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贲门癌常常侵及胃底和胃体,如果切除范围不够,就达不到根治目的。切除胃组织过多易出现吻合困难,临床上常不得已行胃全切术。全胃切除后,丧失了胃的贮存、混合食物及分泌消化液的功能,影响了食物摄取和消化吸收,造成术后营养状况下降。贲门切除后食管-胃吻合的患者,多数出现返流,患者术后长时间不能平卧。  相似文献   

2.
作者于1984年3月至1994年10月,行食管中下段癌,贲门癌切除74例,并用上海手术器械六厂生产GF—Ⅰ管状消化道吻合器作消化道重建。无一例发生吻合口瘘和吻合口狭窄。效果良好。 1 临床资料 男62例,女12例。年龄40~55岁26例,56~75岁48例。其中食管中段癌10例,食管下段癌21例,胃底贲门癌43例。主动脉弓上作食管胃吻合10例,主动脉弓下食管胃吻合64例。 2 手术方法 本组病例采用左侧开胸或胸腹联合切口。常规游离肿瘤、食管及胃,病变切除后,食管断端用7号丝线作一边缘荷包缝合。将吻合器抵针座插入食管,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对于胃癌患者采取胃切除手术后进行消化道重建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6月期间到我院进行临床治疗的90例胃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法把患者分成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患者选择吻合手术对消化道进行重建,对于研究组患者则选择空肠袢代胃手术对消化道进行重建。然后统计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治疗之后机体的恢复情况和生存质量。结果:研究组患者功能恢复明显好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随访半年之后发现,研究组患者的生存质量要明显好于对照组,数据对比差异性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胃切除患者采取空肠袢代胃手术进行消化道重建,可以很好的改善患者消化道功能缺失的情况,对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和满意度均有显著的提高,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胃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临床治疗全胃切除术已较广泛地应用。全胃切除术后消化道重建术式有很多,作观察了本院2000至2004年胃全切术后以P型空肠袢代胃及Lahey+Braun吻合法重建消化道共85例,进行6个月随访,发现两在消化道恢复程度上有一定的差异,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胃恶性肿瘤全胃切除后“P”型Roux-en-Y空肠代胃对术后营养恢复的影响。方法对经病理证实为胃癌并行全胃切除术的患者进行术后随访,随访期为半年。获访病例数64例,根据其手术方式分为Roux-en-Y和“P”型Roux-en-Y空肠代胃两组,观察总结患者术后并发症、进食量和体质量变化的情况。结果获得病例数64例,Roux-en-Y术式24例,“P”型Roux-en-Y空肠代胃术40例。两组在术后进食量上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lt;0,05)。结论 全胃切除术后消化道重建时,“P”型Roux-en-Y空肠代胃术是一种较好的消化道重建手式.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管状胃进行食管癌术后消化道重建的疗效及其并发症。方法选择2009年1月至2012年2月住院确诊的胸段食管癌患者8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1例,观察组运用管状胃进行消化道重建,对照组运用全胃进行重建。观察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胸腔闭式引流的时间、胃肠减压时间、平均减压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前和术后6月的心肺功能和术后6月的并发症。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胸腔闭式引流时间,术后吻合口瘘和吻合口狭窄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胃肠减压时间、平均减压量、术后住院时间、胃排空障碍、胸胃综合征和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或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手术后的肺活量占预计值的百分比(VC%)、最大通气量占预计值的百分比(MVV%)、第1 s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EV1%)和射血分数(EF)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而对照组降低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管状胃对食管癌患者进行消化道重建疗效确切,对心肺功能影响小,能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胃癌切除后行间置空肠法 (JIP)和Roux en Y吻合法 (RYP)两种不同消化道重建方式术后患者肠道功能的情况。方法 :对 2 0例JIP组消化道重建术者术后 3~ 6个月的营养指标、肠道功能进行测评 ,同时与 2 3例RYP组消化道重建术者术后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营养状况明显优于手术前 ( P <0 0 1) ,JIP组较RYP组改善更明显 ( P <0 0 1) ,JIP组无倾倒综合征 ,返流性食道炎发生率低。结论 :JIP组术后生命质量高于RYP组 ,主要表现在JIP组术后肠道功能紊乱发生率低 ,且可明显改善早期营养状况。JIP法是全胃切除术后较为理想的消化道重建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8.
周红  文彦  邓明珍  刘静  罗芙蓉 《华西医学》2005,20(4):747-747
手术是食管癌最主要的治疗手段,胃以其操作简单、死亡率和并发症发生率低的优点成为了食管切除术后重建消化道的主要器官.由于胃代食管术后胃上徙过高,张力增大,血管变细,血流量减少及手术中对胃血管和胃壁的损伤等原因造成胸胃缺血坏死穿孔、应激性溃疡而形成胸胃瘘[1],严重地影响病人预后.因此,护理人员应严密观察,早期发现胸胃瘘的发生,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护理措施,降低其死亡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全胃切除术后消化道重建的合理术式。方法回顾186例全胃切除术患者术后完整资料及随访12个月的结果,以功能性连续性空肠间置代胃术组(FJI组,92例)为研究组,以"ρ"形Roux-en-Y空肠代胃术组(RYρ组,94例)为对照组,观察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消化道症状、营养状况等指标。结果与RYρ组相比,术后12个月时,FJI组胃潴留综合征发生率、体重减轻分别为8.70%和(4.1±1.5)kg,明显低于RYρ组[分别为22.34%和(6.5±2.0)kg,P<0.05];术后12个月VisickⅠ/Ⅱ级、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水平分别为78.26%、(4.3±1.1)g/L、(149±6.1)g/L,均明显高于RYρ组[分别为62.77%、(3.6±1.0)g/L、(130±5.8)g/L,P<0.05],营养指数明显优于RYρ组。FJI组在饮食量与饮食次数、反流性食管炎、腹泻等方面与RYρ组无明显差异,所有患者在随访期间均无肿瘤复发和转移,无死亡病例,并发症发生率为2.69%。结论 FJI是一种操作不太复杂、并发症少、安全、易于推广的全胃切除术后消化道重建术。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管状胃重建消化道在食管癌根治术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拟手术治疗的食管癌患者92例,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6例)。两组均实施食管癌根治术,研究组行管状胃成形胃代食管吻合术,对照组行全胃代食管吻合术。进行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天数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结果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及平均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的吻合口瘘及吻合口狭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研究组术后胃潴留、胃食管反流及肺部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食管癌患者应用管状胃重建消化道可以降低术后胃排空延迟、胃食管反流及肺部并发症的发生率,并提高患者术后近期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袢式空肠代胃改良术在胃癌全胃切除术后消化道重建术中的应用.方法 对16例行全胃切除术的胃癌患者均行袢式空肠代胃改良术,术中将袢式空肠分别做2个Braun's侧侧吻合,在2个侧侧吻合口上1/3处用7#线结扎.结果 16例患者术后均进行了随访,随访时间6个月~3年,3例死于术后复发和转移.13例存活,无一例出现饱胀、胃排空、反流性食管炎和倾倒综合征等并发症;术后体质量及钾、钠、氯、钙均较术前明显改善;术后经钡餐检查,口服钡剂经过30、60、120 min后分别有40%、60%、90%由代胃肠袢排出.Visick分级指数为Ⅰ级6例,Ⅱ级10例.结论 全胃切除术的胃癌患者行袢式空肠代胃改良术,其食物储存量和排空时间较为满意.保证了重建消化道神经-肌肉功能的连续性,减少了并发症,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是一种比较合理的术式.  相似文献   

12.
管型吻合器在上消化道重建中的应用(附89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应用管型吻合器重建消化道的效果。方法 行全胃或胃大部切除后 ,在预定两吻合口之间切开近端空肠 ,置入吻合器行空肠侧侧、食管 空肠或残胃 空肠一次性吻合 ,缝合缩窄切口部肠管。结果 术后未见吻合口瘘、狭窄、出血、排空障碍等并发症 ,随访 3~ 6个月 ,无食管或残胃区疼痛 ,无呕吐等。结论 此法操作简单易掌握 ,行食管空肠吻合时更显其优点 ,保证了空肠的连续性 ,缝扎缩窄空肠可阻止十二指肠液向上逆流 ,达到Roux en Y式效应。  相似文献   

13.
消化道大出血行胃大部切除术后再出血原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总结如何提高上消化道大出血的诊断水平 ,改善处理对策 ,避免误诊误治。方法 :回顾性分析 1988~ 2 0 0 3年 16例上消化道大出血行胃大部切除术后再出血的临床资料。结果 :16例均于胃大部切除术后 72小时内再出血 ,11例急诊胃镜检查或再次剖腹探查确诊 ,5例再次手术中联合胃镜检查明确诊断。发生再出血后 ,3例保守治疗 ,13例再次手术治疗 ,死亡3例 ,病死率 18.75 % ( 3 /16)。结论 :上消化道大出血病因较复杂 ,常易误诊误治。选择手术或非手术治疗有赖正确的诊断 ,因此强调术前胃镜检查或术中联合胃镜检查的重要性 ,避免手术盲目性 ,审慎行胃大部切除术  相似文献   

14.
残胃功能性排空障碍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目的:探讨胃大部分除术后功能排空障碍的发生原因,诊断及治疗。方法对157例胃大部切除术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本组发生功能性排空障碍11例,发生率为7%,经保守治疗(除1例放弃治疗外)均于术后5周内治愈。结论术后残胃及空肠正常运动功能的改变是发生功能性排空障碍的主要原因。高龄、幽门梗阻、营养不良、电解质失衡等则是诱发的主要因素,消化道造影及胃镜检查是诊断本病的重要方法,采取非手术治疗一般达可治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21例胸腔镜辅助下小切口完成食管下段及贲门癌手术的治疗经验和体会。方法:全组病例均采用全麻双腔气管插管,电视胸腔镜辅助下左胸6cm小切口完成食管下段及肿块的游离,上腹旁正中约10cm的切口完成胃大小弯及贲门肿块的游离和切除,残胃与食管在胸内完成吻合。结果:1例死于术后并发症。余顺利出院。结论:电视胸腔镜下小切口完成食管下段及贲门癌的切除的术式,具有创伤小、恢复快、操作易等优点。  相似文献   

16.
重型颅脑损伤后上消化道出血的高危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重型颅脑损伤后上消化道出血的高危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30例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资料,研究损伤程度、体温、血糖、血压与上消化道出血的相关性。结果130例中上消化道出血61例。GCS、中枢性高热、血糖浓度、低血压与上消化道出血显著相关,属于高危因素。结论在重型颅脑损伤的监护治疗中,应警惕上消化道出血的可能性,尤其对伴有出血高危因素的病人。  相似文献   

17.
重型颅脑损伤后上消化道出血的风险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重型颅脑损伤后消化道出血的风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115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上消化道出血54例,GCS、去脑强直、中枢性高热、血糖浓度、低血压与上消化道出血显著相关,属于风险因素。结论 在重型颅脑损伤的监护治疗中应警惕上消化道出血的可能性,尤其对伴有出血风险因素的患者。  相似文献   

18.
心脏直视手术后并发消化道出血的观察及防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介绍2509例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后患者中9例发生消化道出血,占同期手术的0.35%,2例死亡。重点讨论了体外循环后消化道出血的发病因素为:术中体外循环时间过长,术后并发低心排综合征以及术前合并有胃溃疡和慢性胃炎等。治疗和处理以早期发现,及时观察和对症处理为主,重在预防。  相似文献   

19.
强化护理在急性白血病患者康复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强化护理在降低白血病患者院内感染、促进康复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 :将 190例急性白血病住院患者随机分为 2组。观察组 95例采取保护性环境隔离、清洁护理及选择性肠道清除等强化护理措施 ;对照组 95例按白血病护理常规护理。结果 :观察组院内感染率为 2 8.42 % ,对照组为 43.16 % ,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观察组感染严重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 :在缺乏层流无菌设备的血液病房里 ,强化护理措施可明显降低急性白血病患者院内感染发生率 ,对白血病的康复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226例由非甾体抗炎药致上消化道出血的原因分析,强调用药时要严格掌握适应证及禁忌证,做好用药前指导,同时对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加强止血及纠正失血性休克,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