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关节腔内注射氨甲环酸对人工膝关节置换(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术后引流量、血红蛋白(Hb)及凝血功能水平影响。方法将75例TKA患者,根据关节腔内是否注射氨甲环酸治疗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未行氨甲环酸注射,观察组患者注射关节腔内氨甲环酸。观察两组患者输血量、术后24 h引流量、隐性失血量、总失血量、凝血三项、Hb、CRP和D-二聚体水平变化情况。结果输血量观察组(352.11±45.21)ml,对照组(478.98±51.22)ml(P0.05);术后24 h引流量观察组(241.22±158.41)ml,对照组(452.85±185.22)ml(P0.05);隐性失血量观察组(407.55±85.66)ml,对照组(584.11±100.11)ml(P0.05);总失血量观察组(821.33±101.15)ml,对照组(955.44±154.21)ml(P0.05)。术前Hb,观察组(130.89±11.58)g/L,对照组(133.14±10.14)g/L(P0.05);术后1天Hb,观察组(111.11±8.11)g/L,对照组(96.58±7.14)g/L(P0.05);术后3天Hb,观察组(102.64±7.47)g/L,对照组(87.69±6.11)g/L(P0.05);术后7天Hb,观察组(100.74±6.91)g/L,对照组(82.88±6.10)g/L(P0.05)。两组患者术后CRP、D-二聚体水平均较术前升高,HSS评分均较术前改善,并发症率、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时间及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CRP水平低于对照组,HSS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但术后D-二聚体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KA术后关节腔内注射氨甲环酸可减少术后引流量和总失血量,改善患者膝关节功能,并不增加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DVT)发生的风险。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氨甲环酸应用方式对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失血量的影响,并进行安全性评估。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6年7月符合纳入标准需行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的78例,按照区组随机法,分为A组、B组、C组,A组在止血带解除前10 min给予氨甲环酸溶液100 ml静滴(氨甲环酸1 g)。B组在止血带释放前假体植入后,切口内予氨甲环酸溶液100 ml(氨甲环酸1 g)浸泡5 min。C组缝合关节囊后通过引流管注入关节腔氨甲环酸溶液100 ml(氨甲环酸1 g),临时夹闭引流管2 h。比较3组术中出血量、隐性失血量、总失血量、术后总引流量、术后血红蛋白水平、输血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术中失血量:A组(134.88±12.12)ml、B组(131.19±11.02)ml、C组(132.85±10.21)m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90.05);术后总引流量:A组(252.27±57.42)ml、B组(208.14±38.62)ml、C组(158.5±20.70)ml,B组、C组低于A组(P=0.000.05);隐性失血量:A组(351.03±89.87)ml、B组(288.96±67.13)ml、C组(180.26±31.33)ml,B组、C组低于A组(P=0.000.05);总失血量:A组(550.65±87.91)ml、B组(458.12±77.30)ml、C组(366.89±70.69)ml,B组、C组低于A组(P=0.000.05)。术后12、24、48 h血红蛋白减少量平均值:A组(24.62±3.51)g/L、B组(21.84±2.81)g/L、C组(17.43±2.24)g/L,B组、C组低于A组(P=0.000.05);术后输血病例A组4例、B组5例、C组2例,输血量B、C组小于A组(P=0.020.05)。3组均无术后感染、肺栓塞及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在全膝关节置换术中氨甲环酸应用方式与术后失血量有明显的相关性,局部关节腔注射止血效果优于静脉输液、局部浸泡。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估静脉滴注氨甲环酸对老年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行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围手术期失血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3月至2017年3月我院收治的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行PFNA的老年患者60例,分为静脉治疗组(A组)和对照组(B组),A组术前30 min静脉滴注氨甲环酸(20 mg/kg),B组不使用氨甲环酸。记录术前、术后1、3、5、7天两组血红蛋白浓度及红细胞压积(Hct),两组隐性失血量、显性失血量、围手术期总失血量、输血率,记录血栓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围手术期失血量分别为(760.7±115.5) ml、(950.8±110.9) ml,隐性失血量分别为(590.5±42.5) ml、(780.5±41.6) ml,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显性失血量分别为(152.5±43.5) ml、(160.5±41.1) ml,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3),A、B组输血率分别为4/30、15/3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A组术后2例出现下肢肌间静脉血栓、B组术后3例出现肌间静脉血栓,两组均无深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DVT)、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急性冠脉综合征、急性脑梗死等并发症发生,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0)。结论氨甲环酸静脉用药可明显降低PFNA固定老年不稳定型转子间骨折患者围手术期的失血量及输血率,以隐性失血为主,且不增加术后DVT、PE等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氨甲环酸局部关节腔内注射对减少肿瘤型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失血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从2016年1月至2017年10月因恶性肿瘤需要行肿瘤型人工膝关节置换并符合纳入标准的72例患者的病例资料,男47例,女25例,年龄11~49岁,平均年龄(26.8±11.9)岁,其中实验组为42例局部应用氨甲环酸1 g,并以30例未使用氨甲环酸为对照组,术前查血常规、凝血等指标及术后3天每天查血常规,并记录引流量,术后7天复查双下肢深静脉彩超。结果:实验组术后引流量[股骨远端组为(263.5±86.5)ml,胫骨近端组为(288.1±71.5)ml]以及隐性失血量[股骨远端组为(867.9±294.2)ml,胫骨近端为(943.8±274.4)ml]明显少于对照组[股骨远端引流量为(333.6±94.8)ml,胫骨近端为(375.3±111.5)ml;股骨远端组隐性出血量为(1 182.7±256.2)ml;胫骨近端组为(1 174.0±292.1)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实验组(股骨远端组输血率34.6%,胫骨近端组为37.5%)输血人数明显小于对照组(股骨远端组输血率66.7%,胫骨近端组为73.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术后均未有血栓形成,术后患肢周径变化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肿瘤型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局部应用氨甲环酸明显减少术后出血量,降低输血率,降低患者围手术期的贫血相关并发症的风险,且操作简单、安全、经济。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氨甲环酸在Campanacci Ⅱ级肱骨近端骨巨细胞瘤外科治疗中应用的有效性、安全性以及应用氨甲环酸对Campanacci Ⅱ级肱骨近端骨巨细胞瘤术后复发率及功能的影响。方法:收集2004年06月至2019年12月有完整资料的Campanacci Ⅱ级肱骨近端骨巨细胞瘤患者20例,均采用刮除骨水泥填充内固定术治疗。按照是否应用氨甲环酸分为两组,氨甲环酸组:手术切开皮肤前10 min,氨甲环酸20 mg/kg静脉滴注完毕,术后24 h内每间隔3~4 h给药1次(每次10 mg/kg)。对照组:手术前后均未应用氨甲环酸治疗。比较2组病人总失血量、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隐性失血量、复发率及术后MSTS评分。结果:氨甲环酸组术中出血量(750.00±73.60)mL、术后引流量(277.00±40.43)mL、手术总失血量(1 121.30±74.85)mL、HCT差值(0.05±0.02)低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877.50±93.13)mL、术后引流量(334.00±28.17)mL、手术总失血量(1 304.50±108.07)mL、HCT差值(0.09±0.02),结果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氨甲环酸组隐性失血量(94.30±13.10)mL与对照组(93.00±13.51)mL比较,结果无统计学差异(P>0.05)。氨甲环酸组复发率(10%)与对照组(20%)比较,结果无统计学差异(P>0.05)。氨甲环酸组MSTS评分[(28.20±1.14)分]与对照组[(28.40±0.97)分]比较,结果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氨甲环酸在Campanacci Ⅱ级肱骨近端骨巨细胞瘤的刮除骨水泥填充术中应用是安全有效的,不仅降低手术总失血量、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而且不影响肿瘤复发率及术后肢体功能恢复。可作为肱骨近端骨巨细胞瘤的新辅助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6.
目的验证口服氨甲环酸的临床止血效果是否优于静脉与局部用药途径。方法将初次接受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以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口服组(术前2 h服用氨甲环酸2 g),静脉组(切皮前5 min按20 mg/kg静滴氨甲环酸),局部组(3 g氨甲环酸溶于150 ml生理盐水局部应用)。主要观察指标为血红蛋白下降值,次要指标为出血量、输血率、住院时间、氨甲环酸费用、不良事件以及术后凝血功能变化。结果三组患者人口统计学特征相似,血红蛋白下降值:口服组(34.6±13.2) g/L,静脉组(35.4±10.7) g/L,局部组(36.5±12.6) g/L,三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失血量:口服组(1004±415) ml,静脉组(1032±350) ml,局部组(1064±410) ml,三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输血例数,口服组4例,静脉组5例,局部组7例,三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天数,口服组(5.43±0.95)天,静脉组(5.58±1.17)天,局部组(5.41±0.72)天,三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费用,口服400元,静脉组3300元,局部组3550元,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事件本研究三组没有出现深静脉血栓、肺栓塞或者感染等事件。凝血功能三组间变化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止血效果上,口服氨甲环酸可以与静脉注射和局部应用氨甲环酸相媲美,因口服氨甲环酸费用成本更低、更易于操作。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静脉滴注氨甲环酸(tranexamic acid,TXA)对髋臼骨折围术期失血量的影响。方法对2016年1月至2019年6月我院收治的75例髋臼骨折患者,其中男60例,女15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三组。单次治疗组(25例):术前20 min静脉滴注TXA (15 mg/kg);重复治疗组(25例):术前20 min静脉滴注TXA (15 mg/kg)及手术开始后3 h再次静脉滴注TXA (10 mg/kg);对照组(25例):术前20 min静脉滴注生理盐水。骨折类型按照Letournel-Judet分型分为:简单骨折(前壁,前柱,后壁,后柱,横型)和复杂骨折(后壁伴后柱,横型伴后壁,双柱,T型,前方伴后半横型),对照组、单次治疗组、重复治疗组的简单骨折与复杂骨折分别为14/11例、13/12例、12/13例。比较三组的总失血量、术中出血量、术后1天血红蛋白(Hb)下降值、手术相关输血率、术后血栓发生率及手术时间。结果三组的年龄、性别比、血小板、PT、APTT、髋臼骨折类型、术前Hb、术前输血率及术前输血量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单次治疗组、重复治疗组手术总失血量分别为(926.0±161.4) ml、(873.2±155.2) ml、(754.0±149.1) ml;术中出血量为(606.0±97.1) ml、(565.6±124.4) ml、(502.8±78.7) ml;术后Hb下降值为(35.0±7.2) g/L、(28.2±6.4) g/L、(23.5±5.7) g/L。治疗组(单次治疗组和重复治疗组)总失血量及术中出血量均少于对照组,重复治疗组总失血量及术中出血量低于单次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相关输血率分别为56.0%(14/25)、24.0%(6/25)、20.0%(5/25),对照组输血率高于(单次/重复)治疗组。三组均无肺栓塞及深静脉血栓发生且三组肌间静脉血栓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髋臼骨折手术中静脉滴注TXA能够降低手术总失血量、术中出血量及术后Hb下降值且不增加静脉血栓形成风险。相对于单次静滴TXA,术前及手术开始后3 h重复使用更加有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EPO)和铁剂以及静脉多次应用氨甲环酸(tranexamic acid,TXA)在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中的临床效果,能否进一步降低围术期失血量和异体输血率。方法回顾性分析于2014年5月至2017年1月,在我中心行初次单侧THA的患者1998例,根据相关血液管理策略分为A组、B组和C组,静脉单次应用TXA的患者分为A组,在此基础上应用EPO和铁剂的患者分为B组,在此基础上静脉多次TXA的患者分为C组,比较三组患者的围术期失血量、异体输血率、血红蛋白和血细胞比容下降水平。结果围术期失血量A组(1102.0±503.7)ml,B组(937.0±441.9)ml,C组(774.5±380.6)ml;异体输血率A组7.3%,B组4.1%、C组1.6%;术后第1天血红蛋白A组(23.8±12.4)g/L,B组(18.3±10.8)g/L,C组(16.1±10.3)g/L;术后第1天血细胞比容A组(0.068±0.038),B组(0.056±0.036),C组(0.048±0.036);术后第3天血红蛋白A组(12.1±16.3)g/L,B组(10.1±8.3)g/L,C组(7.5±9.2)g/L;术后第3天血细胞比容A组(0.033±0.027),B组(0.030±0.025),C组(0.026±0.0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C组的围术期失血量、异体输血率、血红蛋白和血细胞比容下降水平均少于A和B组,三组的异体输血率依次为7.3%,4.1%和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应用EPO和铁剂联合可显著减少THA围术期失血量和异体失血率,联合静脉多次应用TXA效果更优。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估口服氨甲环酸在髋关节置换术中应用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在包括 Web of Science、Embase、PubMed、Cochrane Controlled Trials Register、Cochrane Library、Highwire 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 (CBM)、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CNKI)、中国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 (VIP)、中国万方数据库在内的电子数据库中搜索对比口服氨甲环酸和静脉氨甲环酸在全髋关节置换中应用对比的随机对照试验,截止日期为 2019 年 12 月。最后,6 篇文章 (6 项 RCT 研究) 591 例髋关节置换术纳入本研究。采用 Review Manager 软件对荟萃分析进行评估。结果口服氨甲环酸与静脉用氨甲环酸两组在血红蛋白下降水平 [MD=-0.07,95% CI (-0.18,0.04),P=0.24];总的失血量 (MD=4.38,95% CI=-32.56,41.32,,P=0.82);输血比例(MD=-0.02,95% CI=-0.07,0.04,P=0.50);住院时间 (MD=-0.00,95% CI=-0.03,0.03,P=0.98);肌间静脉血栓发生率 (MD=0.68,95% CI=0.25,1.86,P=0.45)。这一结果提示:口服氨甲环酸与静脉用氨甲环酸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与氨甲环酸静脉给药相比,氨甲环酸口服给药,在止血方面具有相似作用,且具有给药方便,不增加住院时间和肌间静脉血栓发生率的优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多次重复静脉应用氨甲环酸(tranexamic acid,TXA)减少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围手术期失血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4年12月至2015年9月拟行初次THA患者90例,按TXA的不同用法以数字表法随机分为3组。单次给药组:30例术前静脉滴注TXA20 mg/kg;重复给药组:30例术前静脉滴注TXA 20 mg/kg后,3 h再次静脉滴注TXA 10 mg/kg;多次给药组:30例术前静脉滴注TXA 20 mg/kg后,3、6 h再次静脉滴注TXA 10 mg/kg。3组均于术中3个时点局部使用总量1.5 g的TXA。主要指标为隐性失血量、术后血红蛋白下降最大值、总失血量、输血率、术后血栓发生事件;次要指标为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及伤口并发症。结果多次给药组隐性失血量(308.21±221.91)ml、总失血量(589.34±190.85)ml、血红蛋白下降最大值(20.07±6.06)g/L、均明显低于重复给药组(509.91±237.82)ml、(815.57±234.31)ml、(25.53±8.30)g/L、和单次给药组(681.86±380.82)ml、(1037.53±367.68)ml、(29.60±10.30)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复给药组总失血量为(815.57±234.31)ml、引流量(180.67±77.68)ml低于单次给药组(1037.53±367.68)ml、(240.67±81.79)ml,差异有统计学统意义(P0.05)。血红蛋白下降最大值(25.53±8.30)g/L低于单次给药组(29.60±10.30)g/L,差异无统计学统意义(P0.05)。3组患者输血率均为0,无一例出现肺栓塞及下肢深静脉血栓。结论在THA术中使用TXA可以减少患者围手术期隐性失血及血红蛋白丢失,且不增加血栓风险。多次重复应用TXA可有效安全的进一步减少围手术期隐性失血及血红蛋白丢失,其中以3 h、6 h多次给药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在加速康复模式下,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EPO)联合铁剂改善贫血与多次使用氨甲环酸(tranexamic acid,TXA)减少围术期失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5月至2017年1月,行TKA手术患者1540例的临床资料,根据相关血液管理方案分为3组,A组:单次静脉应用联合局部应用TXA;B组:在A组基础上联合应用EPO及铁剂;C组:在B组基础上多次静脉应用TXA。搜集并比较3组总失血量、术后血红蛋白下降最大值、输血率、住院时间以及血栓发生情况。结果总失血量:(636.95±285.03)ml,明显低于A组(932.64±351.00)ml,B组(824.18±385.09)ml,(P0.001)。术后血红蛋白下降最大值:C组(20.62±9.83)g/L,低于A组(28.91±15.02)g/L,B组(25.37±14.11)g/L,(P0.001)。输血率:A组2.96%,B组2.40%,C组0.45%,三组比较呈下降趋势,但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97)。住院时间:C组(9.92±3.17)天,低于A组(12.00±3.87)天,B组(11.57±3.84)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术后发生肌间静脉血栓:A组61例,B组45例,C组18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56)。术后发生深静脉血栓:A组11例,B组9例,C组2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01)。整个住院及随访期间没有发生肺栓塞事件。结论 (1)应用EPO联合铁剂可有效降低TKA围手术期失血量,减少患者血红蛋白的丢失;(2)静脉多次应用TXA,能有效减少围手术期失血,改善术后贫血状况,缩短住院时间,且不增加血栓并发症的风险。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加速康复外科模式下初次单次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术中优化鸡尾酒疗法(罗哌卡因配伍氨甲环酸切口周围局部注射)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前瞻性纳入行加速康复外科模式下初次单次THA患者80例,根据术中鸡尾酒疗法方案,以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试验组(40例,缝皮前切口周围局部浸润注射罗哌卡因200 mg+氨甲环酸80 ml混合溶液100 ml)和对照组(40例,缝皮前切口周围局部浸润注射罗哌卡因200 mg+生理盐水80 ml混合溶液100 ml)。主要指标为最大血红蛋白下降值、总失血量、输血率、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次要指标为补救镇痛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住院日及术后2周血栓发生事件。结果最大血红蛋白下降值:试验组(24.3±9.9)g/L,对照组(24.1±10.9)g/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总失血量:试验组(737.4±399.0)ml,对照组(730.1±401.3)m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侧髋关节活动时VAS疼痛评分:术前、术后当天、术后第1、2天,试验组分别为(4.5±0.7)分、(1.7±0.5)分、(1.6±0.6)分、(1.2±0.4)分;对照组分别为(4.5±0.7)分、(1.5±0.5)分、(1.6±0.6)分、(1.1±0.4)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补救镇痛率:试验组为12.5%,对照组为7.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试验组为10.0%,对照组为17.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住院日:试验组为(2.5±0.6)天,对照组为(2.4±0.7)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1例输血,术后2周彩超检查无1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结论加速康复外科模式下初次单侧THA术后失血少、疼痛轻、康复快,术中优化鸡尾酒疗法虽然是安全的,但其有效性尚需进一步研究证实。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可即邦医用胶原蛋白海绵 (collagen sponge,CS) 在控制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出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 2011 年6月至 2012 年6月,142 例患者,男 37 例,女 105 例,平均年龄 68.7 岁。随机分为两组,常规进行膝关节置换,CS 组 71 例,术中使用可即邦医用胶原蛋白海绵,另 71 例术中未予使用,作为对照组。对每个患者我们均记录术后可见失血量、术中失血量、总失血量、术前术后血红蛋白值、两组中的输血患者数,以及并发症等。结果 CS 组术后可见失血量为 (195.3±37.0) ml,对照组 (279.2±40.1) ml,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47)。CS 组和对照组患者术后 24 h 血红蛋白下降值分别为 (30.3±3.4) g/L、(39.2±4.7) 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CS 组和对照组分别有 10 例和 21 例患者输血,术后输血人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25)。两组中各有1例患者发生深静脉血栓;CS 组术后发生1例切口表浅部位感染,1例切口表浅皮肤坏死,对照组有1例切口表浅部位感染。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可即邦医用胶原蛋白海绵可以有效降低 TKA 的术后失血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氨甲环酸(tranexamic acid,TXA)降低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围术期失血量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2016年3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200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分为A、B、C、D组,每组50例。A组为对照组,共50例,其中男22例,女28例,平均年龄(77.74±6.53)岁,骨折按AO/OTA分型:A型17例,B型19例,C型14例。B组术前30 min静滴TXA 1 g,共50例,其中男27例,女23例,平均年龄(79.25±6.55)岁,骨折按AO/OTA分型:A型19例,B型15例,C型16例。C组术毕在骨折断端筋膜处注射TXA 1 g,共50例,其中男19例,女31例,平均年龄(74.35±5.97)岁,骨折按AO/OTA分型:A型13例,B型22例,C型15例。D组术前30 min静滴TXA 1 g,术毕在骨折断端筋膜处注射TXA 1 g,共50例,其中男24例,女26例,平均年龄(76.62±6.21)岁,骨折按AO/OTA分型:A型21例,B型18例,C型11例。记录各组总失血量、隐形失血量;术后1天和3天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D-二聚体及纤维蛋白原、并发症发生率及输血率。结果B组(815.33±278.79)ml、C组(935.15±207.54)ml、D组(795.56±243.18)ml的总失血量低于A组(1096.88±223.79)ml,各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4);B组(501.95±260.72)ml、C组(679.22±215.64)ml、D组(456.18±215.64)ml的隐性失血量低于A组(832.60±253.41)ml,各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术后1天B组(110.84±11.73)g/L、C组(105.26±13.70)g/L、D组(109.40±13.81)g/L的血红蛋白值均高于A组(103.68±10.85)g/L,各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与C组相比,B组与D组在降低围术期总失血量和隐性失血量更有效果。术后3天四组的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及切口并发症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均无肺栓塞发生。结论老年转子间骨折患者围术期使用TXA均可降低围术期总失血量和隐性失血量,对术后康复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且不增加深静脉血栓发生率,静脉或联合应用效果更优。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关节腔内和静脉应用的氨甲环酸在初次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中的疗效。方法检索数据库Pub Med,Scientce Direct,CENTRAL,Embase和CNKI内的随机对照试验,分析评估关节腔内和静脉应用氨甲环酸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主要分析是失血相关指标(失血量,引流量,最大血红蛋白下降值),输血率和血栓相关并发症(肺栓塞和深静脉血栓)的结果。必要时进行亚组分析。结果共查得602篇文献,最终纳入8篇文献(965例)。结果显示:关节腔内和静脉应用氨甲环酸,输血率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1.00,95%CI=0.68~1.45,P=0.99),组间不存在显著的统计异质性(P=0.39,I~2=6%);最大血红蛋白下降值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D=0.43,95%CI=-0.08~0.95,P=0.10),但组间存在显著的统计异质性(P0.001,I~2=93%);总失血量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D=-5.65,95%CI=-198.36~187.05,P=0.95),但组间存在显著的统计异质性(P0.001,I~2=98%);总引流量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D=40.73,95%CI=-16.83~98.28,P=0.17),但组间存在显著的统计异质性(P0.001,I~2=81%);血栓栓塞并发症发生率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1.11,95%CI=0.47~2.65,P=0.81),组间无显著的统计学异质性(P=0.68,I~2=0%)。结论关节腔内和静脉应用氨甲环酸有着类似的功效和临床价值,可以在不牺牲安全性的情况下减少失血和输血率。部分结论仍需更多的证据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16.
目的用Meta分析的方法,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局部应用氨甲环酸(tranexamic acid,TXA)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计算机检索数据库Pub Med、BSCO、The 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检索内容为关于局部应用TXA减少THA出血量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检索时限为1999年1月至2016年10月。按纳入、排除标准进行随机对照试验筛查和质量评估,应用Rev Man 5.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1篇文献,报告1072例,TXA组569例,对照组503例。局部应用TXA可以显著减少患者的总失血量[WMD=-419.51,95%CI(-507.64,-331.38),P0.00001]、输血率[RR=0.26,95%CI(0.18,0.36),P0.00001];血栓栓塞事件发生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1.50,95%CI(0.42,5.40),P=0.54]。结论局部应用TXA可有效减少THA的总失血量和输血率,且不增加术后血栓栓塞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氨甲环酸注射液与吸收性明胶海绵在腰椎手术中局部联合应用的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5月至2015年3月,在我院接受腰椎后路手术的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成两组进行比较,实验组(氨甲环酸注射液和吸收性明胶海绵局部联合应用)30例,其中男15例,女15例;年龄25~71岁,平均(51.13±6.20)岁;其中腰椎间盘突出症21例(70.0%),腰椎管狭窄症4例(13.3%),腰椎滑脱症5例(16.7%);其中8例合并高血压、冠心病等内科疾病。对照组(单独使用吸收性明胶海绵)30例,其中男13例,女17例;年龄24~78岁,平均(52.80±6.30)岁;其中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9例(63.3%),腰椎管狭窄症3例(10.0%),腰椎滑脱症8例(26.7%);其中10例合并高血压、冠心病等内科疾病。实验组局部联合应用氨甲环酸注射液与吸收性明胶海绵,对照组单纯应用吸收性明胶海绵,观察术后前3个8 h引流量、总引流量、拔管时间、术前、术后第1天、第3天、第7天的红细胞容积(HCT)及Hb值,对两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1)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术后第1个8 h引流量明显减少[(83.52±60.78)ml vs.(169.38±76.99)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2、3个8 h引流量均减少[分别为(47.24±40.67)ml vs.(54.93±44.03)ml、(23.86±26.01)ml vs.(33.21±26.19)m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术后3个8 h引流量之间比较,两组第1个8 h和第2、3个8 h之间总体引流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实验组更为明显,第2个8 h与第3个8 h引流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两组总引流量比较[(154.62±97.74)ml vs.(257.86±123.59)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高于实验组。(4)两组拔管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实验组平均拔管时间低于对照组。(5)两组术后第1天的Hb及HCT值[分别为(120.79±14.96)g/L vs.(111.14±19.64)g/L、(36.441±4.345)%vs.(33.717±5.07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术前、术后第3天、第7天的Hb及HCT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术后2例出现脑脊液漏,但未观察到其它不良反应。结论腰椎后路手术中局部联合应用氨甲环酸注射液与吸收性明胶海绵比单纯应用吸收性明胶海绵可明显减少引流量,具有止血效果,无不良反应,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止血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两种胫骨远端关节外骨折内固定方式失血量 (隐性失血量和总失血量)。方法对 2017 年 5 月至 2019 年 5 月因胫骨远端关节外骨折入院手术治疗的 148 例资料进行分析,其中男 72 例,女76 例。年龄 35~56 岁,平均为 (44.6±10.3) 岁,78 例采用髓内钉内固定治疗 (髓内钉组),70 例采用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 (钢板组)。记录两组的总失血量、隐匿性失血量、术中失血量、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压积、输血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钢板组和髓内钉组总失血量分别为 (272.61±56.36) ml 和 (508.63±109.6) ml,隐匿性失血量分别为 (153.26±46.97) ml 和 (478.36±101.25) ml,术中失血量分别为 (123.05±34.12) ml 和 (54.17±25.95) ml,血红蛋白浓度变化百分比为 (10.48±4.12) 和 (16.72±7.85),红细胞压积变化分别为 (0.02±0.01) 和 (0.05±0.02),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钢板组中有 12 例并发伤口感染,而髓内钉组有 2 例,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3)。两组术后均无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结论髓内钉相对锁定加压钢板治疗胫骨远端关节外骨折围术期的隐匿性失血和总失血量明显较高,因此对于合并多发伤或术前血红蛋白低的患者,钢板内固定可能比髓内钉内固定更合适。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新辅助化疗联合肿瘤细胞减灭术后热灌注治疗晚期卵巢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9年4月至2012年7月间收治的60例晚期卵巢癌患者,按收治时间顺序分为两组,观察组患者术前采取新辅助化疗,术后联合腹腔内热灌注辅助化疗1次(顺铂80mg),术后给予TC/TP方案化疗;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肿瘤细胞减灭术+术后TC/TP方案化疗,比较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出血量、腹水量、术后化疗疗程、疗效、复发与死亡、生存率等方面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为(215.34±32.76)min,腹水量为(678.35±32.32)ml,失血量为(502.89±118.53)ml,对照组患者手术时间为(275.35±42.98)min,腹水量为(1242.24±204.3)ml,失血量为(759.64±153.45)m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化疗疗程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83.3%,对照组为3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1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晚期卵巢癌患者采取术前新辅助化疗联合肿瘤细胞减灭术、术后热灌注辅助化疗,对患者预后和疗效较常规的方法有较大提高,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绞链式与非绞链式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下端恶性骨肿瘤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依据治疗方式将95例股骨下端恶性骨肿瘤患者分为观察组(n=50)和对照组(n=45),对照组患者接受非绞链式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绞链式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膝关节功能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2.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1.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者Neer评分优良率为90.00%,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64.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者术后异化骨位、感染、坏死及脱位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绞链式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可提高股骨下端恶性骨肿瘤患者的临床疗效,明显降低术后感染、坏死等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患者的肢体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