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人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是用于阻断乙型肝炎传播的重要血液制品,与乙型肝炎疫苗联合使用能阻断乙型肝炎的母婴垂直传播,这已得到国内外预防医学界的共识[1].为了顺应血液制品市场的发展,积极开发新产品,笔者开展了献浆者乙型肝炎疫苗强化免疫及高效价抗-HBs 血浆收集与检测工作,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 通过分析新生儿病毒性乙型肝炎(简称乙肝)病毒标志物定量检测结果,探讨乙肝疫苗加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联合免疫的效果.方法 250例母亲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阳性新生儿24 h内接种一针乙肝疫苗和HBIG,1周后抽取静脉血检测定量乙肝病毒(HBV)标志物.结果 母婴垂直传播HBV感染率为2.0%(5/250),74.4%(186/250)新生儿产生保护性抗体抗-HBs,12.8%(32/250)"全阴"模式新生儿有再感染风险.结论 乙肝联合免疫对HBsAg阳性孕妇新生儿具有良好的远期保护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乙肝疫苗与乙肝免疫球蛋白联合阻断乙肝病毒母婴垂直传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HB-sAg阳性孕妇分为三组:分别给予乙肝疫苗联合乙肝免疫球蛋白治疗,乙肝疫苗治疗,及未给予任何治疗。新生儿分为两组,分别给予乙肝疫苗联和乙肝免疫球蛋白治疗,及乙肝疫苗治疗。结果:三组孕妇所生婴儿出生时、12月龄时HBsAg、抗-HBs阳性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婴儿12月龄时HBsAg、抗-HBs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应用乙肝疫苗和乙肝免疫球蛋白,可有效阻断乙肝病毒母婴垂直传播。  相似文献   

4.
乙型肝炎(下称乙肝)是一种世界性传染病[1,2],我国为乙肝感染高发区.应用乙肝疫苗预防接种是控制乙肝的有效手段,而高效价的乙肝免疫球蛋白在乙肝的防治中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所以需要高效价乙肝免疫血浆以制造乙肝免疫球蛋白.在以往的乙肝免疫血浆制备过程中, 均采用血源疫苗进行免疫, 并已形成了稳定的免疫程序和免疫剂量, 但对我国基因工程酵母乙肝疫苗和CHO苗的抗体应答水平,尤其是产生高滴度的抗体水平还不完全清楚.为此笔者对两种不同类型基因工程乙肝疫苗免疫的效果进行了比较,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HBsAg或伴HBeAg、抗-HBc均阳性、或肝功不正常的孕产妇所生婴儿,在按照计划免疫程序注射乙肝疫苗后,其抗-HBs的保护性抗体能维持多久,令众人关注。为此,我们对经过预防注射已出现抗-HBs的1岁以上小儿247例进行追踪观察,结果表明,凡出生时按免疫方案注射乙肝疫苗至6月龄者,其抗-HBs保护水平可维持3年以上,5年后仍可对绝大多数小儿起到保护作用;而在出生及1月龄加用1~2次乙肝高效价免疫球蛋白的小儿,其抗-HBs衰减甚微。说明乙肝高效价免疫球蛋白,在中和由胎盘进入小儿血循环的乙肝病毒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中国是乙型肝炎(下称乙肝)的高发地区,乙肝病毒(HBV)的携带率高达10%左右[1],有调查资料表明中国健康妊娠妇女HBV感染率为25.29%[2],40%~50%的慢性携带者是由母婴传播造成的[3],其传播途径有3种:产前传播、产时传播、产后传播.阻断乙肝病毒母婴垂直传播是降低乙肝病毒感染率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7.
乙型肝炎(乙肝)是当今严重的世界性公共卫生问题。乙肝母婴传播严重危害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是一个急待解决的重大课题。中国医学科学院输血研究所的广大科技工作者自1981年以来,给符合健康标准而体内又有乙肝抗体的献血员接种乙肝疫苗,用单采血浆术采集符合制备高效价乙肝免疫球蛋白的血浆,再以此血浆制备高效价乙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价浙江省儿童基因工程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疫苗基础免疫后5~11年抗体阴性者不同乙肝疫苗、不同针次加强免疫效果。 方法 2009年9月在浙江省台州市、丽水市、衢州市选择1周岁内完成全程接种乙肝疫苗的5岁以上儿童4407例,采集静脉血,使用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乙肝病毒表面抗体(抗-HBs)、乙肝病毒核心抗体(抗-HBc),选择免前三项指标全阴者2164例,按0、1、6完成3针乙肝疫苗接种。第1、3针乙肝疫苗接种后间隔1个月采血,免后检测抗-HBs。 结果 通过对接种第1、3剂次乙肝疫苗后1个月检测抗-HBs,其抗体阳转率大于95%以上,不同疫苗接种3剂次与接种1剂次免疫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乙肝疫苗免疫策略实施以来,疫苗免疫效果良好,但抗-HBs阳性率存在随时间推移逐步下降的趋势,建议对5岁以上免疫儿童实施加强免疫会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母婴乙型肝炎病毒传播机率的观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黄雅蓉  黄晓军 《新医学》1997,28(2):67-68
通过用分子生物撑技术检测对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机率的研究,为临床提供防治的依据。聚酶链反应检测332例乙肝表面抗原阳性和/或乙肝e抗原阳性母亲外周血,及其分娩332例出生0时新生儿。和经乙肝疫苗和高效价乙肝免疫球蛋白联合免疫后7月龄161例婴幼儿血清中的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孕产妇乙型肝炎(下称乙肝)病毒(HBV)感染对幼儿的垂直传播情况,为乙型肝炎母婴垂直传播的防治干预措施提供资料。方法对46例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阳性产妇及所生18个月龄幼儿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HBV主要标志物。结果 46例HBV感染产妇所生46例18个月龄幼儿中,有18例HBsAg阳性,总垂直传播率为39.52%。其中标志物模式为大三阳[(HBsAg阳性、乙肝病毒e抗原(HBeAg)阳性、乙肝病毒核心抗体(抗-HBc)阳性、乙肝病毒表面抗体(抗HBs)阴性、乙肝病毒抗e抗体(抗-HBe)阴性]的20例产妇所生的20例18个月龄幼儿中,14例幼儿HBsAg阳性,垂直传播率为最高,达70.00%。结论所有HBV感染孕产妇都有将HBV垂直传播给幼儿的可能,且不同标志物模式其母婴传播率高低也不一样。总垂直传播率达39.52%,尤以标志物模式为大三阳的垂直传播率最高。要加强孕前及孕产期HBV的检测,对HBV感染的孕产妇用高效价的乙肝免疫球蛋白及乙肝疫苗联合实施母婴阻断,最大限度地降低母婴传播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