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关系,为临床诊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5年1月就诊于本院的乙型肝炎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者87例,根据患者年龄所在的区段将其分为A组(40-50岁)、B组(51~60岁)、C组(大于60岁)3组,均采用碳14呼气试验对所有患者进行HP感染检测,观察3组患者HP检测的阳性率及不同性别、不同肝功能级别以及不同类型的乙型肝炎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组间HP感染阳性率的差异。结果:87例乙型肝炎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55例(63.2%)HP检测阳性,男、女性的感染阳性率分别为64.2%和61.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18例(50.0%)HP检测阳性,B组患者21例(70.0%)阳性,C组患者16例(76.2%)阳性,患者随着年龄的增大,HP检测的阳性率逐渐升高,且C组与A、B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乙型肝炎肝硬化合并门脉高压性胃病出血患者HP阳性5例(31.2%),乙型肝炎肝硬化合并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HPP阳性15例(71.4%),乙型肝炎肝硬化合并消化道溃疡出血患者32例(82.1%)阳性,乙型肝炎肝硬化合并原因不明出血患者3例(27.3%)阳性,乙型肝炎肝硬化合并消化道溃疡出血患者的HP感染率最高,但与乙型肝炎肝硬化合并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乙型肝炎肝硬化合并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和消化道溃疡出血的幽门螺杆菌检测阳性率明显高于乙型肝炎肝硬化合并门脉高压性胃病出血和原因不明出血,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hild-Pugh分级肝功能A级患者HP检测30例(63.8%)阳性,B级患者14例(60.9%)阳性,C级患者11例(64.7%)阳性,三种级别肝功能的乙型肝炎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幽门螺杆菌检测阳性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HP感染与乙型肝炎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关系密切,根治HP感染,是乙型肝炎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的一项有效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幽门螺杆菌(HP)在慢性乙型肝炎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分析376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HP感染状况与年龄、乙型肝炎病毒(HBV)DNA定量和分型的关系.结果 HP感染率随年龄变化无明显差异(P>0.05),HP感染率在慢性乙型肝炎组(56.2%)、乙型肝炎肝硬化组(69.9%)、乙型肝炎合并肝癌组(75.0%)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43.4%)(P<0.01),各组与慢性胃炎组(57.9%)相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其中肝硬化组和合并肝癌组HP感染率均高于肝炎组(P<0.05).不同病毒载量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HP感染率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但不同病毒载量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慢性乙型肝炎患者B基因型、C基因型和D基因型HP感染率分别为61.3%、63.3%和50.0%,三组之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P感染率明显增加,且HP感染率随着肝病病变程度的进展而增加.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慢性乙型肝炎及乙肝肝硬化合并消化性溃疡的相关性及HP分型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 胃镜检查并应用免疫印迹法检测HP抗体,对慢性乙型肝炎消化性溃疡患者及乙肝肝硬化消化性溃疡患者HP感染情况进行分析,并对HP感染进行分型诊断.结果 慢性乙型肝炎消化性溃疡中年组和老年组HP感染率分别为73.73%和69.69%,HP感染总阳性率72.72%;乙肝肝硬化消化性溃疡中年组和老年组HP感染率分别为76.59%和81.81%,HP感染总阳性率77.58%.慢性乙型肝炎消化性溃疡组中胃溃疡10例,HP阳性率32.25%,十二指肠溃疡86例,HP阳性率85.14%;乙肝肝硬化消化性溃疡组中胃溃疡3例,HP阳性率27.27%,十二指肠溃疡42例,HP阳性率89.36%.结论 慢性乙型肝炎及乙肝肝硬化消化性溃疡与HP感染有明显相关性;其中HP抗体分型发现HPⅠ型菌株比Ⅱ型菌株更有可能增加慢性乙肝及乙肝肝硬化消化性溃疡的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果胶铋四联疗法作为幽门螺杆菌(HP)初次根除失败后补救方案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5年9月至2017年3月就诊于本院消化内科的HP感染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采用序贯疗法)和观察组(采用胶体果胶铋四联疗法),每组各50例,根据两组患者HP根除率,临床症状改善,溃疡愈合程度,再生黏膜组织成熟度,血清EGF含量和不良反应等评价该疗法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结果ITT分析对照组治疗后HP根除率为76.00%(38/50),观察组为84.00%(4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003,P0.05);PP分析对照组治疗后HP根除率为79.17%(38/48),观察组为85.71%(42/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98,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溃疡愈合有效率分别为95.92%和85.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816,P0.05);再生粘膜组织成熟度优良率分别为93.88%和8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38,P0.05);血清EGF分别为(0.98±0.14)μg/L和(0.67±0.18)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904,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0.20%(5/49)和10.41%(5/4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892,P0.05)。两组患者临床不适症状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5.964,P0.01);观察组临床症状缓解程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017,P0.01)。结论胶体果胶铋四联疗法可作为HP根除失败后的治疗首选,其安全性和有效性均高于10d序贯疗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消化性溃疡合并2型糖尿病的临床症状特点,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帮助。方法研究对象为2013年6月—2016年6月收入的60例消化性溃疡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观察组,并选用同期60例非糖尿病的消化性溃疡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溃疡位置与幽门螺杆菌(HP)根除率。结果观察组在十二指肠溃疡溃疡上显著比对照组发生率少(χ~2=16.433,P0.05),在胃溃疡上显著比对照组发生率高(χ~2=19.037,P0.05),在复合型溃疡上,组间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90,P0.05);观察组在上腹疼痛上显著比对照组少(χ~2=14.807,P0.05),在食欲减退上显著较多(χ~2=9.850,P0.05),在恶心呕吐、消瘦上组间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56、0.126,P0.05);且感染率(51.67%)与对照组(56.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04,P0.05),但在根除率上(51.61%)显著比对照组(67.65%)低(χ~2=5.344,P0.05)。结论消化性溃疡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易在胃部出现溃疡,且临床症状主要以食欲减退为主,PH根治率较低,临床应根据此点展开针对性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的病因以及临床特点分析,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01-2018-01期间住院的763例肝硬化患者的病因、并发症等临床特点。[结果](1)病因构成方面,乙型肝炎肝硬化482例(63.17%),酒精性肝硬化96例(12.58%),乙型肝炎合并酒精性肝硬化62例(8.13%),血吸虫性肝硬化26例(3.41%),自身免疫性肝炎21例(2.75%),隐源性肝硬化19例(2.49%),其他15例(1.97%)。(2)以2013-01为时间节点,将所有患者划分为前后两段时间进行比较,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人数由75.54%下降至53.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7.598,P=0.000);酒精性肝硬化由7.65%上升至16.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680,P=0.000);乙型肝炎合并酒精性肝硬化由5.50%上升至10.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670,P=0.006)。(3)肝硬化主要的并发症依次为上消化道出血(21.49%)、原发性肝癌(20.18%))、自发性腹膜炎(12.58%)、肝性脑病(6.95%)和肝肾综合征(3.67%)。乙型肝炎合并酒精性肝硬化患者上消化道出血、原发性肝癌的发病率与单纯乙肝肝硬化(χ~2=18.366,P=0.000;χ~2=5.761,P=0.016)和单纯酒精性肝硬化(χ~2=5.229,P=0.022;χ~2=4.143,P=0.042)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肝硬化最主要病因仍以乙型肝炎为主,但酒精性肝硬化、乙型肝炎合并酒精性肝硬化的发病率明显增加,上消化道出血、原发性肝癌是肝硬化主要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不同类型肝硬化患者合并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的患病率。方法选取2016年7月至2017年7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就诊的肝硬化者为研究对象,应用MDRD公式计算患者的肾小球滤过率(estimated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eGFR),分析不同类型肝硬化患者合并CKD的患病率。结果本研究共纳入2779例肝硬化患者,其中男性1821例,女性958例,诊断乙型肝炎后肝硬化1498例,丙型肝炎后肝硬化315例,酒精性肝硬化495例,自身免疫性肝病后肝硬化471例。eGFR 60 ml/(min·1.73 m2)者92例(3.31%),60 ml/(min·1.73 m2)eGFR 90ml/(min·1.73m2)者467例(16.80%),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丙型肝炎后肝硬化病患者、酒精性肝硬化患者和自身免疫性肝病后肝硬化患者合并CKD的患病率分别为3.00%(45/1498)、4.13%(13/315)、2.02%(10/495)和5.10%(24/4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27,P=0.041)。肝硬化患者中男性合并CKD的患病率为2.80%(51/1821),女性合并CKD的患病率为4.28%(41/9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9,P=0.038)。≥60岁肝硬化患者合并CKD的患病率为4.13%(66/1161),显著高于60岁肝硬化患者的0.93%(15/16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8.73,P0.001)。Child-Pugh A级、B级和C级肝硬化患者合并CKD的患病率分别为0.89%(8/896)、2.25%(23/1023)和7.09%(61/8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8.41,P 0.001)。进行抗病毒治疗和未进行抗病毒治疗的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合并CKD的患病率分别为3.67%(44/1197)和0.33%(1/3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00,P 0.001)。结论≥60岁老年患者、女性、自身免疫性肝病后肝硬化和Child Pugh C级肝硬化患者更易出现慢性肾脏疾病。  相似文献   

8.
目的检测肝硬化患者血清PCT及炎症指标,指导临床疾病诊断和治疗。方法收集60例肝硬化患者的临床资料,检测患者PCT、hs-CRP、WBC、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水平,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60例肝硬化患者感染率为45.00%,男、女性感染率分别为44.74%和45.4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2 9;P=0.957 1);主要感染部位在下呼吸道、腹腔、肠道、尿道、胆道及其他部位的患者分别占33.33%、25.93%、18.52%、11.11%、7.41%、3.70%;下呼吸道部位感染与其他部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000 0,P=0.014 3)。肝功能Child分级B级和C级患者感染率分别为26.32%和53.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21 9,P=0.047 7)。由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引发肝硬化的患者感染率分别为11.11%和72.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2.779 3,P=0.0000)。肝硬化感染患者PCT水平为(2.94±1.57)ng/ml,未感染患者为(0.16±0.10)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016,P=0.000);肝硬化感染患者hs-CRP水平为(24.68±15.57)mg/L,未感染患者为(11.93±8.25)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418,P=0.002);肝硬化感染患者WBC水平为(8.14±3.05)×109/L,未感染患者为(3.79±1.73)×109/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024,P=0.000);肝硬化感染患者N%水平为(84.86±8.72)%,未感染患者平为(56.68±8.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067,P=0.000);结论肝硬化患者血清PCT、hs-CRP、WBC及N%水平检测对患者发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安徽省涡阳县幼儿园儿童蛲虫感染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于2016年6-10月,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法调查涡阳县幼儿园儿童蛲虫感染情况。根据地理位置,将全县划分成东、南、西、北等4个片区,每个片区抽取2~3所日托幼儿园,共10所。以幼儿园为单位,随机抽取小班、中班、大班各1个班,各个年龄组和性别保持相对均衡。在家长知情同意情况下,采用透明胶纸肛拭法检查儿童蛲虫感染情况,同时通过问卷调查儿童家庭、学校和个人卫生习惯等情况,分析儿童蛲虫感染的影响因素。结果共调查1 035名儿童,有效问卷1 011份,合格率为97.6%(1 011/1 035)。涡阳县幼儿园儿童的蛲虫总感染率为6.8%(69/1 011)。男、女童的蛲虫感染率分别为8.0%(41/513)和5.6%(28/49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231,P0.05)。大班儿童的蛲虫感染率最高,为10.1%(36/355);中班、小班儿童的蛲虫感染率分别为6.4%(22/345)和3.5%(11/311),不同年级儿童的蛲虫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534,P0.05)。公立、私立幼儿园儿童的蛲虫感染率分别为6.4%(32/497)和7.2%(37/51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29,P0.05)。乡(镇)级、县级幼儿园儿童的蛲虫感染率分别为8.0%(53/661)和4.6%(16/3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75,P0.05)。家庭居住地为农村、城区的儿童蛲虫感染率分别为8.7%(51/585)和4.2%(18/4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824,P0.05)。母亲文化程度为高中以上的儿童蛲虫感染率最低,为5.6%(48/854),母亲文化程度不同的儿童蛲虫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154,P0.01);父亲文化程度不同的儿童蛲虫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813,P0.05)。饭前不洗手与饭前洗手、咬手指与不咬手指、咬玩具与不咬玩具的儿童蛲虫感染率分别为8.2%(43/524)和5.3%(26/487)、8.3%(35/423)和5.8%(34/588)、9.0%(25/279)和6.0%(44/73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3.263、2.402、2.764,均P0.05)。幼儿园消毒频率低与消毒频率高、便后不洗手与便后洗手的儿童蛲虫感染率分别为8.3%(49/589)和4.7%(20/422)、10.9%(37/341)和4.8%(32/6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55,P0.05;χ~2=13.112,P0.01)。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涡阳县幼儿园儿童蛲虫感染的影响因素包括年级、幼儿园所在地、家庭居住地、母亲文化程度、幼儿园消毒频率、便后是否洗手等(均P0.05)。结论涡阳县幼儿园儿童蛲虫感染率较高,大班、乡(镇)级幼儿园、农村、母亲文化程度低、幼儿园卫生消毒频率低、便后不洗手的儿童是蛲虫的易感人群。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生长抑素与生长抑素联合内镜下聚桂醇+组织黏合剂治疗肝硬化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esophageal gastric varices bleeding,EGVB)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167例肝硬化并EGVB患者,对照组(21例)仅给予生长抑素治疗,治疗组(146例)给予生长抑素联合内镜下治疗,两组均应用保肝、利尿及普萘洛尔治疗,观察急诊止血成功率以及随访1周、1个月、3个月后两组患者曲张静脉的消失率和病死率。结果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急诊止血成功率分别为90.5%(19/21)和99.3%(145/1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65,P=0.042)。随访1周、1个月、3个月,两组再出血率分别为9.5%(2/21)、23.8%(5/21)、42.9%(9/21)和0.7%(1/146)、2.1%(3/146)和3.4%(5/1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4.065、14.579和32.212,P值分别为0.042、0.000和0.000)。随访至3个月,两组曲张静脉消失率为分别为0%(0/21)和21.2%(31/1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61,P=0.041);两组病死率分别为为9.5%(2/21)、0%(1/1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894,P=0.015)。结论生长抑素联合内镜治疗肝硬化并EGVB患者,曲张静脉消失率显著增加,病死率显著下降,是一种止血快、效果好且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影响肝硬化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和非肝硬化HCC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6月至2013年6月于清流县医院和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孟超肝胆医院行肝癌切除术的224例HCC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病理结果分为肝硬化HCC组(HCC-C组,131例)和非肝硬化HCC组(HCC-NC组,93例)。比较两组患者术中情况(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输血率、第一肝门阻断率、肝切除范围和手术方式)和术后情况(包括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率、围术期病死率),分析影响HCC患者预后的因素。结果 (1)HCC-C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显著高于HCC-N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193,P=0.03)。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输血率和肝门阻断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5.212,P=0.835;χ~2=0.969,P=0.537;χ~2=2.236,P=0.692)。(2)HCC-C组和HCC-NC组患者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30.53%(40/131)和21.50%(20/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013,P=0.02)。其中HCC-C组和HCC-NC组患者肺部感染、腹腔感染、肝功能衰竭发生率分别为6.11%(8/131)、3.05%(4/131)、5.34%(7/131)和3.23%(3/93)、2.16%(2/93)、1.08%(1/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1.857、4.465、7.326,P值分别为0.04、0.02、0.03)。HCC-C组患者和HCCNC组患者围术期病死率分别为6.11%(8/131)和2.15%(2/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352,P=0.04)。(3)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Child-Pugh B级、手术时间 360分钟、输血、肝切除范围≥3段和肝硬化是影响HCC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ALB 38 g/L、Child-Pugh B级、输血和肝切除范围≥3段是HCC-C组患者围术期发生肝功能衰竭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术中出血量 1200 ml是HCC-NC组患者围术期发生肝功能衰竭的独立危险因素(OR=15.077,95%CI:2.695~84.353,P=0.02)。结论肝硬化是影响HCC患者肝癌切除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HCC-C组患者出现围术期肝功能衰竭和病死的风险显著高于HCC-NC组患者。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消化性溃疡患者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服用史和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协同致病性。方法消化性溃疡患者155例(其中溃疡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46例),再选取同期就诊的非胃十二指肠疾病患者91例为对照组。调查NSAIDs服用史,检测HP感染。结果服用NSAIDs合并HP感染患胃溃疡的OR值为18.87(95%CI为12.03~30.09),明显高于单纯HP感染和单独服用NSAIDs患胃溃疡的OR值之和;服用NSAIDs合并HP感染患十二值肠溃疡的OR值23.79(95%CI为13.21~38.51)明显低于单纯HP感染和单独服用NSAIDs患十二指肠溃疡的OR值之和;服用NSAIDs合并HP感染的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OR值分别为3.62(95%CI为1.01~17.98)和0.98(95%CI为0.28~7.89),均低于单纯HP感染和单独服用NSAIDs的胃溃疡和十二肠溃疡合并消化道出血的OR值之和;对照未服用NSAIDs者,偶尔服药与短期服药及长期服药溃疡出血者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SAIDs和HP感染在消化性溃疡的发生中具有协同作用;在胃溃疡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病中无协同作用;胃溃疡合并上消化道出血与服用NSAIDs时间长短无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山东省儿童蛲虫感染现状及变化趋势,为调整和制订蛲虫病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6—2020年,在山东省以县为单位设立51个土源性线虫病监测点,对3~9岁儿童采用改良加藤厚涂片法和透明胶纸肛拭法检测蛲虫感染,对检测结果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2016—2020年,山东省在51个土源性线虫病监测点累计检测5 060名 3 ~9岁儿童,蛲虫感染率为2.23%,逐年感染率分别为 3.99% (26/651)、1.70% (14/824)、0.96% (8/837)、2.90%(45/1 552)和1.67%(20/1 1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1.455,P0.01)。鲁中、鲁东、鲁南和鲁北地区儿童蛲虫感染率分别为 1.25%(15/1 198)、1.85%(14/755)、3.18%(84/2 640)和0(0/4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7.326,P0.01);男、女童蛲虫感染率分别为1.98%(56/2 831)和2.56%(57/2 22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916,P0.05);不同年龄儿童蛲虫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448,P 0.05),其中6岁儿童感染率最高(3.18%,25/786)、3岁儿童感染率最低(0.75%,6/800)。结论 2016—2020年山东省3~9岁儿童蛲虫感染率整体维持在中等水平,在省内存在地区分布差异,需采取综合性防治措施加以控制。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新疆克拉玛依市免疫规划针对传染病的抗体水平、预测流行趋势并评价免疫效果,为进一步做好免疫规划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分层随机抽取克拉玛依市0~6岁儿童143人,采集血标本,检测麻疹、百日咳、白喉、乙型肝炎和甲型肝炎的抗体水平。结果白喉、麻疹、甲型肝炎、乙型肝炎及百日咳Ig G抗体的阳性率依次为100.0%、90.9%、89.9%、79.0%和49.7%,麻疹抗体保护性率为76.9%,麻疹、百日咳、白喉、乙型肝炎、甲型肝炎抗体几何平均浓度(GMC)分别为2 057.3 m IU/ml、34.2 IU/ml、3.6 IU/ml、838.1 m IU/ml、476.5 m IU/ml;不同年龄组麻疹抗体保护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38,P0.05),麻疹(χ~2=88.80)、百日咳(χ~2=13.96)和甲型肝炎(χ~2=28.14)抗体阳性率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不同地区人群乙型肝炎抗体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25,P0.05),不同性别人群百日咳(χ~2=0.32)、白喉(χ~2=0.00)、乙型肝炎(χ~2=2.74)和甲型肝炎(χ~2=0.98)的抗体阳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免疫剂次麻疹(χ~2=70.15)和甲型肝炎(χ~2=19.95)抗体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抗体保护率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χ~2=24.77,P0.05)。结论新疆克拉玛依市0~6岁儿童麻疹、白喉及甲型肝炎抗体阳性率维持在较高水平,已达到卫生部规定的85%目标,但乙型肝炎和百日咳抗体阳性率偏低,说明此部分人群易受相应传染病的侵袭。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富马酸丙酚替诺福韦(tenofovir alafenamide fumarate,TAF)初始治疗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的早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收集2019年6月至2021年5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住院的53例初始抗病毒治疗的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TAF组30例,恩替卡韦(entecavir,ETV)组23例,采用广义估算方程分析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HBV DNA、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epatitis B viruseantigen,HBeAg)、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aminotransferase,ALT)、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和凝血酶原活动度(prothrombin activity,PTA)、计算Child-Pugh评分、血肌酐(serumcreatinine,sCr)、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stimated glomerularfiltrationrate,eGFR)、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和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CHOL)的差异。结果 (1)对于HBVDNA,广义估算方程表明组别和时间无交互作用(Wald χ~2=2.07,P=0.56);患者各时间点HBV DNA载量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Wald χ~2=2.39,P=0.12);随时间变化,HBV DNA载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Wald χ~2=212.29,P 0.001),两组患者治疗4周、12周和24周HBV DNA载量较基线均显著下降(P均0.001)。24周时,TAF组完全病毒学应答率显著高于ETV组[38.1%(8/21)vs 4.8%(1/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05,P=0.04)。(2)对于HBeAg,广义估算方程表明组别和时间无交互作用(Wald χ~2=9.39,P=0.01);各时间点的HBeAg水平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Wald χ~2=0.84,P=0.36);随时间变化,HBeAg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Wald χ~2=16.27,P0.001),TAF组患者治疗12周和24周HBeAg水平较基线显著下降(I-J值分别为1.29、1.14,P值均为0.001),ETV组患者12周HBeAg水平显著低于基线(I-J=0.28,P=0.02),治疗24周显著低于12周(I-J=-0.28,P=0.03)。24周时,TAF组和ETV组的HBeAg清除率分别为22.7%(5/22)和47.4%(9/1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75,P=0.12)。(3)广义估算方程表明ALT、TBil、PTA及Child-Pugh评分组别和时间无交互作用(Wald χ~2分别为19.4、1.58、0.97和4.49,P值分别为0.38、0.45、0.62和0.11);各时间点ALT、TBil、PTA及Child-Pugh评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Wald χ~2分别为0.003、1.20、0.14和0.43,P值分别为0.96、0.27、0.71和0.51);随时间变化,ALT、TBil、PTA及Child-Pugh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Wald χ~2分别为8.86、12.24、14.12和76.25,P值分别为0.01、0.002、0.001、0.001)。12周和24周,两组患者ALT和Child-Pugh评分均较基线显著下降,PTA显著升高(P均0.05)。TAF组治疗12周和24周,TBil均较基线显著下降(P均0.05)。治疗12周,ETV组患者TBil水平与基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I-J=24.42,P=0.11);治疗24周,TBil较基线显著下降(I-J=30.78,P=0.02)。24周时,TAF组基线ALT异常者的ALT复常率[63.6%(12/19)]显著高于ETV组[55.6%(8/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4)抗病毒治疗24周,两组患者肝硬化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降低(P均0.001),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0,P=0.78)。TAF组和ETV组肝硬化并发症完全消失的患者分别为14例(46.7%)和9例(39.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7,P=0.79)。(5)广义估算方程表明sCr、eGFR、TG和CHOL的组别和时间无交互作用(Wald χ~2分别为0.18、0.54、2.36和11.15,P值分别为0.67、0.46、0.12、0.001);各时间点sCr、eGFR、TG及CHOL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Wald χ~2分别为0.22、0.02、0.36、1.13,P值分别为0.64、0.90、0.55、0.29);随时间变化,sCr、eGFR、TG、CHO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Wald χ~2分别为0.19、0.26、1.38和0.008,P值分别为0.19、0.61、0.24和0.93)。结论 TAF初始治疗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早期疗效显著,总体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糖尿病合并消化性溃疡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与分析。方法按入院前后顺序,将该院消化内科自2017年8月—2018年7月所接诊的92例糖尿病合并消化性溃疡患者均分成两个小组,即基础组与干预组。对基础组患者予以常规基础性护理干预;对干预组患者予以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并观察其血糖变化情况。结果干预组患者干预后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均低于基础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总有效率(95.7%)高于基础组(8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674,P0.05)。结论对糖尿病合并消化性溃疡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措施,效果显著,可有效控制患者的血糖。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采取倍他洛克联用序贯疗法治疗肝炎肝硬化合并消化性溃疡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2月~2014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肝炎肝硬化合并消化性溃疡患者84例作为研究对象,42例对照组患者采取阿莫西林胶囊口服,2次/d,奥美拉唑20 mg口服,1次/d,连续5d。再给予奥美拉唑20 mg口服,1次/d,克拉霉素500 mg口服,2次/d,替硝唑0.5口服,1次/d,连续5 d;另42例在上述常规序贯疗法治疗5 d后,给予倍他洛克12.5 mg口服,2次/d,治疗7d。两组患者治疗2~4个月后,复查胃镜。结果联合组溃疡面愈合、缩小、无变化和未愈的百分比分别为38.1%、57.1%、4.7%和0.0%,而序贯组则分别为0.0%、76.1%、11.9%和1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有效率为95.2%,对照组为7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倍他洛克治疗肝炎肝硬化合并消化性溃疡患者可取得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季尚玮  王江滨  张永贵 《肝脏》2008,13(3):205-207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幽门螺杆菌(HP)感染状况。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对502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抗-HP-IgG和乙型肝炎病毒(HBV)DNA定量及分型进行检测。结果HP感染率在慢性乙型肝炎组(59.5%)、乙型肝炎肝硬化组(77.1%)及合并肝癌组(80.6%)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43.4%),且随着病变程度的加重,HP感染率亦增加。HBVDNA阳性组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P感染率高于HBVDNA阴性组(P〈0.05)和健康对照组(P〈0.001),但不同病毒载量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同HBV基因型之间HP感染率无明显差异。肝硬化合并肝性脑病、消化性溃疡和消化道出血等并发症者HP感染率较高。结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幽门螺杆菌感染率明显增加,且随着病变程度的加重,HP感染率亦增加。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并发症的发生可能与HP感染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肝硬化合并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特点,明确其发生的相关因素。方法选择确诊的112例肝硬化合并消化性溃疡患者为观察组,同时选择肝硬化未合并消化性溃疡患者123例作为对照组。对观察组与对照组进行幽门螺杆菌(Hp)检测及肝功能分级(Child分级),行胃镜检查了解两组静脉曲张的情况,分析肝硬化合并消化性溃疡与Hp感染、Child分级、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程度的关系。结果观察组Hp感染率67.9%,对照组Hp感染率72.4%,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A级合并消化性溃疡23例,B级合并消化性溃疡28例,C级合并消化性溃疡61例,两两组间比较,C级与A级、B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无静脉曲张的合并消化性溃疡19例,轻度静脉曲张的合并消化性溃疡20例,中度静脉曲张的合并消化性溃疡29例,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重度静脉曲张的合并消化性溃疡44例,与前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p感染可能不是肝硬化合并消化性溃疡的主要病因,而肝硬化合并消化性溃疡的发生与肝功能分级、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人乳头状瘤病毒6 b ( huma npapilloma virus 6b, HPV6b)的感染与新疆哈萨克族食管癌的关系.方法: 收集哈萨克族食管癌标本120例, 按同性别、同民族、年龄相差小于5岁、同一个居住地选取对照120例. 运用假病毒中和实验(PsV neutralization assay)检测血清中HPV6b感染率.结果: 食管癌组HPV6b感染率为27.5%, 对照组感染率为22.5%, 两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χ2= 0.80, P = 0.37). 食管癌组与对照组不同性别HPV6b感染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 = 0.31,0.01, P = 0.58, 0.92). 食管癌组<50岁, 50-59岁,60-69岁以及≥70岁年龄组HPV6b感染率分别为31.0%, 29.0%, 20.9%和35.3%,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 = 1.67, P = 0.64), 对照组中分别为19.4%, 13.5%, 30.6%和31.3%, 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χ2 = 3.93, P = 0.27).结论: HPV6b感染在哈萨克族人群中普遍存在, 哈萨克族食管癌的发生与HPV6b感染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