜方肌肌皮瓣,皮瓣面积最大达32 cm×10 cm,肌肉血管蒂长17 cm,局部转移修复头颈部难治性创面23例。[结果]23例头颈部不同部位难治性创面经带蒂斜方肌肌皮瓣转移修复后,22例全部成活,1例远端约1 cm黑痂愈合。[结论]带蒂斜方肌肌皮瓣,血供可靠,切取面积大,供区隐蔽,对肩部功能影响小;采用逆行法切除皮瓣,操作简单,不易损伤血管蒂;用于修复头颈部难治性创面,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4.
易琴霞 《当代医学》2021,27(13):65-67
目的比较高位动静脉内瘘术与前臂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术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8月至2019年11月本院收治的尿毒症患者40例,按照手术方案不同分为两组,各20例。对照组采用高位动静脉内瘘术,观察组采用前臂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术。比较两组手术成功率、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手术前后心功能(心输出量、射血分数)、手术期间血流动力学[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及中心静脉狭窄程度。结果观察组手术成功率85.00%(17/20)与对照组90.00%(18/2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多于对照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40.00%(8/20)高于对照组20.00%(4/2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手术开始后10、20 min,观察组HR、SBP、DBP水平均有好转,且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心输出量、射血分数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中心静脉造影率(5.00%)低于对照组(40.00%),观察组感染率(45.00%)高于对照组(1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高位动静脉内瘘术比较,前臂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术手术难度较高,术后感染风险较大,但其对中心静脉及心脏影响较小,穿刺难度小,无误穿肱动脉出血的风险,保留了自身血管资源,优于传统高位动静脉内瘘术。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盆壁髂血管深部入路置管引流在妇科恶性肿瘤术后盆腔深部淋巴囊肿中应用的可行性、安全性和有效性。 方法 选取浙江省肿瘤医院2017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住院的75例妇科恶性肿瘤手术患者,术中均行盆腔淋巴结清扫术,术后出现82个盆腔深部淋巴囊肿,其中无伴随症状的淋巴囊肿6个,有伴随症状的淋巴囊肿76个,伴有疼痛45例、发热32例、下肢水肿12例、下肢血栓1例、同侧肾脏积水3例。选择超声引导下经盆壁髂血管深部入路穿刺置管,观察该路径的可行性、置管成功率、并发症情况以及疗效。 结果 82个淋巴囊肿中,78个存在置管路径,该路径可行性为95.1%。置管过程中1例因盆壁血管穿刺出血终止置管,1例因髂外动脉穿刺出血终止置管,并发症发生率为2.7%。除2例出血患者外,所有病例均完成置管,其中3例置管完成后同侧下肢麻木无力无法行走予以拔管,且均发生在通过该路径置管的初始阶段,置管成功率为93.9%。术后随访显示无症状淋巴囊肿均缩小原径线1/2以上,有症状的淋巴囊肿症状消失49例,症状缓解15例,置管引流总有效率为85.4%。 结论 对于妇科肿瘤术后盆腔深部淋巴囊肿,直接经腹壁穿刺置管无安全路径时,经盆壁髂血管深部入路可以使绝大多数患者实现置管引流,且安全性好、有效率高,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在高原地区开展腹主动脉瘤(AAA)外科治疗的方法和效果.方法:分析6年间收治的23例肾下腹主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腹主动脉瘤切除人工血管置换术.病变范围仅累及腹主动脉9例,累及腹主动脉及髂动脉13例,2例施行急诊手术.结果:全组无死亡,1例术后发生肺梗塞,1例切口疝形成.结论:高原地区腹主动脉瘤的外科治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行人工血管旁路移植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对该院2006年6月—2011年8月收治FontaineⅡ、Ⅲ、Ⅳ期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6例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人工血管旁路移植术重建下肢动脉血流。结果该组无一例死亡,术后下肢动脉缺血均有不同程度改善,临床症状缓解,踝肱指数(ABI)术前为0.12~0.53,平均0.35,术后ABI为0.45~0.90。2例术后发生腹股沟切口淋巴漏,经换药愈合,随访2~36个月,1例股-腘动脉旁路术远端吻合口1年后狭窄,经手术探查,证实为吻合口内膜增生,再次行血管重建好转。结论采用人工血管旁路移植术是治疗下肢动硬化闭塞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和观察大腿前外侧皮瓣在口腔颌面部组织缺损的临床修复中的疗效。【方法】回顾性的研究了2010年1月-2012年12月在我院完成的27例大腿前外侧皮瓣移植。【结果】27例患者中24例在Ⅰ期和Ⅱ期愈合,且效果较好。1例大腿肌皮瓣因动脉栓塞而失败,1例出现静脉栓塞,经抢救后好转成功,2例出现感染,其它无并发症出现,其余23例术中、术后均未出现血管危象等现象,成功率为96.3%,随访恢复效果均较好。【结论】口腔颌面部的复杂组织缺损患者,大腿肌皮瓣移植修复是进行修复的理想选择,只要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就可获得预期的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